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型乳癌於早期治療因為是以抗荷爾蒙藥物為主,復發後可能就必須要改採化療,但因傳統化療副作用較大,患者普遍較抗拒,且於治療過程中身體也經常會變得比較虛弱。因此新的標靶藥物帶給病人不同的治療選擇。」黃俊升教授分析。 為了決定後續的治療,病人可以考慮再度接受基因檢測,張晟瑜醫師解釋,透過組織切片取得肺癌檢體,或者使用液態切片,也就是透過抽血來檢驗血液中所殘留的腫瘤細胞 DNA。 張晟瑜醫師 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 張晟瑜主任強調,除了在治療方法上近不斷進行突破外,也根據病患的身體狀況,檢測的結果與治療的選擇,採用醫病共享決策與以病患為中心的價值為準則,與病患相互溝通和討論,並尊重雙方的選擇,以期能減少副作用並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為治療目標。
- 針對肺癌,目前在臺灣可用的免疫療法還不多,由於肺癌很難早期發現,更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因此「保疾伏」與「吉舒達」這兩款免疫療法藥物,便帶給肺癌病友不小的期待與希望。
-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病房主任暨肺癌團隊召集人張晟瑜醫師表示,考量張女士年紀較大,恐怕無法承受化學治療,經討論後,決定做切片檢查,並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進行基因檢測,看看是否有機會接受標靶治療。
- 規則服藥治療了三年後出現抗藥性,經再次組織切片及基因檢測,確認具有T790M突變,於是開始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 黃俊升教授指出,因為CDK4/6抑制劑是直接針對癌細胞分裂週期的重要蛋白質進行抑制,副作用比化療來的小,且治療成效佳,在多項臨牀試驗中展現亮眼成績。
- 張晟瑜主任強調,除了在治療方法上近不斷進行突破外,也根據病患的身體狀況,檢測的結果與治療的選擇,採用醫病共享決策與以病患為中心的價值為準則,與病患相互溝通和討論,並尊重雙方的選擇,以期能減少副作用並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為治療目標。
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張晟瑜醫師指出,癌症是臺灣民眾第一殺手,據衛福部統計,肺癌為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肺腺癌佔5至6成,目前發現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約佔5成,ALK基因突變佔百分之5。 縱使ALK陽性突變較為罕見,但目前醫學進步ALK陽性突變已有更好的治療選擇。 根據衛福部公佈民國108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肺癌死亡原因始終居高不下,因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待有異狀確診時多半已為晚期而無法進行手術,須靠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來延長生命。
張晟瑜醫師: 張晟瑜醫師
D類患者平常就有症狀,且經常急性發作,建議使用單方或複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並視狀況加入吸入性類固醇。 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張晟瑜醫師指出,今年歐洲腫瘤醫學會最新發表研究指出,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可有效延長肺癌晚期患者無病存活期達近三年。 張晟瑜醫師強調,年輕時抽菸可能感覺不明顯,但進展到慢性肺阻塞後,有戒菸跟沒戒菸,肺部感染的頻率就不一樣,沒有戒菸的病患常常會反覆發作,然後反覆感染,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都不太好。 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我們都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
- 但當時 Zoe 身體狀況還不是很好,連站起都很喘,即使很多事情想做也無法,但想要跑馬拉松的心情早已經藏在心底、慢慢萌芽。
-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 所以治療有效的重點是「找到個人差異化的原因」,並給予個人適合的療法,療效才會好,這也是為什麼免疫療法並非人人適用的原理。
- 乳癌是臺灣女性最常被診斷的癌症之一,每年新診斷的乳癌個案超過 14,000 人。
-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其肺腺癌細胞之 EGFR 基因具有 DEL-19 突變,所以便開始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張晟瑜醫師回憶,張女士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幾個月後肺部腫瘤從原來的五公分縮小至一公分,惡性胸腔積水也消失了,不再呼吸困難,生活品質改善許多。
- 資料中顯示國人罹患癌症以男性居多,其成因與抽菸具有強烈相關性,普遍而言,肺癌早期時並不會有異常感受,因此往往拖延了黃金治療期,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
