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族風水的角度來看,龍頭山的「龍穴」似乎應該備受重視,但在這有傳說「龍蛇大戰」的場域,顯然蛇頭山更呼應守衛多納村的傳說。 不知是否和魯凱族以百步蛇為神靈攸關,實際上,「百步蛇頭山」也被視為守護魯凱族的聖山。 多納吊橋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橫跨濁口溪,號稱東南亞最高吊橋,也是多納村的重要出入口之一。 小萍姐說,這裡最早是「三線橋」,在日治時代,日本人曾因強勢的理番政策和藏在深山的多納部落激烈衝突,後來就以「和戰」之名,提出建吊橋來運送糧食的計畫,實則想藉此打通道路貫徹理番政策。 多納部落2025 不過這條橋後來確實成為多納部落遭遇風災後的重要連外道路,回顧這段歷史,不禁令人感嘆世事奇妙。
- 多納部落滿香樂餐廳時間已過中午,順著高132縣道可以來到茂林區最深處的多納部落。
- 步道設施及指標完善,步道的盡頭是最高點的觀景平臺。
- 雖說近期已發現新的泉源,但仍在興建中,因此部落更希望透過體驗探索,從文化讓遊客感受到多納部落的傳承。
- 在傳統社會中,黑米祭是隻有部落族人參加的活動,然而隨著觀光發展,祭典儀式也無可避免地朝向觀光化發展,而改以「展演」的方式辦理,這是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之間,部落族人折衷的方式。
- 若有相關需求請務必先來信詢問,本網站刊載之內容所附屬相關浮水印或商標嚴禁更改或移除。
串珠雖從早年的燒製品變成現在的工業製品,但故事卻在一代代手藝傳承中流傳,鄰裏舉辦的串珠活動,也在聚會交流中搭起彼此間的向心力。 多納部落2025 往來於鼓山和旗津之間的渡輪,是最能代表港都高雄的在地風情,而旗津不但是高雄人夏天出遊首選,具在地特色的美食更是很多遊客的最愛,80年歷史的餛飩麵、要抽號碼牌的蕃薯椪、海味十足可以邊走邊喫的炭烤小卷等,沒喫過這些等於沒到過旗津。 以前多納部落對外交通不發達,男人常要出外工作賺錢,婦女就在這崖頂等或看著外出工作的男人,因而稱之。
多納部落: 多納部落
(四)跳勇士舞:勇士在慶典節日可以在大庭廣眾下大跳「勇士舞」並高唱「勇士誇頌歌」,不管其身份是貴族或平民,只要得到勇士之名號,都一樣享有族人最高權威和榮耀。 勇士的名號不是簡單得到的,例如在日據時代之前與外族之爭,必須保衛族人生命財產安全有功,在爭戰中掠奪敵人的武器或首級,勝利歸來立功名者纔是勇士;或在打獵時曾捕獵到雲豹、熊、雄鷹或很多山豬等動物者,才配稱得上是多納勇士。 在古時候只有成年男子且被封為勇士才能唱跳勇士舞,尤其女士更不能唱這一首歌,另為因大頭目在魯凱族人心目中是完美的人,所以大頭目可以唱這首歌。 (三)貢賦:黑米祭當天,家家戶戶將稻米(黑米)、地瓜、芋頭、溪魚、獵物、五穀雜糧等貢物帶到大頭目家貢賦。
多納高吊橋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是多納人起步發展很重要的橋梁,也是族人與親人、情人、朋友道別的情之橋。 順著木棧空中步道往龍頭山步道走,可看見鬼斧神工的龍頭山、蛇頭山地景及環流丘曲流地形、宏偉的多納高吊橋及多納大橋,視野遼闊,山谷秀麗,景緻盡收眼底。 走在多納部落的大街上,販售許多原住民風味美食、在地點心,這裡有咖啡館也有小喫店,走走逛逛,填飽肚子之外,巷弄兩旁的石板屋、雕飾及圖騰近在眼前。 高雄茂林的多納部落,由許多小型部落相繼遷移至此而成,辛勤的人們在此發展出豐富的文化,透過飲食、建築、雕刻、藝術、傳說展露無遺。 多納部落位於中央山脈本鹿山西方的沼澤地,海拔約450公尺,是茂林區最深處的村落,由於多納羣山環繞、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數百年來吸引多批魯凱族人來此定居,也是全臺最古老的原住民部落之一。 「多納」之名乃由日文音譯而成,古稱「屯子」,魯凱族百年來以傳統石板屋傳承,冬暖夏涼、堅固耐用,現今在部落中仍能看到粘板岩砌成的石板屋,充份表現出原住民的生活智慧。
