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情2025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寨卡病毒感染的預防與登革熱相似,主要是消滅蚊子,防止蚊蟲叮咬。 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爲伊蚊,最愛在室內外犄角旮旯的鍋、盆、瓦、罐或坑窪地的積水中孳生。 因此,要“翻缸倒罐,清除積水”,消滅伊蚊的孳生地。 目前我國還沒有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報告,但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國家或地區旅遊者,應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寨卡病毒屬黃病毒科,黃病毒屬,單股正鏈RNA病毒,直徑20nm,是一種通過蚊蟲進行傳播的蟲媒病毒,宿主不明確,主要在野生靈長類動物和棲息在樹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環。 該病毒最早於1947年偶然通過黃熱病監測網絡在烏干達寨卡叢林的恆河猴中發現,隨後於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人羣中發現。

目前沒有特異性治療方法,對症退熱治療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 小頭畸形肯定對生長發育有影響,具體影響要進一步觀察。 今年8月,巴西將舉辦2016年的夏季奧運會,但目前寨卡病毒在巴西大肆蔓延。 寨卡病情2025 出於安全考慮,菲衛生局可能降禁止本國運動員赴巴西參賽。 附:寨卡病毒病知識“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恆河猴中被發現。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病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它會引發類似溫和的形式的登革熱的徵狀,由休息與徵狀治療,目前還無法通過藥物或疫苗來預防。 寨卡病毒經由母親傳染給孩子,新生嬰兒感染此病毒可能導致小頭畸形,而成人感染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包括格林-巴利綜合症亦可能有所關聯。 先天性寨卡綜合徵包括肢體攣縮、肌張力高、眼睛異常和聽力喪失等其他畸形。 因孕期感染導致的先天性畸形風險仍不清楚;據估計,婦女如果在懷孕期間染上寨卡病毒,其所生的嬰兒中有5-15%會出現寨卡相關併發症,這一點已有證據爲證。

  • 公益組織“擁抱小頭症”創始人 若安娜:2015年巴西突發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當時許多孕婦在孕期感染寨卡病毒,隨後生下了罹患小頭症和其他具有先天性寨卡病毒綜合徵的孩子。
  • 內地出現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11日表示,得悉患者曾短暫過境香港,其間只逗留機場,沒有本地活動。
  • 疫情爆發前,寨卡被認為是輕度傳染病,大多數寨卡病毒感染症狀是隱性的,使得斷定病例準確個數非常困難。
  • 2月1日,哥斯達黎加和尼加拉瓜加入名單,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目達到28個。
  • 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和血中病毒分離培養可以確診。
  • 2016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到該年底,病毒傳播很可能遍及美國大部分地區。
  • 懷孕期間出現寨卡病毒感染,是胎兒和新生兒發生小頭症和其他先天性異常的原因。

到2016年2月份的時候,巴西政府估計寨卡病例已經高達50萬~150萬。 目前已經有40多個國家報告發現寨卡疫情,中國目前已經出現病例。 之前曾遭遇過一種肆虐拉丁美洲的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寨卡病毒的侵襲。 根據兩個獨立實驗室進行的研究,作爲寨卡病毒的“親戚”,登革熱病毒的抗體能夠干擾人體免疫系統對寨卡病毒的響應,進而促進病毒的複製能力。 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解釋爲什麼與該病之前蔓延的其他地區相比,寨卡病毒感染的併發症在南美洲及拉丁美洲更爲嚴重。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疫情各國疫情

後來官方不得不“闢謠”:即將投放廣州的蚊子是攜帶天然共生菌的“益”蚊,並非基因改造的蚊子。 根據巴西衛生部公佈的寨卡病毒地圖,此次寨卡病毒的爆發中心在沿海不在內陸,陰謀論所指的病毒爆發中心北茹阿澤魯距海岸線650公里。 寨卡病情2025 而根據Oxitec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之間的公告,轉基因蚊子投放地點是在茹阿澤魯,兩地地名一字之差,實際相距300公里。 同時第一例寨卡病毒也不在所謂的“病毒爆發中心”,也不在轉基因蚊子投放點,而是距離投放點500公里之外的巴伊亞州卡瑪薩里市。

  • 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雅蒲島上曾持續爆發13周,共出現185例疑似病例,其中49例被確診。
  • 因此,自然環境中的四環素並不會增加後代存活率,更不會導致基因突變。
  • 追根溯源,這條錯誤的論據來自Reddit上的一位匿名網友,而偷懶的媒體在沒有核實後幾經傳播,就變成了“轉基因蚊子”是罪魁禍首的鐵證。
  • 當地時間2016年9月5日,新加坡,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止到9月5日中午12點,共有30名中國公民在新加坡感染寨卡病毒。
  •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稱,這名女性在巴西滯留了3周時間,3月上旬回到日本,隨後出現了疑似感染等症狀。
  • 這個病例出現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當地衛生官員表示該患者未曾去南美洲國家旅行,很可能在同從疫區國家返回的人有過性接觸後受到感染。

