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圓法師2025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菩薩是照而常寂,菩薩用功觀行成就的時候「圓覺普照」,他不動念,不動能照的念,它是「寂滅」的。 「無二」,就是圓覺普照與寂滅,並沒有差別。 妙圓法師 要講智與理,「普照」是圓覺智慧,「寂滅」是圓覺的理體。

你說有知,是有知的念;你說無知,又起無知的念。 圓覺妙性是清淨覺相,不可以有,也不可以無,這才清淨。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上句是空外境,下句是空內心。 妙圓法師 上句的者字是指外面的虛妄之境,下句的者字是指你起正智正慧的心。 「彼知覺者」,彼所知覺的妄境,「猶如虛空」,好像虛空,本來沒有妄境。

妙圓法師: 太虛、圓瑛二大師與臺灣佛教界

教以悟後起修,須於六根,選擇一根下手,但從一門深入。 行起解絕,自可入一無妄,一根返源,六根解脫。 然後文珠特選耳根,從聞、思、修,即為妙三摩,依正因佛性,略兼緣因佛性,從根修證,乃性具即慧之定。 佛要阿難,多聞之人,仍向耳門,就路還家。

因為你起了迷惑造業,就流轉生死;今天開悟,不迷惑造業,生死輪回就止息,就是一迷、一悟的關係。 「超越玄閟,故曰密嚴國。」「閟」,音閉,關閉,祕密幽深的意思,「玄閟」,好像玄關,玄旨之關門,很重要的玄妙法門。 眾生本體之性最高,超越一切法之上,即是眾生本具之性也。 就是法身住的地方,也就是每個法身佛的住處。 《密嚴經》取名叫密嚴國,大日如來所住的依土,即法性土。 這個法性土,超越幽深玄奧之閟門,有祕密的莊嚴,所以叫做密嚴國。

妙圓法師: 我們要遠離魔境,只有一個方法

有「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那麼多的「諸佛世界」,圓覺菩薩統統看見了。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像空中花那樣亂起亂滅,亂字形容紛紛然,就是很多很多的生起,很多很多的滅無。 由這四字就證明菩薩觀行佛的境界是親證的,決不是空談理論推想出來的,用推想你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境界。

  • 如果我們推測的沒有錯的話,十二年慈舟甫入「法界學院」時,當時在湖北歸元 寺受戒並留寺參學的道源法師,可能初聞慈舟在虞山的盛名,至少十三年返回祖庭時也必有耳聞。
  • 在世界各地倡建淨宗學會,專修專弘淨土法門。
  • 這篇是《圓覺經》的序文,要讚歎圓覺,直接讚歎圓覺沒有幾句話,文章發展不開,作文章要找最重要的佛理,所以裴休把一切大乘經上講本體的名字,都蒐集來加以解釋。
  • 現在知道外面的境界是空花相,頓超的根機,把它空掉了,內裡面還有能知空花的心,這不是貪圖外境的妄想心,是知一切外境,猶如虛空的正智慧,你把正智慧保存著還是空花相。
  • 室羅筏城之中,復有長者居士,同受佛化,故亦同時飯僧,以自恣作福勝故。
  • 大乘人根機大,志願大,能信大教,解大理,修大行,證大果,自行化他,勇猛精進;喻如大車,既能自度,復能度人。
  • 「光祿大夫」,是唐朝的二品官,但是他還有別名,就像我是「道源」法師,他是「白聖」法師一樣。
  •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就是修圓覺行成就的眾生,修三重法界觀得了成就以後,與佛同等境界。

鴻妙法師早年在臺南市竹溪寺眼淨和尚(一八九八~一九七一)座下出家,現任住持會忠法師民國七十六年來寺禮鴻妙法師剃度,鴻妙法師往生後接任住持迄今。 會忠法師民國四十四年生,雲林縣人氏,目前龍山寺在會忠法師的帶領下法務日有進展,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及七月有盂蘭盆法會活動。 住持悟秀尼師,民國二十八年生,臺南縣人氏,三十歲來寺,後禮淨心法師出家受戒。 碧軒寺百餘年來與白河碧雲寺供奉同尊觀世音菩薩,關係十分密切,是東山鄉十九村裏住民的信仰中心,雖有法師住持,但較接近一般民間信仰層次。 碧軒寺的固定法會時間是每個月農曆的初一、十五、四月八日佛陀誕辰、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聖誕、九月十九觀世音出家日,以及不定時的拜懺活動。 水淨法師圓寂後出訪妙尼師繼任住持,訪妙尼師臺南縣人氏,清光緒二十二年生,出家於斗六引善寺,禮孝淨和尚為師,受戒於碧雲寺,民國六十九年往生。

