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與續航力表現上同樣是Model 3的強項,雖然價格平實,不過並不代表體質不佳。 有在關心電動車市場裡的讀者們應該都瞭解,Tesla在性能表現與自動駕駛技術上獨步全球,而其中在性能與直線加速上,Model S似乎不將Lambo、Ferrari與Porsche放在眼裡,實為經典的內燃機殺神。 論及續航力,Tesla Model S在臺灣市場中以制霸的實力位居第一,其搭載100kWh、400V鋰電池組,若選擇Long Range版本,其最高續航力可達到610公里之譜,位居全電動車之冠。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嶽受訪提到,民間樂見加速運具電動化的進程,但人本運輸纔是減碳的根本策略。 舉例來說,因馬路空間有限,就算車輛全面電動化也一樣擠滿市區,應調整空間分配,把道路讓給自行車、行人等,讓自行車或徒步可以更安全,並進一步優化公共運輸,以鼓勵低碳或無碳交通、減少私人車輛。 工硏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曾鬱茜則進一步表示,政策上應以「購車補助」、「建置友善環境」、「完善供應鏈」為主要方針,以鼓勵取代限制、以限制取代懲處,纔有助於提高市佔率。
- 雖然當今電動車銷售冠軍非Tesla Model 3莫屬,然而在此之前,Leaf扮演部分歐洲國家轉型電動車時代的重要角色。
- April 以行銷部門為例,行銷社羣工作會經歷撰文、配圖、設計流程,後續再給行銷主管、老闆審稿。
- 而在參與電動巴士動力系統解決方案方面,東元說明也大有進展,除了2018年起正式切入臺灣電動大巴供應鏈,連續兩年量產250kW級車用永磁馬達,產品經上路驗證穩定可靠,2020年配合北市府綠能政策新增訂單,預估今年第 2季陸續交貨給電動巴士業者。
- 目前全臺約有357站以上的公用充電站,總計近1400座以上的充電設施可供充電使用,此外全臺三菱充電站據點設有11座充電站可供電動車車主使用。
由於前述電動機車的能源與環境優勢,世界各國無不以高關稅等手段扶植本國電動機車產業,以亞洲國家的關稅為例,越南50%、印尼40%、泰國60%、菲律賓30%,印度甚至高達高達175.1%,反觀臺灣在關稅上並沒有相應的機制進行減免。 從後疫情時代的這五大趨勢來看,電動機車產業的未來前景可期,臺灣應該抓緊這波經濟轉型的趨勢,拉高產業佈局的視野,找到屬於自身的產業定位與價值。 論者投書中引述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長Masagos Zulkifli的發言,頗有混淆誤導讀者之嫌。
臺灣電動: 中華菱利電動車e-VERYCA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者坦言,沒了補助款,造價成本比傳統燃油機車還貴的電動機車,對荷包斤斤計較的機車族,難有購買誘因。 這也讓今年打算推出電動機車的廠商,面臨「要冒風險讓新車上市,還是暫緩?」的騎虎難下處境。 而向來有機車王國之稱的臺灣,因產業鏈完整,加上政策鼓勵,電動機車市佔,近二年來快速成長,今年更可望突破一成,成效非凡,甚至還吸引各國來臺取經。 言歸正傳,由於品牌定位問題,Nissan Leaf主打的本非質感與外在的體現,而是平實的能源創新。 對於一般通勤族來說,每日行駛里程約莫為50公里,而Leaf配備的為薄層疊式緊湊型40kWh的鋰電池與EM57電動馬達,其續航里程為311公里,算是相當夠用,再加上Nissan原廠提供AC交流家用充電設備,回家即充,省去缺電焦慮。
其中,在省油節能方面:比五期車至少可省下高達10%以上的油耗,以年行駛24萬公里營業大貨車為例,每年可省下20萬元燃油費用,以及減少約22.7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很簡單,推薦 e-tron Sportback 的原因不外乎對於德國大廠 Audi 的信任,還有「造型好看」。 目前,電動車仍處於萌芽階段,實驗性頗高,電動車消費族羣的性格必定是積極前衛且重視個人風格,是標準的外貌協會。
臺灣電動: 推薦品牌
