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神盾艦介紹

人攜式短程防空飛彈計畫總經費60.9億餘 新臺幣,分4年執行,民國106年度編列13億元。 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沱江艦量產) 代號為「承海」,第一期建造數量三艘,編列經費144.3億新臺幣,分9年編列,民國106年度編列5100萬元。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畫 總經費4905萬新臺幣,民國106年度編列2452萬元。 向美國新購方陣Block 1B快砲計畫總經費101.6億新臺幣,分9年編列(民國106至114年度),民國106年度編列3億餘元。 雄風反艦飛彈機動發射車總經費136.8億 新臺幣,分7年編,106年度編列1.9億元。 「鴻運計畫」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計畫總經費62.9億新臺幣,分5年 編,106年度編列13億元。

  • 而中科院提交並通過的「整體獲得規劃書」(包含「系統分析」以及「投資綱要」),艦載雷達使用被動式3D相列雷達,張忠誠稱未來新一代巡防艦要裝的,中科院這邊「全部都沒問題」;然而,後來海軍又增修規格(例如雷達要求改成必須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導致中科院仍在精進。
  • 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
  • 海軍從紀德艦以降,依序從三型主力巡防艦,飛彈巡邏艦以及飛彈快艇,噸位從大到小,功能涵蓋防空反艦反潛,嚴格說來中華民國海軍艦隊,實力並不差,只是我們的對手實在太強。
  • 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亦於民國106年6月19日經行政院覈定執行「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預計於民國107~116年(2018~2027年)間籌獲「4000噸巡防艦」等6型大小艦艇共計141艘,建造經費亦達426億5100萬元新臺幣。
  • 鄭請辭的消息在臺船內部傳開,引發員工們高度關切;工會指出,鄭文隆在2016年中回鍋臺船董座後,規劃出國艦國造、離岸風電、打造自有海事工程船隊和體質改善等四路齊進的發展策略,準備扭轉臺船營運劣勢。
  • 因納瓦荷級救難艦的首艦建造已於2019年10月安放龍骨,現在突然喊卡,美國海軍為此恐面臨巨額的違約求償。

中山科學研究院迅聯計畫進度落後,海軍新一代巡防艦拖延三年無法開工,海軍希望捨棄缺乏造艦經驗的中科院,改由專業單位造艦,國防部每多掣肘。 新式巡防艦之所以為新,是因為艦上作戰系統,與俗稱美軍的神盾系統相仿,只是為了適應臺海防衛作戰環境,縮小規格,中科院研發有成果,但無法滿足海軍需求,海軍被迫尋求外購,以滿足建軍備戰需要。 然而,長年以來中船就是國營事業中虧損最多的一家,在1990年代後期為海軍建造成功級巡防艦(PFG-2)的「光華一號」結束之際,由於適逢國際造船景氣急轉直下,開啟另一波大規模虧損,尤其在2000年虧損高達60億,幾乎虧損半個資本額,創下歷史之最。

臺灣神盾艦: 取代老舊紀德艦 臺灣版神盾艦外型首度曝光

海軍一直希望獲得神盾艦,但是在上一次失敗後,卻沒有仔細思考過小神盾艦經濟效益不佳的問題。 上個世紀的爭議到了今天已經要公告標案前,還沒有作出決定,仍在爭議中,真是數十年如一日,毫無改變啊。 《全球防衛雜誌》創刊於1984年8月,到今天已經有36年的歷史,是臺灣最具影響力,內容資料世界同步,發行量最大的民間軍事媒體。

國安相關人士稱,臺美雙方在敲定軍援額度後,最有可能採購的武器,即為美軍所封存神盾級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防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美方在中國003型「福建號」航母於17日下水後,看似有意協助臺灣提升艦隊實力以為抗衡。 畫面中跟監長春艦的我方海軍艦艇,據瞭解,應是海軍146艦隊所屬的逢甲艦,7月30日出海至今,傳原本5日行程要北靠基隆,但因應情勢仍在海上待命。 該艦配備有1座Mk13 Mod 4單臂飛彈發射器可裝填40枚RIM-66標準一型MR Block VI B中程防空飛彈或反艦魚叉飛彈。 作為臺灣第一款國造軍艦,成功級艦如其名,是相當成功的顛峯之作,也代表臺灣國防產業充滿雄心壯志的輝煌年代,如今海軍新世代造艦計畫相繼展開,成功級軍艦也將承先啟後,繼續破浪前行。