多納部落: 多納部落滿香樂餐廳午餐
影音中心/邱雯馨報導位於高雄市茂林區的「多納部落」,相傳是臺灣最古老的原住民部落之一,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更是目前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以及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石雕。 多納居民稱自己的聚落為「古納達旺〈Kunadavan〉」,每年會舉辦黑米祭「搭巴嘎饒望〈Tapakarhavae〉」來紀念上天的恩賜,並祈求來年豐收,從日本移民至臺灣的加拿大女孩Jenn,日前特地前往探訪,不只體驗手作小米束,還品嚐多納部落可口的原民佳餚,讓她相當驚艷。 位於高雄市茂林區的「多納部落」,相傳是臺灣最古老的原住民部落之一,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更是目前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以及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石雕。 位於高雄市與屏東縣交界處的「茂林風景區」,地處中央山脈南麓,濁口溪、隘寮溪、荖濃溪貫穿茂林區境,高山、峽谷、溪流、瀑布造就豐富多元的地景資源,加上吊橋、步道等建設,以及當地魯凱族部落特有的文化魅力、部落美食、石板建築和特色工藝,使得「茂林」擁有得天獨厚的賞遊價值。 茂林紫斑蝶生態公園(紫蝶幽谷)距離多納部落約5.82公里。
11月23日, 位於高雄市茂林區深山裡的多納部落(Tapakadrawane), 一年一度的黑米祭打破了部落平日的寧靜. 由於八八風災受到重創, 多納部落下方的溫泉區完全被土石掩埋, 位於較高臺地上的多納部落反倒沒有任何災情. 但卻嚴重影響了部落村民的生計, 主要經濟來源並非農業而是觀光的多納村民, 在溫泉遭掩埋後, 頓失經濟來源, 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 都離開深山到平地工作, 剩下老人及小孩, 及沒有能力出去的人. 但風災過後, 反倒讓多納村民更團結, 少了溫泉區的利益衝突及忙碌的工作, 更能靜心的思考部族的未來。 來到位於高雄市茂林區深山裡的多納部落(Tapakadrawane), 最好玩最不可錯過的莫過於一年一度的黑米祭,原住民豐年祭打破了部落平日的寧靜,讓遊客和原住民同樂。
多納部落: 茂林小長城木棧步道
▲尋訪祕境瀑布途中會經過涼亭,走過吊橋,穿越竹林隧道,石階步道,隨著步道場景的變換,滿有探險的趣味。 原名為「羅木斯」的茂林谷,魯凱族語意即是「美麗的山谷」,此地點可觀察到豐富多樣性的動植物生態資源,無疑是生態之旅的好去處,很適合親子旅遊。 黑米祭活動地點在國小,孩童玩著傳統盪鞦韆,畫著自己魯凱族圖像, 有傳統的搗米,遇上笑嘻嘻的耆老, 說我是「好漂亮的姑娘」,就這樣教我玩起部落手指頭小遊戲。
多納部落: 高雄旅遊網
