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炮10大優點2025!內含戰車炮絕密資料

新型戰砲的後座力,較我國現行同口徑戰車砲降低70%左右。 圖為三型衍生型甲車進行射擊測試,中間的一輛即為105公釐輪型戰砲甲車。 破壞力十足的雙管齊射能力是非常令人滿意沒錯,但也別忘了 ST-II 擁有三種射擊模式,就跟其他兩輛戰車一樣。 如果使用得當,其堅固的車身和傾斜裝甲將能輕鬆彈開敵人砲彈。 ST-II 搭載了兩門 122 毫米戰車炮,具有 440 的單發傷害。 請記住這輛戰車的最高速度十分低,所以要預先決定好自己要在地圖的哪個區域作戰 ─── 您將無法迅速變換側翼。

  • 美國政府近日公佈,再度批准一項總值 37 億 5 千萬美元的軍售合約,將把 116 輛庫存 M1A1 艾布蘭戰車賣給波蘭,以及各種裝甲支援車輛和六萬發最新型的 M829A4 翼穩脫殼穿甲彈。
  • 一如其他驅逐戰車,2S25被定位為如M1艾布蘭或梅卡瓦等現代主力戰車的殺手
  • 其大口徑的主炮也能用於摧毀裝甲運兵車或其他裝甲目標;亦能隨時被部署至戰場,以提供空降部隊即時的火力支援。
  • 這輛戰車可以使用三種射擊模式 ─── 循環、依序,以及雙管齊射。
  • 如果使用得當,其堅固的車身和傾斜裝甲將能輕鬆彈開敵人砲彈。
  • 主戰坦克可以理解為具有現代坦克技術特徵、在戰鬥中擔負主要作戰任務的戰鬥坦克。
  • 為瞭解決猶如芒刺在背的黑海艦隊基地,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帥進攻賽瓦斯波託爾要塞。

2S25的首次實地測試於2001年5月8日展開,地點為位於高加索軍區北部的「Prudboy」戰車射擊靶場。 M48A5履帶機動橋 – 又稱M48A5前進架橋車,中華民國陸軍以M48A5戰車的底盤,上裝摺疊式門橋改造而成。 T54 – 試圖在M48車體裝上105公釐主炮+自動裝填機的試驗型號,因為T95計畫的關係取消研發。 M48 SUPER – 西德在90年代推出的基於M48A2GA2的升級方案。 換裝新的1000馬力發動機,換裝擁有4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的新變速箱。 換裝新的射控,帶有鐳射測距儀且有炮長和指揮官的熱影像儀。

戰車炮: 臺海軍情》「切蛋糕式」對中抵近偵察 美軍RC-135U飛進東海防空區

目標:白色峭壁(The White Cliff);一座位於塞汶那亞灣(Severnaya Bay)海平面下的彈藥庫,距離海平面30公尺深,由厚達10公尺的混凝土牆保護,歷經發射9次後成功擊毀引爆彈藥庫,同時擊沉一艘灣岸內的船隻。 )的一紙要求,信中表達希望克虜伯能夠設計出一款能夠擊毀馬奇諾防線上要塞的重炮,最好一炮就能打穿7公尺厚的混凝土掩體,或者1公尺厚的鋼板,然後還要從敵方砲兵無法還擊的距離外進行發射。 據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披露,章魚-SD輕戰車通過在黑海地區進行的國家測試,測試結果顯示該款戰車可在未準備的情況下在3級海況下航行、戰鬥,執行對海岸的搶灘登陸任務。 Rh-120滑膛炮的炮管採用電渣重熔製造技術,炮管內壁鍍鉻,炮管上有排煙器。

主炮本身擁有一具自動裝彈機,從而確保了每分鐘6至8發的高射速(普通炮彈與反戰車飛彈皆然)。 主炮是垂直及水平穩定的,並可以使用與2A46滑膛炮相同的彈藥種類。 車長的視鏡上亦另外裝有一具雷射視鏡,能夠直接將125公釐主炮瞄準雷射測距儀所觀測到的目標。 戰車炮2025 2S25是以BMD-3步兵戰車的底盤為基礎建造而成的;後者也是由伏爾加格勒公司負責生產,同時也在俄羅斯空降軍中服役。 2S25與BMD-3最為顯著的差別是兩者的武裝、射控系統,以及2S25的兩側皆比BMD-3多出一個路輪(即每側7個)。