臺灣神盾艦: 需求數量減低

然而,8月20日簡報後段臺船提到增資計畫時,沈榮津對於臺船提出的龐大增資數字感到喫驚,也對臺船經營績效有疑慮,認為沒有說明增資效益前,增資案不太可行;臺船增資需求高達100億元,民間募資不太容易,大概要找政府出錢,但行政院對這麼龐大的數字感到困難。 依照2017年3月年度敦睦艦隊開放參觀時公佈的資料,新一代巡防艦模擬數據為尺寸135 x 15 x 5m,排水量4000噸,航速28節,續航力4500海里。 而在2017年5月16日臺灣海軍在高雄舉辦「新一代巡防艦」第一次邀商說明會中透露的資料,「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全長約138m、寬約16.5m,排水量約4500噸, 船速約27.5節以上。

ESSM是一種半主動中程防空飛彈,通過雷達和中段數據上行鏈不斷修正飛行,為艦船提供了可靠的自我防禦能力以應對低空高速反艦巡航飛彈、低速空中威脅例如直升機等、高速水面機動等多種威脅。 特別的是,其中「碉堡山號」在1996年為了因應解放軍彈道飛彈可能對臺灣造成的威脅,美軍第七艦隊派遣CG-52碉堡山號從日本南下開進臺灣海峽,並發揮了神盾戰鬥系統的力量,觀察到解放軍對臺灣發射的飛彈的落點位於基隆與高雄外海。 高雄艦是登陸艦(LCC-1),現役的兩棲指揮艦,是我國海軍唯一的一艘同類型軍艦,也是第一艘以臺灣地名作為命名的軍艦。 至於外傳海軍有可能和以色列合作,國防部常務次長柏鴻輝則出面表示,因為牽涉到未來兵力整建,在還未簽約前,任何的事情都是會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 海軍將領透露,早在1996年就有推動潛艦國造的計畫,卻拖延了20年未實現,蔡總統如今指示要落實這項政策,目前12項新艦艇的興建案,也是依據國軍針對中國解放軍犯臺的想定,所擬定的國土防衛規劃,皆有助於提升目前的海軍戰力。

臺灣神盾艦: 中國已有能力打贏美國?解放軍尚待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施孝偉接受Youtuber網紅「RJ臺灣臺」專訪回應,伯克級最快也要2027年才開始退役,美海軍「星座級FFG」飛彈巡防艦,則還在美軍計劃中,連船影都沒有。 臺灣神盾艦2025 「特別是系統整合為成敗關鍵。」前國安人士研判,這次顧立雄有可能會建議美方,敦請洛克希德. 除了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防艦搬上檯面外,知情人士分析稱,在韓媒《朝鮮日報》曝光,協助臺灣潛艦國造技術顧問的「技高策略股份有限公司」(SI INNOTEC)涉嫌洩密後,目前潛艦國造面臨相當大的衝擊與瓶頸。

臺灣神盾艦: 臺灣版神盾艦 造形首度曝光

《上報》報導,臺灣計畫自行建造的神盾艦,由原本規劃的4500噸增加到5500噸,好容納中科院所自行研發的作戰系統,但中科院卻強烈建議,應該要增加到6200噸比較合適,而讓公告標案的時程再次延宕。 說實話,這問題不是在上個世紀海軍想要以成功級為載臺,興建田單級小神盾艦時就吵過一輪了嗎? 後來隨著田單級小神盾艦的計畫取消,這個爭議也不了了之,沒想到海軍這麼多年來一直想要神盾艦,卻從來沒有再仔細好好考慮過這個問題,直到標案要公告前,才又想起這件事,而其實中科院的建議是非常有道理的,真的值得海軍與國防部再想想。 第二,報導指出臺灣於 80 年代時,早已擁有亞洲區第一款被動相控陣雷達,就是長白雷達,在此技術基礎上又開發出了自己的艦載被動相控陣雷達技術。 但因對岸武器日漸強大,海軍出於被動相控陣雷達可能無法滿足未來的戰術需求,主張中科院應整合主動相控陣雷達,計畫從而中斷,無法按照原定的期限配合原型艦建造。

臺灣神盾艦: 美國神盾巡洋艦退役了 臺灣爭取得到嗎

源自美軍派裏級,但火力更強大,配備了4枚雄二以及4枚雄三,完美整合自製軍武,發揮國艦國造的最大優勢,只是它的反潛系統卻有先天性缺陷。 「軍情與航空網站」總編輯施孝瑋建議,若要接收提康德羅加級艦,以蒙特利號(Monterey,CG-61)、順化市(Hué City,CG-66)、安濟奧(Anzio, CG-68)、維拉灣(Vella Gulf,CG-72」這四艘會較好,因為均配備SQS-56艦艏聲納、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 2023年將是動盪不安的一年,俄烏戰爭可能邁向2.0版,經濟衰退持續,美國正式將臺灣烏克蘭化,但是或許這些外在不利的因素,… 2022年2月爆發的烏克蘭戰爭,被認為可能被其他獨裁政權侵略他國的範本,特別是不放棄武力統一臺灣的中國,… 「臺灣海峽不只是軍事議題」,在臺灣訪問的德國國會議員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琪曼11日強調,臺灣海峽是開放水域,因此不單攸關臺灣,也牽涉自由貿易,…

