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保生大帝必看介紹

臺南西港鄉慶安宮香科醮典:素有”臺灣第一香”-西港香科正式醮典之前,慶安宮先舉行南巡前往臺南市臺灣府城隍廟謁祖進香,南巡當日先往佳里鎮青龍宮迎請保生大帝,擔任醮典出巡的隨陣先生,隨後前往臺南市各交陪廟宇駐輦,接受信徒參拜,香醮期間襄贊出巡香境達九十六村鄉,享有”瘟醫”之美譽。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爲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滔”,非“本”字),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山採藥時,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 謝貴文,〈從神醫到醫神-保生大帝信仰道教化之考察〉。

該觀主奉保生大帝老祖、二祖、三祖至六祖,以及平安祖、白礁祖,另奉祀中壇元帥、三十六天將、黑虎將軍;後殿祀神農大帝、孔聖夫子、關聖帝君、玄天上帝;西廂供奉註生娘娘、池頭夫人、太歲星君;此外還有供奉玉皇大帝和無極天至尊的凌霄寶殿,以及供奉孔子的鄰聖苑。 該觀最大的慶典是在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這天要舉行盛大的遊行表演和13個祭祀團體的“大道法會”,並演出極具特色的臺灣“家姓戲”,來慶祝保生大帝的誕辰。 保安宮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上,主祀道教保生大帝,是大龍峒當地的信仰中心,更是臺灣北部重要的廟宇之一,由於創廟者爲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之意,創建至今已有200餘年。 保生大帝本名吳夲,又稱吳真人、大道公,北宋福建同安白礁鄉(今福建漳州)人,生於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卒於景佑三年 (1036),曾擇地青礁(今廈門海滄)結廬採藥,懸壺濟世。 福建自古山高林密,時疫災害多,吳夲術精岐黃、慈悲濟世,著有民間藥書《吳本草》,因此被家鄉父老私諡爲“醫靈真人”。

臺北保生大帝: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 臺灣難得一見的大廟 200多年曆史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各廟宇於1989年組成“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由當年學甲慈濟宮董事長周大圍出任首任會長。 因神蹟傳說流佈,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爲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 而隨同安移民遷徙,也成爲臺灣、東南亞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 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鍼灸、湯藥,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宋朝楊志《青礁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爲“醫靈真人”,供奉爲地方神祇,於青礁龍湫坑畔建立“龍湫庵”奉祀,爲廟祀之始。 不少廟宇和中醫合作,聯合修訂藥籤,像是臺南市興濟宮有 330 首藥籤,中醫師高國欽藉此整理《保生大帝藥籤詮解》,解籤增至 360 首,提供給全臺各家保生大帝廟宇收藏。 這些內容充滿術數符錄的藥籤,等於是將疾病歸因於不可知的力量,因此必須靠神明指示信眾如何選擇道教儀式來解決疾病的問題,或是藉由當事人祭祀的力量來消災解厄。

  • 開天門這天又被稱為「天貺節」,相傳最早習俗是,當農曆六月初六南天門打開,天上會降下許多財寶,然而到了當天卻什麼也沒有,所以百姓們擔心實則是天降災厄,經長時間習俗演變,後來成了上天賜福的日子,信眾也紛紛在這天到廟裡補運。
  • 點光明燈乃是信眾於每年新春到廟裡,透過捐輸點燈的功德金向神職人員預約一盞,點亮自己或家人的燈,其意義乃是在神明的庇佑下,可以讓自己或家人增長運勢、趨吉避兇、保平安、掃黴運、更可以讓自己更有信心而能努力不懈、不斷的精進。
  • 在這些保生大帝宮祠中,人們一般會定期舉辦信俗活動,其中在福建和臺灣地區極具影響力的活動包括青礁慈濟宮保生慈濟文化節、白礁慈濟宮大帝誕辰祭儀、臺南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祀、臺北保安宮“保生文化祭”廟會等。
  • 事實上,保生大帝的盛名,也讓他莫名其妙地被傳八卦、當替身。
  • 值得注意的是,金門地區過去僅有烈嶼鄉保生大帝廟加入,此次亦增加金門本島的宮廟,依據調查金門地區有十六家保生大帝宮廟,因鄰近廈門,與廈門往來頻繁,此次金門縣烈嶼保生大帝廟進入常務理事會,希望日後總會能拓展至金門地區,截至目前金門地區已有七家宮廟加入。
  • 但由於保生大帝神蹟顯赫,有求必應,時常顯靈濟助人民,因此當地居民為感念保生大帝的澤被,便於乾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集資將草木搭蓋的小廟翻修為正式宮廟,歷經五年完工。