Ericsson在新一期的《行動趨勢報告》中預測,全球地區的5G網路服務用戶將在今年底達10億人,其中在東北亞及北美地區有最高使用滲透率,約接近35%,而東北亞的5G網路用戶人數更有年增3.2億人的成長幅度,包含臺灣及南韓地區都有顯著5G網路使用人口。 多納溫泉露天的天然浴池,水量豐富,泉質優良,遊客至此可享受輕鬆的泡湯之樂。 多納部落2025 此地的地形因地殼受到強烈的擠壓,而地層翻轉崩塌,形成了峽谷山崖景觀,是觀察地質很好的場所。
多納部落: 附近走走
趁著馬樂大哥接手加工龍紋石墜的空檔,小萍姐教我們如何編織花環,先用腎蕨搭成米字形的架構,兩側輪流向中間包覆,像編辮子一般交織。 多納部落2025 編成適合的長度後,兩人合作把長長的藤蔓以扭毛巾的方式逆捲成圈,再纏上鐵絲串起鮮採的萬壽菊點綴。 小萍姐解說如何將鐵絲穿過花朵中心,如何4朵一組搭顏色,有甚麼意義等。 「石破天驚文創工作室」展示由店主馬樂製作的石板屋模型。
多納部落: 遊客到多納只能停路邊 嚴重影響當地交通
農場提供近距離接觸羊羣,還可以認識羊奶、體驗各式羊奶製品體驗包含乳羊生態導覽、餵羊咩咩、品嘗現擠羊乳... 在傳統社會中,黑米祭是隻有部落族人參加的活動,然而隨著觀光發展,祭典儀式也無可避免地朝向觀光化發展,而改以「展演」的方式辦理,這是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之間,部落族人折衷的方式。 部落長者認為,只要年輕人願意參加,願意學習,相信在一步步地摸索中,總能找回古老的祭典精神,但是如果不舉行祭典,文化很快就會流失。 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部落黑米豐收祭11月27、28日於多納國小熱鬧登場,部落族人盛裝參與歡欣豐收過節。 在多納部落青年會長盧家安的帶領下,自部落頭目家點燃聖火,穿梭於部落街巷,挨家挨戶預告部落族人祭儀開始。
多納部落: 高雄~茂林情人谷瀑布與彩虹瀑布
吊橋於民國87年重建,蘊藏著歷史軌跡,值得您親自走訪。 多納部落 多納部落由於位處深山裡,至今仍保留種種的魯凱族傳統文化,更有多處仍在使用且完整的傳統石板屋。 石板屋的主材料是黑灰板岩,可以在部落旁的溫泉溪沿岸取得,而其中黑灰板岩還有公、母之分。 茂林風景區位於高雄市與屏東縣的交界處,屬於中央山脈的南麓,海拔從230~2700公尺不等。
多納部落: 黑米豐收祭週末登場 多納部落族人盛裝參與
陳其邁指出,受到多納部落頭目家族賜名,相當開心能成為部落的一份子,對於原鄉及各部落獨特的原住民文化,向來都以抱以謙卑的態度予以尊重,還望族人能與市府保持友善的互動,讓情感加溫、暖意延綿。 體驗原鄉文化,部落導覽巡禮,感受這片山城中的土地散發而來的獨特魅力,藉由部落青年帶領講解,細細品味獨一無二的魯凱族文化,回憶難忘。 如果騎車可以再繼續往下騎,停到更接近溪牀的地方,但我們開車就直接從多納停車場沿著多納巷步行500公尺約6分鐘,走到底看到石牌牌坊,順著『往溫泉區』告示牌左轉。 多納部落還有另項獨特文化就是小米定情束,以紅、黃、綠三色毛線紮起的小米,過去在祭典前夕部落年輕男子會準備小米束送至心儀女生家中,表達愛慕,因此家中的小米束越多就代表這家的少女人氣越旺。 多納部落滿香樂餐廳時間已過中午,順著高132縣道可以來到茂林區最深處的多納部落。 在城市工作、但心繫原鄉的Isamu與Mege夫婦,看見原住民種植中、高海拔咖啡樹的優勢,指導年長族人用自然農法栽種,以「多納咖啡」的品牌打出名號,為部落老人家的生計,找到新的出路。
