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麻雀2025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麻雀所謂「胡牌」或「食糊」的「胡/糊」字,就是「湖」字之訛。 現代牌戲之中,與十湖牌有清楚淵源的,包括內蒙地區同樣稱為「十湖」的牌戲、「南通長牌」與「東莞牌」。 內蒙十湖不但有清代十湖「作夢」的制度,其部份術語亦見於《鏡花緣》及《繪芳錄》當中情節。 南通長牌的玩法則與現代麻雀非常相似,《揚州畫舫錄》與《繪芳錄》曾提及一個十湖牌色目「飄湖」,它也是南通長牌的術語,對應於麻雀的「對對湖」,但不知於清代十湖牌中是否同樣意思。

該牌譜成書於1914年,亦即作者認為麻雀始於1880年前後。 清末曾於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任教的許指嚴於《十葉野聞》(1917)亦說,在北京,麻雀於光緒末葉,甲午戰爭結束(即1894年)後才逐漸流行,至1900年大盛[2],與前述的幾個年份相近。 徐珂的《清稗類鈔》(1916)[3]同樣指麻雀於光緒、宣統年間才盛行,不過他說麻雀由太平軍發明,時間比起上述首則麻雀牌具記錄早了起碼十年,但仍屬十九世紀後半。 由此種種,可推測麻雀始於晚清,是相當近代的遊戲。 打牌時,自手中的14張牌中挑選一張,面朝上放至桌子中央。 這時如果其他人已有三張或兩張相同的牌,可以「槓」或「碰」,拿走該張牌,並換該玩家打牌。

如何打麻雀: 麻將輕鬆學

引人滿湖/辣子制度之後,江浙一帶又衍生出稱為「雙辣」的結算方法 [92]。 又稱「將眼」、「對子」,日本麻雀叫「雀頭」,即兩張一樣的牌。

  • 明代葉子牌以文錢中間有空洞,而取其意頭,以一文錢都沒有的空沒文為尊,這點亦令文錢門各牌的大小順序與其他三門相反,跟後世其他紙牌大異。
  • 請一定要注意:麻雀從本質上是可以通過技術的提升來提高贏的數學期望概率的,在當今的麻雀中,也有競技麻雀:比如,國標麻雀;日本麻雀。
  • 李汝珍《鏡花緣》(1818)第七十四回[40]裏面打花湖(一種天九牌戲)與十湖(一種類似麻雀的紙牌戲)的情節,就有「湖」了某些牌以及出現「詐湖」的情節。
  • 「虎、和、湖」三個近音字,從清初開始,已一直在中國牌戲或牌具的名稱中獨立或交替使用,例如看虎、鬭虎、打四虎、六虎、花湖、十湖、遊湖、十五湖、花和、默和、碰和、遊和等等。
  • 不要固定型式將各類數牌區分開來,以免被對方看出組合型態。

由於內蒙十湖或南通長牌的歷史不詳,到底它們是麻雀的前身,抑或與麻雀同樣繼承了清代十湖的精粹,甚至先有麻雀的玩法,才發展出今日的規則,都是未知。 在已知的文獻之中,並不見默和牌於清中葉以後出現。 「碰和」一詞一直沿用到民初,然而其意思不斷變化。 如何打麻雀 《牧豬閒話》所述的碰和,是一種牌戲,但約莫同時代的《揚州畫舫錄》[39],則把碰和(書中稱碰壺)視為一大類的牌戲,十湖(書中稱十壺)即為其一。 據《揚》書所述,十湖有四名玩家,他們會輪流讓一人休息,稱為「作夢」,然而此制度以至十湖牌的五星均不見於《牧》書中的碰和牌。 研究者一般都同意,麻雀乃從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此碰和不同天九牌之碰和)演變而來[4][5]。

如何打麻雀: 麻將怎麼玩?有沒有快速入門的訣竅?