天井有上下雙重須彌座構成的石砌獻臺,鐫飛天樂伎,雙獅戲球浮雕,獻臺上置蹲踞狀石獅,稱“國母獅”,右前肢上舉握一吳夲方印,均爲宋代雕刻。 正殿,爲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單層宮殿式結構,臺基比前殿高2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明間正中爲如意藻井,共出五挑,次間用平棊,有傲昂象鼻狀,後殿更高於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有小天井,兩側有鐘鼓樓,爲重檐歇山頂樓閣式,整座宮殿建築集宋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有“閩南故宮”美稱。 臺灣風俗認為六月七日開天門日,可以向玉帝祈求一種心願。 臺灣民間普遍認為「開天門」這個大日子,天上諸神會賜下許多珍貴的財寶給世人,後來等不到有財寶到來,而認為諸天神在該日會降下災難懲罰世人,因此紛紛到廟中去敬拜天神以及補吉運,希望天神能夠原諒世人的無心之過,並且消災賜福給人們。

臺北保生大帝: 中國禁放煙花爆竹,這兩位專家“功不可沒”

1742年(乾隆七年)於大浪泵草創,香火由泉州同安人從家鄉白礁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分靈來臺。 乾隆年間,新莊、艋舺地方同安人被三邑人排擠,開始往北遷移到此地。 1802年(嘉慶七年),富商王智記及鄭、高、陳等廿一戶,合夥投資興建一條商業街,街兩邊各有廿二間店鋪,遂稱為「四十四坎」,至1805年(嘉慶十年)四十四坎商民發動募款,在街市東端隘門外建廟。 當時選用石造、工程浩大,讓廟身有如今「回字型」的三殿規模。 保安宮主祀神明保生大帝為宋代真人,又受賜帝號,得以享有天子之禮;其建地有三千餘坪,為全國最大的保生大帝廟宇。 俗稱「媽祖」,又有天后、媽祖婆等尊稱,俗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莆田縣湄洲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是同安人移民信仰中心,隨同安縣移民遷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為重要的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臺南市學甲慈濟宮、臺南市祀典興濟宮、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等最為著名。 十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時在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正式成立,選出理事三十五家宮廟及監事十一家宮廟,組織理監事會。 下午二時召開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會議,選舉常務理事、常務監事及正副理事長、正副監事主席。

臺北保生大帝: 慎入!電玩《戰慄時空2》裡竟有「真人屍體」

醫好後,老虎遂跟著保生大帝成為其坐騎,大帝成仙後,老虎也跟著成神,成為民間信仰的虎爺,臺灣民間虎爺的信仰,或許真的緣起保生大帝的奉祀也說不定。 白礁慈濟宮:又稱西宮,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一說應追溯到北宋時期的醫靈神祠),位於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為保生大帝出生地,經歷代修建,於文化大革命中嚴重毀損,1991年由臺灣信徒捐資重修落成。 保生大帝廟的香火鼎盛,兵馬眾多,更常被請到外地辦事,時常會有不肖的符仔仙用符法將一些兵馬調走,於是保生大帝便降駕指示要前往大龍峒保安宮、學甲慈濟宮向兩位保生大帝老大哥刈火借兵,再前往花蓮勝安宮向王母娘娘請兵馬回來濟世。 保生大帝廟的現址在日治時期據說為日本人的刑場,鎮殿神像的下方就是當時行刑之地,因此保生大帝安座於此亦在鎮住該地陰氣。 傳說當時有位木材商人用牛車要將一隻大杉木運往北港,經過廟前牛車卻停了下來,怎麼也拖不動,商人向帝爺公請示之後才知道原來神明選擇此木做為自己鎮殿金身的材料。 此尊金身為軟身,據目測應該有五尺多,非常雄偉,濃眉大眼卻又慈悲微笑,是尊相當帥氣的神像。

