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下方試題雖然布題有買馬卡龍的情境,但在真實生活中,買馬卡龍並沒有計算馬卡龍面積的需求,與學生的生活並無連結,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就不是素養導向試題。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和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能力「5C 力」,其「概念與精神」相同,希望培養的「能力」也是一樣的。 友情提示:本站部分內容來自臺灣教育部門,僅供學習中華漢語言文字查詢使用,本站也添加了一些參考、Emoji、圖片等獨創內容,其中部份內容可能因為與中國大陸文化、思想或政治觀點不同而有分歧,如果您發現有任何錯誤、不妥或者問題,請填寫反饋表單及時與我們聯係,本站將在二個工作日內處理、回復,謝謝理解和支持。 包括臺大、政大、清大、成大、淡大、交大、輔大、臺師大、元智、逢甲、靜宜、北醫、中興、中山、海洋大學共15所常委學校都到場全程聆聽各界意見,招聯會表示,相關的意見都會審慎看待,在11月底將公佈各方面有最大共識的方案。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如果修過該學羣的課就可以在申請入學時比較容易被看到,於是學生和家長都希望能選修到自己未來目標校系所參採學羣的課,但是高中開的課學羣不夠多。 TKB甄戰學習顧問中心為回饋社會,凡清寒(領有縣市政府低收入戶證明書)、身障(中度以上)學子,一律五折優待,我們真心希望清寒學子也能享有同齡學子的夢想。
則擁有著作人格權,倘教師有沿用校內他人課程計畫之需,應保留原創者姓名,並經課發會審查通過,並做成會議記錄,以免有侵害他人著作人格權等相關法律問題。 新課綱把更多選擇權還給了學生,每個高中可以設計自己的校定必修(特色課程),高中還會開設不同的選修課,所以學生在選高中時要考慮的面向就會更多。 此外,即使同一所高中,每個學生也可以有不同的選修,透過修課也可以展現自己的興趣與特質,無疑地選擇是一種權力,但也是一種責任,高中生要學著在選擇前充分收集資料、分析整理、做出決定。 六年級感測與應用:藉由程式感測器與雲端應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並探究感測器如何應用於生活事物上。 四年級組裝與設計:藉由積木教具的組裝設計,除了培養動手做的習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啟發學生機械動力、能源運用,以及基礎電學的概念。
校訂: 素養導向的教學應如何進行?教材設計要注意什麼?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重視「全人教育」,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熱情,教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實踐、運用到生活之中。 美感教育的範疇大於「藝術教育」,與藝術教育之間是大小同心圓的關係。 美感教育可以透過藝術或其他學科的教育,正規或非正規的教育形式來進行。 校訂 教學過程強化「美感基本原則」、「日常生活人、事、物」的美感感知與實踐應用,以及藝術在生活上的應用等教學。 從日常生活中強化多元感知、想像、鑑賞、省思、批判、多元表徵及場域行動。
- 請各校確依課程計畫內容排定校內課程,並按照課表授課,落實教學正常化,以維護學生學習權益。
- 程式設計屬於「資訊科技」的範疇,各縣市教育局陸續訂定了資訊科技的教學綱要,所以學校依據規定規畫即可。
- 真實情境指日常生活、學習脈絡或學術探究中可能遭遇到的問題情境。
- 歸結而言,本校校訂課程在於透過對社會情境三層面-「生命、生活、生態」的體驗學習,讓學習成為成就兼俱內在善與外在善的幸福人生的歷程。
- 但其實不然,相反地,我們卻也在學校現場中,發現了學生失去對自己的覺察,反而被這些科技文明所制約。
- 二、現在各縣市都有課程督學,這些很有熱誠的課程督學們,也都陪伴著現場教師一起進行課程共備與 專業成長。
- 只要我們的教學是「素養導向的教學」、教材是「素養導向設計的教材」,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能逐漸養成素養,並擁有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能力。
為了落實本校教育願景,培養各位同學具備「為學求真、做人求善、生活求美」的核心素養, 奠定未來進入國內外頂尖大學的學術基礎,成為與世界接軌的領導人才,學校特別規劃了18門校訂必修課程, 以厚植同學專題研究的能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 108 學年度起實施,主要對象是 108 學年度國小、國中及高中一年級入 學新生。 李雅菁說,各領域綱要中另包含安全教育等19項議題,提供學校及教師於相關課程或議題教學時進行適切融入,但各校要不要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校訂課程,主動權在學校,不該是由交通部直接行文要求全國各校每學年都要在校訂課程中實施。 「學校端最有壓力就是各種不同部門隨便指揮學校做事」,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政府部門不斷倡議行政減量,交通部卻發函各縣市教育局,提及交通安全教育列為校訂課程,要求各校參考交通部「109年研定各學習階段交通安全基本能力計畫」期末報告書中的五大學習架構,並納入110學年度課程計畫內容。 全教總副祕書長李雅菁說,任何團體想制定課綱或課程內容,必須經由課程審議委員會。 校訂2025 且在12年國教總綱中,清楚規範學校課程分為「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