妙圓法師: ‧ 專家提醒「貼春聯7禁忌」 這個字不能貼!小心你家變聲色場所

尤其他擅長用佛法來化解現代人的情緒,舒解壓力,一年當中總有上百場關於心理諮商、情緒管理的講座,儼然是情緒管理的專家。 最近他把平時講演的內容,結集出書《自在--人生必修七堂課》,甚受好評。 此次燈會,在宗教區展覽部份,佈置有莊嚴的金佛區、多寶佛塔、阿育王柱,和吉祥圓滿橋、涼亭、水車流水花園等景觀步道,是以釋尊的誕生、在菩提樹下成道等殊勝的主題來設計,讓人彷彿置身於法華世界中。 另外還有許願池、扣鐘祈褔、祈褔樹、吉祥平安燈區等,提供民眾為自己或親友隨喜點燈,以消災祈褔。 燈會現場也加裝了150吋LED大螢幕,來介紹各寺院之外觀建設和團體活動影片,以展現彰化縣佛教團體的向心力。 「仁王啟醮、佛光普照、瑞應三千界。護國安民、修善積褔、樂化無邊際」。

妙圓法師: 圓瑛法師之《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不過根 據慈航法師的《年譜》,他是民國十八年才接任迎江寺方丈,這又和道源法師的回憶有了一年的差距。 就寺內而言,聖圓法師、源淨法師、意妙法師, 分別接掌吉祥寺第二、三、四任住持,其他各代徒眾亦有多位留住寺內,幫忙管理寺務。 就寺外而言,達因法師為頭城募善堂幫辦人;惟妙法師立足蘇澳,建立祥光寺。 年,並推動三寶殿改建計畫,其門下萬賢法師也曾短暫接管吉祥寺,積極參與寺院的開山、發展與建設。 後通本離開九股山,另立傳燈系統, 然仍維持良好情誼,且均在宜蘭地區傳法立寺。 因此,真精和通本雖為二人,惟同往福建鼓山學佛,均師承傳芳法師;且皆是宜蘭人,也在故鄉授徒弘法,可說淵源深厚, 同屬吉祥寺法脈,如謂早期吉祥寺是真精與通本合力建構,亦屬合理。

妙圓法師: ‧ 臺南草湖寮代天宮李府千歲顯神威 大年初三起為信徒添福解厄

佛門淨宗導師上淨下空法師,於臺北時間2022年7月26日上午2時,安詳圓寂於臺南極樂寺,享耆壽九十有六歲,僧臘六十三秋,戒臘六十夏。 誠願信眾心不外求,每天恭聽老和尚講經,即是老和尚常住世間教化,沒有兩樣。 妙圓法師 妙圓法師2025 連日來各方信眾求索老和尚舍利子的人很多,老和尚的出家弟子應接不暇。 但事實上,荼毘之後只有舍利花,沒有舍利子。

妙圓法師: ‧ 三重人行道驚見「臺灣最美風景」 他曝垃圾山被轟:第一次過年?

你是住持大和尚,開一個道場,誰願意靜坐跟我來。 你定了規矩,一天坐幾枝香,你叫別人坐,你不坐行嗎? 大陸上知名的叢林,上殿、過齋堂,大和尚都得親自到,才能維持規矩。

妙圓法師: 16淨宗一代尊宿上淨下空老和尚圓寂荼毗大典 第一次籌備會議

二、報身如來:梵語盧舍那,華言淨滿,此積聚智慧以為身;諸惑皆淨,智慧圓滿。 三、應身如來:千百億化身,隨機應現,此積聚機緣以為身;如有可度機緣,即現八相成道。 經雲:「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即應身義。

妙圓法師: 妙圓法師的相似詞

是年被推選為中國佛教會察哈爾分會理事長。 我說,『那一位是道源法師」?他說 :『我就是道源。此名根據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 妙圓法師2025 原來在常熟同學時,以能信出名,二十年後, 才知道道老的這個大名』。