臺北保生大帝: 保安宮臺北保安宮

供奉保生大帝世界祖廟位於白礁慈濟宮,現大陸、臺港澳和東南亞有2000多座供奉吳夲的保生大帝廟宇,信衆近億人,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神之一,保生大帝已成爲福建閩南、廣東潮汕地區、中國臺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及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十大姓氏之一吳氏後代所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祇。 保生大帝被尊稱爲“大道公”,是臺灣民間信仰中善男信女的健康守護神。 以保生大帝爲主神供奉的廟宇,有上百座之多,其中在臺北地區以大龍峒保安宮最負盛名。 每年陰曆三月,廟裏都會舉辦一系列宗教藝文活動,吸引大批民衆共襄盛舉。 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隨泉州府同安移民遷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爲重要的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臺北保生大帝: 樹林濟安宮捐贈一萬五千劑韓國進口快篩試劑給新北市政府

漳州秋坑濟安宮:在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一四二0年)開建,在光緒二十二年八月重修,始建至今已有580多年,歷史悠久,廟宇分前後殿,總面積340平方,單層磚木建築結構,廟頂峯精工細雕,塑造“雙龍搶珠”“二龍拜塔”,分佈裝飾各種色彩的瓷片,顯得古博錦秀。 臺北保生大帝2025 有關吳夲的仙化,莊夏《慈濟宮碑》僅提到“羽化於家”。 臺北保生大帝2025 臺北保生大帝 但當地民衆知道吳夲仙化後,自發在吳夲生前採藥煉丹的青礁,搭建簡易小祠——龍湫庵,供奉吳夲神像,呼爲醫靈真人,虔加祭禱。

臺北保生大帝: 保安宮

白礁慈濟宮:又稱西宮,傳統上認爲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一說應追溯到北宋時期),位於漳州龍海角美鎮白礁村,爲保生大帝出生地,經歷代修建,於文化大革命中嚴重毀損,1991年由臺灣信徒捐資重修落成。 醫虎喉:吳夲于山中採藥時,遇一白額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難當,遇吳真人乃垂首趨附,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責其惡,見其知悔,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爲吳真人座騎。 故保生大帝廟龕之下,多祀奉有老虎神像,稱爲“虎爺”、“黑虎大將”。

臺北保生大帝: 活動紀錄

陳泰昇、林美容,〈臺灣藥籤的成籤時間及其影響因素〉,收於《「醫療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 蔡銘雄,《消失中的民俗醫療-「藥籤」在臺灣民間社會發展初探》。 高國欽,〈保生大帝藥籤沿革圖〉,《祭典興濟宮保生大帝藥籤詮解》(臺南:大觀音亭暨祀興濟宮出版,2017),無頁碼。 楊某跟廟公閒聊,廟公說自從健保實施後,幾乎已沒什麼人抽藥籤了。 而且廟方也怕出事,所以廟方都把藥籤收起來,再不然就是要加註警示標語:信眾如有問題,直接求神明就好了。

臺北保生大帝: 信仰の狀況

從此虎精戒去喫人習慣,跟從大帝到處行善,民間稱它“黑虎將軍”,此即大帝廟宇亦有老虎雕像的由來。 保生大帝(公元979—1036年),本名吳夲(tāo),宋同安縣積善裏白礁村人,字華基,號雲衝,閩南名醫,因醫德高尚,死後被尊奉爲“大道公”、“保生大帝”。 臺北保生大帝 作者走訪臺灣眾多廟宇,蒐集研究各類版本的籤詩,從中發現籤詩內容解釋不一、流變多元的複雜狀況,進一步探究有關求籤、解籤背後的運行機制。

