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見Taipei Free對臺灣公共免費無線上網建設的發展、對國際觀光商務人士吸引力的強化、以及對臺北市國際形象的提昇,都有相當正面效益。 現代藝術的展覽場所則有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中華文化總會文化空間、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藝廊、伊通公園、鳳甲美術館、關渡美術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等。 自然科學類的有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和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 臺北是亞洲的流行音樂重鎮,也是華語流行音樂、文化創意、娛樂產業的樞紐中心。 民主社會的多元開放風氣是促使臺北文化活動活絡的一大優勢。 藝術、娛樂等文化創意活動密集頻繁,藝文表演場與展覽場地亦居全國之冠。
1956年制定的《首都圈整備法》則將東京都、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茨城縣、栃木縣、羣馬縣、山梨縣規定爲首都圈。 六分法係參照日治時代後期的州廳制(五州範圍各為一區、東部兩廳範圍合視為一區)而來,因臺灣現今的行政區劃乃依循此日治時期的行政區調整而來,故在區域劃分上仍有很大的程度相互適用。 3月至4月為春季、5月至9月為夏季、10月至11月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但相對溫帶較為溫暖。
北市: 政府資訊開放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69。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70-72。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70。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23-24。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23。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239。
-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第一個直轄市。
- 並利用拆除後的城牆原址闢築4條3線道路,興建自來水及下水道系統,並分階段進行“市街改正”計劃,街道的建築風貌略爲西化;另外也新設公園綠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築,臺北市逐漸具有現代都市的形態。
- 黃色代表溫暖,表現臺北人的友善、人情味,以及溫暖的包容力。
- 隨著臺北市政府與臺北市議會的搬遷與進駐,屬於東區的信義計畫區快速發展為臺北首要的中心商業區,原本臺北城內的金融樞紐地位遭到取代;此外,西區的西門町、大稻埕、臺北車站周邊等市街區也開始進行都市再造計畫。
- 2011年臺北市GDP817.4億美元,2012年GDP達到831.7億美元,人均GDP3.1萬美元。
臺北市是臺灣北部的遊覽中心,除陽明山、北投風景區外,還有島內最大、建成最早佔地8.9萬平方米的臺北公園和規模最大的木柵動物園。 臺北市名勝古蹟頗多,其中臺北城門、龍山寺、保安宮、孔廟、指南宮、圓山文化遺址等處,均爲風景優美,適宜遊覽的好地方。 南區的木柵山區,登山健行之外,還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閒情。 北市 臺北市也擁有爲數可觀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廟宇、古蹟等。
北市: 上海市市北中學教師招聘【第一批】報名通知
國立臺灣博物館承接日治時期館藏,典藏豐富的臺灣史地資料、田野調查文物與自然標本等,是集合了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與博物館學為一體的博物館,有「臺灣現代知識的啟蒙地」的稱號。 臺北市平均房價為全臺灣之冠,2005年每坪新臺幣27萬元;2006年31萬元;2007年35.4萬元;2008年37.7萬元;至2009年7月已超過40萬元;2012年12月全市平均房價來到每坪新臺幣79萬元。 市中心2018年第一季頂級商業辦公室的單坪月租金成本為新臺幣6,548元,在全球120個城市中排第38高。 它的物價水準與薪資收入相當,2018年的購買力平價在全球77個城市中排第26高,薪資則是排在第37位。 臺北市2022年10月底的戶籍人口約有247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有9,070人,在全國所有直轄市與縣市中,人口排行第四多,人口密度則居最高。
有時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氣候變化影響,也會出現較暖的冬天,或是較冷的春天(如2005年2月至3月蒙古高氣壓帶來的強烈冷氣團,使得臺北的溫度少見地降至攝氏5.6度,鄰近臺北的淡水更出現攝氏3.9度的低溫)。 北市 由於位在東亞季風帶內,因此氣候也受東北季風(冬季由東北方吹來含有許多水氣的季風,此風也是在冬季帶給臺灣北部降水的主要來源)影響。 也因為有東北季風的影響,纔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斷流的問題。