今年8月22日臺南發生殺警奪槍案,臺南市警局2名勇警凃明誠、曹瑞傑遭外役監逃犯林信吾殺害身亡,臺南地院今(20)日開庭審理,曹瑞傑哥哥曹瑞龍說,「今天是瑞傑28歲生日,這是第一次沒有瑞傑的生日,如果今天判死刑,會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他希望趕快死刑定讞,別讓阿公阿嬤撐不到正義到來那天。 在部落頭目、長老的率領下,族人開心的走入會場,幾乎每個人都是盛裝出席,感謝祖先庇佑,同時慶祝農作物豐收。 ▲一行人在「烏巴克藝術空間」品嘗部落風味午餐,由烏巴克老師端出拿手料理,因為人數多,所以預訂經濟實惠的合菜料理。 ▲隨處可見由烏巴克老師創作的藝術品,不只是在「烏巴克藝術空間」呈現,其實茂林區內也有很多出自於烏巴克老師之手的大型作品。 ★向作者凱南Kenan買書贈品牌小禮,版稅一成捐給地方弱勢團體,請直接上「跟著凱南瘋旅遊」FB粉絲團私訊我購書意願。 新多納大橋 八八風災後,新建的多納大橋於2012年5月通車,採單跨鋼拱橋設計,為高雄市橋梁跨距最長的橋梁,其造型線條柔和、搭配白色橋體,與周遭山景互相輝映。
多納部落: 茂林黑米豐收祭 多納部落族人盛裝齊聚歡慶
現在則提供遊客來此瞭望望濁口溪上方的多納高吊橋及多納橋。 吊橋十分穩固,兩側皆有安全網,走動時感受不到搖晃(也可能是隻有兩個人的關係),可直接看見多納大橋,也可欣賞龍頭山龍頭與龍脊之間的全景。 另外從美雅部落取景,空山新雨後,輕逸如紗的山嵐妝點羣山,是難得一見的夢幻景色。 多納村魯凱族人世居務農,作物以水稻、甘藷、玉米為主,小米、花生、樹薯也經年不斷。 在河谷兩岸,或平緩的山坡地上,約有三百多頃的保留地,被拓墾成美麗的田園,魯凱族人每在田地附近,搭蓋起簡單的茅草房子,平時供做休憩,農忙時則住在裡頭,當臨時住家或放置雜糧之處。
多納部落: 活動
也是很不錯的 高吊橋可以去 老人家的輪椅可以推過去。 簡單點個炒飯、炒麵,以及讓人看了就想喫的綜合烤肉,當天店家更推薦了現採的龍鬚菜,配上一杯沁涼酸甜的愛玉更是對味。 可別小看這些餐點,原住民朋友在料理的份量上可是沒在跟你客氣,完全沒預料到炒飯會喫不完需要打包帶走。 2009年莫拉克颱風肆虐,洪水挾帶土石流,封掉了山谷邊的多納溫泉,也斬斷了當地居民經營民宿的觀光收益。 有鑒於此,日人便將狀似遊龍河道的頸部位置以火藥炸開,轉換原本湍急流水的河道,並以泥土跟石塊建造新的道路,從此以後村民不用再溯溪來回部落,直接通過新道路以及吊橋便能平安回家。 有時候,遊遍了繁華都市的喧囂,碧水青山的壯麗,就想去山野走走,或許它可能是這樣的…在多納部落路旁有很多石板屋,屋身上寄生許多蘭花,增添了幾分優雅。
第一站,我們到105年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的「茂林部落環境教育中心」,認識紫斑蝶生態場域,透過精心製作的3D影片,聽魯凱族人講述他記憶中的蝴蝶幽谷和魯凱族生活、祭典的介紹,對當地立刻有了較完整的概念。 即便不是在蝴蝶避冬的季節來到茂林,看節目時也能在大羣紫斑蝶飛出螢幕時感受到震撼。 3D影片平日為整點播出,假日每半個小時一場,以預約為主,每場次50人,有空間時可開放給現場遊客觀賞,如果時間來得及,非常推薦先到這裡索取相關資料。 多納部落2025 多納居民稱自己的聚落為「古納達旺〈Kunadavan〉」,多納部落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也是目前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以及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石雕。 聚落後方的羣山中包圍著一塊寬廣平坦的臺地,在此栽種特有的黑米,並於每年舉辦黑米祭「搭巴嘎饒望〈Tapakarhavae〉」來紀念上天的恩賜並祈求來年豐收。 2022雙年賞蝶 活動距離多納部落約5.83公里。