臺北保生大帝: 中國

因此,青礁、白礁慈濟宮一直被分爐於各地的保生大帝宮廟奉爲祖廟。 保生大帝信俗,發源於廈門青礁慈濟宮和漳州白礁慈濟宮,是福建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之一。 科工館蒐藏研究組研究助理吳慶泰表示,臺灣最具代表的就是新北金山慈護宮,多年前在媽祖腹中發現有另一媽祖神像;今天經過5個多小時拍X光作業,發現保生大帝腹中果然藏有「祕寶」。 保生三真人的信仰中,除了最廣為人知點龍睛、醫虎喉的吳夲之外,就分別是藥王孫思邈與感天大帝許遜了,民間中流傳這醫術高超的三人,在成神後便結為拜把兄弟,共同為人世間的疾病痛苦來打拼。

天井有上下雙重須彌座構成的石砌獻臺,鐫飛天樂伎,雙獅戲球浮雕,獻臺上置蹲踞狀石獅,稱“國母獅”,右前肢上舉握一方印,均爲宋代雕刻。 現今的玉湖殿,族譜中有詳實的記載:“吳氏第十三世行伍公,於康熙己酉年六月,將其二夫人在赤血侖的墓地付大道公遷建玉湖殿用,另施殿左田租六石,殿右竹林一所爲住殿道士齋糧。 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聞名遐邇,民間稱其爲吳真人,尊爲“神醫”。 據文獻載,臺灣最早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是在鄭成功入臺之前,《臺灣縣誌》載:“寺廟……在廣儲東里,大道公廟,紅毛時建……”,爲臺灣第一早建的寺廟,原稱“大道公廟”,俗稱“開臺大道公廟”又稱“廣儲東里大道公廟”,臺灣日治時代,大正三年(1914年)重行修建,始改爲新化保生大帝廟。

臺北保生大帝: 臺灣

當時的澎湖縣長王柄權親自到機場迎接,幫助我們抬神轎。 臺北保生大帝2025 2007年8月份,金門保生大帝聯誼會懇請保生大帝巡遊金門幾個島嶼,後來通過各方協商,保生大帝第一次出巡金門,那次去了三天。 後來,有人說,保生大帝那麼厲害,不然我們建房子,娶媳婦啊,叫他選個日子。

臺北保生大帝: 「大道公鬥媽祖婆」可能還會繼續鬥下去

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而保生大帝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媽祖十九歲時,保生大帝纔出生,何況媽祖二十八歲成道,兩人有婚嫁聯想,實在不可能。 臺北保生大帝 而民間之誤傳,導致供奉保生大帝與媽祖寺廟互有心結,甚至互不往來,純屬荒誕虛構不可信之事。 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由於天上聖母媽祖與保生大帝大道公皆爲北宋福建人士,民間傳說遂附會二神相戀,後媽祖見母羊生產苦狀,悔而辭婚。

臺北保生大帝: 臺北集賢商旅

三月十四,在誕辰的前一天,會有稱為「力士會」的十餘個陣頭遊街,最早相傳是「老祖力士會」和「二祖力士會」,後來香火日盛,也有更多的力士會產生,是昔日大龍峒名聞全臺的遊藝節目。 第一進為五開間的三川殿、左右各三開間的龍虎門,共寬達十一開間。 大門入口的二石獅之所以雌雄均開口,據說是工匠把不小心都雕成開口,因深知理虧,工錢也不敢收。 殿前有上往下纏繞的八角蟠龍柱,為嘉慶年間作,是此廟現存的最早石雕。 三川殿的東山門氣窗處曾藏有十餘本帳冊,到1990年整修時才發現,為1914年開始登錄,記載廟裡採買每一項物品的數量、單價,由於當時的主事者都以閩南語紀錄,可看到「豆油」(醬油)、「番仔火」(火柴)等文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