臺灣神盾艦: 劍龍級潛艦電戰系統提昇 海軍怒斥中科院「到底懂不懂?」

「如果有伯克級,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呂禮詩表示,擁有伯克級後可以在遠離西岸、臺灣海峽的情況下,在海上進行飛彈防禦;此外,也將有標準六型飛彈能夠進行超水平面的目標進行攔截。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原訂2026年造成,明年度按計劃應編列106億餘萬元,現僅編508萬元,進度大落後。 據傳,海軍不滿意中科院研製能力,已有意外購艦上所需雷達與戰系,預算是否會編列在特別預算中,值得密切關注。 預算中心認為,國內船廠近20年承接海軍造艦計畫有限,實際交船者僅光華三號錦江級近岸巡防艦12艘(500噸級,民國83至89年間交艦)、光華六號飛彈快艇31艘(186噸級,民國95至100年間交艦)、沱江級雙體巡邏艦一艘(500噸級,民國103年交艦)及磐石號油彈補給艦一艘(約2萬噸,民國104年交船)。

臺灣神盾艦: 美軍濱海戰鬥艦問題多,臺灣若要接手該如何思考?

這些跡象間接顯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系統性規劃,出現根本性的重大問題,恐怕不是繼續等中科院「繼續精進」、滿足海軍修改的需求後,就能順利進入原型艦設計建造階段。 臺灣神盾艦 在沒能確定關鍵的防空系統的主要規格(含尺寸、重量)之下,臺灣海軍就貿然決定了艦體規模並進行了船艦平臺合約設計;等到後來艦載作戰系統無法確保如規格完成的情況下,船艦設計恐怕還是得推倒重來。 國防部於民國112年度國防預算書中記載,原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建案,2019年因「中科院迅聯專案延緩」,2020年、2021年時因為「無法與中科院簽署全案委製協議書執行」,已編列的預算無法執行只能報繳,因此全案已於今年(2022年)7月13日修訂,改為建造2艘輕型巡防艦;此預算書中並未記載輕巡防艦規格。 這顯示海軍認定中科院「迅聯專案」並未達標,雖然中科院先前堅持已經通過所有測評並滿足原訂需求。 依照2021年12月3日「臺海臺海安全研析」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投書,數週前中科院在九鵬基地試射飛彈,並與主動電子掃描陣列 (AESA)雷達及戰鬥指揮系統配合測試成功;然而,其進度仍遠落後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首艦的期程,不可能用於原型艦上。

臺灣神盾艦: 國防部:共軍機艦今上午持續擾臺海 並踰越海峽中線

據瞭解,這筆軍售案除迅擊智慧水雷(Quickstrike)和M109A6帕拉丁自走砲外,另一項隱藏版的裝備為神盾艦。 日本防衛省指出,三艘中國大陸軍艦,包括舷號「102」的拉薩艦以及「052D型」驅逐艦「開封號」與補給艦「太湖號」,2號晚間穿越日本與那國島和西表島中間的水域,之後從釣魚島的西邊駛向東海,由於與那國島距離臺灣。 美國第七艦隊在官網公佈,神盾驅逐艦鍾雲號在一月五日例行性通過臺灣海峽,聲明指出鍾雲號是在符合國際法情況下進行公海航行,經過「沿海國家領海之外」的海域,美國致力於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 臺灣神盾艦 美國第七艦隊公佈伯克級神盾驅逐艦「鍾雲號」,在5號例行性通過臺灣海峽,展現對印太地區承諾。

2020年9月7日,蘋果日報報導,中科院研發的艦載戰鬥系統因為相列雷達系統過大過重,要安裝在一般4500噸巡防艦上有困難,經過兩三年的努力依舊無法克服;由於現役船艦愈來愈老舊不能再拖,海軍考慮改採商購。 如果一切順利,新一代巡防艦最快可在明年(2021年)開工,大約兩、三年即可建成第一艘原型艦。 而聯合報在9月8日報導,如果中科院到10月仍無法趕上進度,軍方就會考慮戰系改為商購,向美國大廠採購(中科院仍扮演系統整合的角色)。

