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永本楞嚴經 若此不明名為覺者。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應當知道,鼻子以香味為緣,生出鼻識的界別區分,但這三處都是虛無。 這就是說,鼻子、香味,以及鼻識界,這三處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為。 阿難,你每天兩次拿著飯缽來喫飯,不時能喫到酥酪、醍醐這些美味食物。 這是什麼意思? 這些美味是從空無中生出,還是從舌頭上生出,亦或是從食物中生出?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首楞嚴法門殊勝處
是人罪障,應念銷滅。 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 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
- 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啊!
- 如來放光,並要求文殊師利以神咒往護,遂將阿難及摩登伽女來歸佛所。
- 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 從變則變,界相自無。
- 同意即意,云何所生。
-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
此聲必來阿難耳處。 永本楞嚴經 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 如我歸住祇陀林中。 永本楞嚴經2025 其耳已往擊鼓之處。 何況其中象馬牛羊。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解說 (一) 《楞嚴經》來源 、其重要性、及內容簡介
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 從老梵志聞佛因緣。 發心開悟得成無漏。 今說菩提不從因緣。 則王舍城拘舍梨等。 所說自然成第一義。
- 如果虛空有生有滅,那又叫什麼虛空?
- 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 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 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
- 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
- 彼唯咒汝,破佛律儀。
將謂如來惠我三昧。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今日乃知雖有多聞。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常言覺知分別心性。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68集
及為當來佛滅度後。 末法眾生發菩提心。 開無上乘妙修行路。 宣示阿難及諸大眾。
永本楞嚴經: 修行就是這麼簡單
猶如眼睛長有翳膜的人會看見虛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這花也就從空而滅了。 這實在是又癡又狂啊! 哪裡還說得上這個狂癡之人是愚還是慧? 永本楞嚴經 如來說:正如你所悟解的,為什麼還要問各方如來佛的妙覺明本是空、怎麼才能再生出山河大地呢? 又比如金礦與種種金屬物質雜亂處在一起,但是金礦一經過煉成精純,就不會再成為原來混雜的狀態。 又好比木頭燒成了灰、就不會再成為木頭,各方如來佛的真如菩提涅槃,也是這樣的情形。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3集
疑水火性不相陵滅。 又徵虛空及諸大地。 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如是殊方諸有為相。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72集
懇請如來為我宣說。 為同金剛常住不朽。 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
永本楞嚴經: 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有自暴自棄的心
於邪婬中,心不流逸。 永本楞嚴經 永本楞嚴經2025 永本楞嚴經2025 命終之後,鄰於日月。 永本楞嚴經 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於己妻房,婬愛微薄。 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76集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汝常晨朝以手摩頭。 若頭與手一觸所生。 不應虛空與汝成觸。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 從真妙圓,重發真妙。 一切妄想滅盡無餘。
永本楞嚴經: 破解修行迷悟 楞嚴經有妙方
亡者神識,從地踊出,入無間獄。 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燻極心擾。 永本楞嚴經 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 衝息,則能為質為履衝見,則能為火為炬。 衝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5集
於諸律儀,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 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
永本楞嚴經: 人間衛視其它月份節目表
經神秀大師自皇宮中抄出至度門寺,在禪宗學者間私下流通,後由僧惠振作科判,再傳出。 明朝《廣州通志》承繼此說,認為此書是由神秀大師見到房融上奏的經本,方纔流傳於世。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
無智慧者,令得智慧。 不清淨者,速得清淨。 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王子。 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 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
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 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食類。 永本楞嚴經2025 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服類。 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應類。 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休徵。
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 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 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 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 或現其身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作旃檀氣。 或大小便如厚石蜜。
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當知鼻唯八百功德。 盡諸世間出世間智。
永本楞嚴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重點解說
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 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9集
若汝現前所明瞭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 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瞭,如何不知。 必不內知,云何知外。 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