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指出,雖然目前還不確定,臺灣的新戰機可能會是甚麼模樣,但臺灣空軍對自家戰機設計採取了進化法。 如今F-16V正汰換F-16A,而「勇鷹」則以「經國」號為基礎。 中科院為了降低成本與風險,可能進一步發展「經國」號,改良它的感測器和飛控系統,並換上F-125XX發動機。
- 芬蘭總理馬林19日表示,即使芬蘭成為北約成員國,也不希望北約在其領土部署核武或建立基地,而同樣在申請加入北約的瑞典也抱持相同看法。
- 若下個月果真達成協議,這將是日本三菱重工(MHI)、英國貝宜系統(BEA)和意大利李奧納多公司(Leonardo S.p.A)之間的合作。
- 莫斯利將軍的分佈圖描繪了在美國本土、夏威夷、阿拉斯加等美國領土上,未來戰機的部署基地。
- 國防部長嚴德發上午答詢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質詢時表示,F-16V可以對應大陸殲20,因為F-16V可以儘早抓到殲20,這是AESA雷達的功能,它可早期抓到殲20。
- 歷史上,澳曾裝備過F-111C戰轟機,最大航程達5950公里,最大載彈量更是高達14.3噸,具備一定的戰略轟炸能力。
- 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羣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的觀點。
當時美空軍被砍了250架飛機,前提假設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戰事即將結束,美空軍冒著飛機數量不足的短期風險,來攢錢訂購F-35。 F-22艙內只有6枚AIM-120中距彈,2枚AIM-9格鬥彈。 Coglitore上校在一月份的採訪中說:AOA替代品評估,專注於“高端作戰環境”,多方案是不可能的。 這一例子說明,藍色箭頭代表的F-35,可以在類似前面提及的格鬥中,憑藉更好的大迎角能力,做出更大的機頭指向動作,保持機頭指向紅色箭頭防守戰機。 未來戰機2025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國軍重要軍職將領異動,國防部電訊發展室主任郭先琛中將屆齡退伍,遺缺由國防部通資次長室助理次長、海軍少將郭治國接任;資通電…
未來戰機: 日本著眼及早擁有反擊能力 擬採購500枚戰斧飛彈
分佈圖不包括國外的領土,因爲如果部署,需要美空軍與部署戰機的海外基地的所在國進行協商纔行。 從整體上看,盡管美國空軍的飛機總數將會減少,而整個空軍的作戰能力將由於下一代戰機更加先進而提高。 一架戰機最重要的就是四個部份必須創新研發,包括機身設計、航電系統、飛控軟體以及發動機技術,臺灣在這四方面,幾乎都是零經驗。 尤其是飛控軟體的難度,遠較上述各項先進配備難度更高,下一代戰機普遍的匿蹤設計和高速要求,其線傳飛控(FBW)軟體越來越難寫,是世界各航空大國的普遍核心技術,幾乎不會輕易外流。 臺灣是全球電子產業代工龍頭,但是軟體能力在世界排名末段班,要如何改善此種尷尬,除非期待臺灣產業升級以及商業模式改變,否則無解。
- PCA超級戰機能悄悄靠近地方目標是不夠的,空軍希望開發一種新的直接攻擊彈藥,也就是JDAM的下一代,因為2030s的防空武器有能力在現有武器的射程外攔截載機。
- 在F-117A夜鷹攻擊機退役,F-35閃電II式戰鬥機尚未服役之時,B-2與F-22猛禽式戰鬥機為當時世界上僅有可以進行對地攻擊任務的匿蹤軍機。
- 按照1990年代的構想,這專案該打造數以千計戰機,以汰換空軍,海軍和陸戰隊幾乎所有的戰術戰機。
- 教-10在設計之初,無論是機動性還是航電設備,都與先進戰機非常接近。
報導說,既然已購入大量F-35,為何不用F-35來取代F-2? 目前購入的百餘架F-35預計用來取代上世紀70年代服役的老式F-4EJ「幽靈II」戰機,這些戰機主要用於2艘雲級航母,以及較偏遠、機場設備較差的機場,做為國土外圍島嶼的防衛之用,與開發F-3的目的不盡相同。 未來戰機2025 YF-23的首席試飛員Paul Metz在競標失敗之後、被YF-22研發小組挖角成為F-22的主要試飛員之一,他也成為ATF計畫裡面唯一對這兩架飛機都有實際經驗的人。
未來戰機: 未來戰機
X-43A飛行速度大約相當於音速的 7倍,大大超過現今世界的任何飛機。 美國宇航局稱,X-43A試驗飛機的發動機可以用於新一代航天飛行器上。 軍事分析家指出,超聲速可燃沖壓式噴氣發動機的軍事用途也十分明顯。
據《國家利益》報導,日本防衛省宣佈決定開發新一代戰機計劃,名稱暫訂為「未來戰機」(Future Fighter或F-3),作為其《中期防禦計劃》的一部分。 這項計劃是日本自衛隊未來10年進行現代化與採購決策的最主要依據。 121中隊的隊長吉雷特(Steve Gillette)中校表示,該中隊已在月初開始進行「初始作戰能力」的訓練,這個階段的飛行員技能訓練清單內容,比在2012年試飛F-35時的要求更嚴格、更具體。
