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一旁的步道往下走可見觀景臺,不少攝影師都會在此處取景,拍下清水斷崖的獨特風景,繼續往下走可以來到海邊,從這個角度看清水斷崖又不太一樣,怎麼看都美得讓令人屏息。 基隆市長謝國樑(右)曾邀請立法委員蔡適應商談臺鐵加開直達車,不過臺鐵回覆上午6時至9時使用量飽和,此時段將維持1班次直達車,對此,謝國樑16日出席國家清潔月活動受訪表示,市府會繼續努力爭取。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各地的燈會也陸續點燈,像是彰化這次燈節像往年一樣,是在八卦山大佛的風景區舉辦,由於大佛今年整修完成,縣府和貼圖畫家合作,在現場佈置了7大燈區,還有旋轉木馬,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另外在雲… 行駛臺9線南下約247.5公里處,過馬太鞍溪橋,南側下引道後立即右轉廻轉順指示牌進入約1.7公里即可抵達。 吉利潭其實並不大,就算是悠悠哉哉的散步大概15-20分鐘就能晃一圈,岸邊也有許多楊柳隨風搖曳,能夠在她旁邊拍照相當的美。
北潭邊的半月溢洪口,採用友善的砌石生態工法,水泥減量保護在地生態,非常適合生態觀察、騎車與散步。 為了讓民眾有親水的機會,步道邊還設置了210公尺的戲水道,遊客可以坐在大石上泡腳、玩水,非常適宜親子共遊。 有窩客棧是一棟老宅改建的民宿,每一個細節的佈置都非常到位,運用了許多裝飾營造出工業風,我個人非常喜歡。 預訂有窩客棧的時候有特別去爬文看住過的人所拍攝的客房,知道有幾間房型比較小,所以我就特別訂了這間有一面超大的窗的房型,不僅引進的光線很明亮、視野非常棒,可以直接看到外面街景,很喜歡這種開大窗的房間。 臺灣各地的糖廠大多都有推出獨家的冰品及飲料口味,而光復糖廠最特別的是保留著過去點餐的傳統窗口,想喫冰得去收銀臺點選你要的餐點,等點完餐後拿著號碼牌在領冰處等候服務人員叫號領冰。 吉利潭2025 而糖廠最受歡迎的就是「紅豆冰淇淋」和「古早味紅茶」,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兩項經典單品,冰上面淋上了一圈糖廠特製綿綿的紅豆顆粒,再搭配一杯傳統味十足的的紅茶,喫過一次讓我每次只要到光復就會找糖廠報到。
吉利潭: 景觀特色:
展區滿豐富:林業展示館,廠長館,咖啡廳,舊式電影院(中山堂)等等,走一小個山頭,毫不費力,欣賞四季有著不同風貌的山區,春天時分,粉嫩的櫻花盛開。 周遭的原住民部落居民,會在山腳下擺攤,賣起小喫,和檜木製品。 若是懷舊的人,能走進低矮的舊社區,在古老的房舍中,找尋舊柑仔店的雜貨味道,如彈珠汽水和鹹冰棒等。
- 請旅客提前自備暈車(船/機)藥或其他個人慣用藥品,按觀光局規定, 旅行從業人員不得提供旅客內服藥物。
- 漫步遇見中公視媒體記者,想知道遊客對吉利潭遊憩區啟用,這個新亮點的看法,希望我受訪隨機的說,害羞的卡娃思當時婉拒……因為,就是害羞害羞,也沒特別的裝扮……
- 四高八地緊鄰七星潭,一走進四八高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柵欄以及大草原,看到這般景緻更讓人確定來到四八高地。
現場名人雲集,除了有唐從聖(從從)擔任主持、立法委員高嘉瑜獻聲,還有前市議員身兼… 吉利潭2025 多數遊客從「祈雨廣場」進入吉利潭,但如圖一所顯示,此一廣場以大石頭圍繞,也許設計上是為了阻隔車輛進入,但封閉的設計卻完全阻隔了輪椅使用者進入,加上整體動線設計的關係,使得輪椅使用者不易找到適合的通道進入祈雨廣場。 當天我在吉利潭聽到許多遊客說要環潭繞行一圈,然而目前的規劃設計使得輪椅使用者要繞吉利潭一圈竟幾乎是不可能。
吉利潭: 吉利潭不便利:花蓮新興景點卻是無障礙旅遊環境的負面案例 ──遲恆昌
開車初抵吉利潭時,見到三角形潭面的第一印象是「怎麼那麼小呢?」,雖然潭面上佇立著一座白色的「映月拱橋」,整體畫面還算是美美的,但心中難免會有些失望。 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順著環湖步道走到「映月拱橋」時,才發現原來後面還有一個更大的潭面,很好! 橋長196公尺,橋面寬2.5公尺,距離溪谷約152公尺,從布洛灣臺地邊緣跨越立霧溪谷,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跨距最長、距離溪谷落差最大的吊橋,從橋上俯瞰,立霧溪蜿蜒曲折,而兩岸山勢陡峻,層層相疊,視覺可以從溪谷向上延伸至遠山。 