臺灣神盾艦: 國軍祕密武器「火紅雀」曝光! 中科院悄悄打造臺灣刺蝟島

就提康德羅加級艦隊而言,期維護與升級成本已經是原始估計成本的175%~200%,進度落後達數百個工作天,這是因為海軍年度預算計畫提交的船艦維修成本估算都是來自「獨立政府估算」(Independent Government Estimates,IGE)。 前五艘提康德羅加級,裝備傳統的Mk 26雙懸臂式飛彈發射器,接戰速度還是受到飛彈裝填速度限制,後面22艘則裝備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包含122具發射井,可以裝填標準系列長程防空飛彈,ESSM中程防空飛彈,戰斧系列陸攻/反艦飛彈,VL-ASROC火箭助推反潛火箭等。 230公斤的Mk-46魚雷,需要7至8名官兵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上彈,它是成功級的反潛武裝,由於當初造艦時,美國不提供拖曳式陣列聲納以及水下作戰系統,讓成功級的反潛作戰,必須仰賴艦載機支援。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臺灣神盾艦: 成功級防空、反艦、制海 性能超全面

這批從1991年陸續服役的第一代伯克級神盾驅逐艦(Flight I),原本計劃在改良之後,延壽至45年,以確保美軍在2036至2037年,能夠有達到355艘的「無敵艦隊」。 但是,由於這批早期服役的伯克級驅逐艦原始壽命僅35年,要經過相當複雜、價格昂貴的升級與補強(包括更換舊式相位數組雷達、強化艦體結構、更新動力系統),才能勉強再延役10年,經過美國海軍評估,這樣子的花費並不划算,故將有限的經費,拿來建造更多的新一代「哥倫比亞級」(Columbia class)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海軍是以「震海計畫」推動自製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但與中科院對於噸位、雷達系統針鋒相對,始終搞不定,目前採外購與自製雙軌併行,至於康德羅加級是自前總統馬英九時期迄今,臺灣長期爭取的裝備。 臺灣神盾艦2025 我國目前有4艘滿載排水量近10000噸的基隆級驅逐艦(原美國海軍Kidd class destroyer),讓我國海軍具備大範圍艦隊防空能力以及艦隊作戰指揮管制能力,當年殺價到243億元”新臺幣”買4艘萬噸區域防空大型驅逐艦,堪稱幾乎是0.5折價購得(不過首批標準2型飛彈購買數量減半,後來才補齊),無論如何都是相當划算且成功的對美軍備採購案範例。 根據公開資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要搭載「海弓三」、「海劍二」等新銳防空飛彈,對應不同空層進犯威脅,再加上新式戰鬥系統、相位陣列雷達;期盼能達到如美軍具強大防空、偵搜能力的「神盾系統」,成為臺版神盾。 不過軍方餅畫很大,全案發展不如預期是事實,連續數年預算報繳達9成,等於沒花到錢,就直接把錢還回去,期程不斷遞延,足見其幾無進展。

但是,此種艦在各國被當成主力艦使用,但是對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卻是當成「消耗品」來使用,故整體設計並未考慮到服役的耐久性,其指揮防空作戰的效能有限,是否能夠符合臺灣需要,還須進一步的專業考慮。 海軍過去在生產成功級飛彈巡防艦時,原先規劃將其中的第8艘「田單」號,打造為具備先進戰鬥系統丶配置艦載相列雷達的新型軍艦,讓其具有更為強大的防空丶制海戰力,軍方內部稱為「小神盾」,甚至已經與美方談妥合作計畫,但因為經費龐大丶加上軍方內部也有不同意見,「小神盾」計畫因此遭到擱置,「田單」號軍艦最後仍比照前7艘成功級軍艦的設計進行建造。 〔記者羅添斌/臺北報導〕受到中科院研製艦用相列雷達及整合新型戰鬥系統進度影響,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計畫時程也不斷延後,不過,根據臺船公司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已有最新構型,艦艏除主砲之外還將配置3組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艦上還將配置4套斜式發射箱,供雄二丶雄三反艦飛彈使用,顯示新一代巡防艦未來將具備強大的防空及反艦火力。