持戒不講空,持戒你得堅持淨戒,修大乘法不要著相,持戒非著相不可,不著相怎麼叫堅持呢? 堅固執持,因為你得下手,你是剛入小學的學生,說考博士作什麼? 你得修到不著相纔不著相,到最後能所的相,還是不能存在,都要把它空掉。 可是你最初下手的方便,非堅持淨戒不可,你戒律不清淨,修定不能得定,得了定都是魔加持,非著魔不可。 古時沒有西醫,現在有西醫,醫藥進步了,還是治不好精神病。 所謂:「不怕千生不悟,但怕一生著魔!」你一千生沒有開悟不要緊,還可以修行,這一生著了魔,精神出了病,佛經上叫失心,你修行辦道的心失掉,哪能修行用功?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種種幻化的境界,幻化的眾生,都是依著圓覺妙心生的,不是從圓覺妙心生出來的,下面有一個譬喻。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 妙圓法師2025 這是請法的儀式,前面已講過,這裡不需再講。

甫成年,即受牒度,於石鼓山之湧泉寺,早參三昧,夙擅譚經,素以宏化利生為本願。 初主寧波接待寺,倡辦寧波佛教孤兒院;次至泉州,重興開元寺,創辦開元慈兒院,孤露子弟,薰育者眾。 旋歷內地,並南洋羣島,周流說法,於大乘教義,多所闡明。 近被推為寧波天童、七塔,二大叢林及中國佛教會首席。 去年天童寺不戒於火,上人則奔走四方,募化重修,規模閎敞,為四明道場之冠。

此經以阿難尊者誤墮婬室,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慇懃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於是世尊,敷演洪文十卷,由性而相,由顯而密,由解而行,由行而證,徹終徹始,廣度有情。 妙圓法師 「求如是法,亦不迷悶。」前面文殊師利菩薩章說,不講方便、不講漸次。 這個眾生聽了「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講到普眼菩薩章說四個漸次,結果歸到:「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還是要頓超。

是什麼聲塵,得第六識跟耳識同時而起,才能聽見聲音,分辨是法師在講經,或是在打鼓、打鐘,分別是第六識的同時意識。 但是沒有跟前五識同時起分別作用,單單一個人起分別打妄想,叫獨頭意識。 雖說是六個識,實在功能最強的是第六識妄想心。 第六識是前面說的六塵緣影,是攀緣六塵落下的影子,這裡說是緣氣,有一個氣體跟著,不屬於色法,不是我們心臟的肉團心,肉團心屬身體的一部分,屬於色法。 「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常常這樣叫「恆」,不是念了一下,不念了。 下面先作二空觀,我也空、法也空,小乘怎麼叫做小?

妙圓法師: 臺南陳氏宗親會理事長交接

不過「騰欽」這個字號 卻是民國五十九年受法於鼓山湧泉寺的復仁老和尚,轉嗣法曹洞宗壽昌下鼓山續派第四十九世。 前註明晹主編之《圓瑛法師年譜》,(民國12年)七月中雲:基隆佛教團同有志佛學者,公請寧波接待寺圓瑛大法師,於公會堂講演。 到會有遠藤郡守、山內街長、間瀨憲兵隊長、上野公學校長、及臺北各界人士百餘人。 先由許梓桑君宣讀開會詞,次由靈泉寺住持善慧師介紹,謂圓瑛大法師係福建人,少安儒業,十九棄俗,參訪諸方,研究教理,為中國著名講師。 曾在北京講經五月,各界信仰,政府頒給藏經令,由交通部送寺供養。 與鄙人係十二年深交,前二次敦請來臺,皆因事未果,此次聞法師由南洋羣鳥講經回國,特派代表往請,時機既熟,惠然肯來。

這個時候,如如智照如如理,一如無二如,沒有二個。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就是修圓覺行成就的眾生,修三重法界觀得了成就以後,與佛同等境界。 「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到了這個時候,他不起分別,跟佛的心一樣,沒有修也沒有成就。 「不厭生死,不愛涅槃」,菩薩對於生死不害怕,不厭惡生死。 他對生死已經觀空,他不厭惡生死,不怕生死,也不愛慕涅槃,因為厭惡生死,纔去求證涅槃,這個時候生死涅槃都是空的,既不厭惡生死,也不愛求涅槃。

「一身清淨故」,你修真空絕相觀,把身相觀空,自己的身體清淨了,「多身清淨」,其他的眾生都清淨。 第一個觀想,真空絕相觀,先要觀真空之理,絕除一切事相,就是依著事法界的理法界,修真空絕相觀。 第二個觀想,依著理事無礙的法界,修理事無礙觀。 第三個觀想,依著事事無礙的法界,修周遍含容觀。 這是《華嚴經》上講的,我們中國華嚴宗用功,就修這三種觀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