「上」本是一種與麻雀相似的天九牌遊戲「同棋」的發牌方式。 根據楊蔭深《中國遊藝研究》(1946, 如何打麻雀2025 p.85)[5]記載,同棋的開局方式與打麻雀相近,各玩家都是先洗牌,然後在自己面前砌起十多幢牌,不過同棋的玩家還會在別處(例如檯中央)放置二十張「垃圾牌」。 若擲出6、10、14、18,就由莊家拿垃圾牌,下家拿莊家所砌的牌,對家拿下家牌,上家拿對家牌,各拿二十張。 這種取牌方式就稱為「上」,若擲得其他點數,則用另外的開牌方式。 麻雀之形成,可從遊戲名稱、牌張與玩法三方面分述。 其名稱與牌張,公認源自古代「馬弔」紙牌,但論玩法,馬弔是類似現代「打天九」般以大擊小的遊戲[11],絕非像麻雀般鬥快湊成組合。

根據蘇州文學雜誌社編輯谷新臆測,麻雀本為江蘇太倉「護糧牌」。 話說太倉曾有皇家糧倉,為防雀患,所以要打鳥。 太倉人將鳥唸作jiang,因此麻雀(鳥類)就叫ma jiang。 在麻雀遊戲之中打一筒、打二筒等等,就是譬喻放槍趕鳥;東南西北四隻牌則譬喻風向;「中」指打中;「發」指打得多,長官有獎,所以發財;「白」指打不著;索子則譬喻死鳥的腳,而萬就代表賞金金額等等。

如何打麻雀: 莊家(莊)

部分規則中還禁止門前清——胡牌時必須碰(槓)或喫過牌。 如何打麻雀 對是否缺門沒有要求,對幺九沒有要求,對將沒有要求。 這種玩法極爲簡單,適合新手,或各地麻將規則不同的朋友聚在一起玩。

  • 這時如果其他人已有三張或兩張相同的牌,可以「槓」或「碰」,拿走該張牌,並換該玩家出牌。
  • 麻雀本名「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一百零八將。
  • 今日還有「搓麻雀」這種叫法,不知始於何時,亦不知是否「叉麻雀」之音變(上海話「搓」和「叉」同音)。
  • 不過如無法達到以上要求而玩家報稱食糊,稱爲「詐糊」。

若說麻雀的玩法源自馬弔,應屬謬誤[註 1],也容易令人混淆。 例如在香港,受到無綫電視的古裝劇集影響,「麻雀古稱馬弔」一說十分流行,以至人們誤以為古代馬弔的玩法與現代麻雀大同小異。 如何打麻雀 中國大陸亦有報章[12]把相傳[3]由宋儒楊大年所著的《馬弔經》誤為《麻將經》,以為當時已有麻雀遊戲。 根據楊蔭深《中國遊藝研究》(1946, p.85)[5]記載,同棋的開局方式與打麻雀相近,各玩家都是先洗牌,然後在自己面前砌起十多幢牌,不過同棋的玩家還會在別處(例如枱中央)放置二十張「垃圾牌」。

如何打麻雀: 麻將概述

今人說「胡牌」、「食糊」或「詐糊/胡」,可能是「湖」這個術語的本字失傳的結果。 清代小說中,打十湖牌的情節並不多,《鏡花緣》[40]與《繪芳錄》[42]細節較多,但仍甚為簡略。 然而,從字裏行間,可知十湖牌是湊牌遊戲,有「湖」數的概念。

如何打麻雀: 晚清「千萬紙牌」

該小說亦稱枱上比較多見的牌為「熱張」,與後來見於清末小說《九尾龜》(1910)[25],而且為現代人沿用的術語「熟張」不同。 以上萬、索、錢三門,即日後麻雀的萬、索(條)、筒(餅),不過各門的牌張與麻雀的序數牌仍有點出入。 上述每門最大的牌均冠以「尊」字,麻雀則無此稱。 明代葉子牌以文錢中間有空洞,而取其意頭,以一文錢都沒有的空沒文為尊,這點亦令文錢門各牌的大小順序與其他三門相反,跟後世其他紙牌大異。 千萬別稱千兵,後世又稱老千,空沒文別稱齾客,後世又稱為空湯、空湯瓶、空堂或空文,而半文錢則別稱枝花,後世又稱為半枝花或半齾。