往東眺望是溪畔一帶的立霧溪谷,往西則可以欣賞燕子口險峻的峽谷地形,氣勢磅薄。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為臺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春天賞花、夏季賞螢與賞鳥、秋冬賞楓,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風采。 園區內設有北環、南環自行車道,讓人能夠邊騎單車邊吸收芬多精,幸運時還可以看見環頸雉出來覓食,聽著蟲鳴鳥叫,愜意騎車享受森林浴。
-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位在花蓮市中心,原為西元1913年設置的花蓮舊酒廠。
- 馬錫山下的吉利潭過去是阿美族旱季祈雨的地方,在日本時代作為林木砍伐後的儲木池使用。
- 遲恆昌,現為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助理教授,與兩隻貓共同生活。
- 比起旅遊更希望用體驗生活的方式來認識每個地方,對旅行的定義是尋找自我,感受自己與世界的連結,與土地共生的足跡。
- 02.為了遵守法律、依法抗辯或執行合法商業行為之必要,我們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我們將特別留意您的權益以及確保公平、合法、以及符合比例原則地使用您的個人資料。
- 華瀚飯店位於花蓮縣吉安鄉與花蓮市的交界,緊鄰吉安溪,是一個氣派豪華的大型飯店。
- 類別:生態視野 姓名:陳麗玫 拍攝點位:打鐵坑溪治理二期工程 作品主題:野溪整治規劃 作品描述: 恢復全線通洪斷面、水流無害通過,解決在地所需的各種課題兼顧生態友善環境。
- 近年積極研發醃製蜆、蜆精、蜆錠、蜆丸等加工品,更結合漁村文化與休閒教育理念,營造生態、生產、生活的休閒農漁園區,來此遊玩可瞭解漁村文化,品嚐美味蜆,鱒魚特餐,並體驗「摸蜆兼洗褲」漁村風情。
據報導,吉利潭周邊環境改善工程,以「美學工程、師法自然」的創新角度因地制宜,融合周邊地形自然景觀,保留原有植物生長環境避免大規模開挖,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 捷絲旅花蓮中正館 位於花蓮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住宿價格親民,在訂房平臺Agoda上一直是花蓮熱門搶手的飯店。 加上飯店就在花蓮市區正中心,走路就可以到花蓮著名的美食餐飲店,也能走去逛花蓮東大門夜市,市區觀光非常方便,是到花蓮旅遊時可列入住宿清單的高CP值飯店選擇。
吉利潭: 吉利潭-塵封20年的部落祕境
除了地點及價格是我考量的原因之外,之前住過的承億文旅系列飯店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承億文旅習慣用年輕活潑的調性去呼應當地的文化及故事,讓每間飯店都有不同的主題及風格。 01.您提供的個人資料將可能用於維繫您與本公司之間的客戶關係。 我們會利用、分析這些資料,以達到符合您對我們的要求以及回應。
吉利潭: 花蓮景點推薦 吉利潭
牛山呼庭保有壯麗的海景以及濃厚的原住民部落元素,彷彿離開塵囂般的美好環境,讓人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美好景點。 馬太鞍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域,昔日這裡長滿了樹豆,因此被稱為馬太鞍(vataan,阿美族語樹豆之意)。 根據潭邊的指示牌說明:「曰據時代人工開鑿的儲木池吉利潭,上游起自一處跌落三層的瀑布,大小潭蓄滿純淨清澈的山泉水,是雙色澤蟹、拉氏溝溪蟹、高鱧、菊池氏細鯽、革條副鱊丶圓蚌、鱸鰻等原生動物的棲地,也是光復鄉阿美族人的戲水祕境,乾旱時舉行「祈雨祭」,向大地祈求甘霖。 吉利潭2025 後來隨著伐木業式微漸被遺忘,潭邊護岸破壞嚴重,湮沒於馬錫山之中。
吉利潭: 交通資訊:
