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高血壓會引致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統計處去年就香港市民健康及就醫情況進行大型統計,結果發現,本港約有六十萬人患有高血壓;至於急性中風的病人,每年就有一萬三千人。
浩安宮也號召潭仔墘居民出錢出力,準備點心攤招待香客,是東道主的盛情,也是孺慕的虔敬。 北港進香的次一年,會在大肚中堡五十三莊遶境。 浩安宮2025 廟內的二媽、副二媽、三媽、蓬萊媽等神像也會參加進香。
浩安宮: 上萬蜜蜂廟殿前飛舞 王爺曝牠們身份下令:不要驅趕
因七月底商人生意煩忙,分身乏術,故每年均擇於農曆八月一日,進行普渡,盛況空前。 最初,民國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四年),村民黃波塑包府千歲金身在家奉祀。 後來,由何泰山、林萬福和何太平諸人發起建廟。 六十九年(一九八○),興建二樓,樓上供奉觀音佛祖、普庵佛祖和玄天上帝,一樓則奉祀包府千歲、天上聖母和城隍尊神,至七十年方纔全部完工。 祭典日期,原先為農曆正月十五日,後來改為三月二十三日。
- 廟內還有湄洲媽祖軟身神像,為來自海關的沒收物品。
- 辛酉 七 一九八一 六月,新建沙鹿市場完工。
- 明鄭時期,先傳至麻豆,大約一白零八年前,隨商旅遷至沙鹿社口(即居仁裏)。
- 一般而言,這些寺廟均較富規模,信眾較多,而且大部已向政府辦理登記。
到民國七十一年(西元一九八二年),增塑朱、嶽、紀、伍、池、溫等六尊神像同龕並祀,號「七府千歲」。 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信士王助曾予重建。 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陳番薯將其遷建於今地。 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因受暴風雨侵襲而倒塌。 到了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方始由莊民陳心愉倡首重建。 原為土造小廟,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予以擴建。
浩安宮: 大莊媽進香 沙鹿浩安宮包糉迎駕
因之,舉行慶成祈安清醮,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本宮主祀天上聖母,從祀玄天上帝、三府王爺、觀音菩薩和福德正神。 浩安宮 浩安宮 原先祭典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最為盛大,到北港朝天宮進香,連續三年再間隔三年。
- 建廟至今有兩百多年歷史,香火鼎盛,不僅為地方信仰中心,更肩負傳遞文化、教育、社會服務等社會責任,也提供大家一個休閒的好去處。
- 硨磲貝媽祖則是由黃巖島出產的硨磲貝製成,由沙鹿人、海南島臺商童維恭在2015年所贈,同年9月20開光。
- 民國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和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曾兩度進行改建。
- 至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遂於今址創建保安宮,以作為村民參拜廣澤尊王之所。
從北港朝天宮回鑾時,會停駕於大莊慈雲寺,供信眾參拜。 供奉的二媽神像高62公分,均塗黑色漆,風格亦偏向日治時代。 浩安宮 平日供奉於福德里德順宮的三媽為浩天宮開基神像,屬泉州派工藝,高過一尺,相傳神像是客家族裔奉請來臺的船頭媽,但與一般船頭媽神像相比,顯得較大,其神像臉及雙手均為黑色。 四媽神像風格類型也屬清代,高41公分,神像臉呈黑色,雙手為粉色,髮型與三媽神像相同為梳媽祖頭,五官與三媽相似。 五媽為在梧棲雕刻,高40公分,黑臉粉紅手。 蓬萊媽則是1956年北港鎮蔡培東所贈,神像為黑麪,高59公分,為戰後時期風格。
浩安宮: 服務專區
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又加蓋左右護龍。 間或前往北港朝天宮割香,近三年來則改赴福建湄洲天后宮。 是北勢頭(含今北勢裏福興裏)居民的信仰中心。 廟中主祀青山靈王,據說即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張滾。
浩安宮: 寺廟沿革
祭典為農曆三月三日,信徒大部來自臺中市區。 浩安宮 福興宮,座落於福興裏鎮南路福嘉巷八號。 是本鎮鎮民唯一受鄉民感念而被奉祀為神明之例子。
浩安宮: 沙鹿浩安宮
崇寧宮,位於犁分裏七賢路四十五號,為該裏之信仰中之心。 主祀玄天上帝,配祀池府王爺、太子爺和土地公。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六月十八日和九月七日舉行祭典。 每年固定有一神輪流前往外地割香,玄天上帝前往後龍,池姓王爺前往南鯤鯓代天府,太子爺則前往高雄三鳳宮。