事實上,新加坡早在2016年發布「Vision2050」,目標2050年達到70%機車電動化的目標,就在其投書不到一個月,路透社報導指出,新加坡財政部長已明確表示,將於2040年之前汰換汽柴油車輛轉換為電動車,作為改善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提高購車補貼與廣設電動車充電裝置。 新的政策則預計在 2030 年前將充電設施由目前的1,600處擴增至 2.8 萬處。 臺灣在傳統油車的大力倡議下,不僅已取消運具電動化的具體目標,環保署更取消新購補助,甚至給予新型燃油機車同樣的補助,如今更進一步要求弭平油電之間的稅賦差異,臺灣的運具電動化產業恐怕會節節倒退。
-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 電動車以電池及馬達為驅動模式,目前電池成本較高因此電動車在售價上較油車高;隨著各車廠投入電動車開發與生產,未來電池生產成本將有感降低,並反應在電動車價格上,另電動車在用車成本較油車省很多,可大幅減少使用成本。
- 目前臺灣比較常見的是J1772以及SC,主要是因現行國內九成掛牌的電動車以特斯拉為主,雖然目前透過轉接器連結J1772使用沒有太大問題,但未來車款種類攀升,政府作為基礎建設的提供者,明確訂出國內推行的充電連接器的種類有其必要,才能讓車商或是系統商做產品規劃時能有所依循。
- Kona EV 是採用 CCS1 快充規格,CCS1 也正是臺灣每一家直流充電業者的必選規格,包括華城、EVALUE、未來的北基與更多其他業者,都會在全臺布建更密集的 CCS1 充電站,因此 Kona EV 是沒有自己專屬的充電站,但透過第三方業者所架設的站點也能夠滿足長途充電需求的。
- 10Ah高電量鋁合金36V電動折疊親子車專為親子共乘而設計,採用一體成型的鋁合金車架,搭配12吋防滑厚實輪胎、以及置於車體內側的安全座椅,提升騎乘的安全性。
- SMAT理事長王健全也在發布會上提議,中央應將「2024電動機車破百萬輛」列為政策目標,透過政府挹注資源研發、提高補助誘因、健全環境,或是政策獎勵企業選用電動運具作為其推動ESG之方案等策略,提高電動車市佔率,以符合國際減碳趨勢。
華德董事長蔡裕慶看好今年是臺 灣電動巴士起飛元年,過去華德 燒了幾十億元研發電動巴士,下 半年營運展望樂觀。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趙家緯表示,該模擬結果突顯出運具電動化的重要性,既然2050年之前要有8成的小客車必須是電動車,在2040年就必須禁售燃油汽車,才能達到2050碳中和的減碳幅度。 同為韓系電動車的現代 IONIQ 5 和 Kona EV,十一月則分別有 24 輛和 16 輛的新車掛牌表現。
臺灣電動: 臺灣電動輔助自行車品牌推薦|Carscam行車王
《報導者》是臺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臺灣電動2025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臺灣電動: 臺灣投資人瘋電動車概念股,外資為何不領情?車用電子、零組件產業5年績效遠落後大盤…
目前過內販售的純電 i3 皆已改搭載 42.2kWh 的電池,i3 的 WLTP 續航力為 285 至 310 公里、i3 s 則是 270 至 285 公里。 而 DC 直流快充目前僅有 1 處 101 大樓樓下的 50kW 充電座,但相信未來 iX 臺灣電動 休旅車、i4 電動轎車導入後總代理會加速相關布建。 在IEA基於現有各國政策承諾的減量情境中,至203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佔汽車銷售的30%以上,但仍不及達到2050淨零減排情境下,2030年所需的60%銷售量。 而全球公共充電設施尚需在2030年較現況擴大9倍(達1500萬座),才能滿足在APS情境預估之電動車成長趨勢。 為加速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研發,鴻海集團於2021年9月宣佈與碩禾、榮炭及中鋼集團旗下中鋼碳素(中碳)等簽署材料開發合作備忘錄,未來四方將持續推進材料端的共同開發,提升負極材料能量密度、循環壽命與快充能力,進而提升電動車動力電池性能。
