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位於大稻埕的迪化街商圈,可以說是古早時期的臺北最繁華的一條街,在這裡你可以走一趟路就完成你的終生大事,這是什麼原因呢? 仔細看完這篇文,一起參加這次的活動,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獎品唷。 (圖/保庇NOW資料圖)霞海城隍廟與城隍老爺今天會來到大稻埕,其實與一件歷史事件有關,就是課本上都會註明的「頂下郊拚」。
- 之後返回殿內,領取剛剛購買的喜糖、6盒裝砂糖和包有鉛錢的紅線包放到供桌,再開始拜主殿。
- 帶另一半來拜拜還有個好處,能測試對方是否真心相愛。
- 而由於大稻埕商業蓬勃發展,商家願意資助更多城隍廟的廟會活動,信眾也越來越多,使得霞海城隍廟的香火越來越旺。
- 昭和12年(公元1937年)後,由於日本政府對於集會結社的限制和都市時代變化,迎城隍的廟會祭典不再如往日熱絡盛大。
1853年(清鹹豐3年),艋舺三邑人與同安人發生激烈械鬥,同安人不敵敗走,一羣信徒冒死護送城隍金身,突破重圍避走大稻埕,1853年在迪化街現址創建霞海城隍廟。 這間寺廟雖小,但香火鼎盛,關於城隍爺的靈驗神蹟,不勝枚舉,前往參拜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 每年農曆5月13日,城隍祭典均舉辦規模盛大的慶祝活動,是臺北地區三大廟會活動之一,臺北有句俗諺說「五月十三人看人」,就是描寫廟會活動的盛況。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臺北地下街
大稻埕或迪化街迷人處在於它的歷史與空間,以及發生在這裡的人、事、物。 從清鹹豐三年(1853),同屬泉州府的三邑(晉江惠安南安)人與同安人在艋舺發生頂下郊分類械鬥,頂郊的三邑人掠過聲稱「中立」的安溪人清水祖師廟,擊敗以八甲莊霞海城隍為大本營的下郊同安人。 霞海城隍廟被焚毀,同安人護著城隍香火退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闢建店屋,並蓋廟祭祀,開啟了大稻埕的黃金年代。 各地城隍廟都有繞境活動,不過時間略有差異,大稻埕霞海城隍廟自清代光緒5年(公元1879年)以來便以農曆5月13日作為聖誕繞境日,祭典和繞境活動,最初由三郊人士分別輪值擔任爐主,負責當年的祭典事宜。 商人也利用連續幾天的廟會促銷商品,將迎神賽會與商業活動聯結;在祭典期間,招待與自己有商業往來的客戶參加節慶活動,當時的火車為此還需要加開班車以運送絡繹不絕的參拜人潮,這樣熱鬧的榮景,不僅擴大了大稻埕的經濟版圖,也讓霞海城隍爺的神威更為遠播。
- 祭祀為農曆五月初八日傍晚開始,先以五營神兵到轄境的各土地廟去,謂之「放軍」,至十一日和十二日晚上作暗訪,平靖地方,十三日中午起,城隍神轎在各種軒社和獅潮洶湧裡出發。
- 十八世紀末,淡水港開放,大稻埕成為了臺北最繁華的商貿中心,曾是茶葉與布料貿易的樞紐。
- 近年來霞海城隍廟暗訪仍可見虎爺、引路童子等八將做為前導,城隍爺的差役七爺(謝將軍)、八爺(範將軍)出陣參與暗訪活動,有的軒社則再加裝文、武判官和陰陽司,使得暗訪的氣氛更加肅穆威儀。
- 李亭香餅店創立於1895年,第一代的李騰飛先生回到故鄉蘆洲成立餅店,由於李家的亭仔腳常有餅香傳出,之後便以「李亭香」命名。
此外,霞海城隍廟除了主神城隍外,在偏殿也供俸著城隍夫人、天上聖母、十二婆姐、臨水夫人等女性神祇,供婦女信眾參拜,其中城隍夫人在此廟中最具特色。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2025 無論起因為何,信眾都相信城隍夫人能夠保佑夫妻和樂,因此從清代開始,信眾就會來其取城隍夫人的弓鞋作為「馭夫之用」,由於信眾為數眾多,廟方因此特請人縫製繡花鞋為「御夫鞋」,供民眾祈求,奉請回家保佑闔家平安。 每年農曆9月4日,城隍夫人的聖誕,信眾們都會帶著鞋子和小小的蛋糕來幫城隍夫人祝壽,並請夫人繼續保佑夫婦和樂。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臺北集賢商旅