戰車炮: 德國研發130公釐戰車炮 對抗俄國新戰車阿瑪塔

到了11月又移師到達爾沃沃進行其他八次射擊測試,包括發射7,100公斤的穿甲彈(armor-piercing;AP),並且留下37,210公尺的射程紀錄。 希特勒於莫斯科戰役失敗後,決心在1942年重返蘇聯戰場並發動了藍色行動,將作戰矛頭指向高加索地區。 為瞭解決猶如芒刺在背的黑海艦隊基地,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帥進攻賽瓦斯波託爾要塞。 此要塞位於黑海之濱,經過俄國人的長久經營而發展為了幾乎攻不可破的堅固堡壘,屏衛著俄國的黑海艦隊的安全;克里米亞戰爭(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時,英法聯軍曾經為了攻佔此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蘇聯更是在此設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以兩座「高爾基炮臺」最為著名。

截止到1945年,僅有6輛四式中戰車的底盤下線,其中只有2個底盤被做成了坦克。 五式戰車炮的口徑爲75毫米,身管長爲4.23米(56.4倍徑)。 火炮的最大俯角、仰角分別爲-6.5度、+20度,炮口初速度可達850米/秒,能在1000米外擊穿75毫米厚的裝甲。 這門火炮是由1943年製的四式75毫米高射炮改裝而來的。 俄羅斯與中國也傳出在研發140mm戰車砲,當然公開資料就更少了。 據傳俄羅斯不滿足於140mm,希望開發152mm戰車砲,畢竟其在二戰就有以152mm戰車砲作戰的經驗(ISU-152突擊砲車搭載的ML-20式)。

戰車炮: 戰車炮

很多現代的主戰坦克如法國勒克萊爾的煙霧彈發射器可發射催淚彈及破片手榴彈,以色列的坦克更裝有可由內部遙控運作的小型迫擊砲以對付掩體後的目標。 二戰時某些德軍坦克的煙霧彈/破片手榴彈發射器更可從內部裝填以避免人員暴露在外。 部份坦克除裝有煙霧彈發射器外,更裝有以消耗燃料來運作的煙霧製造機。

戰車炮: 設計

為了將巨大的主炮裝載至一個如此輕盈的底盤上,2S25的設計師研製出一種新的後座力裝置,其上並裝載了一款新型退彈機以及紅外線隔絕套;主炮本身沒有安裝炮口制動器。 2A45可以發射9M119反戰車飛彈;這種飛彈使2S25能於最遠4公里外擊毀目標。 主炮的換彈工作則是由炮塔後方的水平自動裝彈機所完成的。 2S25可以攜帶40發125公釐炮彈;其中有22發是已裝填於自動裝彈機中而隨時可以發射的。 當自動裝彈機故障時,主炮的裝填工作也可以由人力來完成,但代價就是大幅降低的射擊速率。 主炮左側裝有一挺7.62公釐PKT同軸機槍以作為2S25的次要武器;PKT機槍有2,000發備用彈藥。

戰車炮: 雙管齊射:以兩挺炮管同時射擊

德國是繼蘇聯之後第二個研製滑膛炮作為坦克炮的國家,現今此種坦克炮已成為西方以至全世界標準坦克炮。 此坦克炮口徑為120毫米,可分成早期型44倍徑的L/44型,和後期型55倍徑的L/55。 軍方人士今天指出,配備105公釐戰車砲的輪型戰車,未來將用於聯兵營,取代老舊的輕型戰車,發揮較強的機動力及火力。 由於輪型戰車的車重僅30、40噸左右,為考量射擊穩定與安全,砲管後座力勢必降低。

戰車炮: 步兵炮

在以左炮管開火後,視野將切換至右炮管,但您當下還無法馬上開火。 請記得在您以第二個炮管開火的同時,將會打斷第一個炮管未完的裝填,兩個炮管依序的裝填動作將重新開始。 戰車炮2025 然而,雙管火炮戰車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創新與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戰車炮: 德國130mm戰車砲試射:飛彈威力強射程遠 為何無法淘汰戰車砲?

然而美國大量供應盟國的M48,仍有持續的改良,包括吸收M60甚至是M1戰車上的新技術進行升級,延長使用壽限,雖然M48早已落伍,但可靠度高及容易維護,所以仍在部分國家活躍於二線。 中國在對越南送來的M48作行駛試驗後發現零部件的可靠性、操作維護輕便性和維修保養的方便性等優於59式(基於蘇制T-54A)戰車,引擎與變速箱可以整體吊裝方便更換。 土耳其陸軍是M48改良型的最大使用者,該國擁有超過1400輛各型M48戰車,其中大約有1000輛已經封存,或是改為救濟車使用。 二戰後,所有坦克都採用大口徑單主炮設計,亦是高火力地面武器中的代表,坦克炮可分為滑膛炮及線膛炮,英國及印度是現時少數仍然採用線膛炮坦克的國家。

