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開漳聖王聖誕,轄境十五街莊內桃園、蘆竹、八德等地的宗親與社團,會先後演戲慶祝千秋,各地信眾遠道前來進香,祝壽者數以萬計,舉行祝壽法會、分贈壽桃、分享福食。 景福宮每年有三大重要祭典,分別為農曆正月十七日舉行的進香繞境活動、農曆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聖誕時舉辦的大型祭典、以及每年農曆七月的中元普度祭典,近年也新增成年禮、拜月老求姻緣等信仰文化活動。 後來,景福宮廟方出售廟產二十甲,捐出來建築「桃仔園公學校」,也就是現今「桃園國民小學」的前身。 在日治時期的兒童教育有三種,「小學校」、「公學校」、「蕃童教育所」,當時的小學校是日本孩子讀的、臺灣和原住民的小朋友則是讀公學校和蕃童教育所。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小朋友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學校還要有分別呢? 而後,在西元1923 年,景褔宮配合日本大正時代的「市街改正」計畫,往後遷建到現在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口的位置。
- 各位小朋友,我們桃園大廟—景福宮,對桃園的文教也是很有貢獻的。
- 廟還有一個封號是「中途之家」,因不少人將神像送到該廟放置。
- 光明燈安於本宮,燈自農曆正月十四點至農曆十二月下旬,名字會安燈上,在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的庇佑下,光明燈的光芒神威顯耀,照亮每一個認真生活、努力向上的善男信女,使事業、學業、仕途都能收穫滿滿,迎向坦途,闔家平安,一帆風順。
- 農曆二月初二,福德正神千秋日,廟方會舉行春遊,由鎮長、鎮代、裏長抬其神轎,展開市區遶境。
- 在日治時期的兒童教育有三種,「小學校」、「公學校」、「蕃童教育所」,當時的小學校是日本孩子讀的、臺灣和原住民的小朋友則是讀公學校和蕃童教育所。
- 初期村民虔誠合力建造小廟宇,歷經四度重建成巍峨金壁相映之【福德宮】大廟,已逾百年光陰。
現該廟保存整修最早之木匾為歲次己丑年(民國38年)、丁亥年(民國36年)二年代。 該廟每年每年農曆2月2日及8月15日土地公生日時,均有舉辦盛大慶典及喫會(會員約有3、40人)活動,由值年爐主負責。 中山福德宮總幹事黃朱秀娥表示,福德宮於6月1日舉行上樑安廟典禮後,6月18日舉行土地公回駕、紅壇繞境活動,6月25、26日舉辦祈福法會,整個活動在登龕安座大典後,正式畫下圓滿句點,護衛地方祥和。 坐落於楊梅區中山裏環東路297號旁的福德宮,在市長鄭文燦、立法委員黃世傑、張育美、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市議員李家興、周玉琴、塗權吉、鄭淑方、楊梅區長邱世源、中山裏長黃盈淇、福德宮總幹事黃朱秀娥、昊天宮主委陳連松、福德宮委員與百餘位地方仕紳,焚香禱告,齊心為地方獻上祝福。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2025 主祀福德正神:福德正神有稱土神、社神、大伯公、土地公等,臺灣民間以土地公的稱謂最為普遍;土地公是掌管土地的神,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俗諺。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桃園護國宮太子廟