臺灣電動: 特斯拉全球市佔率下降到11%,福特前CEO:電動車先行者優勢逐漸流失 1年前
此外,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概念股,還沒有把充電樁、充電站、儲能,與智慧移動、充電基礎建設、車用軟體等相關類股納入,雖然市場魅力可能不那麼大,但其實發展潛力可能更為扎實。 包括 Hyundai 在內,「非特」車廠們並無法像 Tesla 那樣在每個國家都廣設充電站,通常都必須仰賴與外部業者合作。 Kona EV 是採用 CCS1 快充規格,CCS1 也正是臺灣每一家直流充電業者的必選規格,包括華城、EVALUE、未來的北基與更多其他業者,都會在全臺布建更密集的 CCS1 充電站,因此 Kona EV 是沒有自己專屬的充電站,但透過第三方業者所架設的站點也能夠滿足長途充電需求的。 然而電動車是個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的特色就是人人都想趁機建立新的遊戲規則,後果就是遊戲規則亂成一團,誰都普及不起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充電連接器的規格,光是充電連接器就有數種版本包含:美國SAE的J1772(CCS1/Type1)、國際電工協會的IEC 62196(CCS2/Type2)、日本的CHAdeMO、中國大陸的GB/T以及Tesla推行的SC。 「今年,可以說是臺灣電動巴士產業發展元年。」車王電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說,以前,臺灣巴士製造公司大多同時生產柴油與電動巴士,但是,「今年會有專門生產電動巴士的大廠。」宣示著今年絕對是令人振奮的一年。
臺灣電動: 汽車、400萬機車須轉型,臺灣纔跟得上零碳計畫
隨全球電動車銷量持續成長,以及我國2022年車廠新車平均油耗標準已加嚴至每公升20.9公里,搭配國產智慧車款熱銷等趨勢,可歸納臺灣車輛產業佈局策略的五大方向:強化三電核心、扶植新創車廠、對應未來情境、定位車款特色、以及建置測試驗證環境。 臺灣電動2025 在對應未來情境需求方面,包括成立智慧座艙與碳捕捉相關產業聯盟、佈局車對電網(Vehicle-to-grid; V2G)技術及電池材料回收技術等,均為有助提升國內競爭力之作法。 業者可思考結合國內資通訊產業及電動車供應鏈優勢,開發具價格競爭力的國產電動年輕化特色車款,並積極開拓電動車整車、零組件等產品的出口商機。
臺灣電動: 論者質疑「電動車只是將污染轉移到電廠」,這樣的推論忽略了「能源轉換效率」 2年前
第二則是在通路上的佈局,持續以不同通路形式,例如實體店面貌,提供顧客更多元、有趣的互動體驗。 強化Oolab 在市場指名度,讓每個人的家中、辦公室都有 Oolab 的身影。 Oolab 透過 臺灣電動2025 JANDI Connect 串接專案管理導向的 Trello 系統。 April 以行銷部門為例,行銷社羣工作會經歷撰文、配圖、設計流程,後續再給行銷主管、老闆審稿。 若過程需要修改,他們就會在 JANDI 討論串去 Tag@ 特定成員,提醒他們再到 Trello 更新工作進度,讓行銷部門在垂直溝通更有效率。
臺灣電動: Gogoro 智慧電動機車
依據交通部統計,自2012至2017年國內電動巴士掛牌數由34輛穩健增長至313輛,初具推動成效。 今年起至5月止,掛牌數再增加54輛,保有量上升到367輛,參考新聞揭露資料,從各縣市政府訂定之電動巴士目標數量推估,今年掛牌數將有望突破400輛(圖1)。 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除了對政策顯有誤解外,更是狹隘地未見他國整體政策的趨勢方向,對產業局勢的判斷令人憂慮。 經營超過50年的山葉機車,本是功學社代理,後來因進口受限制而自行開發,成為數一數二的機車工業品牌。 EReady Run 提升靈活度及整體動力表現之外,還加入防竊措施,讓安全性更加提升。 近年為因應機車電動化的趨勢,宏佳騰與 Gogoro Network 洽談合作,也推出了自己的電動機車,至今已推出三代。