未來戰機: 美國第六代「穿透戰鬥機」已經在飛了
2017年底,在兩國外長和防長在倫敦會面時,加速了此事的談判。 若下個月果真達成協議,這將是日本三菱重工(MHI)、英國貝宜系統(BEA)和意大利李奧納多公司(Leonardo S.p.A)之間的合作。 未來戰機2025 在二次大戰之後,日本一直高度依賴美國的軍事技術和軍隊來保衛自己。
未來戰機: 美吝於分享技術 日本加入英義研發下代戰機
現在努力追求速度極限的並非只有美國,中共和俄羅斯早已經在進行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試驗,另外也有幾個國家也對高超音速飛行技術表現出高度興趣。 美軍自從自從貝爾 X-1火箭飛機於1947年首飛以來,美國空軍不斷地在研究如何拓展戰機的速度極限。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最近對外提供了部份美國未來戰鬥機的細節顯示,美軍目前正在積極研究如何突破速度極限,以目前的競爭對手俄羅斯與中共而言,就是要突破5倍音速、進入超高音速的範圍內。
未來戰機: 日本戰後安保政策大轉變 將擁反擊能力
從米格29、蘇愷27以來的各式俄國戰機,在機首座艙風擋前方,都有IRST的感測鏡頭。 從吳焜裕的投影片與質詢內容,似乎顯示殲廿有兩具雷達,分別是「AESA雷達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及「火控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0的減速板位置與F-16戰機相似,都設置在機身後部,呈現出十字形佈置的四片減速板,每片減速板體積較小,並不容易注意到。 Coglitore上校說,他們庫存太大,所以一定會用到未來,只不過只能覆蓋一部分的需求,而新導彈則填補那些空白。
未來戰機: 性能數據(B-2A Block 30)
美軍辧了多次三代機(F-18、F-15、F-16)和四代機(F-22、F-35)的對抗。 F-15EX比較大的困難是造價仍然不低,大約是F-35的三分之二,美國空軍一直認為增加F-35的數量更划算。 2018年10月,比利時剛剛表態,將花費40億歐元採購F-35,此舉曾遭到空客與達索等歐洲航空公司的批評。 德軍內部也曾對波音F/A-18主推的高妥善率、相對低成本與電子戰能力比較滿意,但德國國防部則表示,將傾向於選擇“歐洲方案”。 德國執政聯盟中的社民黨(SPD)一直反對在購買美國戰機一事上“操之過急”。
未來戰機: 臺灣研發新戰機是個「壞主意」? 美專家:戰機開戰撐不了多久
因為跟F-22相比,要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至少要包含類似高超音速、定向能武器等顛覆性技術吧? 可這些還要等很久,而PCA穿透式戰機的核心技術都是近期唾手可得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需要一個更大的內部武器艙,以滿足隱身和大載彈量的需要,於是PCA超級戰機可能更像B-21隱身轟炸機,但AOA替代品評估課題還沒得出最終結論。 其二,現在韓國引進F-15SE還處在論證階段,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中國研發殲-11為隱身版的時間,要大大早於韓國引進的實施時間。 即便日本和韓國引進F-35和F-15SE,對於中國來說也算不得什麼威脅,因為早已研發出了殲-20和殲-31。
未來戰機: 【新世代戰機】嚇阻中國威脅臺海野心 美軍最新匿蹤轟炸機B-21「突襲者」高速亮相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目前沒有任何鴨翼式佈局的戰機有過服役經歷,只在上世紀製造了幾架鴨翼式佈局的F-15和F-16進行了有關實驗。 並且在試驗結束後沒有對F-15、F-16的後續機型進行鴨翼升級。 美國的空軍設計師曾經有這樣一句經典語句——鴨翼最好裝在敵人飛機上。 未來戰機2025 並不是鴨翼式佈局不好,而是在那個年代,電子技術的限制,F-16使用的AMD產CPU僅僅只能做到4位的處理,而在十來年之後電子技術的飛速進步使得鴨翼式佈局有了可能。
未來戰機: 相關
比如美空軍2015年希望採購110架,但每年產能只有48架,而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比蓋茨在的時候更具挑戰性。 另外,空軍將領們坦誠,在政府層面很難提F-22的後續計劃。 2009年國防部長蓋茨在F-22數量只有空軍最初需求一半的時候就終止了F-22的後續採購。 F-35, KC-46, B-21和TX項目等的,都要等到蓋茨離任,才會有大的進展。