隨著時代的前進,皇宮、寺廟和民宅開始將有名的文臣武將也尊奉為門神。 下圖是日治時期桃仔園及桃園街的區域圖,景福宮當時屬於桃澗堡桃園街,其位置就坐落於圖中標示桃園街的「園」字上方一帶有廟的標示圖案。 由當時的地圖可見,桃園街外的各莊仍是多為田園草地的鄉村景象。 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 年)的械鬥中受到破壞,所以纔有漳人在嘉慶十四年(西元1809 年)在周圍建土堡保衛家園之舉,並新建街道— 中南街(中正路),景福宮在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 年)的重建,就在此最熱鬧的街上 。
- 日本人以景福宮內的部分空間成立了「臺北國語傳習所桃仔園分教場」,長達四年的時間都借景福宮的空間來上課。
- 依據史料記載在明鄭時期有謝姓人家溯南崁溪而上,進入現在桃園區一帶,而到清朝康熙年間有閩人陸續進入本地從事小規模開墾。
- 八德三元宮為桃園市八德區最古老的廟宇,創建於清乾隆二年,正殿奉祀主神為天、地、水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也是「三元宮」命名由來。
-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丁,因為日本政府(當時為日據時代)拓寬道路,而廟位置正處路中心,被迫遷移,地方仕紳遂集合眾善信,最後大家一致同意:暫時寄放在大廟景福宮內。
- 桃園景福宮位於桃園市中心,正對中正路的圓環上,前埕牌樓是民國50 年建造,之後數次整修,而面開三間的前殿, 正面多為大正14 年(民國14 年)的石雕作品,正殿空間寬敞內奉『開漳聖王』與『玄壇元帥』,寶像碩大,神龕鏤雕精美為其主要特點。
- 據李太平先生表示,廟附近土地大都為其李、楊家所有(其祖父入贅楊家),在其小時候,該土地公即在一棵大柏樹下,以三塊石為廟,內供奉石刻土地公神像,即現供奉於廟內之土地公神像,平日均其祖父在管理打掃。
鋒利的茅草一望無際,讓經過的人們往往被割得滿身傷,像碰到老虎一樣。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因此,當時的桃園被稱作「虎茅莊」,有移民在此種植桃樹,逐漸成林,而改稱「桃仔園」。 主委呂林小鳳依古禮博筊請示,自1987年建廟初始就已在廟內鎮殿及參與遶境活動的「天官武財神」木雕聖尊,當場聖杯應允,願隨同八德三元宮奉迎隊伍前往桃園市八德區八德三元宮。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景福宮
重建工程進行順利,歷時半年完成,在當年八月迎回本尊,入廟安座,神光顯赫、祈求有應,香火日益鼎盛,扥神福佑,地方日趨繁榮。 春來秋往年復一年,幾十年歲月,阿英師已入耄耋之齡,八十有餘,終於辭世仙逝。 地方仕紳齋集議定,恭奉本尊福德正神於阿英師草堂內,以供十五街莊眾善信祈福膜拜。
到了八月十五日則是三官大帝遶境出巡的慶典,時值中秋日,農民為了慶中秋好收成,月圓人團圓,家家戶戶更為熱鬧慶拜。 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生,在農業社會裡,對福德正神聖誕千秋的慶祝最為熱誠與虔誠,每到二月二日,信士皆準備三牲、五牲及素果,演戲全檯為福德正神大為歡慶,農民選二月二日集會輪值博爐主,舉辦餐宴以感念終年鎮守莊頭的福德正神賜給農民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的安定生活。 福德宮每年慶典習俗,農曆正月初一凌晨,許多信士香客們,等著開廟門,祈拜頭爐香,亦稱插頭香,人們心中希望得到來年搶得機運與事業亨通,所以亦是值中莊地區眾信士搶拜頭爐香的熱衷,同時互拜新年快樂,共慶春回大地歡喜迎春。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臺北市中莊仔福德宮
