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性侵害還是性騷擾案件,加害者都以同學為主,其次是教師和行政人員。 教室大小的標準為學生每人2平方公尺,配有黑板、公告欄、有線電視、網路線和每個學生一套課桌椅加置物櫃。 學校內設有專科教室、圖書館、電腦教室、保健室、活動中心和教具室等設施,並配有各種辦公室供教職人員辦公。 校長室大小與普通教室一致,教師辦公室則以教師每人5平方公尺為大小標準。 行政辦公室中以輔導室面積最大,內部應設置個別諮商室和團體輔導室,供輔導人員和學生使用。 依《國民教育法》第5條規定,國中生不需要繳學費,但學校可以酌收學雜費或班費。
- 但各領域教師面對的國中教育會考科目卻大不相同:國文教師2科(國文、寫作測驗)、英語數學自然社會教師皆為1科、其餘藝能科教師0科。
- 家庭和學校是影響中輟生就學意願的主要因素,家庭結構改變、親子關係不良、管教過當、人際疏離和依附性薄弱容易造成學生中輟。
- 臺灣在教育改革期間大力推動各項教育改革方案,內容包括國教延伸、教育正常化和自主學習等。
- 因此國中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給予輔導支持,以度過這段心理狂飆的時期。
臺灣的國中生在求學時除了需面對自己的身心變化,也需要面對課業、感情、家庭、同儕關係等多重社會壓力,情緒爆發的次數不一定比較多,但持久性卻比兒童期來得長。 國中 因此國中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給予輔導支持,以度過這段心理狂飆的時期。 1896年,日軍在乙未戰爭後佔領全臺,開始建立統治政權,其中一項便是確立對臺灣的教育政策。
國中: 教育局公告
依《圖書館法》第4條規定,國民中學的學校圖書館以校內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教學資源,並負有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責任。 學校每年的預算中必須包括圖書館營運的費用,以及採購新書、報紙、期刊和多媒體資源的經費。 民國103年(2014年),十二年國教正式實施,原作為國中生升學考試的「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由國中教育會考取代。 改制後,國中生可透過「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兩種管道繼續升學。
因此國中的輔導人員多半會採用同盟策略,輔導者和學生不是治療和被治療的關係,而是盟友,共同面對問題的夥伴。 這羣年齡介於12歲到15歲的青少年屬於青春期前期,無論身心都有很大的變化。 生理上,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少女開始出現第二性徵,生殖器逐漸發育,女生出現月經、乳房隆起,男生長出鬍鬚和喉結。 心理上,青少年開始有能力對社會、自我作抽象思考,但在是非判斷上仍有欠經驗;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在這個階段會使人不易控制情緒,而性徵成熟也讓性、性別和性別認同進入青少年的人生。
國中: 學生專區 Student
除此之外,國中的學生社團也常面臨場地、經費、設備和師資缺乏的情況。 這主要和學校是否重視學生社團發展有關,因為學校可以選擇要補助學生社團多少資源,甚至可以控制社團時間的長度,對社團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優秀是卓越之敵」——景興國中確實在創校之初二十年,迅速躋身臺北市明星國中之列,使得文山區各校均難望其項背。 少子化趨勢衝擊,使得景興國中近十年來,,學生人數已經縮為顛峯時期的三分之一多,但升學表現仍是文山區公立中學第一,此仍為景興國中優質特色。
依《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4條規定,訓導處的職責包括學生生活管理、實施公民和道德教育、辦理體育活動、督查衛生保健項目,和配合輔導單位進行生活輔導等。 訓導人員在執行業務時必須和家長、學校、導師與學生緊密聯繫,必要時還需和專業輔導人員、警察與媒體溝通。 除此之外,訓導處也是校園災害的通報受理單位,負責在緊急狀況時成立應變小組,通報上級,執行救災任務。
國中: 校園行事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應戰爭避難需要,臺灣的學生制服統一改為「國防色」草綠色,女生制服出現連身褲和工作褲等實用的式樣。
國中: 學年度八年級隔宿露營~烤肉篇
學制上,臺灣學生自公學校畢業後,可以選擇進入以學業為主的普通中學校或以實業為主的各種預科學校,包括師範、醫學、農業、林業、商業和工業等類別。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昭和16年(1941年),臺灣總督府發布第三次《臺灣教育令》,將小學校和公學校統一為「國民學校」,以「皇民化」做為教育目標,為日本的擴張提供後援。 除此之外,國中升學率也從39學年度的51.15%增至104學年度的99.59%,也就是說,目前在臺灣,幾乎每個國中生皆會繼續升學,以取得更高的學歷。 公告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辦理「2022自主學習節 暨數位學習行為分析研討會」 教育部為推動數位學習平臺輔助實施適性教… 公告 轉知:「111學年度全國中華盃舞龍舞獅錦標賽」 說明: 一、依據教育部體育署111年11月29…