浩安宮: 臺中寺廟│沙鹿區廟宇資訊懶人包
原在玉皇殿之北,後因與保安宮交換廟地而遷至現址。 最初可能創建於沙轆新莊初成之時,最晚不超過乾隆十年(西元一七四五年)。 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年),信士陳廷劍倡議重修。 到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鎮民莊萬教於里民大會中倡議重修,得林猷清、許資鑣、陳詩烈諸人出面領導。 因此廟位於市區中心,農工商人往來祈求福利,莫不稱便,因改福德祠為福利宮。 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因屋頂漏雨,遂乘玉皇殿修建大殿之際,重新改建,當年即告落成。
浩安宮: 廟宇簡介
因當地為小型工業區,當地莊民有幾人從事建築業,因此就由當地莊民獻地募款,並交由從事建築業的莊民去興建浩安宮。 一樓奉祀包府千歲、天上聖母及城隍尊神;二樓廟宇供奉觀世音佛祖與玄天上帝。 廟中乩差多以城隍和包府千歲為主,因此廟莊謝平安的是其改由包府千歲統一決定,通常在十月左右,冬至以前,謝平安時,會一併收兵。
浩安宮: 臺中市沙鹿區寺廟/主祀神像/寺廟地址/電話
因閩粵民人對立日趨激烈,客家人惶恐難安而遷往東勢,該廟遂成福佬人膜拜之所。 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年),廟貌已破敗不堪,地方望族陳時全諸人因之倡導重建。 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日人進行市區改正,擬將廟宇前半拆除築路,幸得當時保正李草語等人商妥張運廟祝犧牲住宅二棟,將現四平街路線向東彎曲,廟貌方能保持完整。
浩安宮: 臺中訂房
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本村陳萬守等三十餘人有感廣澤尊王威靈顯赫,遂決議成立神明會「聖王公會」,以便對其恭奉。 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首先建一木造房屋,作為祭典臨時壇。 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由當時裏長陳文進募款改建為土造草茅,稱之為「聖王公壇」。 浩安宮 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更名為「護安壇」。 四十九年,由陳平順等人集資改建為土造瓦屋,並更名為「護安宮」。
浩安宮: 沙鹿問事
抗戰時期,包公曾數次顯靈祐護信眾;抗戰結束後又保佑信眾事業發展,因此信眾便起議興建廟宇供奉包府千歲。 臺灣人道教信仰多,喜歡到廟裡拜拜、求籤、擲筊,希望能獲得神明的指示,也有不少乩童透過神靈附體,幫民眾開示,但大家求神問佛時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遇到神棍還乖乖上當! 特示嚴禁私墾牛埔碑:高135、寬60公分,無邊框、底座,提及臺灣北路理番兼鹿港海防王蘭佩,為道光十二年(1862年)所製。 內容與正堂嚴禁私墾碑相同,皆因墾戶私佔土地、越界開墾而孳生事端,官府只好一次公告禁令。 遷建及廟宇新建工程則是2017年9月19日公告公開招標,並計畫於11月5日透過擲杯方式來決定得標者。 由長太營造得標承攬建廟「粗胚結構基礎」及「消防設備」工程,計畫興建經費預估花費新臺幣八億元。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浩安宮2025 出身大莊的《戲說臺灣》編輯許雅婷在2016年將此傳奇改編成「潛水媽渡不孝子」的20集戲劇,由廖峻、唐玲、林雅婷、高子羚、楊立、林紹霆、俞昊翔、龔明輝、張峻曜擔綱,該年6月10日開鏡。 2020年再由《戲說臺灣》拍成單元劇「潛水媽挽胭脂蟲」,同年9月27日舉行開境參拜儀式,浩天宮管委會主委陳起賀與重建委員會主委王經綻、導演鄔汝彬、率同戲劇演員楊烈等人一起參拜。 廟內還有湄洲媽祖軟身神像,為來自海關的沒收物品。 浩安宮 硨磲貝媽祖則是由黃巖島出產的硨磲貝製成,由沙鹿人、海南島臺商童維恭在2015年所贈,同年9月20開光。 正堂嚴禁私墾碑:此碑在劉枝萬的《臺灣中部碑文集成》題做「沙轆牧埔示禁碑」,高105、寬61、厚8公分,碑額刻有「正堂嚴禁」四大字,無底座,背上有年款道光辛卯年。
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年),再度補修。 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又由楊清欽、謝進來、陳榮吉和柯江松諸人主持重修工作,至七十一年(西元一九八二年)告竣,廟貌更加雄偉壯觀。 2011年農曆正月初一有信徒搶頭香,撞倒兩百多公斤重的天公爐,乃建廟以來首見,故廟方認為是媽祖希望早日重修三川殿,但也造成頭香得主歸誰爭議。 2014年4月22日,浩天宮媽祖文物館開放參觀,除清朝石碑外,還收藏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的進香頭旗、轎班衣帽、哨角、神轎、香擔、進香旗、花瓶五賽、手繪龍虎旗等。