後於民國57年(1968),由李太平先生將小土地公廟改建為較大之土地公廟,約與現廟門同寬。 當時廟之左邊為一豆乾店,後轉售於木材行,木材行將鋸木材之機臺置於土地公廟後,右前方原為華都酒家,後經營不善,轉賣於李六合,後李六合因向議會一位張姓祕書借款,因無力償還遭抵債過戶。 沿革:據該宮民國94年(2005)所印行之祈安大典紀念誌內,沿革記載,本土地公廟自二百八十餘年前,有福建省漳州府民,『阿英師』,恭奉本尊福德正神,渡海來臺謀生,行跡落於今桃園東門,公館頭,以土為牆,以草為頂,坐東拱西之一草堂,為落腳處。 當時本邑住戶零落散佈,阿英師則以本處為中心,左擔福德正神,右擔謀生工具,週迴於十五街莊內,行商為業。 每至黃昏,即擇定一戶為投宿對象,並將本尊福德正神,是夜則恭奉於該戶之神堂,同受敬膜祈福,春來秋往,年復一年,幾十年之歲月,阿英師已入耋齡,八十有餘,終於辭世先逝,地方仕紳齊集議定,恭奉本尊福德正神,於阿英師草堂內,以供十五街莊眾信祈福膜拜。 沿革:據李木榮先生口述,本土地公廟,可能為古桃園四城門之東門土地公,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之歷史,原廟名為『厚德祠』,原廟址在現民生路208巷即福昌街8號處。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媽祖燈
我們的家鄉桃園區,位於桃園市的北邊,位置接近新北市,是臺灣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因此成為桃園市最繁華的地方,也是市政府的所在。 民國五十八年(西元1969年)由張景土董事長及董監事會通過改採法人登記為財團法人臺北市中莊仔福德宮,一切財務接受政府及法院監督。 媽祖又稱天上聖母是臺灣人民普遍信仰的神明,三元宮天上聖母分靈自大陸湄洲媽祖及北港媽祖分靈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朝贊媽, 奉祀在三元宮中殿,媽祖燈安座在媽祖殿內左右兩邊,自農曆正月十四點燈點到農曆十二月下旬,聖母慈悲光輝,庇祐平安。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桃園。中平福德宮旁無名熱炒店
位於火車站前的中正路上,人口稠密加上交通便利,遇到節慶的日子,廟前廣場車水馬龍,廟內摩肩接踵,熱鬧非常。 日本人以景福宮內的部分空間成立了「臺北國語傳習所桃仔園分教場」,長達四年的時間都借景福宮的空間來上課。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2025 讓我們透過認識桃園市的三級古蹟-『景褔宮』,承先啓後、穿梭古今來追思想像二百多年前的老桃園,瞭解先民如何在艱苦的大自然中用雙手開創天地,不畏困難與挑戰的桃園開發史。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桃園市福德宮
據地方上耆老的口口相傳,大湖福德宮是建立在清朝時期,至於那一年建立,則不得而知。 在當時的社會中,居民以農耕為生,平日所得糧秣託土地公管顧而有所收成,因此以四塊石頭堆在陌路阡頭,用以祭祀膜拜。 另外在正月廿七起連續5天,廟方會前往關渡媽祖宮或淡水祖師公廟進行請神儀式,將神明請回廟中供信眾繼續參拜。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財團法人臺灣省桃園縣桃園鴻福寺
緣自二百八十年前(西元一七一六年),有福建省漳州府青年阿英師者,恭奉本尊「福德正神」,渡海來臺謀生,行跡落於今天桃園東門公館頭(民生路與中山東路交叉口附近),以土為牆,搭草為屋,作為來臺之後的落腳處,草屋坐東向西。 按當時本地住戶,零落散佈,阿英師則以本處為中心,左肩挑福德正神,右肩挑謀生工具,巡迴於十五街莊內,行商為業。 每至黃昏,即擇定一戶為投宿對象,當夜則供奉於該戶之神堂,同時接受敬膜祈福。 景福宮佔地面積約六佰坪,建地面積約二五三坪,平面佈局為「兩殿兩護室」形式,兩殿即三川殿及正殿,左右護室即左右兩廳,護室正立面為「歇山重簷」龍虎廳形式,廟宇門面因此更具規模及氣勢。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臺北宮廟、廟宇