類別:人文視野 姓名:塗曉慧 拍攝點位:水林鄉蕃薯村老人運動休憩環境營造工程 作品主題:鄉村休憩藝術之美 作品描述: 雲林縣水林鄉蕃薯村老人運動休憩環境營造工程,結合休憩藝術設施與農村景觀,呈現優美景緻。 類別:人文視野 姓名:邱俊豪 拍攝點位:蘇澳鎮朝陽社區漁港周邊環境改善二期工程 作品主題:嬉戲 作品描述: 攜帶小孩放風,假日休閒好去處。 類別:生態視野 姓名:餘國輝 拍攝點位:打鐵坑溪治理二期工程 作品主題:生態之美 作品描述: 龍潭打鐵坑溪位於石門水圳旁,溪旁有步道有小溪,整治後美輪美奐、生態也非常豐富。 富源瀑布附近的樟樹林規劃有烤肉、露營區及原野體驗區,民眾也可漫步在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森林步道,享受山嵐間大自然的力量。 園區內同時擁有包括螢火蟲、鳥類等豐富的生態資源,在3月到5月、9月到11月間,園方會在晚上安排賞螢火蟲之旅,能夠欣賞黑翅螢及臺灣山窗螢,每當夜晚的到來,看到綠林間點點的螢光閃爍飛舞時,總是令人嘆為觀止。
吉利潭: 景點資訊
但近日的一篇報導,恐怕會讓這一處「祕境」很快變成一顆耀眼的綠寶石,應該是藏不住了。 而這個祕境是源自於阿美族語的有趣名字,「牛山」是耕種牧羊之地,阿美族人則稱之為「呼庭」,也因此才叫做「牛山呼庭」,雖然靠牛耕種畫面已不復在,但靜下心來仍能感受到那早期濃厚的自然情景。 而前往雲山水的路上全是農路和稻田,讓人不禁懷疑在這條山間小路的盡頭真的有一個如仙境般的湖嗎? 隱藏在山林間的祕境,說它是世外桃源完全不為過,清澈的湖水倒映著湖邊的棕梠樹,拍出來的照片每張都像是一幅畫,如夢似幻。
吉利潭: 花蓮觀光糖廠(光復糖廠)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睡覺上,睡眠是哺乳動物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狀態, 研究顯示 ,只需連續幾夜睡眠不好,就會產生中度睡眠不足的狀態,有損身體控制血糖的能力。 根據 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 ,2013年美國著名研究型大學 羅切斯特大學 ,醫療中心院長-丹麥著名神經科學家麥肯‧尼德佳德… 有過車宿野營經驗的朋友,對於車泊地點應該都有一些相同的經驗,綜合來說,不外乎昏暗、擁擠、吵雜與髒亂等,似乎人生的磨難同時現於眼前一般。 出門在外一切從簡,平時生活的許多需求,配合在地時空只好將就點,遇見不喜歡的事與物,把喫苦當作喫補,當成 一種 吉利潭 人生修練 與經歷彙集,轉念之間…
吉利潭: 光復地圖
馬錫山下的吉利潭過去是阿美族旱季祈雨的地方,在日本時代作為林木砍伐後的儲木池使用。 目前吉利潭的規劃設計形塑出的「觀光目的地意象」 大抵是拱橋、山林、水面倒影等景色,許多遊客喜歡拍攝拱橋與水中倒影成為一個圓,乍看之下還真像縮小版的臺北大湖公園,也有阿美族朋友批評拱橋涼亭的造型過於「中國風」。 吉利潭旁的溝渠引進清澈的流水設計成戲水道,也許夏天會是大受孩童歡迎的戲水空間,溝渠裡也發現蝌蚪的蹤跡,但溝渠旁邊的紅螃蟹裝飾不知為何卻讓我想到是煮熟的螃蟹。 姓名:黃清泉 拍攝點位:花蓮光復馬太鞍吉利潭周邊環境改善工程 作品主題:山林美潭 作品描述: 這就是隱藏在馬錫山下的祕境一吉利潭,潭水清澈造型優美的拱橋倒映水面。
吉利潭: 花蓮-壽豐鄉|鈺展苗圃》種植落羽松的小園圃,2020年近況更新
這次來到花蓮,探詢了一間之前前往七星潭途中,目光屢屢被深深吸引的一家旅宿「葉宿文旅」。 02.為了遵守法律、依法抗辯或執行合法商業行為之必要,我們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我們將特別留意您的權益以及確保公平、合法、以及符合比例原則地使用您的個人資料。 位在花蓮臺九線上樹湖村內的歐式造型建築,起初是三間平凡不過的老式建築,是連著三間的矮小舊屋,經過一系列的老屋重建及設計,改造出瞭如電影場景般魔戒哈比人房屋的童話世界,2018年7月正式營運以來,成了花蓮爆紅必訪的熱門景點之一。 一直覺得大農大富是很有潛力的景點,花東縱谷上廣大的森林中的平原,一年四季會換上不同色彩,心曠神怡。 天是那麼的藍;潭水是這麼的清澈,可惜每次出來玩都是跟帶把的,人生好難喵QQ,吉利潭是日治時期所建的儲木池,之後成為了阿美族的戲水場所,如果遇到乾旱也會成為祈求雨水的儀式場地喵。 另一方是園區入口處,能清楚看到映月橋,湖中的長條狀綠地是生態浮島,不知道是不是人工建造的,當天偶爾能看到白鷺鷥站在上面捕魚,個人很喜歡這種畫面。
吉利潭: 花蓮必去祕境特別加映場:新社梯田