如何打麻雀: 麻將

理牌的技巧 如何打麻雀 字牌,碰牌列在中央處理,數牌分散兩旁。 不要固定型式將各類數牌區分開來,以免被對方看出組合型態。

如何打麻雀: 貧富懸殊 香港最高、最低家庭收入相差57.7倍!最窮每月只咁多錢過活!樂施會報告:每5人有1人貧窮!邊個行業是在職貧窮重災、最多人持續失業? 4

玩家手頭上的牌型,必須滿足至少有一役的食糊牌型,並贏出該局後,才能算進所得翻數中。 以13張牌爲例,食糊的組合基本為四組面子[87]再加一對[88]。 如何打麻雀2025 不過如無法達到以上要求而玩家報稱食糊,稱爲「詐糊」。 自從Powell提出「施-陳-張」說之後,「麻雀由陳魚門發明/改良」一說就變得流行起來,至今亦成為流傳最廣的傳說,並演化成多種形式。 如何打麻雀 麻雀的牌張,一般公認來自馬弔牌,例如見徐珂(1916)[3]、瞿兌之(1935)[16]、杜亞泉(1933, p.35)[4]或楊蔭深(1946, p.97)[5],然而其中演變,夾雜了不少細節。

如何打麻雀: 現代麻雀牌

當麻雀玩家將牌湊成了一定的組合,獲得勝利,就稱為「和牌」。 「和」字可追溯至「默和牌」及「碰和牌」,但由於天九也有所謂「遊和」及「碰和」的玩法,而天九牌張又可追溯至宋代的「宣和牌」,因此「和牌」這個術語,也許從清代以前已經沿用。 麻雀的牌張,各地大同小異,一般都至少包含兩類34種牌。 第一類為序數牌,分「筒子/餅子」、「索子/條子」、「萬子」三門,每門有序數從一至九的牌各四張(三門共108張)。

如何打麻雀: 麻雀 (遊戲)

上牌之後形成的順子,粵人稱作一「黐」(粵拼ci1),而不知此音實乃普通話的「喫」[90],或者故意取音改字與「食」區分。 「圈」字顧名思義,就是莊家又輪了一圈的意思。 此語可見於《海上花列傳》(1894)[17]及以後多部晚清小說,例如《負曝閒談》( )[21]。 七張番子本為「公、侯、將、相、文、武、百」,但後來一名「以航海為業的舟山人陳魚門」,因為行船重風向,故將「公侯將相」改為「東南西北」,再後來為了避提政治,就連「文武百」也改成「中發白」。 筒、索、萬表示俸祿,「筒」表示「文錢」(銅錢),「索」則表示「貫」(一千個銅錢),萬則表示「萬錢」(銀票)。 可是隨着麻雀的演變,原來的箭術含義消失了,只剩下牌的種類仍叫「箭牌」。

如何打麻雀: 麻將技巧合集(一)

縱使這兩種牌戲均以三十馬弔花色作牌張,其玩法(《中國賭博史》[64]一書有詳細描述)卻與明代馬弔大相逕庭,具有現代麻雀的特色。 例如它們均以湊合牌組為目標,而「碰」這個術語又源自碰和牌。 馬弔雖以四人為限,但牌例本身並不以四人為標準;默和則剛剛相反,它必須有四位玩家,並另有一人負責發牌的角色。 相比晚清紙牌,麻雀牌除了在牌式與物料上有變化,三門序數牌的名稱也歸於統一。 如何打麻雀 根據大量清末民初的小說敘述,萬字門仍稱「萬」,但索字門則回復馬弔牌所用的「索」,放棄了後起的「條」,而文錢或餅門則改稱為「筒」,鮮有例外,不過現今中國大陸一些地方仍使用晚清紙牌的三門稱呼。