廟宇在以前的功能和現在的『心理醫生』、『兩性專家』、『婚姻專家』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不過~ 不知道還有沒有『馭妻鞋』、『馭妻鞭』之類的東西啊~ 哈哈哈~ 開開玩笑~ 無不敬無不敬~ 下次偷偷問486看看好了…… 建議供品:除了廟方販賣之喜糖之外,可自行購入鮮花(象徵開花結果)、水果或甜品(紅棗或枸杞,象徵添喜氣,參拜完畢後可留給廟方煮茶),供品為每人一份。 供品只有第一次拜月老需準備,爾後準備金紙與香即可。 如何還願:帶著你的理想對象,與供品到月老前,稟明生辰八字、姓名、住址與感謝之意,並擲筊詢問月老是否滿意本次供品。 擲筊求紅線,需稟明生辰八字、姓名、住址、理想對象類型或條件,得三次聖筊(一正一反)可拿取紅線一條(不可多,否則易有桃色糾紛),並拿至月老香爐過火。 紅線隨身攜帶,不限於綁手腕,如自然遺失,代表即將心想事成。
太陽西下後,PIER5又會綻放另一種風情,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裡的各種美食任挑任選,讓人忍不住坐了下來,在河畔體驗難得的放鬆時光。 眾藝城聚集眾多的店家,餐廳、雜貨店、工藝品、潮流酒吧,甚至是臺灣的第一個野餐組織—臺北野餐俱樂部都是落腳於此,要在裡面耗費半個下午也都沒有問題。 鹹花生是位在大稻埕的一家的傳統三進街屋洋樓咖啡廳,在鹹花生你可以坐在中庭花園裡享受日光與招牌肉桂捲,配上一杯臺灣豆咖啡,度過一個愜意閒適的大稻埕午後。 除了招牌肉桂捲以外,也有其他鹹甜點可以選擇,帶你體驗中西時空交錯的午茶享受。 目連尊者也是佛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如果要說比較有名的故事大概是目連救母,從這故事衍伸出來的傳說還有農曆七月鬼門開、孟蘭盆節、拗九節的由來,也因此目連尊者是盂蘭盆會超度祖先的主要神明,同時也是各大地藏庵會常配祀的神明。 聽說以前在城隍廟的佛祖區塊本來有文武將擺在這,但筆者一直都沒看過。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推薦行程
千手觀音現場看時非常肅靜但慈祥,如果是跟觀世音有緣的人可以來誠心祈求;達摩祖師是筆者較不瞭解的神祗,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就是之前在少林寺面壁而坐、傳說是少林武學的開創者,算是較少看到的神明。 過去大稻埕的婦女,經常到城隍廟祈求城隍夫人以女人疼惜女人的心保佑家庭和樂,讓家中的男人不會出入風月場所而能早點回家,且更疼惜在乎全家大小。 自此之後,每當有婦女如願求得家庭美滿,每每會敬獻神尊的繡花鞋以表謝忱,這就是夫人鞋的由來。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2025 神農大帝(照片中嫘祖右方)主要是因為迪化街也有許多中藥材商,而神農大帝本來就是嘗百草對藥草貢獻良多,所以當然會祭祀囉。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臺北景點。大稻埕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求姻緣&原味魯肉飯-孤獨的美食家
位於迪化街的臺北霞海城隍廟是網友公認臺灣最靈驗月老廟之一,大稻埕創意街區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吳孟寰表示,月下老人神像完工、進駐臺北霞海城隍廟已有49年時間,當初是為了讓城隍爺「業務不要這麼忙」,因此請來月老專門負責信眾的姻緣事。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城隍爺於民間信仰中被視為守護神,重視善惡平權,臺北霞海城隍廟和Fng世代設計合作,推出有城隍爺、城隍夫人及月老加持的寶特瓶回收車,將於兒童新樂園「聖誕臺灣味」展出。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臺北霞海城隍廟過去曾支持公平貿易、同婚平權、月經平權等活動。 臺北霞海城隍廟管理人陳文文表示,臺北霞海城隍廟於大稻埕累積逾百年歷史,「在這條街上可能是看過奇奇怪怪事情最多的地方了。」平權本是城隍爺信仰會支持的理念,不管是公平貿易或永續概念,都會持續支持。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臺北3大超神「月老廟」怎麼拜?參拜順序、注意事項全攻略!