戰車炮: 反戰車砲

博士(Dr. Erich 戰車炮2025 Müller)在計算後,發現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光是砲彈就要重達七噸,口徑大約是800mm,炮管長度至少要30公尺,整個設備就要將近1000噸重;如果還要它具備機動性,它就需要將整體重量分攤在兩組鐵軌上。 一般來說鐵道砲只有調整射擊仰角的動作,至於左右迴旋角度則依賴鐵軌的弳,只要讓炮車前後移動即可完成迴旋角的修正;克虜伯公司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還設計了不同口徑的鐵道重炮版本,有70cm、80cm、85cm,以及100cm共四種口徑。 2S25擁有相當出色的推重比(28.3匹馬力/噸);於裝有橡膠套及雪地履帶時,亦能於最高海拔4000公尺的環境中作戰,同時也能應付不同氣候下的環境。 根據伏爾加格勒公司的說法,2S25也能依照需求隨空降部隊、海軍陸戰隊及特種部隊部署至特殊地形中作戰。

儘管朵拉炮成功回到德國,最後還是嚴重崩壞而被拋棄,由美軍在德國西部先尋獲古斯塔夫重砲之後接著朵拉也被發現。 1942年2月第672重砲兵E組(Heavy Artillery Unit 戰車炮 672)重新組建,並且於3月將古斯塔夫炮打包千里迢迢送到克里米亞戰場。 光是運炮的列車就長達25節,前後算起來足足剛好一英里。 克虜伯將第一座重砲免費轉送給德國陸軍;但是第二座重炮跟軍方要了700萬帝國馬克(當時美金與帝國馬克匯率約為1:4.2);同樣地埃福瑞德以他妻子之名將第二座重砲命名為「朵拉」(Dora)重砲。

戰車炮: 萊茵金屬130mm 戰車砲簡介

2S25使用2V-06-2S多燃料柴油引擎,可輸出510匹馬力。 它使用一具自動傳動系統,並擁有5個前進檔及5個倒退檔。 涉水:10公里/小時2S25「章魚-SD」驅逐戰車(俄語:2С25 «Спрут-СД»;俄語羅馬化:2S25 “Sprut-SD”)是一款由俄羅斯的伏爾加格勒牽引機工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伏爾加格勒公司)為俄羅斯空降軍所設計並生產的空降兩棲驅逐戰車。 大約於2001年中旬時,伏爾加格勒公司對外透露2S25自走砲的研發工作已進行了數年。 美國陸軍的M1艾布蘭式主力戰車是Rh-120的主要使用客戶、也是生產數量最多的Rh-120使用車種,美方賦予其M256的武器編號。 2前進檔+1倒退檔懸掛扭力棒燃料容量880公升作戰範圍160公里(道路)速度60 km/h(道路)M47巴頓戰車是美國研發的主力戰車,後續經過改良演化為M48巴頓戰車。

戰車炮: 二戰時期

美國陸軍引進該系列成為M256型,裝備在M1主力戰車之上,此炮與Rh120的炮彈和零件多有相通之處。 法國、以色列、瑞士、中國等國家都有發展自身120毫米滑膛戰車炮或反戰車炮(89式反戰車自走炮)系列。 然而,英國在西方國家的主力戰車大規模裝備120滑膛炮時,獨自發展120毫米線膛戰車炮,L11型(裝備於酋長式和挑戰者1式)和L30型(裝備於挑戰者2式),以維持自身陸軍裝甲兵的炮彈多樣性。 另外,蘇聯為自身坦克研製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式戰車炮,搭配自動裝彈機,並可發射砲射反坦克飛彈,裝備於T-64(後期型號)、T-72、T-80、T-90等型號。

的試射場完成測試,包括砲彈的貫穿能力檢驗;炮管以最大仰角發射,砲彈在半空中經過重力加速度的效應加持後成功地擊穿原本預定的7公尺厚的混凝土與1公尺厚的鋼板。 然而令人訝異與不解的是當1940年中期在所有的測試都完成後,德國人反而將整個炮拆解銷毀。 古斯塔夫列車炮就像卡爾臼炮一樣,所需要壓制與擊毀的目標就是法國當時的「馬奇諾防線」,然而該防線因曼斯坦因想出從阿登山脈率領第19裝甲軍從110公里的峽谷越過,以致於古斯塔夫列車砲與卡爾臼砲都失去大顯身手的機會。 根據詹氏防衛網的報導,這型戰車炮是萊茵金屬以自身資金自力研發的,是從2015年開始進行,在2016年5月完成試驗型。 M830,HEAT-T-MP 戰車炮2025 以高爆反坦克為主的多用途彈,包括殺傷性能,推進方面其實是德國DM12美製版,但彈頭與引信則是美國自主設計的。 )是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為配合豹2坦克而研製的坦克炮。