校訂: 高中新課綱【多元選修課程規劃】
歸結而言,本校校訂課程在於透過對社會情境三層面-「生命、生活、生態」的體驗學習,讓學習成為成就兼俱內在善與外在善的幸福人生的歷程。 【選修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使同學能夠於「部定課程」的架構下,能夠有更多、更寬廣的學習機會。 選修課程或許跟升大學的考科沒有直接相關,但卻可以拓展同學的知識領域,甚至一窺某個知識領域的堂奧,雖未入室,但已進門。 校訂2025 大學學測新題型內含大量素養題型,讓一線教師直呼跟不上,突顯了108課綱上路以後,老師的命題方式也要跟著改變,才能檢視學生在學習之後…… 程式設計屬於「資訊科技」的範疇,各縣市教育局陸續訂定了資訊科技的教學綱要,所以學校依據規定規畫即可。 這些議題已經放入各領域綱要中,所以教科書編寫時一定會融入,老師教學時,也可以透過校本課程或在教學時適時融入。
臺灣代表隊臺中市溪南國中在今年德國多特蒙德舉行的國際奧林匹亞機器人大賽大放異彩,囊獲「機器人運動」、「未來工程師」項目冠…
校訂: 活動宣導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 下表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具體內涵,並參照國語文科領綱之核心素養,結合閱讀教育之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後,在閱讀教育內的具體展現。 瞭解正向表達的意涵,覺察自己表達的風格,分辨他人發表、分享與評論的正負向感受,善用多元溝通技巧,以正向表達方式提升正向情緒,並維持良好人際關係。
校訂: 多元選修課程
其中從數學、自然科學、科技等領域的課程教學,結合自然科展、獨立研究、創意發明展等校內外的競賽活動,本校多年來已累積不少教學經驗與相關資源。 為了使本校教師能夠精進教學,以及讓學生更有組織系統的培養問題發覺與解決、規劃執行與實踐、符號運用與溝通、資訊科技與應用、羣體互動與合作等素養。 我們期望藉由探索教育課程讓學生不僅只是獲得知識性的傳遞,而是深化實際的體驗與感受,真正達到做中學的具體實踐。 針對國小兒童的思辨教育,教育界的確有相關的適齡書籍,唯並不多見且也缺少有系統的適合教材或課程,然而若要培養孩子們思考和邏輯的能力,從小學階段便應推廣思辨教育。 情緒教育領域課程為符應本校學生需求、教師需求並配合社會發展及國際趨勢,在課程與教學設計上,發展跨學科與跨領域/科目的統整課程,並在領域課程學習內涵中納入「情緒感知」、「社會技巧」、「正確抒壓」、「情感教育」等概念,以彰顯本領域在新一波課程中的特色與價值。 為有效達成統整學生學習經驗的目標,教師宜多採協同合作的教學模式,發展統整性的課程方案,並善用多元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歷程,啟發學生對情緒教育的學習動機,培養自我管理與尊重他人的素養,以促使學生適應現在與未來的生活。
校訂: 相關連結
胡適曾說:「為學要能博大要能精」,學問要精實,先從博雅開始。 我們從不知道我們所學的任何知識和經驗, 會在生命中的那個時刻派上用場,而博雅的教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它可能在不經意的時候,觸發我們的靈感,啟迪了我們的創意,甚至豐富我們的生命。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擔任審計員,負責查覈客戶的財務資料,每天加班到半夜在所難免,為了有更多時間進修、精進其他能力,她決定進入貿協… 校訂 地處臺灣正中央,鄰近霧社、日月潭等觀光景點,身為南投縣唯一以工業類科為主的國立職業學校,埔里高工近年不論是升學榜單、職業證照取得率或是工科技藝競賽等…… 校訂2025 二、現在各縣市都有課程督學,這些很有熱誠的課程督學們,也都陪伴著現場教師一起進行課程共備與 專業成長。 他發現他要更認識這個世界會有不同的藝術表演,學習跟不 同的人合作,才會成為一位優秀的舞者、數位藝術工作者。
校訂: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癌」? 教育部防疫專區搜尋搞烏龍
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學校能教導學生認識及尊重不同族羣的異質文化,強調人權與永續觀念,體認世界和平的價值並重視全球環境生態的相互依存性,從日常生活中養成生命共同體的概念,進而產生對整個地球村的責任感。 地球公民與地球村是一個現今普遍存在的概念,彷彿是「蝴蝶效應」般,牽一髮而動全身,全球化與臺灣發展息息相關,面對日趨多元的文化體系,教育需要擴大深度與廣度,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如何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奠定國人厚實穩固的國際化基礎,以蘊蓄未來縱橫全球的創新力和行動力。 藝術教育的方向重在提供對作品完美呈現的客觀價值及表達觀點之認識,而美感教育追求的是生命主體對著經驗對象引發感動(蘇雅慧,2009)。
