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部分包含將革命改革新,命令改理念,並修正第七、第八句歌詞為「實踐民主法治是我們的使命」、「維護自由人權是我們的責任」;並決議兩版校歌並行。 現行校徽制定於1956年,外型為象徵中華民國精神之國花梅花的五瓣設計,中嵌篆書「政大」二字,並以圓圈圍住。 政大2025 政大2025 顏色則與國旗採用相同色系,以紅色、白色以及藍色為主色設計,象徵「為國育才」。 政大 在顏色上,紅色代表政大人的溫暖熱誠,藍色代表青天,白色則是白日,兩者結合象徵晴空萬裏,正大光明。
截至2021年底,系統館藏資源4,383,141件,其中實體書籍2,119,694冊,視聽資料1,304,415件。 現與香港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有館際合作服務,並與包含中央研究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等51所學術機構圖書館簽訂圖書互借協定。 包含中正圖書館(總館)、達賢圖書館、商學院分館、綜合院館分館、傳播學院分館。
政大: 校友
達賢圖書館設計有三大核心理念,在資訊多樣化方面,開架圖書以較常借閱圖書及最多人流覽的政大學術論文為主;在學習共享空間方面,提供讀者各樣空間,從個人研究室到中大型會議空間皆有提供讀者服務;特藏中心 設有恆溫恆溼的庫房,珍藏特殊實體館藏及數位典藏,並結合空間展示。 社會學系政治學系公共行政學系財政學系經濟學系地政學系民族學系勞工研究所國家發展研究所社會工作研究所MEPA 碩士學程IMES 碩士學程IMAS 政大 碩士學程IDAS 博士學程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法學院為創校院系之一,後由社會科學學院繼承既有法學院建制,而法律學系獨立自成一法學院。 法學院之院館仍在興建中,因此目前與社科院及國際學院共同使用綜合院館。
學術研究機構方面,如中央研究院,也有多位政大校友獲得院士頭銜。 中國大陸業務原由副校長及祕書處配合辦理,後移至國際合作事務處大陸事務組持續推動辦理,港澳地區則由國際教育組負責,政大書院也為亞太高校書院聯盟的成員。 並與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等校簽有合作交流協議。 語言學方面,國立政治大學為臺灣首間設立外語學院的公立大學,除了提供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韓語、土耳其語、日語、越南語、阿拉伯語、俄羅斯語、波蘭語、捷克語等之外,尚有共26種外語課程,在201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現代語言」類別排名介於全球第50-100名區間。 且與陽明大學共設的「腦造影中心」,及校級的「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皆為語言學的研究提供支持。
政大: 校友會
達賢圖書館是政大圖書館系統中最大的圖書館,包含圖書館主建物與獨棟閱覽室湖濱悅讀小屋,位於該校的指南山莊校區最前端。 於2016年獲校友捐贈指南山莊全區規劃以及新圖書館建築,2019年取得使用執照後,於同年11月開放試營運,為該校區最先落成啟用的建物。 抗戰後期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時,開始附設青年軍政治工作幹部訓練班,由蔣經國兼任班主任。 中央幹部學校在性質及任務上,可對應至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之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1929年,中央黨務學校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初設政治、財政、地方自治、社會經濟四系,後來又增設教育和外交等系。 約創作於1940年,由當時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陳果夫作詞,作曲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育博士、耶魯大學教授李抱忱。
- 達賢圖書館是政大圖書館系統中最大的圖書館,包含圖書館主建物與獨棟閱覽室湖濱悅讀小屋,位於該校的指南山莊校區最前端。
- ,及內閣部長與地方政府首長等官員;民意機關,如多位立法院立法委員,及地方議會議員;司法機關,如司法院大法官、法官、檢察官等職務也都多見政大校友。
- 2019年,「國立政治大學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開講;指南校區達賢圖書館落成;政治大學擴大學士班跨領域學位取得,並提出以教學單位人事經費的分配應考量該單位貢獻度及資源使用度,來制定系所教師員額計算辦法的「教學單位教師人事經費分配案」。
- 於2020年9月發行的官方刊物,合併原有的《政大校訊》及《政大校友》電子報,採月刊形式發行,每期規劃八個版面。
- 此次與政大推出多元的學習方式,包括6小時商管人才培訓活動、2個月的暑期實習或5個月的企業專案執行。
- 張翔:「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包頭分校始末」,《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18期,第10-11頁。
國際關係研究方面,政大設有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及國際事務學院,目前該學院為APSIA成員之一,且專注於區域安全、亞太及東南亞研究、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與多所大學有合作關係,如劍橋大學、美利堅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杜克大學、京都大學以及國防大學等。 2009年11月,政大與8所高等教育機構共同組成EMBA商管聯盟,協助學生拓展人脈,並舉辦如「校際個案華山論劍會盟」、「政大商管聯盟盃」高球賽等等活動,促進實質交流。 聯盟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元大金控、智榮基金會有實質合作關係。 2019年5月31日,政大與臺灣大學等14所高等教育機構共同成立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整合各校資源,推動臺灣區塊鏈學術研發與人才培育,讓臺灣能在世界區塊鏈技術中居於領先地位,並提升各校在世界大學排名的名次。 政大2025 1933年,蒙藏班升格為中央政治學校附設蒙藏學校,校舍為南京和平門外曉莊師範舊址,設高中部(分普通、師範、畜牧、衛生4科)、初中部、補習班;1937年9月改為中央政治學校附設邊疆學校;1941年8月改為國立邊疆學校至1949年8月。 今日政治大學舉辦之「菁英闊思會」創始企業啟動記者會,由華航董孝行資深副總出席,宣示將持續推動人才培育。