年份 事件 1821 百名泉州同安人,搭船遷移至臺北艋舺,新移民中的其中一位商人陳金絨,在自宅供奉攜自同安故鄉的霞海城隍神像以方便該地同安人祭祀。 1853 艋舺發生分類械鬥頂下郊拼,衝突中,含蓋著晉江、惠安、南安這三個縣的泉州三邑居民,設計焚燬安溪人信仰的艋舺祖師廟並穿越,急速發動突襲,聯手攻擊同安人。 當時從動亂中僥倖保存的城隍神像,於遷徙大稻埕後仍祭祀於陳家。 1859 經林佑藻、陳浩然與蘇斐然等人的資助城隍廟正式完工。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臺灣景點|2023 跨年迎曙光最夯地點 畢生難忘的日出仙境景點推薦
這也難怪霞海城隍廟的月下老人,風靡許多未婚男女,成為單身男女想覓得良緣的最佳精神寄託。 為擁有百年歷史的三級古蹟,與慈聖宮、法主公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宇,除了是當地重要信仰中心外,也是臺北市相當著名的月老廟之一。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鹹豐3年(公元1853年)同居住於艋舺的同安人與三邑人發生械鬥衝突(後世稱為頂下郊拚事件),雙方大打出手,居住於八甲莊的同安人不敵三邑人,艋舺八甲莊遂毀於兵火之災,當時信徒冒險從火焰中救出霞海城隍金身,率眾遷徙至大稻埕地區。 當時因情況緊迫,遂將神明暫時安置於大稻埕陳浩烈(生卒年不詳)所經營的「金同利」舖中,並開始於大稻埕重建家園。 待城隍聖誕祭典結束後,於農曆五月十八日再「收軍」回霞海城隍廟內安奉。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城隍夫人幸福鞋/夫人鞋
因為下店鄉又叫做霞城,而祖廟又建在霞城的臨海門旁,所以渡海來臺以後便稱為臺北霞海城隍。 霞海城隍廟為街屋式建築,棟架結構為「擱檁式」(就是直接將桁木置於山牆上),殿內沒有任何一根柱子,因結構單純,裝飾以楹上彩繪為主。 2.霞海城隍廟祭典最晚在清末已經舉行,舉行日期是農曆5月13日。 日治時期隨著大稻埕聚落興盛,參與祭典的民眾也越來越多,甚至鐵道部必須加開臨時列車來疏運民眾。 照片中的增全齒科醫院的院長為陳增全,其為東京齒科醫學專門學校畢業,1920年在太平町開設醫院,是當時最先有電氣機械設備之齒科醫院。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外觀/門口裝飾/廟門金身
而最有故事的,則是香火袋中的「愛情配方」,調製包含藿香、艾草、玫瑰、薄荷、香蜂葉、迷迭香的天然漢方香氛,寓意愛情、緣分,特別加入城隍廟香灰過爐,由月老守護得來不易的緣份。 希望藉由城隍廟的香火與善緣,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為來到大稻埕追求幸福的信眾,提供希望的力量。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2.沒有對象的,可在迪化街商家購買一小包(半斤)紅棗。 紅棗拜拜前先拿紅盤裝,拜好可帶回家泡茶喝,或留下來給廟裡頭阿伯煮紅棗枸杞茶與大家結緣。
清朝年間,由三邑人組成的「頂郊」以及同安人組成的「下郊」,為了爭奪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力而引發械鬥,敗下陣的「頂郊」帶著他們的信仰城隍老爺,來到當時沒什麼開發的大稻埕發展。 結果風水輪流轉,同安人來到大稻埕後,艋舺港口因為河沙淤積逐漸不利停船,往來兩岸間的商船選擇以大稻埕碼頭做為停泊點,創造了大稻埕的繁榮,迪化街「年貨大街」的基礎也由此奠定。 除了城隍夫人,另1位深受女信眾所喜愛的即為月下老人,相傳月老掌管姻緣簿,將有姻緣的未婚男女許配成雙,故求姻緣的男女多會來祈求月老。 因此,月下老人的神像,成為霞海城隍廟眾多的神祇之一,也因為霞海城隍廟的月下老人十分靈驗,許多人均口耳相傳來此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