國中: 升學輔導
本校榮獲本市111年度優質學校~教師教學、創新實驗 獎項,連續四年榮獲臺北市優質學校獎項的肯定,期許成為一所全方位360度發展學校。 臺灣目前有102所「零拒絕」中介教育設施,依收容方向不同分為資源式中途班、慈輝班、合作中途班和中途學校。 中輟生在中介設施就學時,他們在一般學校的學籍會被保留,以免被標籤化。 臺灣的中途教育設施收容的對象經常是被法院轉介過來的個案,但中途教育設施本身常面臨經費不足、社區排擠和流動性高的問題,因此目前多採縣市分區收容的方式,強化營運效能。 學校必須在得知事件後24小時內通報地方政府教育局處,得知的方式包括接獲檢舉、主動發現和媒體報導等。 相關人員超過24小時未通報,讓性侵害事件重演的話,校長、教師或行政人員可被解聘或免職,負起行政責任。
國中: 東京威力科創機器人大賽 學生競技拚爭冠
這種強制灌輸政治思想和民族文化的教育風氣一直持續到解嚴纔有所轉變。 日治初期的中學教育主要供日本學生和少數臺灣學生就讀,並不普及。 國中2025 明治40年(1907年),臺灣總督府發布《臺灣總督府中學校官制》和《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規則》,正式成立中學校,但日本政府對是否讓臺灣人民在初等教育後繼續就學持保留態度。 直到大正4年(1915年),日本才同意臺灣士紳開辦第一所允許臺灣人就學的中學校「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有升學意願的畢業生可以參加國中教育會考,或是參加特色招生考試,依考試分數申請普通高級中學、綜合型高級中學、技術型高級中學或五年專科學校。
國中: 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專區
這波國中新生負成長加劇於99學年度,因為國小新生的負成長加劇於93學年度(2004年8月-2005年7月),而這也表示高中新生的負成長將在116學年度(2025年8月-2026年7月)爆發。 學生人數變少表示學校將面臨轉型,甚至裁併的處境,連帶加重師資過剩的問題。 臺灣的學年採用民國紀年,開始於每年的8月1日,終止於翌年的7月31日,各項教育統計都以學年度為單位,經費則以會計年度為單位。 國中 國中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統計》,臺灣在104學年度(2015年8月-2016年7月)時有733所公私立國民中學、747,724個國中生和50,394位專任國中老師。 這些數據與剛開辦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時都有大幅增長,也反映出臺灣國中教育的發展變遷。 臺灣在教育改革期間大力推動各項教育改革方案,內容包括國教延伸、教育正常化和自主學習等。
國中: 教育體系
學校一週上5天課,採週休二日製,每年舉辦一次校慶、運動會和校外教學,校慶可以放假,日期由各校自訂,但不能超過1天。 國中生在學校分成三個年級,九年一貫課程後稱為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但也常稱呼為國一、國二和國三。 在臺灣的校園文化中,不同年級的學生會相稱學長姊或學弟妹,雖然不會一起上課,但可以一起參與社團活動。
國中: 體驗農作!玉山國中特色課 耆老帶學生收割
依課程需要,學校須採購不同的教學設備供教師和學生使用,如數學科的積木、圓規、社會科的各式圖表和自然科的物理、化學設備與藥品等。 經費來源主要為政府補助,但也可以接受捐贈,只是必須在法令規範下進行。 專任國中行政人員包括幹事、管理員、學校護理師、住宿生輔導員、體育教練、營養師、人事和主計人員等。 行政人員的員額均受法律限制,並依其專業分受不同法律監督,例如校護受《學校衛生法》管轄,人事和主計人員各有其人事和主計法規。 國中雖然採學區制,但偏遠地區的國民中學應設置宿舍,供學生住宿,而宿舍需設置一名輔導員,照顧這些住宿生。 國中2025 國中如果有提供營養午餐,必須聘請一名營養師監管,但也可以多校合聘。
國中: 學年度八年級隔宿露營~起牀篇
民國83年(1994年),行政院設置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負責推動教育改革事宜。 兩年後,教改審議委員會通過《總諮議報告書》,跨部會的「教育改革推動小組」也隨之成立,並編列1,570億元新臺幣作為推動教改的預算,教育改革由此而起。 依教育部在民國100年(2011年)所通過的《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教育局處都設有24小時免付費反霸凌投訴專線,學生或一般民眾可透過這些專線舉報霸凌事件。 各校接獲舉報後應立即進行評估,確認屬實後由校長召開輔導會議,對受害者和加害者進行諮商輔導,必要時可轉送專業諮商機構、醫院或司法單位。 國中的霸凌加害者雖然大多未成年,但仍需負不完全的刑事或民事責任,刑罰可以減輕或交付保護管束,以預防再度犯案。 學校為配合體育教學,可設置400公尺跑道的田徑場、綜合球場和至少能容納一座標準籃球場的體育館,內部附有體育器材室、更衣室和淋浴間。