黃俊升教授指出,因為CDK4/6抑制劑是直接針對癌細胞分裂週期的重要蛋白質進行抑制,副作用比化療來的小,且治療成效佳,在多項臨牀試驗中展現亮眼成績。 過去的乳癌標靶藥物只有針對 HER2 受體陽性型別治療的藥物,現在終於也有針對管腔型乳癌的標靶藥物——CDK4/6 抑制劑問世! 談到 CDK4/6 抑制劑的臨牀試驗過程,黃俊升教授分享,原本醫界是希望這個藥物會對荷爾蒙受體與HER2受體皆為陰性的三陰性乳癌有效,但經細胞株試驗後,卻發現對管腔型乳癌效果最顯著,因此持續發展至今。 黃俊升教授解釋,當荷爾蒙受體為陽性時,就代表了癌細胞容易受到女性荷爾蒙刺激而生長,因此採用抗荷爾蒙藥物,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並成為針對此類患者的術後標準治療。
張晟瑜醫師: 健康醫療網
缺乏有力的預測因子與生物標記,目前最常用的是腫瘤細胞PD-L1表現度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但並非每種免疫治療藥物都與PD-L1表現度有正相關,另外一種預測因子tumor mutation border 由於檢測費用過於昂貴,在臨牀上尚無實用性。 根據衛福部公佈2017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無論男女性別,肺癌都是名列癌症死因的第一位。 肺癌以男性居多,80-90%跟抽菸強烈相關,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不易,被確診時多半已為晚期而無法進行手術,須靠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來延長生命。 張晟瑜舉例,一名88歲阿伯,因咳嗽、喘持續半年,且骨頭疼痛、肺水腫、體重明顯下降,去年確診為肺腺癌,不料骨頭已有腫瘤細胞轉移,不僅無法使用手術治療,也因無基因突變而無法使用標靶藥物。 展望未來,即便肺癌被稱為「最難治的癌症」,但隨著療法推陳出新,治療的「工具」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手術、化療之外,標靶、免疫治療雖然相對複雜,但也更能為患者「量身定做」。
肺阻塞還可能影響肺癌的治療,因為肺功能比較不好,就算早期發現,外科醫師可能擔心肺功能不佳,而不敢動手術切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
張晟瑜醫師: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張晟瑜醫師2025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張晟瑜醫師: 晚期肺癌別絕望!免疫療法組合讓8旬翁一年腫瘤縮小4倍
丹麥的國民素質、治安和低犯罪率都是全球數一數二,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更是連一起銀行搶案都沒有發生,除了警報系統改進和監視器普及外,現金使用量和銀行人工作業的減少,也讓劫匪無從下手。 由於聯準會採取激烈升息對抗高通膨,許多華爾街專家都預測今年將出現經濟衰退,整體景氣相當低迷,但一向樂觀的學者Jeremy Siegel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美股在上半年就會上漲2成,走勢可能會跟多數人預測的完全相反。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3奈米製程技術已經進入量產,半導體專家研究,臺積電3奈米良率最高可達到80%,外媒援引消息透露,高通下一代Snapdragon 8 Gen 3將向三星和臺積電採購,而臺積電佔大部分的晶片組,原因可能是兩者之間的良率差距。 胸部 X 光顯示左肺有顆五公分大的腫瘤,且有大量惡性胸水。 2018年5月照護線上進化為醫療入口網站,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的照護平臺。
張晟瑜醫師: 照護線上》疫情當頭,你可以這樣做
張晟瑜醫師補充,癌症治療中患者最擔心的無非是副作用,同一份研究也指出,與過去藥物相比,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發生嚴重副作用比率更低,更顯示出該藥安全性更具優勢,能長期有效控制病情,幫助患者維持生活品質。 張晟瑜醫師也提醒,目前健保也有給付PD-L1表現量的檢測,鼓勵肺癌患者們都能進行檢測來為自己的治療量身訂做,此外,若是檢測後PD-L1表現量符合健保條件,也可在健保給付下使用免疫療法進行治療,減輕經濟負擔。 然而,張晟瑜醫師表示,很多時候施行免疫療法並不會立即發揮效果,可能需要三個月以上的啟動期,剛開始患者可能覺得沒什麼效,一旦免疫系統被啟動了,有效期就能夠延長很久,且在治療上相對於化療,副作用更少。 對抗晚期肺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胸腔專科醫師圖解說明「從X光片看起來,應該是肺腺癌…」醫師臉色凝重地說。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解釋,如果把啟動身體防衛機制的「免疫T細胞」,譬喻成一輛運作良好的消防車,這輛消防車要滅的「火」就是癌細胞。 那麼癌細胞會「用各種方式」來癱瘓T細胞,讓身體的防禦功能無法順暢地消滅癌細胞。
張晟瑜醫師: 張晟瑜 醫師