政大: 研究單位
2009年6月,歐洲聯盟資助7所校區位在臺灣的高等教育機構,以成立「臺灣歐洲聯盟中心」來協助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舉辦歐盟相關研討會、提供獎學金等活動。 2006年12月23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政治大學三方,簽定學術合作合約,建立通識教育及生物科技管理學程合作模式,學習美國哈佛大學與周邊教學醫院之「聯盟醫療」整合,結合人文科學、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的資源,以及發展人工智慧與醫療的結合。 儲存政治大學各式研究及學術成果的數位系統,包含期刊、會議論文、研究報告以及學位論文等,提供各界檢索以及使用。 政大 於2017的世界學術機構典藏排名中,政治大學為世界第82名,亞洲第2名,臺灣第1名。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政治大學在臺灣復校後,配合國家政策發展培育人才,享有良好的社會及企業評價,也有高度的就學穩定率,2021年2月起,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校之一。 政大 ),成立於2007年,由校級出版委員會下設立機構,出版方向為人文、社會科學、法學、商管等領域之學術研究成果,為教育部支持的「大學出版社聯盟」成員之一。
政大: 校園媒體
學員在校期間,蔣經國對學生進行感情和政治投資,學員們對這位教育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學員畢業回到各自省份時,把太子蔣經國的名字也帶到四面八方。 張翔:「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包頭分校始末」,《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18期,第10-11頁。 教育部今年首度提供各大專校院日間學士班「就學穩定率」數據,凡高於九十五%以上能穩定留住學生的好學校,共有政大、臺大、中山大學、清大、交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等二十校上榜。 政大2025 政治大學對於校友的定義詳見:國立政治大學校友證請領及使用辦法 第二條。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在政治大學健康中心大樓設有政大門診部,以規劃「打造首都健康大學城」為目標,服務對象為社區民眾、政大教職員及學生。
政大: 響應USR 政大指南50+1社會企業舉辦百工品茗活動
在臺灣復校後,1973年,先於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內陳列學校相關史料,但由於校園屢經水災,爾後於1990年,校史館始設於行政大樓八樓東側,2006年6月9日,校史館經重新整修對外開放,並由李元簇題詞「親愛精誠 繼往開來」,鑲嵌於入口主牆。 2014年,政治大學與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簽約,獲得政大在大陸時期檔案資料,並將共同舉行學術研討會等交流活動。 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為校級研究中心辦公室所在地,設有國際會議廳及多功能互動教室,並提供創業辦公室空間。 實驗室方面,已有「計算、認知與行為社會科學實驗室」、「教育、醫療與防災巨量資料研究實驗室」、「數位足跡探索實驗室」等進駐。 中心一樓為展演空間,二樓為校級研究中心辦公室及物理教學實驗室,三樓為產學合作研究,四樓為創業育成中心,五樓為學術空間。 CTMA專班TCSL博碩士學程華語文教學中心外國語文學院共有7個系1個研究所、2個學位學程及教學中心,以教授英國文學、斯拉夫語文、歐洲語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語言學以及東亞及南亞語言及文化為主,為文學院分出設立。
政大: 國立政治大學
「地方創生50+1社會企業」計畫是政治大學嘗試以「社羣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營運模式支持鄉村農業發展的社會實驗計畫,希望透過城市消費者支持農村生產者的方式,使城鄉更加緊密。 本計畫自109年推出以來,連結政大校友力量,已成立「政大50+1社會企業」、「政大指南50+1社會企業」、「政大永續50+1社會企業」等三家社會企業,串聯不同科系校友與退休教職員,媒合在地組織協助地方創生。 國立政治大學並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及中央研究院合作進行故宮館藏文物數位化計畫,並共同推動人文學產學發展。 政治大學申請加入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經臺灣聯合大學系統2020年1月21日臨時四校校長會議決議通過,並經政治大學2020年9月8日第209次校務會議通過,業經教育部准予覈定加入。 旨在配合大學多元入學,針對尚在高中就讀之學生及其家長,與有意願報考政大研究所或在職專班之大學生及社會人士,提供政大各院系所之特色介紹和解說的活動,包種茶一名由來為文山區特產文山包種茶。
政大: 學校象徵
1960年,政治所高級研究生周道濟通過教育部考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為依據《學位授予法》獲得此項學位的第一人。 1959年5月20日,政大四維堂落成,甫落成時稱作中美合作體育館兼活動中心,為首個接受中美援助案興建的學生活動中心,並作為正式大禮堂,亦是校園精神象徵建築。 政大2025 1944年10月11日第二期開學,學員29人(25男4女),甘露德接任教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