吉利潭原本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儲木池,上游源自一處有三層的瀑布,大小潭蓄滿了清徹的山泉水,是雙色澤蟹、拉氏清溪蟹、菊池氏細鯽等原生動物的棲地,也是光復鄉阿美族的戲水祕境與祈雨聖地。 吉利潭2025 隨著伐木業沒落而荒蕪的吉利潭,經過整治、美化後,成為認識自然生態的親水公園,站在橋上聽著潺潺流水聲,或是在涼亭遠眺馬錫山、與親朋好友話家常,清幽的環境是來光復必訪的景點之一。 位於花東縱谷的光復鄉總帶給我一種優閒與從容不迫的氣息,也是我每次到花蓮旅行時,必然會前往的鄉鎮。 說到光復鄉,我記憶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花蓮糖廠好喫又復古的糖廠冰,除了糖廠之外,光復還有許多美如仙境的景點,如吉利潭、馬太鞍濕地,還有東部最大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
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部落,意思為有很多白色螃蟹的地方,是花蓮縣最大的阿美族羣聚落。 吉利潭 而聚落之中的「太巴塱天主教聖母教堂」是部落中的信仰中心,平常也是村民的活動中心。 教會尖頂式的建築在部落中格外醒目,大型玻璃彩繪壁牆繪上了精緻的圖像,莊嚴肅穆、充滿細節,讓人彷彿置身歐洲的教堂,為之驚艷,吸引許多人前來拍攝取景。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愛臺12建設中的「綠色造林計畫」,其中預計中在臺灣闢建三大森林園區,分別是鰲鼓濕地平地森林園區、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和花蓮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吉利潭 園區沒有華麗的設施,也沒有引人入勝的人造裝置,只有一片綠意盎然的森林與無限延伸的自行車道,對於旅行來說,這樣簡單就足夠了。
至今太巴塱部落完好的保留許多阿美族文化的文物,在阿美族傳統家屋的木柱與牆壁上,都會刻上各式各樣神話傳說、狩獵、祭典等圖騰花紋,風格原始粗獷的木雕作品,也是拜訪太巴塱部落的最不容錯過的部分。 來到原住民的部落,可以感受到這片土第蘊藏著許多故事,而這些故事都需要當地人的解說及導覽,才知道這些文化獨有的含意及過去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 阿美族人恪守一個原則,那就是要喫多少才抓多少,不破壞生態,讓魚羣生生不息,永續經營這塊土地,也讓人感受到阿美族人的智慧。
吉利潭: 包車旅遊
到了花蓮以後,第一站就來到這個地方,可能不是假日幾乎沒有看到其他的遊客,他的拱橋非常特別,倒映在潭水中非常的美,走在環潭步道上,青山碧水真是好不愜意,看到一隻白鷺鷥靜靜的站在潭邊,非常推薦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來這裡走一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辦理「光復馬太鞍吉利潭周邊環境改善工程」一口氣榮獲三座106年度優良農建工程優等獎(奧斯卡)。 吉利潭總環潭長度共818公尺,佔地3.2公頃,水域面1萬8000平方公尺,蓄水量達四萬六萬立方公尺。 吉利潭2025 「吉利潭」為馬太鞍溪上游的天然湖泊,自古以來是鄉內馬太鞍部落乾旱時舉辦祈雨祭的聖地,日據時期因林業發達曾被人工開鑿成儲木池使用,近年已重新打造成具備生態與景觀的光復景點,同時這裡也是菊池氏細鯽、鱸鰻、雙色澤蟹、拉氏清溪蟹、圓蚌…等原生動物的棲地。
光復鄉公所是光復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光復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花蓮縣政府。 光復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6課2室等8個內部單位。 2014年馬太鞍、太巴塱兩部落族人,要求將光復鄉正名為馬太鄉,時任光復鄉長謝忠淵表示鄉內還有一半的族羣是閩南、客家人,應彙整全鄉鄉民意見,非鄉長一人可決定。 阿美語稱光復一地為 Fata’an(意思是「樹豆」),如北富國民小學,已於1994年恢復原名太巴塱。 光復鄉主要有三大聚落:歷史悠久的原住民聚集地馬太鞍與太巴塱,以及日治時代所立的大和聚落。 日治中期再將馬太鞍因位於大和之北,更名上大和,太巴塱則易名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