未來戰機: 臺灣空軍戰機對地攻擊能力不足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英國、義大利、日本即將達成共同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政治協議,匯聚三方力量挹注數十億美元的「暴風」(Tempest)戰機研發,與德法聯盟乃至美國等爭雄。 (中央社倫敦2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義大利、日本即將達成共同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政治協議,匯聚三方力量挹注數十億美元的「暴風」(Tempest)戰機研發,與德法聯盟乃至美國等爭雄。 這個聯合項目將把日本的F-X計劃與英國和意大利的「暴風」(Tempest)計劃合併,這標誌著日本在全球國防工業中的角色發生了轉變。 這種變化可能使日本的國防預算在未來五年翻倍,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左右。 B-21突襲者從簽署合約到首度公開亮相,只花了7年時間,凸顯它對美軍未來戰略部署的重要性。
未來戰機: 英相:英中黃金年代已逝 中國構成體制性挑戰
赫拉姆奇欣認爲,美國的經驗表明,第5代殲擊機的構想顯然已陷入僵局。 美軍F-22僅有188架,而不是最初計劃的750架,很難完全替代893架F-15A/D。 而且,F-22極爲昂貴,單價3-4億美元,幾乎是F-15飛機0.3-0.5億美元的10倍。 另外,F-22載彈量小,哪怕是相同的AIM-120和AIM-9空空導彈,也只是F-15的2/3。 隱身的F-22生存能力較強,但是F-15的戰場生存能力也並不差,雖已多次參加實戰,卻沒有一架被證明在空戰中被擊落。 相比之下,F-35的情況更糟糕,爲替代F-16、A-10、F/A-18A/D和AV-8,美空軍計劃採購1763架F-35A,海軍航空兵採購260架F-35C,海軍陸戰隊採購80架F-35C和340架F-35B。
未來戰機: 【觀察】趕搭列車 臺灣也想研發第六代戰機?
而機動性則是一個討論的焦點,因為它既然是滲透作戰,那麼需要什麼級別的機動性? 話說回來,要徹底解決ECS問題,答案非常簡單——配備可靠的氧氣源或增壓裝置等自動應急供氧系統。 馬丁簽訂了一份價值1900萬美元的合同,內容正是委託後者爲40架F-22安裝新型應急供氧設備。 未來戰機 在備忘錄中,軍方派出的一個測試小組將矛頭指向F-22的環境控制系統,該系統負責調節幾個與座艙環境相關的重要參數。 文件明確提到,高空飛行時,F-22的ECS可能意外關閉,引發可怕的連鎖反應,最嚴重時會切斷飛行員的供氧。
未來戰機: 相關文章
此外,巴還向中方採購了一批霹靂15遠程空對空飛彈,最大射程200公里,如再配合預警機,就算飆風裝備了射程達150公里的「流星」,也會備受新版梟龍威脅。 另外就是功能性的考量,雖然F-14在後來的改進,已證明也是能勝任攻擊任務(稱為炸彈貓計畫),但是F/A-18做為多功能戰機更顯得得心應手,特別是F/A-18E超級大黃蜂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來的更高。 格魯曼公司的傑作F-14雄貓式戰鬥機 未來戰機 2006年全數除役,一直令航空迷難以忘懷,時至今日仍是極速最快的艦載戰機。 澳現以“大黃蜂”和“超級大黃蜂”為主力,均屬於對空對地對海全能型戰機。
未來戰機: 想得美!英「暴風」6代戰機做電動夢 專家潑冷水
俄羅斯則是量產新的Tu-160轟炸機、極超音速反艦飛彈(由MiG-31攜帶),所以美國海軍將需要類似雄貓戰機那樣的性能,而目前必須由F/A-18E負責,但是如前列所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勉強執行。 隨著潛在對手研發新的戰機和防空系統,嚴重威脅到了美空軍自豪的“任何地方打擊任何目標”的能力,為此美空軍正在考慮如何“保持空中優勢”,相關人員已經研究了13年,準備把一些新裝備和作戰概念引入實踐。 未來戰機 據韓國《中央日報》8月19日報導,在韓國下一代戰機(F-X)最後價格招標中,美國波音公司的F-15SE“沉默鷹”成為最終候選機種。
未來戰機: 空軍主力防空雷達增監偵殲20性能 空軍:今年6月簽約