處於青春期的國中生特別重視人際關係,對國中生而言,同儕是最重要的重要他人,而非家人或師長。 因為同儕團體對國中生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他們會努力融入團體,期望受同儕團體接納。 以參與度來說,每週參與社團活動時間越多的學生,其人際關係越好,情緒變化也越穩重。 社團幹部對社團的向心力較佳,性別上女生對社團參與的滿意度比男生高,男生相對容易有人際困擾。 但無論性別,年級越高,社團參與的程度就越低,這個現象無分年齡,從國小到大學都是如此。 臺灣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輔導制度採雙軌制,以輔導教師和專業輔導人員為中心。
國中: 英語聽力
依《學生輔導法》第10條規定,國民中學應設置「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協調校內學生輔導工作進行。 同時,校內應設有輔導教師和專任輔導人員,每校都至少應設置1名輔導教師和專業輔導人員,超過20班則增置1名輔導教師、超過15班則增置1名專業輔導人員。 初中男生的夏季制服為白色襯衫、短褲,冬季為全身卡其服;女生的夏季制服為白襯衫、百褶裙,冬季為卡其上衣和深色長褲。
國中: 社會科
戰後初期,臺灣各地的中學在課程、師資和管教上都出現劇變,原有的「國語課」改教中文,原先的歷史、地理、修身、柔道等科目也停止上課,民間的漢學家成為各校爭相延攬的對象。 臺灣的各級學校在國民政府派員接收前都出現這種漢學教育流行、日式教育停止而教師流動率高的現象,臺籍和日籍學生除英語、數學和理科是共同授課外,其它科目在此時都分開教學,直到日籍師生被遣返為止。 公告 臺北市立明湖國民中學辦理111年數位學習推動計畫數位學習工作坊之公開 觀課 一、依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 民國95年(2006年)前,臺灣教育主管機關雖不支持體罰學生,卻也未立法限制。
國中: 成績計算
許多學校會在校慶或運動會時舉辦接力賽跑,兼具了驗收學習成果和競爭娛樂的功效。 (三)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為確保參與人員健康,進入校園時請自備配戴口罩,並配合學校相關防疫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政策及規定如有調整, 本防疫注意事項將配合修正。 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出爐,全國共9縣市獲績優學校獎,南市永康國中脫穎而出,展現藝術教育紮根的穩健實力。 年底將近,寒假也即將到來,不少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制定「寒假計畫表」,讓孩子學習如何在時間內完成工作。
國中: 校園霸凌
過去高中聯招制度下,國中生升學機會少、競爭壓力大,各種補習班遂因時而生,甚至在學校體制內也出現非常態教學的現象,如課後加強教學、挪用藝能科目、能力分班等。 對此教育部表示將儘快讓新要點上路,督促教師按表授課,和不得於下課、午休、早自習時間安排考試,落實常態教學。 霸凌現象長期存在於國中校園,這不只是學校的問題,也是家庭與社會的問題。 國中2025 以民國99年(2010年)底桃園市立八德國民中學爆發一連串校園霸凌事件為例,不只學生遭霸凌,連教師都是校園霸凌下的直接受害者,造成數十位教師向立委羅淑蕾陳情,事件纔在立法院質詢現場公開。 事件爆發後教育部和桃園縣教育局成為眾矢之的,八德國中校長於家穀也遭撤換,改由督學代理校務。
除了以學業為主的普通班外,國中還可以有同屬於特殊教育的「藝術才能班」(音樂、美術、舞蹈)、「民俗班」和「體育班」等特殊專長班級。 學校如果要設置藝術才能班和體育班,必須將教學計畫書呈送教育主管單位審核,通過後纔可辦理入學鑑定,且每班不得超過30人。 臺灣的專設國民中學由地方政府管轄,只有國立完全中學附設國中部為國立學校。 行政上,各地方政府所屬國民中學和國立學校分受地方政府教育局處和教育部管轄,其教師在《中華民國刑法》上為公務員,但不在《公務員服務法》第24條定義的範圍內,因為教師有自己的任用和薪俸制度。 國民中學的教師依法可組織學校地方全國三級教師工會(全國為全教總及全教產)及學校地方全國三級教師會,維護職業尊嚴,並代表會員向各級機關爭取自身權益。
自民國91年(2002年)起,臺灣的國中全面實施教訓輔三合一制度,將校級行政單位「訓導處」改名為「學生事務處」,訓導主任也改名為學務主任,但非強制,法令也沒有統一。 目前在臺灣,國中學務處通常會設置「生活輔導組」,負責監督學生校內與校外的行為,維護校園治安。 民國57年(1968年),政府發布〈革新教育注意事項訓詞〉,規定教科書應稟持「倫理、民主、科學」的精神,統一由國立編譯館撰寫。 此後直到民國76年(1987年)解嚴前,臺灣的教科書制度並無重大改變。 民國77年(1988年),教育部在第6次全國教育會議中決定教科書從國定製改為審定製,逐步開放民間業者撰寫音樂、美術、體育等選修科目的教科書,聯考學科的教科書則仍由國立編譯館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