而在用電量上,一個家庭一天的用電量,可以讓一臺電動機車跑22天,每日平均用電量僅0.56KWh,以現有41萬輛電動機車來計算,每天的用電量僅有23萬KWh不到,佔臺電每天發電量的萬分之3。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臺灣電動2025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臺灣電動: 電動牀耐久試驗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曾鬱茜指出,電動機車在2015至2019年累積總銷量佔比分別為亞洲76%、歐洲8.8%、北美7.5%。 而在驅動因素上,包括賦稅減免、強製法規制定、購車補助、限制高污染車輛的行駛區域與生產、提高燃料稅或徵收碳稅等,都是各國推動電動機車重要的政策手段。 國產品牌臺鈴,以小、少、輕、美四大理念,秉持著創新產品並滿足顧客的概念為目標,持續開發各式汽機車。 EReady也因電動機車市場上市,於 2019 年與 Gogoro Network 合作開發屬於自己的電動機車。
臺灣電動: 汽車工具
新創公司與傳統企業紛紛推出全新電動車款搶佔市場,期望在即將到來的電動車時代佔有一席之地。 Nissan Leaf 最早在初代車型就有導入國內,不過出代車型最主要是 2011 年臺中市政府曾導入 Leaf 作為臺中市政府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的車款之一,後續前前後後包括小改款車型,也引進約莫百來輛初代 Leaf 進入國內,但多為公部門採購、警車用途或裕隆日產關係企業所使用,並未有正式對外市售。 我國在電芯、電池組搭配技術、電池組結構至電能管理系統,均有廠商投入研發與生產,如能元、有量、長利、昇陽、輝能、新普、新盛力、有量、臺達電等。 電動車輛產業中游產品為動力總成、電能總成、車身總成、減速器總成、煞車系統、驅動/非驅動軸總成、車架總成、轉向器系統、車輛電子與其他零組件。 根據備忘錄內容,中碳將提供高性能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碩禾提供矽/矽氧材料技術,榮炭提供人造石墨,進一步合成高性能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並由鴻海導入電動車動力電池製程。
臺灣電動: 臺灣電動機車產業2020年急轉直下,主因是政府「油電平權」的錯誤政策 2年前
Mercedes-Benz EQS 可被視為電動版的 S-Class,驅動方式包含後輪驅動(329 匹馬力)或四輪傳動(516 匹馬力)。 臺灣電動 然而,EQS 的亮點除了動力之外,全新的外觀設計語彙,以及搭載 MBUX Hyperscreen 超寬幅數位中控螢幕的內裝纔是一大重點,讓任何人一眼就可以感受到該品牌新世代作品的科技魅力,也在在凸顯了 Mercedes-Benz 作為豪華品牌的王者氣勢。 相較於 i3、i8,BMW 推出的全新 i4 具有相對傳統的外型設計,具有與 4 Series Gran Coupe 相似的輪廓。 I4 車型採後輪驅動,引擎具有 335 匹馬力,搭配 81.5 kWh 的電池組,行駛里程距離可達 300 英里,時速 0-60 英里的加速約 臺灣電動2025 5.7 秒可以完成。
臺灣電動: 相關連結
中華菱利電動車新車車體保證期為3年10萬公里,視何者先到為準;驅動電池自實際交車日起8年或累積行駛16萬公里內,視何者先到為準,如於驅動電池保證期內,驅動電池容量低於70%時,將免費維修或更換;馬達自實際交車日起5年或累積行駛12萬公里內,其他保固項目請參閱車主手冊。 目前全臺約有357站以上的公用充電站,總計近1400座以上的充電設施可供充電使用,此外全臺三菱充電站據點設有11座充電站可供電動車車主使用。 您可下載配合廠商華城電機的APP『EVALUE-電動車充電服務網』,搜尋離您最近的充電樁資訊,並點擊充電站點可進一步看到充電樁的規格,若規格為SAE J1772,都可為電動車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