浩安宮: 服務設施
民國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保正王新登、王劉萬守再行倡導,改建為「土角壁、紅瓦頂」結構堅固之廟宇。 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在裏長王再碧推動之下,改為磚造,增建東廊,易名為「保寧宮」。 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又進行擴建,次年造成。 該廟每年舊曆八月二十五日,舉盛大祭典,並赴臺南縣南鯤鯓代天府割香。
浩安宮: 臺中 求 子 問 事
鹿寮裏護安宮,位於鹿寮裏金星巷三二號。 主祀廣澤尊王,亦稱「郭聖王」或「聖王公」,配祀玄天上帝、李鐵拐仙祖、包公、五府千歲,地藏王菩薩、天上聖母和福德正神、祭典日期為農曆八月二十二日和二月二十二日。 本宮主神廣澤尊王,係乾隆三十七年(西元一七七二年)自福建省泉州南安分香而來。
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因中部大地震而傾圯。 後來又再崩塌,民國五十一年(西元一九六二年),由洪鬥等人整建,然因經費拮据而中止。 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許資鑣繼續領導重建。
目前信眾,大部為本鎮各里居民,少數來自鄰近鄉鎮。 朝興宮,創建於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為本鎮最早建立之寺廟。 據其《沿革誌》記載,當奉旨來臺撫慰大甲番族之欽差,於海上突遇暴風而得以脫險平安在水裡港上陸,依其看法係蒙媽祖庇佑所致,為感謝神恩,特建廟奉祀。
浩安宮: 鹿寮巡安宮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最先亦均供奉於私人宅中,自五十二年起,也創建廟宇奉祀。 主祀玄天上帝,配祀太乙真人、九天玄女、太子元帥、城隍爺和福德正神。 最初,陳氏祖先自泉州晉江迎來蘇府王爺在家供奉,民國五十八年(西元一九六九年)建廟。 六十四年(西元一九七五年)九月,成立本宮,供奉中壇木太子元帥。 六十七年,陳勝美協同諸信士再倡首重建。 遂於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五月動工擴建,至九月完成。
浩安宮: 浩安宮
是年八月破土,十月竣工,名之為「福興宮」。 村民感念其恩德,不直呼其名,故尊之為「福興公」。 鹹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北勢莊民陳溪水曾主倡重建。 民國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又因廟宇殘破而重建。 農曆正月十七日,為福興公聖誕,園十二莊(即北勢頭、車埔、過洋仔、坑仔底、三塊厝仔、三角仔、六路厝、南勢坑、晉江寮、埔仔、後厝仔和鹿仔港寮等十二莊)莊民皆來朝拜,熱鬧非凡。
近年來,農曆十月十一日為金府王爺聖誕,亦舉行祭典,同時兼謝平安,車水馬龍,鑼鼓喧天,最為熱鬧。 永天宮,位於埔子裏保順路一號,為原先鹿仔港寮居民之信仰中心。 主祀天上聖母,從祀城隍爺、觀音菩薩、太子元帥和五穀先帝。 道光二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由莊民洪墻倡首創建。 浩安宮2025 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再度進行改建。
浩安宮: 北港進香
廟宇形式保有古風,窗櫺、麒麟堵、龍虎堵分別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雕飾。 2001年秋,臺中縣文化局舉辦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活動,此廟入選。 2010年,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將此廟登錄為歷史建築。 同年,三立電視臺八點檔連續劇《家和萬事興》在此廟作為李記餅舖家族還願分餅的場景。 臺灣好神網是臺灣最大的廟宇關鍵字SEO經營平臺,協助各大廟宇經營服務關鍵字,同時將各大宗教經典、神蹟故事、經營理念與神佛介紹紀錄於雲端資料庫,以利後人查詢探究宗教知識。
浩安宮: 神像
至嘉慶六年(西元一八○一年),由管理廟務之心匏仔伯將屋頂翻修為瓦片。 光緒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莊民陳水又倡議重建。 至民國六十六年(西元一九七七年),廟貌已破舊不堪,地方人士鄭益、陳陣、陳旋一和洪來發再議建廟。
該廟每年於農曆二月二日和八月十五日舉行祭典,信眾遍佈沙鹿街內五村裏。 紫浩宮,位於沙鹿裏大同街一○五巷四號。 主祀廣法天尊,即秦廣王,係自大陸四川省酆都縣曜靈宮分靈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