到了嘉慶年間,在南崁與龜崙口一帶爆發多次漳泉械鬥, 死傷無數,因此百姓發起建築「桃園城」。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2025 又因為地方上常常發生「瘟疫」,很多人不明原因的生病死掉,百姓們苦不堪言。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以前的人因為醫療不發達,碰到這樣的事情無能為力,只能求神明保佑。 開墾荒地是一件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很多人水土不服生病死掉,或者為了土地水權的紛爭,來自不同故鄉的人,常常會有暴力或自相殘殺的行為。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十五街莊福德宮
至民國63年(1974)初夏,由黃清舜先生、李詩明先生、餘阿祥先生、呂阿炮先生等,發起並集資重修,屋頂為鋼筋水泥、飛簷為琉璃瓦,四壁飾以磁磚。 再於民國75年(1987),經凃明科先生、徐建發先生、徐鴻元先生、邱捷榮先生、邱政龍先生、賴王傳先生等發起集資整修本宮,修建四面石雕,於民國76年(歲次丁卯年)冬月榖旦竣工,並改宮名為『鎮南宮』。 ◆網友們大家好,我是部落客黃水晶,帶著相機努力走遍臺灣358個鄉、鎮、市、區,水晶想要跟生長在臺灣這片土地的所有民眾一同分享這塊土地所有的美好人、事、物。 在這一刻且放開您的心胸、放遠您的視野,水晶將盡力詮釋關於臺灣這片土地上所有的故事。 大園區雖然也在桃園,但是不在水晶平常會活動的範圍,海軍基地對於女性的水晶來說,更是不會有機會接觸。 臺灣的教育創辦的有聲有色,許多 臺灣在地特色小學 因地方而發展出獨有的特色,同時這些小學也很適閤家長們假日之時帶著自家寶…
新北三峽福德宮溜滑梯景點;三峽老街附近的新景點
沿革:據鎮南宮沿革碑記載,本宮自清康熙年間建小廟迄今,約有二百多年之歷史,為古桃園四城門之一之南門土地公,為南門轄區之守護神。 自開拓桃園庒(今桃園區)以來即鎮駐南門城外,歷史悠久,古今皆稱鐵管橋頭土地公。 於日據時代,於現址以四塊大石板,一塊作頂三塊作壁牆,內奉祀福德正神,供人祭祀。
也許得到三支落水筆之故,相傳早期登科赴考,考生考前來膜拜者絡繹不絕。 先民遺說不少考生也因此順利考取,也許是福德正神的顯赫,帶給信徒更美好希望與未來,早期農業社會的辛勤耕作無不求福德正神的保佑,五榖豐收六畜興旺,尤其每逢農曆初一與十五,以清香三柱及牲禮素果來答謝,佑我士農工商事業發達。 福德宮面對時代演變似已不敷時代腳步,且早期受戰亂影響物資缺乏許多建物損壞甚為嚴重,福德宮整修為勢在必行。 業經村裏信眾推薦本人為召集人推動整修工程,幾經數次開會研討經建議不如重建更能符合實際效益。 經整合眾議於民國九十一年決議重建中莊福德宮,開始進行籌劃及募款工作,歷經三年餘努力終於在歲次乙酉年二月三日良辰吉時舉行列尊神登龕大典,許多後續工程仰賴各界支持贊助,得以同年農曆十月二十六日吉日舉行慶成建成建醮輝煌成果人神與有榮焉。 隨著桃園航空城推動,圳頭村部分土地再劃入機場第三跑道計畫,村內還有四間土地廟面臨要遷移。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第一章 歷史沿革
這一段街屋式的樓房,少數還可見當年大正時代市街改正留下的日洋巴洛克式建築裝飾的痕跡。 沿路上密度頗高的香燭店、繡莊標誌著當年各類店鋪林立,男女老少穿梭的熱鬧景象,街區廟宇林立、香火鼎盛,在中山路2 號的「桃園十五街莊福德宮」,所供奉的土地公是桃園區的「開基土地公」, 就祭祀歷史來說可算是桃園區最古老的土地公廟。 附近的文昌廟、鴻福寺、鎮撫宮、武廟(關帝廟)、慈護宮,皆是從古到今、護鄉佑民的信仰中心。 1980 年代發行的民歌「廟會」,生動而傳神的刻畫了熱鬧的寺廟活動與居民日常。 以廟宇為中心的祭祀圈組織、廟宇建造、祭典活動都影響民間生活甚鉅,兼具常民社會各種在文化、政治、經濟、社交、教育、娛樂……等功能。 以往農業時代能夠停工休息的時間,即農曆新年節日和地方廟宇的神誕慶典,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2025 當祭典來臨時,每戶除了捐錢做「神明戲」來熱鬧鄉裏外,也要設宴請客和鄰鄉親友溝通感情,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而離鄉在外就學、就業的子弟,也可藉此機會撥空返鄉團聚幫忙,聯絡家族情感、擁有共同記憶、更凝聚了地方上團結的向心力。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財團法人臺灣省桃園縣桃園佛教蓮社