戰車炮: 臺灣VTuber推廣交流會

這一座炮從來沒有完工過,無獨有偶地因為位於埃森的火炮製造工廠遭到皇家空軍的大轟炸,不論是否英國人已經得到情報來源而發起這項空襲,至少「多佛爾的惡夢」(The 戰車炮 nightmare of Dover)是不會出現了。 圍城之戰一直到7月4日為止,塞瓦斯托波爾市可以說是一片廢墟了,德國人在這塊863.5km²的土地上一共傾倒了30,000噸的彈藥。 古斯塔夫重砲足足發射了48發砲彈,將膛線全部磨光,還不包括在研發時期與測試期間一共250發的紀錄。

M47是美國陸軍第二款命名為巴頓的戰車,它是根據M46在韓戰當中的實戰而得出的改良型。 在戰場上,操作坦克的士兵必須在保持高機動性下,做到快速識別敵我、交戰及破壞不同類型的敵軍目標。 因此坦克上安裝了精密的探測裝置及火控系統、可發射多種類型彈藥的主炮及用於防禦敵軍士兵、輕型裝甲車輛及飛機的機槍。

這種坦克炮風行了一段時間,直到70-80年代之交才被 120毫米主炮接替。 而英國則是早在1960年代後期就引入酋長坦克,率先轉型。 在東方世界裏,100毫米的D-10戰車砲和115毫米的U-5TS坦克炮迅速取代了85毫米主炮,後來則統一到以125毫米爲主炮口徑。 戰車炮2025 二月底烏克戰爭爆發後,波蘭最為全歐洲最積極支援烏克蘭的國家之一,已轉移了超過 240 戰車炮 輛 T-72 和 PT-91 戰車炮 戰車給烏克蘭,將近自家一半數量的戰車都送到前線作戰,並協助後勤維修等工作。

戰車炮: 戰車分級

2S25可以與陸軍單位及海軍步兵(即海軍陸戰隊)一同被部署至戰場。 目前唯一採用2S25的單位是俄羅斯空降軍,共有24輛服役中。 ,臺灣稱為戰車),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車輛,也可以壓制、消滅反戰車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具威脅的反抗力量。 坦克一般裝備一門大口徑火炮(視戰車類型而定,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戰車/直升機導彈)以及數挺防空或同軸機槍。

戰車炮: 彈藥

雖然更先進的坦克炮和炮彈提高了射程和準確度,但是這些武器的載具——坦克自身的重量和體積也不得不逐漸增加。 波蘭在烏俄戰爭開打前,已經擁有 247 輛德國製豹二戰車,包括 A4、A5 和 PL 三種構型,和大量的前蘇聯製 T-72 戰車以及波蘭自行改良版的 PT-91 戰車等。 軍方官員今天指出,陸軍已明確提出計畫,由中科院為M60A3(TTS)戰車進行戰車砲控丶射控及觀瞄系統進行委製案,經費規模達到4億4401萬元。 這次的M60A3(TTS)戰車部分系統委製案,採小批量方式進行,將以3年為期(2022至2024年),若是試製及測試評估成果良好,符合陸軍的需求,未來會再進行分階段丶大數量的M60A3(TTS)戰車系統更新。 此次戰備偵巡訓練的主角是M60A3(TTS)戰車,陸軍總共擁有460輛,根據軍方規劃,M60A3(TTS)戰車,因具有車內空間較大丶離壽期屆滿還有一段時間等優勢,將會分階段進行裝備及系統更新,強化M60A3(TTS)戰車的戰力與防護力。 不過在這一次檢測中並沒有實彈射擊,真正的實彈射擊一直到1941年9月10日,試射的砲管還不是搭載在真正的砲車上;第一炮就在希勒斯雷奔試射場發出雷鳴。

戰車炮: 戰車砲

考慮到研發與建立新生產線的成本,製造兩輛「普通」單管火炮戰車要比一輛雙管火炮戰車來得更為經濟。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配發期程與陸軍差別不大,在1952年中開始換裝,韓戰結束時所有海軍陸戰隊戰車單位已全換裝完成;但M103戰車與M48A1戰車量產後隨即又淘汰掉M47,最後一支編裝調整單位在1959年汰換完成。 但因為可以發射唯一可較易貫穿間隙裝甲和反應裝甲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所以對於新一代的戰車攻擊效果最佳,但又因其笨重故最後變成由戰車來搭載,即演變成為戰車砲,並把戰車視為最佳的反戰車武器。 如蘇聯1932年型45公釐(19-K)反戰車砲,英國的比爾德莫公司和威克斯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荷蘭的的哈依啥公司和波蘭的波契斯克公司,義大利百祿47公釐反戰車砲。 最早的反戰車砲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各國軍隊都沒有專門的反戰車砲,多用步兵野砲臨時充當反戰車砲對戰車射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