這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而且有可能造成出生缺陷。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該組織已在物色寨卡病毒可能的疫苗製造商。 迄今爲止,該組織發現大約有15個藥品製造商或診療機構正在試圖攻克寨卡病毒疫苗這一難關。 其中美國和印度的兩家機構在這一領域的工作似乎處於領先位置。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預防

這是寨卡疫情在中南美蔓延後,日本確診的首例感染病例。 11月16日,香港特區確診第二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 現年56歲的男病人居於元朗新田仁壽圍,有長期病患,上月中離開香港獨自前往中北美洲,曾到過爆發寨卡地區公幹並曾被蚊叮。 日前,意大利首次發現4例“寨卡”(Zika)病毒感染者,經緊急治療現已痊癒。 這表明,繼美國出現“寨卡”病毒感染者後,該病毒已擴散至歐洲大陸。 美國衛生當局29日報告該國第一例由感染寨卡病毒導致的死亡病例,這個死亡病例出現在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疫情奧運會

和寨卡病毒一樣,登革熱的爆發源頭也在攜帶病毒的埃及伊蚊。 這種原產於非洲的蚊子,在歐洲人開始探索新大陸時,病毒也開拓了新版圖。 自20世紀,美洲就開始了大規模滅蚊計劃,最大的功臣就是DDT殺蟲劑。 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巴西等15個國家終於開始逃出伊蚊的陰影,但只要滅蚊行動暫停,伊蚊就會捲土而來。 報告預計2015年在伯南布哥州北部“小頭畸形”的病例最多45例,但巴西政府公佈的數字是它的26倍,即使是寨卡導致小頭畸形,這個龐大的數字也是不可信的。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診斷

根據報道,哥倫比亞國家衛生研究所在一份聲明中確認,截至目前,哥倫比亞境內已發現超過3.1萬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66.1%的感染者爲女性,其中包括5013名孕婦。 哥倫比亞政府預計2016年將有逾60萬人感染寨卡病毒,其中包括約500名孕婦。 自去年5月以來,寨卡疫情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大肆流行,已有18個國家報告了感染病例。 疫情最嚴重的巴西,感染者多達150萬人,新生兒小頭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 寨卡病毒被懷疑是新生兒小頭症的罪魁禍首,拉美多國公開呼籲婦女推遲懷孕,薩爾瓦多竟然建議本國婦女今明兩年都不要生孩子。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疫情應對措施

研究人員漸漸相信一位在法屬波利尼西亞被蚊子叮咬而受感染的旅客將病毒帶回巴西,從而感染其他人。 系統發生學家分析了巴西首宗感染病例,明顯發現循環病毒是亞洲病毒株,而非非洲,且與法屬波利尼西亞疫情的病毒基因相似。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從非洲和亞洲傳到大洋洲再到美洲的路線,可能反映出目前在美洲相當大一部分地區流行的基孔肯雅熱病和登革熱的傳播路線。 根據有症狀病人在寨卡病毒感染傳播地區和/或存在伊蚊媒介地區的生活或訪問史,就可懷疑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情2025 要對寨卡病毒感染診斷作出確認,就必須通過實驗室對血液或者其它體液進行檢測,並且必須與患者可能已接觸的或預先接種疫苗予以防範的黃病毒(如登革病毒)的交叉反應區分開來。 但實際上,這種史無前例的併發症與寨卡病毒的關聯並沒有得到證實,相反巴西“小頭畸形兒”的病例數量存在虛報。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疫情性傳播防控

婦女在發生無保護性行爲之後,因害怕感染寨卡病毒而不希望懷孕,則應能夠隨時獲得緊急避孕服務和諮詢。 孕婦應採取安全性行爲做法(包括持續正確使用安全套)或至少在整個孕期禁慾。 目前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已有寨卡病毒病疫情記錄。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病病因

1月20日,玻利維亞衛生部表示,除之前報道的3例輸入病例外,新增一例本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爲一孕八週的孕婦,來自Portachuelo,近期沒有國外旅行史。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該病毒有可能透過性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不過仍需更多研究以確認性傳播是否為茲卡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在疫苗出現前,對於想要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女性而言應該小心被蚊蟲叮咬以及避免前往高風險的疫區。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受感染的伊蚊屬蚊蟲(主要是埃及伊蚊)叮咬傳播。 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叮咬高峯爲清晨和傍晚/晚間。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

在巴西的某些地區,多達90%的人攜帶登革熱抗體。 登革熱病毒有4種類型,它們與免疫系統有着不同尋常的關係。 感染一種類型登革熱病毒後形成的抗體並不會使人免受另一種類型病毒的侵襲。 實際上,這些抗體甚至還會幫助第二種病毒入侵某些免疫細胞,在那裏,病毒更容易複製,從而使病情愈發糟糕。