農曆二月初二,福德正神千秋日,廟方會舉行春遊,由鎮長、鎮代、裏長抬其神轎,展開市區遶境。 像是2016年的春遊,廟方就出動了17尊土地公,羅東慶安宮出動1尊、民眾出動5尊。 廟還有一個封號是「中途之家」,因不少人將神像送到該廟放置。 在2002年報導時,說此廟神像已從原先主神土地公、土地婆各1尊,激增到60尊,造成無法容納,廟方只好在該年過農曆年前依民間習俗及相關宗教科儀,將部分神像火化送神。 1974年,為節慶演戲需要,信徒出資興建戲臺,兼作政見發表會、或其他公益活動之用,直到1995年蘭陽地震造成大樑嚴重龜裂,次年1月31日拆除。
桃園市中山福德宮: 桃園市興德宮
正立面左右龍虎門屋頂做「歇山重簷」, 三座屋頂巍然並立,更增廟宇雄偉氣勢。 寺廟屋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還有屋頂的各種裝飾和傳統工藝作品,例如主脊兩端曲線流暢的燕尾,有如振翅欲飛;還有各種繁複華麗的剪黏、泥塑及具功能性的滴水和瓦當。 桃園景福宮位於桃園市中心,正對中正路的圓環上,前埕牌樓是民國50 年建造,之後數次整修,而面開三間的前殿, 正面多為大正14 年(民國14 年)的石雕作品,正殿空間寬敞內奉『開漳聖王』與『玄壇元帥』,寶像碩大,神龕鏤雕精美為其主要特點。
「御路」是廟宇在正殿臺基正中央,與地面之間為方便神轎出入而設的斜坡石塊,又稱「御階」、「龍陛」、「斜魁」。 三川殿中港間大門上的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是民國74 年,近代廟宇彩繪名師李登勝的精采之作,門神的眼神靈活, 不管從那個角度看,彷彿隨觀者移動。 是繪於中國住宅和道教寺廟大門處的神像,亦見於朝鮮、日本、越南,主要貼在大門或後門,佛教道教寺廟也會在山門處設有門神塑像。 相傳,早期的兩尊門神分別是神荼與鬱壘,這兩尊神明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守門侍者,他們會將害人或是騷擾百姓的魑魅魍魎收服後,丟到深山中讓猛獸啃食。 於是鬼怪們看到這兩尊守門神後,便都望風而逃,不敢再騷擾或是禍害百姓。
那麼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眾神迴天庭贖職,家家戶戶備以牲禮素果奉拜,同時一年來大清潔佈置迎新年,以上福德宮各項祭展活動,年復一年的傳承,香火更為鼎盛,永續興旺。 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亦是水官禹帝聖誕千秋,即為民間所尊奉『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 每逢慶平安活動都是集村中各信士排成六個班為首事班,每班由三十二成員首事組成,再由首事博爐主,再由爐主輪值主持,信徒無不以當爐主為榮,所以競爭激烈,想爭取到爐主能為神及信徒服務而感光榮。
廟左側的大廟口派出所現為「桃園街舊城故事館」,可以讓所有的市民朋友們更瞭解桃園過去的點點滴滴。 素有「桃園大廟」美稱的景福宮,歷經數代的擴修建,今日所見的廟宇建築是日治大正12 年(西元1923 年)所重建, 但廟內仍保存著許多清代古匾與古物。 生於西元657 年的七世紀中國唐朝時代,小時候就展現他的穎慧才情,出身軍人世家, 是一名武將,不到二十歲時就展現領兵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