如何打麻雀: 麻雀術語

因此麻友須要一邊精確計算做大翻牌,一邊提防放銃(炮)甚至不小心承包,玩法十分刺激。 如何打麻雀 在組成胡牌牌型或計算番數時,除了特別規定須爲槓子纔有效(例如「十八羅漢」這牌型)外,一般情況下槓子可視爲刻子的一種。 因此麻友須要一邊精確計算做大翻牌,一邊提防出衝(炮)甚至不小心承包,玩法十分刺激。

如何打麻雀: 明代葉子

此說不見於舊籍,只見於當代書刊,例如《圖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2001)[79]。 如何打麻雀2025 請一定要注意:麻雀從本質上是可以通過技術的提升來提高贏的數學期望概率的,在當今的麻雀中,也有競技麻雀:比如,國標麻雀;日本麻雀。 如今除了雙辣,有些地方還有「三辣」制,即是翻數依然封頂,但比雙辣再多一個結算點,賠額為雙辣的雙倍,或滿湖/辣子的四倍。 不能作爲役的翻數,例如有:懸賞牌、立直後的一發。

第二類是字牌,包括「東、南、西、北」四款「風牌/四喜牌」及「中、發、白」三款「箭牌/三元牌」,每款四張(七款共28張)。 另外東南亞國家會額外加入百搭牌,其中一種加法是筒子、索子、萬子、字牌的百搭牌各一張;香港、廣東、福建、臺灣、南昌、北京等地則會加入了華人感物喻志的象徵「春、夏、秋、冬;梅、蘭、菊、竹」八張花牌。 古代麻雀有骨製、竹製或象牙製,現代麻雀則多以壓克力或塑膠製成。 例如日本麻雀,最基本的規則為無役不能食糊(即需要有番數才能做出食糊),這個限制讓遊戲每一局的遊戲時數拉長(且日本麻雀的役種不多,需要更刻意的組打牌型)。

花牌的存在一般用於增加番數,番越多牌越大,贏錢則越多。 開始打牌前,先移除麻雀中的花牌再洗牌,然後每人取34隻牌,以每棟上下兩隻排成17棟,排好就推開形成一道四方圍牆,稱之為「牌山」。 如何打麻雀 麻將一般分為五類牌,分別是筒子、索子、萬子、番子以及花牌。 由於是麻雀速成BB班,所以先忽略花牌;筒子、索子、萬子是從一至九號的序數牌,而第二類的字牌,就是「東、南、西、北」及「中、發、白」。

如何打麻雀: 傳說

例如邊崁獨這種在廣東/臺灣麻雀算一番/一臺的情況,日本麻雀僅算2符,對分數影響較小(日本麻雀20符起跳,多2符即多10%,但每多一番基本就是加倍)。 而臺灣麻雀的臺與國標麻雀的翻則是直接相加,沒有基數。 當上一家打出一張手牌後,下家能立即取走打出的手牌來湊成組合和牌,則上一家爲“出衝”。 「出衝」之中「衝」字的傳統中文寫法應為「衝」,於論牌藝的古籍中又或作從冫的「衝」,但今人多誤寫為水部的「沖」。 「衝」於明代《馬弔腳例》中其實解玩家所下的注碼(明代馬弔玩法是鬥牌,不是麻雀的湊牌,故有下注之舉),但演變至現代的「出衝」,或近音的「放槍」、「放銃」、「出銃」,則變成帶「輸掉注碼」的含意。

如何打麻雀: 莊家(莊)