北市: 都市計畫公告
臺灣地處傳統的儒家文化圈,臺北市宗教情概與臺灣宗教大致上相同,基本上以傳統宗教與西方宗教等爲主,以佛教與道教爲例,臺北佛教廟宇登記有案者爲107間,道教爲154間。 臺北市寺廟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隨着閩、粵移民由祖居地移鑾請迎至。 由於具有移民社會的屬性,以及臺灣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現蓬勃而多元的發展。 雖以佛教與道教爲主,但也有全臺灣最多的基督教人口與穆斯林。
北市: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Department of Labor, Taipei City Government
空運以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位於桃園市大園區)、臺北松山機場為樞紐,海運則以基隆港(位於基隆市)與臺北港(位於新北市八里區)為兩大據點。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臺大醫院)總院區設於本市,該院創建於西元1895年、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西式醫院,是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最高評級的「醫學中心」醫院之一,亦是中華民國全國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防疫機構。 另外,臺北市政府為了使原有的各處市立醫院之醫療資源能有效整合,遂自2005年元旦起將過去市內各醫療單位整併成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並分設七大院區,院本部則設於大同區中興院區。
北市: 臺北市鄰裏服務網
清朝政府1875年在臺北設府治,1885年,把臺灣劃爲一個行省,臺北爲省會。 北市2025 1879年修築了臺北城,格局近方形,城內採用東西與南北正交的棋盤式道路系統,但城牆線與道路不正交。 北市2025 城設五門,其中僅麗正門(南門)對準正南,全城背靠大屯山,面向新店溪。 城的主軸北起天后宮(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南至麗正門,東西城牆則交會於大屯山主峯七星山。 自2000年起,在各區之下增設次分區,作為輔助的行政區域。 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各里特色,劃定4至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文化、歷史特質類似的數個裏集結起來,以求有效利用鄰裏資源,並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設。
北市: 活動預告
目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轄下有臺北市立大學、160餘所的公私立中小學,以及12年義務教育,此外還有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及臺北市立動物園,並在各區設立運動中心、社區大學、樂齡中心、圖書館等,提供市民休閒育樂與學習進修的機會。 臺北市公共圖書館在2015年度購入圖書資料的總支出是新臺幣113,927,471元,平均每位市民購書費為42.12元、每位市民擁書量為2.83冊。 目前Taipei Free的熱點總數5,720個,2014年3月的月使用人次最高,達4,316,546人次。 北市2025 Taipei Free啟用後,引領中央政府與各縣市跟進推動公共免費無線上網建設,促進全臺免費無線上網環境的良性發展。 2014年1月15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免費無線上網(Free Wi-Fi)與夜市、故宮、青少棒、全民健保及小籠包等久享國際盛名、公認是臺灣典型形象代表的事物,並列為「臺灣十大世界第一好」。 同年2月14日,英國每日電訊報也將臺北與紐約、巴黎、赫爾辛基、佛羅倫斯、特拉維夫、香港、澳門、伯斯等9座城市,共同評選為「全球最方便的免費無線上網城市」;其中更特別將臺北市列舉為9座城市之首。
北市: 城市規劃
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爲12區: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信義區、內湖區、南港區、士林區、北投區、文山區。 合併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爲萬華區,合併城中區、古亭區爲中正區,合併景美區、木柵區爲文山區,將建成區、延平區併入大同區,將松山區南半分割爲新設置的信義區。 1967年7月1日升格爲直轄市,次年並將郊區分屬臺北縣與陽明山管理局的六個鄉鎮(景美、木柵、南港、內湖、士林、北投)劃歸本市管轄。 1990年代之後,市區鐵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運、公車專用道等交通建設陸續完成,相當程度地緩解了交通上的壓力;信義計劃區開始快速發展,市政府與市議會亦遷至該地;原本漸趨沒落的西區,西門町、大稻埕等地帶也開始進行局部改造、更新計劃。 臺北一名始見於清藍鼎元所撰“紀竹塹埔”,略曰:“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日無人煙。 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經之地,其地平坦,極膏腴,闢田疇,可得良田數千頃。