校訂: 分類: 校訂課程
素養導向試題經過適當設計,也可以利用簡短或少量的訊息,引發核心素養的練習。 跨領域核心素養是三面九項中跨領域/ 科目的共同核心能力,不是指評量的題材要跨領域/ 科目。 例如:下方的國中會考試題,就是評量跨領域能力的素養導向試題。 真實情境指日常生活、學習脈絡或學術探究中可能遭遇到的問題情境。
校訂: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藉由閱讀圖表、符號、媒體、影像等能力感受文藝之美,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 藉由閱讀充實生活經驗,學習有步驟的規劃活動和解決問題,並探索多元知能,培養創新精神,以增進生活適應力。 (五)強化思辨能力之長期耕耘,藉由課程的編製,輔以教學實驗,提供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契機,開發創意教學及多元思考的能力。 (二)培養具備人文關懷、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國民基本素養以及社會國際觀之健全國民,有效銜接軌多型態社會。
他批評,政府機關把學校當僕人、當婢女,不尊重教育專業,打擊教師士氣。 校訂 跨領域統整的協同教學可以在「彈性學習課程」或在「領域學習節數內找尋相同主題調整或重組課程」來進行,整合性的課程使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真實生活中,素養就展現出來了。 跨領域統整課程就是將相關的知識、經驗組織起來,使各部分緊密連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學到知識的意義或概念,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更容易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但是可以透過「科技教育」、「資訊教育」兩項議題融入各領域教學。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強調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校訂: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美感教育的課程特性為以活動經驗為中心的體驗課程,從中學習者能被啟發以開創個人自由,但同時建構社會正義(林小玉,2015)。 校訂2025 美感素養是有關美感的知識、技能和情意,是長期美感經驗累積與內化的結果。 在課程的屬性上,除了需符合探索教育的核心價值外,校訂課程亦考量本校既有的課程、師資、特色、資源等要素。
校訂: 英語教育
設計教學活動或共同備課時,可以依照以上原則來思考、檢視與調整,原則清楚又方便。 朝這個方向努力、修改,並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培養了素養。 只要我們的教學是「素養導向的教學」、教材是「素養導向設計的教材」,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能逐漸養成素養,並擁有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能力。 這個圓輪就是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核心素養,分為三大面向、九大項目(簡稱三面九項)。 強調在生活情境中,達成三面九項的內涵,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據此,思辨課程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透過語言溝通與理性思辨的知能,奠定適性發展與終身學習的基礎,幫助學生培養表情達意、解決問題與反省思辨的能力,以健全人我關係,體會生命意義,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關懷當代環境,開展國際視野。 校訂 因此教育界在栽培這一代的孩子們時,需要認知到孩子比我們更需要及早體認並理解複雜的社會。 與其把小朋友赤手空拳地丟到社會之中,倒不如早日協助他們形塑價值判斷,交給他們觀察理解世界的利器。 近十年以來,由於資訊網路的快速躍進,教育面臨了前所未來的挑戰,大量的網路訊息及互動遊戲,佔滿了學生的課餘時間,而這些不斷地創新與發展的科技,我們原本所以為會為學生的生命帶來更多的幸福與快樂,並且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得學生乃至於社會大眾均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成長。 但其實不然,相反地,我們卻也在學校現場中,發現了學生失去對自己的覺察,反而被這些科技文明所制約。 情緒教育領域課程秉持「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透過「核 心素養」的落實,各教育階段學科內涵的連貫與跨領域/科目間的統整,引導學生進行體驗、 省思、實踐與創新等學習活動,建構內化意義,涵養利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