臺灣神盾艦: 臺灣政策法五年軍援 專家:爭取神盾艦

如果「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尺寸上限超過現有海軍船塢尺寸,臺灣海軍必須另外編列預算擴建船塢(可能還要涉及土地取得);否則,還是隻能委託民間船廠進行維修、跟海巡署搶船塢能量,對於海軍船艦調度、戰備等限制甚多。 我國目前有4艘滿載排水量近10000噸的基隆級驅逐艦(原美國海軍Kidd class destroyer),讓我國海軍具備大範圍艦隊防空能力以及艦隊作戰指揮管制能力,當年殺價到243億元新臺幣買4艘萬噸區域防空大型驅逐艦,堪稱幾乎是0.5折價購得(不過首批標準2型飛彈購買數量減半,後來才補齊),無論如何都是相當划算且成功的對美軍備採購案範例。 國防部本月初送交立院的國防公開預算書顯示,我國明年國防預算3726億,加上另外編列的2000億特別預算,將近6000億,創下新高。 軍媒全球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建議,海軍目前大型主戰艦艇中,4艘基隆級(紀德艦)服役年限已逾15年,海軍其實可以認真考慮編列預算,汰換為美國海軍屆退的4艘提康德羅加級神盾艦,提升「區域防空」、「水下反潛作戰」和「艦隊接戰能量」。 「迅能計畫」設計合約標案在2015年12月15首度公告,預算金額4905萬元新臺幣,第一次投標只有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船舶中心) 投標,因而流標;2016年4月13日第二次開標,到4月22日再次流標。 依照海軍官員解釋,受限於國內的採購法令,「合約設計標案」的得標廠商就不能進一步承包造艦工程,因此臺灣各大船廠不會參與投標;而臺灣唯一有資格設計軍艦的單位,只有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船舶中心)。

臺灣神盾艦: 臺灣最前線-沒人推拉扛轎 侯急放話操作 (上) 0105

歐洲幾種配備相位陣列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區域防空艦,滿載排水量都在6000到7000噸級之譜;更有甚者,1990年代上半臺灣海軍執行的「ACS先進戰系」案,艦體設計以四千噸成功級巡防艦為母型,為了容納相位陣列雷達而加長(水線長增加了13m),水線寬也略增,排水量估計早已超過5000噸級(計畫後期估計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6000噸級)。 依照「上報」新聞,國防部內部有意維持現有設計不更動,減列「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裝備來減輕重量,使得造艦工作能依照原訂期程推展,日後量產階段再根據測試情況予以修改;然而,海軍則堅持不能刪減系統規模,以符合作戰需求為優先。 因此,原本國防部規劃在2018年5月底對外公告原型艦的建造標案,可能會延後實施。 國防部希望照原時程進行,可能關係到先前各軍種已經協商的軍備計畫的排程(將不同案子的支出高峯期錯開),並非說改就改;此外,造艦拖越晚則成本會因通膨而越高,原訂編列的預算額度可能會不夠。 臺灣神盾艦 依照2020年9月16日「上報」報導,有知情人士指出,由於中科院研製的相位陣列雷達無法滿足海軍需求,因此臺灣海軍已經向國外尋求適合的艦載相位陣列雷達系統,與中科院的系統一同進行評估;上報稱,海軍已分別邀請歐洲Thales集團與美國Raytheon公司,就適合安裝在4500噸級巡防艦的相位陣列雷達雷達進行簡報。 「上報」稱,若迅聯戰鬥系統的研發進度一切順利,並通過海軍初期的作戰測評(始於2020年9月),海軍會在2021年以一整年時間評估適合的相位陣列雷達(包含國外以及中科院的系統一起評估),確定原型艦使用的雷達之後,再由中科院進行系統整合,將雷達與迅聯戰鬥系統結合在一起;若一切都順利,才會進行簽約採購。

臺灣神盾艦: 內憂外患加劇 中國人民恐將推翻共產黨組織(圖)

在2022年10月12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的「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建案規劃」議事中,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質疑,國防部於2019年推動「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建案,照理說4500噸原型艦應該已經要出來了,如今改為推動輕型巡防艦,從預算來看過去四年顯然是「原地踏步」,這也讓他擔心,改推2000噸會不會又重蹈覆轍? 臺灣神盾艦 海軍參謀長蔣正國表示,原案(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開案以來,除了行政作業費執行了1500萬元之外,其餘預算最後都無法執行而報繳國庫;羅致政因而質疑是飛彈巡防艦案是「執行不下去」,蔣正國承認說「是」。 羅致政也詢問如果不改成輕型巡防艦,原本4500噸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能否繼續執行? 在2022年8月31日,民國112年度(2023年)國防預算草案送至立法院;其中,延宕多年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震海案)確定取消,由「新一代輕型巡防艦」替代。 「新一代輕巡防艦」預計在民國112年(2023年)開工,在民國115年(2026年)完成2艘原型艦,預算高峯為民國114年(2025年)。 由以上觀之,原本中科院在新一代巡防艦「整體獲得規劃書」中規劃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並照程序獲得國防部覈准),後來海軍卻要求改要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導致實際上中科院的系統規劃必須進行重大變更,而且必須重頭研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