北市: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在清領時期,臺灣社會普遍“重儒道輕釋佛”,民衆崇尚道教與儒教三綱五常觀念,佛教較不振。 清領後期西方傳教士馬偕博士爲臺北帶來了西方的基督信仰的長老教會。 日據時期始,統治當局推動內地同化運動,迫民衆信奉政教合一的日本神道教,總督府於劍潭山興建當時全臺灣最大官方信仰中心臺灣神宮。 北市 雖漢民傳承信仰此時遭壓抑,但各地移民與地域信仰帶入臺北,漸促使臺北宗教融匯;此時尚傳入日本佛教淨土宗、臨濟宗等,大量僧侶傳教佈道,在市內興建起日本風格的大型佛寺。
隨着國民政府移鼎,大量新移民遷入臺北,同時傳入諸多新宗派。 1950年代之後,大規模臺灣中部、南部居民移入臺北,亦將其祖居地守護神分靈入城;此時期除了本地鄉土神以外,以祭祀媽祖、王爺、佛祖、菩薩等居多。 大臺北地區佛道教寺廟數量之多,冠於北臺灣,教派之廣,幾涵蓋各神佛,堪稱臺灣宗教總彙。 不僅佛道儒,臺北市有臺灣唯一天主教總教區天主教臺北總教區、最多基督新教與伊斯蘭穆斯林信仰人口;多元蓬勃的宗教文化,是市民們豐富的精神食糧。 大型體育場館方面有天母棒球場以及臺北小巨蛋;主要供棒球比賽使用的大巨蛋已初步動工;市立體育場亦在聽障奧運前翻修完畢。
北市: 臺北歷史沿革
每年5月前後,由於蒙古高氣壓與太平洋高氣壓交會形成鋒面,使得臺灣進入梅雨季節,此時臺北的降雨天數也會增加,夏季也經常會因為上升氣流旺盛,形成午後雷陣雨。 同時臺北市地處海島,使臺北市縱然地處北迴歸線以北,冬季氣溫仍比地處北迴歸線以南的華南沿岸城市為高2至3度(如廣東沿海等縣市), 因此可達16度左右。 因為一般大陸性的強冷空氣過海後會變得溫和且水份增多,所以臺北能下雪的機會,也比香港、澳門等歐亞大陸沿岸城市為低。 不過,在2016年1月24日北半球超級寒潮侵襲時段,臺北市有出現雨夾雪,當日最低氣溫為4度,為氣象站首次觀測到固態降水。 淡水河的支流新店溪從臺北盆地的南邊流入,與其支流景美溪合流後,形成臺北市西南方與新北市的自然邊界。 河道向西北蜿蜒流經景美、公館、古亭等地,至萬華附近與大漢溪合流後,始稱為淡水河。
景美溪係由盆地東南邊流入,橫貫文山區後於景美注入新店溪。 另有發源於盆地北側山區的磺溪、外雙溪等河流,匯集後注入基隆河。 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多為丘陵地形;標高約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則橫亙於信義、南港兩區之間。
北市: 新北市米倉國小百歲校慶 侯友宜與校友打稻穀唱生日快樂歌
臺北城牆拆除時,位於轉角處的角樓地方,放置放射狀圓環,主要幹道由此向外延伸,成為各區塊的重要連結點。 除了交通功能,也刻意利用這些圓形交叉點,塑造特殊城市景觀,配合林蔭大道,使之成為城內新地標。 東北邊的圓環成為今日忠孝東路與中山南、北路的交叉點;東南角圓環處則配合三角形岔路往東南方,也就是今日愛國東路與羅斯福路一段兩馬路所形成的交會點。
北市: 上海市靜安區市北初級中學北校2023年教師招聘【第一批】報名通知
淡水線已經於1988年停駛,並於1990年代初全面改建爲臺北捷運淡水線;中和線原是運煤的貨運線,因爲沿線居民反對以及煤礦逐漸用罄而停駛。 新店線則由於鉅額虧損,加上配合道路拓寬而於1965年廢止。 臺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縱貫線)於大臺北地區設有基隆、七堵、南港、松山、臺北、萬華、板橋、樹林等多座車站,其中臺北車站爲大衆運輸轉乘樞紐;臺北市段鐵路皆已經地下化或高架化。 臺灣高鐵起點位於臺北,已於2007年3月2日正式通車,臺北到高雄最快只需一個半小時,縱貫線經過臺北市,市中心的臺北車站、東區的南港站以及西區的板橋站是三大驛站,各級列車均停靠,班次密集,相當方便。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臺北市成爲省轄市,隸屬於臺灣省。
在通風良好且燈光充足的捷運地下街,亦常見為數眾多的學生正揮汗練舞。 在歷任市長的努力下,市府所推廣的文化活動已趨於多元化,而市民所認同的青少年活動亦非僅止於用功唸書考大學,有益身心、富正面意義的舞蹈運動皆能獲得市民和市府的青睞與讚賞。 中學生街舞社成員最主要的練舞場地分別是臺北車站、板橋、西門、雙連等捷運站,以及國立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等6大場地。
北市: 臺北夜市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225。 戚嘉林,《臺灣史(下冊)》(臺北縣中和市:戚嘉林發行,1895年),頁 。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43-52。 張省卿,《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臺北城官廳及中區之影響》(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8),頁13-14,18-19。 北市 對外交通方面,除了有多條國道(高速公路)與省道通往全臺灣各地之外,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以及臺灣高鐵都行經本市並設站;其中,臺北車站為全市首要的陸運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