開始前要先決定座位,在麻雀牌中拿出「東、南、西、北」每人抽一張,按抽到的方位就座,東家的右邊會是南家,左邊是北家,而對家就會是西家。 因為打牌的次序是以逆時針方向進行,所以坐在你左邊的亦稱為上家,右邊的則稱為下家。 番是分數,在香港/廣東麻雀中,通常最少「三番起糊」,這意味著你手上的牌必須數到至少三番才能獲勝。

第二類是番子,包括「東、南、西、北」四款「風牌/四喜牌」及「中、發、白」三款「箭牌/三元牌」,每款四張(七款共28張)。 另外東南亞國家會額外加入百搭牌,其中一種加法是筒子、索子、萬子、番子的百搭牌各一張;香港、廣東、福建、臺灣、南昌、北京等地則會加入了華人感物喻志的象徵「春、夏、秋、冬;梅、蘭、菊、竹」八張花牌。 出牌時,自手中的14張牌中挑選一張,面朝上放至桌子中央。 這時如果其他人已有三張或兩張相同的牌,可以「槓」或「碰」,拿走該張牌,並換該玩家出牌。

如何打麻雀: 晚清「千萬紙牌」

而之後的麻雀則朝着番型/和種/役種的增加、計分方式的簡化等方向多元發展。 數字牌與番子的花色設計,各地也大同小異,唯一較具地域特色的例外,有「一索」及「白版」。 如何打麻雀2025 最早期的麻雀已經以雀鳥作「一索」圖案,不過現今各地所用圖案不盡相同,例如廣東麻雀採用的是麻雀(雀鳥)本身,而日本麻雀則多用孔雀,還有一些地區以花草替代雀鳥。 中國麻雀的「白版」是有邊框的,但日本麻雀的沒有任何圖案。

如何打麻雀: 傳說

萬、餅、條三門的名字,則取自其本人姓名的諧音(另有版本說發明者本身名為「萬餅條」)。 由於一百零八將來自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是故又按此五個方位各添四張牌。 大部分麻雀的基數是固定的,但日本麻雀的基數則是少數存古的制度,稱為副或符,會隨手牌組成、叫糊方式、食糊方式改變。

相比之下,1920年代的兩副麻雀牌,牌式已等價於現代麻雀。 麻雀引入翻數之後不久,為避免一局牌的賠額過巨,一些地方開始為翻數封頂,例如四翻以後,無論幾多翻皆以四翻計,這個封頂翻數,今稱「滿湖」(或訛作「滿胡/滿糊」),粵地亦稱「爆棚」,日本麻雀則稱作「滿貫」。 可是這個底數其實無大意義,原因是實際決定輸贏的,是各人勝打牌局之翻數,以及總共打幾多圈。 此字的普通話拼音為kǎn,有些地方的玩家不辨本字,卻仍取kǎn音,例如廣東麻雀中,一碰稱為「一 kaan2(粵拼)」[90],但粵語中此音無字。 當上一家打出一張手牌後,下家能立即取走打出的手牌來湊成組合食糊,則上一家為「出衝」。 「出衝」之中「衝」字的傳統中文寫法應為「衝」,於論牌藝的古籍中又或作從冫的「衝」,但今人多誤寫為水部的「沖」。

然而,無論是牌張抑或玩法,默和與碰和仍與現代麻雀有不少差異。 如何打麻雀 如何打麻雀2025 由於缺乏文獻記錄,而僅有的文獻又記載得不夠詳細,從默和與碰和到麻雀之間的發展,以下只作概述。 首則麻雀牌具記錄在1875年出現,所描述的乃美國外交官吉羅福轉贈給博物館的藏品;首度有文獻將此遊戲名字記為「麻雀」,更遲至1894年(後詳)。 麻雀也被稱為「麻雀」,因為方塊洗牌時的聲音,就像麻雀的嘰嘰喳喳,雖然它的起源並不完全清楚,但有一種理論認為它改編自早期的一種叫做「馬吊」的紙牌遊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