2016年1月,英格蘭公共衛生局證實,3名曾前往哥倫比亞、蘇里南和圭亞那旅遊的英國人患上了寨卡熱。 一旦發生了蟲咬傷,切忌搔抓,不可用熱水燙洗,可先用膠布或膠紙反覆多次粘去皮疹處的毒毛,及時用肥皂水或鹼性水溶液沖洗局部,以中和毒素。 切不可使用刺激性較大的花露水、清涼油、姜、大蒜、牙膏等,因其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加劇病情。 嚴重者可到正規醫院就診,醫生會給予適合的抗組胺藥或皮質類固醇藥物。 寨卡病毒或可治療腦癌 寨卡病毒會導致嬰兒出生後存在嚴重腦損傷,但人們或可利用這種病毒抵抗成年人腦瘤。 寨卡病毒約在4年前從波利尼西亞到達南美洲,它在懷孕女性中尤爲危險。

法國衛生部日前宣佈,該國位於加勒比地區的海外省馬提尼克和位於南美洲的海外省法屬圭亞那首次確診2名寨卡熱患者。 2月29日,加拿大公共衛生署宣佈,加拿大發現4個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其中2人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人在阿爾伯塔省,還有1人在魁北克省。 世衛組織不建議對寨卡病毒影響地區採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但可以向前往這些地區的旅客提供防控意見。 此外,飛機和機場應實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滅蟲標準。 寨卡病情2025 2016年4月13日巴西科學家近日發現,寨卡病毒能夠攻擊中樞神經系統,引發一種名爲“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寨卡病情 該疾病多發於成人,可出現急性偏癱、麻痹、視神經障礙等症狀。

巴西政府在2016年1月27日的最新數據也證實了誤診的存在:“十月以來記錄的小頭畸形4783例疑似病例中,迄今確診的僅有156例,709例爲誤診。 2月22日消息,中國疾控中心當天與江西疾控中心合作成功測定我國大陸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成功解析,爲了解病毒的變異和開發疫苗及診斷試劑奠定了重要基礎。 母親在懷孕頭三月間感染會增加胎兒小頭畸形的危險。 科學家在巴西Parana’州,在因小頭畸形而引產的婦女的胎盤中檢出出Zika病毒基因物質,從而確定此病毒能通過胎盤傳播。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病治療

但寨卡病毒影響大腦幹細胞的能力已被證實或對抵抗致命腦癌具有幫助,很多腦癌是由於幹細胞變異造成的。 世界銀行18日宣佈,將出資1.5億美元幫助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國家應對寨卡病毒。 該行評估認爲,寨卡病毒今年將對該地區造成約3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印尼艾克曼分子生物學研究院1月31日表示,一名從未出國的27歲蘇門答臘島佔碑省男子證實曾感染寨卡病毒,並懷疑這種病毒早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間已傳入印尼。 中新網2月5日電 據外媒報道,南太平洋島國湯加首席醫療官當地時間5日稱,湯加已經宣佈爆發寨卡疫情。 此前湯加確認5宗寨卡病例,另有259宗疑似病例。

新增的兩例患者爲來自委內瑞拉(該國爲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的華人父女(父親,47歲;女兒,6歲),在廣東省的住址爲江門恩平市。 3月3日,患者從委內瑞拉回國抵粵,3月5日出現發熱、皮疹症狀,後主動到醫院診治,並告知醫生旅行史。 經廣東省疾控中心複覈檢測,患者標本寨卡病毒核酸陽性。 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以及實驗室檢測結果,診斷爲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確診病例。 據通報,這例患者,男性,34歲,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人,爲廣東省東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員,發病前有委內瑞拉旅行史。 寨卡病情 9日,國家衛計委組織的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標本複覈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爲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寨卡病情: 寨卡病毒疫情北美洲

2016年2月15日,據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消息,俄境內發現首例輸入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由多米尼加共和國入境俄羅斯。 該患者爲女性,在傳染病醫院隔離病房,情況穩定。 與其有過接觸的親屬正接受醫學觀察,沒有出現臨牀症狀,寨卡病毒檢測爲陰性。

寨卡病情: 傳播途徑

如計劃懷孕的女士或她們的男性伴侶計劃前往受影響地區,應在外遊前諮詢醫生有關風險。 所有旅客包括孕婦在外遊期間和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至少21天要使用含避蚊胺 (DEET) 寨卡病情2025 寨卡病情 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目前最受關注的是該病與懷孕的不良影響(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症)和其他神經系統及自身免疫性的併發症如吉巴氏綜合症的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至今的結論指,懷孕期間感染寨卡病毒是出現包括小頭症等先天腦部異常的成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