與之前返回美國本土的F-15C/D不同,F-15EX並不是空優戰機,而是一款擁有驚人酬載能力,能攜帶大批彈藥,進行對地攻擊與制海任務,又保有不錯空中纏鬥能力的雙座戰鬥轟炸機,是F-15E打擊鷹(Strike Eagle)的後繼機型。 F-15系列戰機在一開始研發時,是一款百分之百的空優戰機,不具備對地作戰能力,完全用於奪取制空權,從最早期的F-15A/B到後來的F-15C/D都是如此。 未來戰機2025 但是隨著美國空軍開始簡化機隊,擁有長程對地攻擊能力的戰鬥轟炸機,如F-111又開始陸續退役,出現了戰力真空。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空軍決定尋求一款新型的戰鬥轟炸機,最後雀屏中選的方案,是以雙座型的F-15為基礎,發展出專為對地攻擊所設計的F-15E。 在1988年服役開始後,F-15E參與多次戰役,實戰表現極為優異,還外銷到許多國家,生產數量超過500架。
未來戰機: 作戰紀錄
除非電池能提供比燃油更大的動力,否則基於實際的考量,沒有必要更換。 英國6代戰機「暴風」(Tempest)的頭號承包商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說,這款新戰機未來可能靠電力,而不是噴射燃料驅動。 選擇三菱重工作為FX計劃的主要承包商並不令人驚訝,該公司是日本唯一在這方面具有經驗的公司,多數的日本戰機也都是三菱生產的,包括日本的F-35,也是三菱重工的名古屋廠所裝配。 另一種可能是「它只是個插圖」,沒有更多證據表示這就是F/A-XX計畫的造型,或許僅是隨意找到的戰機圖案而已,因為它的許多特徵,並不符合已知的隱身特性。 為了更新機隊,臺北2020年和華府簽下80億美元(約2252億臺幣)合約,以採購66架新型F-16V戰機。 另一方面,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將協助臺灣國營漢翔航空工業升級舊型的F-16A,讓它們符合新標準。
未來戰機: 俄羅斯小朋友沒得看了 迪士尼頻道將停播
而號稱臺灣自制的發動機,事實上也是向美國授權採購生產的蓋瑞特TFE-1042發動機,美軍編號F124,其推力纔到4噸左右,雙發則達到8噸,目前主要使用者皆是各國高級教練機,僅有臺製IDF戰機拿來作為戰機發動機使用。 未來戰機2025 以TFE-1024發動機為基礎,臺灣中科院航研所正在執行所謂「織女星計畫」,此計畫延續將近10年,希望推出雙發推力高於10噸的戰機用發動機,但是目前整個進度都是高度機密。 YF-23的首架原型機首先達到1.43馬赫的超音速巡航紀錄,所使用的YF119發動機推力比YF-22首架原型機使用的YF120要小,而YF-22首架原型機第一次驗證超音速巡航飛行時就達到1.5馬赫。 因此不少人開始推測安裝YF120的YF-23二號原型機應該會有更高的巡航速度,可是會有多高呢?
訴訟雙方均拒絕透露和解協議詳情,但有知情人士表示,賠償金的數額相當可觀。 在轟炸機方面,與美軍升級轟炸機的思路類似,中國轟-6K轟炸機也換裝了功率更大的引擎,重新設計過的機鼻內換裝了先進雷達和光學設備,此外,升級版還可掛裝6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此外,美國還提前爲尚處於論證階段的“下一代轟炸機”尋找了安家之地,包括得克薩斯州的戴斯空軍基地在內的4個基地將可部署未來轟炸機。
未來戰機: 中國多地清零措施鬆動 習近平回應抗議示威和放鬆管控
該飛機將在支持國家安全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更被視為未來數十年最重要的空中戰略威懾力量。 B-21預計於2023將在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進行飛行測試。 奧斯汀於展示儀式上表示,B-21 轟炸機加強了美國在未來阻止侵略的能力,並證明瞭美國在獨創性和創新方面的持久優勢。 他表示該戰機是為「美國方式的威懾」,而這不僅是另一架戰機,更證明瞭美國擁有強大武力的威懾戰略。 但是在戰機升級這件事上,印度最指望的不是法俄,而是美國,這令很多人不解。
減速板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降低戰機飛行速度的板塊,能打開收起的蓋子主要作用便是減速。 減速板外表面就是飛機流線型的一部分,因此一般情況下無法察覺到這個減速板的存在。 在需要減速時纔打開,迅速增加戰機迎風面的阻力,從而迅速減少戰機速度。 減速板結構的存在可以説明戰機在空中快速減速,便於戰機以更小的半徑實施戰術轉彎,戰機降落時也需要用到減速板,可以明顯降低戰機速度,説明戰機更快的停下來。 美國空軍必須突出“空中優勢”這一核心任務,因為美國歷次戰爭都是在取得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進行的,而“空中優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尤其是今天已經面臨挑戰。 駕駛它與駕駛F-16的感受非常不一樣,例如在進行大迎角的大過載飛行動作時,F-35有一種F-16沒有的震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