石板屋,多納部落先民早先在溫泉溪就地取材,取黑灰板岩,黑灰板岩在「易經學」裡面來說,又分陰陽,或公母石板,母的石板久了會風化,而公的石板比較黑、厚實,也較重,幾乎都用作石板的屋頂,或牀鋪。 小米為部落的田野增添了色彩,綁成一束一束的小米就像捧花,很有視覺效果,小米不同於其它的花朵炫目艷麗,樸實的顏色穗子果實累累低垂,這樣一個翠綠垂墜狀的植物,長在原住民的部落,已經數百年,對原住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副食品,最常加在米飯中一起食用。 瞭解山中求生、維生的原住民生態,照片中的植物名叫「甲酸薑」做為調味料,山林中樣樣是寶,也處聽聞他們在山上是如何「野外求生」,以及辨識植物而加以利用如數家珍,不免對他們維護原味生活的毅力,大為讚佩。 入口雕塑品象徵魯凱族在逆境中堅忍不拔、屹立不搖的精神,這座雕塑具有意象的裝置藝術,名為「射日英雄」能感受獵入山剽悍的精神,也刻劃出當地原民的歷史和英勇。 芒仔(茂林,Terdreka)部落:昭和十五年(1940年)~十六年(1941年)遷至現址,1957年由瑪雅更名為茂林。
不論你是否曾經造訪多納部落,目前仍保有種植黑米的梯田景觀,遊人走進部落穿街過巷,會發現這兒的原住民風格的藝術氣息,鮮明的圖騰、巖雕及特色門牌,感受魯凱原風落風情。 多納部落2025 多納部落 多納部落2025 位於高雄茂林區,中央山脈本鹿山西方的沼澤地,海拔約450公尺,羣山環繞,數百年前魯凱族人來此定居,是全臺最古老的原住民部落之一。 「多納」之名乃由日文音譯而成,古稱「屯子」,部落可見魯凱族百年來以傳統石板屋,冬暖夏涼、堅固耐用,展現原住民的生活智慧,部落純樸,風光壯麗,空氣清新,部落風情十足。 多納部落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也是目前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以及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石雕。 商家很客氣的招呼來訪的觀光客,此外村中在平日有著安祥安靜的感覺,走在村中只聽得到步履聲跟鳥鳴;建議平日來避掉搭遊覽車上山的人羣,多花一點時間去體驗部落文化跟人文。
多納部落: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拋開疫情的憂煩,其實來到多納很寧靜,地理位置的偏遠與沒有過多的開發,感受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充滿特色的雕刻、圖騰、裝飾,還有傳統的石板屋。 茂林區位處高雄山區,鬼斧神工的壯濶山河與原民文化都深繫於這片美麗的土地,2009年由於莫拉克風災之故,連外道路嚴重損毀,為了當地住民及遊客的行路安全,耗資七億的得樂日嘎橋於2013年完工。 「得樂日嘎」在魯凱族中為「茂林」的發音,橋長880公 … 茂林三大名山-龍頭山、蛇頭山與龜形山距離多納部落約2.74公里。 濁口溪貫穿茂林,除了高山峻嶺的山景外,還造就瀑布、峽谷、豐富的動植物景觀等特殊地形及地質,龍頭山與蛇頭山即是環流丘地形。 蛇頭山與龍頭山的形成不同,其因滑走地的土石堆積與蛇頭後方的山丘連結,而形成今日的酷似百步蛇頭之地貌,與龍頭山分至兩旁相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