而且破損的口腔黏膜容易被細菌入侵,使癌友出現感染、敗血癥的風險;因此對癌友來說,化療後的口腔潰瘍,是個需認真預防的議題。 根據肺腺癌突變基因,我們能夠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例如在 EGFR 基因突變中,比較常見的有 DEL-19 及 L858R 突變,這類肺腺癌對於第二代標靶藥物較敏感,治療效果也較好。 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 此外,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 在肺癌的次分類裡,生存期最短的小細胞肺癌,在第一線免疫治療搭配組合上今年也大放異彩,使用雙免疫治療組合比起單純使用化學治療,效果更為出色,約有40%病人可以從雙免疫藥物治療中獲得長時間的持續緩解(CheckMate-227研究)。
張晟瑜醫師: 健康雲
止痛藥是許多人的常備藥品,但喫多了怕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或上癮。 對此,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比較乙醯胺酚、布洛芬2大類退燒止痛藥的成分、效果、副作用,提醒「正確用藥很重要,誤用或過量使用才會傷身體」。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張晟瑜醫師: 讓愛緩解副作用 來自老婆純天然的親密呵護 【李適鴻 醫師】
不過,癌細胞狡猾地分泌了一種蛋白質「PD-L1」,「PD-L1」就像伸出一隻腳,一直踩住PD1這個煞車,讓消防車無法前往火場滅火,所以免疫功能就失靈了,無法對癌細胞進行攻擊。 曾經有位70幾歲老榮民,是個老菸槍,每次問他有沒有戒菸,他都會說「有抽比較少」,但其實一直都有在抽菸。 夏天的時候,病情較穩定,他會自己把藥物減量,冬天一到他幾乎都會跑急診。
張晟瑜醫師: 出現 T790M 基因突變後,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PD-L1」就是癌細胞所分泌,使T細胞失去功能的蛋白質,如果在癌細胞上,其「生物標記的表現量>50%」,那麼此人採用「保疾伏」或「吉舒達」的療效相對較好。 根據研究,PD-L1腫瘤標記的表現量低於1%的人,大約只有1成的人產生療效。 肺阻塞患者因肺臟較不健康,罹患肺炎的比例較常人高4倍〔1〕 ;更有數據指出,每十個人中最少有一位三年內會再罹患肺炎〔2〕,需要特別留意。 肺阻塞患者因肺臟較不健康,罹患肺炎的比例較常人高4倍;更有數據指出,每十個人中最少有一位三年內會再罹患肺炎,需要特別留意。
亞東醫院於肺癌的治療上,結合分子免疫治療與最新的細胞免疫治療,期望能全面啟動患者全身的免疫系統,增強整體免疫力,減緩化療的副作用,提升醫療品質。 張晟瑜醫師指出,無論是肺阻塞急性惡化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出現咳、喘、痰、胸悶等症狀,不容易辨別。 但是病毒性的肺炎,除了有呼吸道症狀,還可能有發高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 出現相關症狀時,建議要盡快就醫,醫師可以透過X光或其他檢查來判斷。 晚期肺腺癌的過去與現在標靶藥物的問世,讓肺腺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張晟瑜醫師解釋,我們可以對肺腺癌細胞進行基因檢測,找出突變的基因。
不管是在治療、跑步上,放棄從來都不是選項,「不管是為了家人或是為了自己,都應該要堅持下去,任何治療方式我都會去嘗試!」說出這句話的 Zoe 眼神中彷彿帶著亮光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張晟瑜醫師: 照護線上
而且跟化療相比,效果可持續較長的時間,有些人已經停止治療數年,病情也沒有惡化。 能不能接受免疫療法,張晟瑜醫師坦言:「錢,也是一大適應症。」很多病人經濟能力有限,所以無法接受免疫療法。 張晟瑜醫師 目前「保疾伏」與「吉舒達」這兩款藥物的單月藥費最少要20萬元,而基本療程至少要3個月以上,所以最低門檻約60萬元。 張晟瑜醫師 假設存活時間長一點,一年的藥費大概要200~300萬上下。
張晟瑜醫師: 研究:「沒談過戀愛」老更快!早衰2.9年
而免疫藥物的原理就是找出癌細胞癱瘓「免疫T細胞」的途徑,再予以治療,讓免疫系統「活化」後去攻擊癌細胞。 臨牀上很常見這樣的患者,他沒辦法理解肺阻塞必須規律用藥,讓呼吸道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況。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張晟瑜醫師2025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於是在 張晟瑜醫師 2021 年發表研究,探討「喫冰,能否對抗化療副作用?」的議題 。 當劇毒藥物循環全身時,血管豐富的口腔黏膜也會被灌注藥物;當黏膜累積過高的毒藥後,許多黏膜細胞會死亡、進而口腔破損。 天氣冷颼颼,也是病毒活躍、流行的季節,毒物專家招名威示警,身邊有學生、朋友「同時染上兩種病毒」症狀加成上去直呼生不如死、十分痛苦。
張晟瑜醫師: 細胞療法、三合一、熱療,肺癌治療新選項怎麼搭配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病房主任張晟瑜表示,肺癌蟬聯國人癌症死因榜首多年,8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其中肺腺癌約佔一半,而肺腺癌中約有4成為EGFR基因突變類型。 相較於基因沒突變、以化療或免疫療法為主要治療的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變患者適用TKI標靶治療,治療效果較佳,整體存活時間較長,約3年半。 肺阻塞還可能影響肺癌的治療,因為肺功能比較不好,就算早期發現,外科醫師可能也會擔心肺功能不佳,而不敢動手術切除。 張晟瑜醫師 晚期肺腺癌存活率低、容易轉移,因此第一線的標靶用藥選擇,是影響整體治療成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