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比較10大好處2025!專家建議咁做…

他說,揀跑鞋要考慮身高體重、腳形、跑步經驗及跑步目標等因素。 靈感取材自全國關注的日本道路接力賽的 Ekiden 版,藍綠色調令人立即聯想到日本子彈火車車頭,2020 年 1 月 2 日甫推出已售罄。 ASICS GEL-Trabuco 10 GTX 跑鞋以 Gore-Tex 面料製成,適用於潮濕環境跑步或行山。 外底由 Asicsgrip 科技及技術性坑紋圖案組成,擁有更好的抓地力。 UA HOVR™ Phantom 3 跑鞋帶來如襪子般貼服的穿著感,IntelliKnit 鞋面透氣度高,SpeedForm® 2.0 透氣鞋墊帶來足夠支撐,是實用耐穿之選。

  • 與更便宜一點的Contend 6不同,Excite 7的設計是從更昂貴的跑鞋款式中汲取了靈感。
  • Nike Air Zoom Vaporfly Next% 跑鞋曾因為選手穿上後跑得太快,而引起被國際田徑總會禁穿的爭議。
  • 經過測試,若把Glide Max視作每日通勤跑的減肥路跑鞋,表現的確不俗。
  • 而中底採用 FF BLAST PLUS ECO 緩震技術進行了改進,堆疊高度增加了4mm,帶來更柔軟的緩衝性能;亦有全新的 PureGEL 技術巧妙地置於腳後跟下方,比傳統的可見 GEL 技術柔軟 65%,可以帶來更平穩的體驗。
  • 以下我們想為你介紹一些ASICS最主流最常見的跑鞋技術,幫助你明白為什麼我們那麼推薦ASICS的跑步鞋。

FF Blast的升級版,更輕、更軟和更彈,比FF 跑鞋比較2025 跑鞋比較2025 Blast輕15%,柔軟度提升15%,回彈性提升12%。 根據官方資料,FlyteFoam是由有機纖維混合而成,能夠在超付的情況下提供限量形變,同時較常採用的EVA材料輕55%。 經過Ascis40年的的調教,GEL的重量、體積和形狀等方面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輕,越來越小,越來越薄,吸震和能量回饋也越來越強大。

跑鞋比較: 防水跑鞋推薦:ASICS GEL-Trabuco 10 GTX 跑鞋 $1,090

簡單外型及實用的功能性,令 Nike 跑鞋比較2025 Air Zoom Pegasus 39 成為經典耐穿的人氣跑步鞋,穿上感到輕盈舒適,適合日常訓練及慢跑。 ASICS Novablast系列以輕量及回彈為賣點,去年第三季推出第三代,Novablast 3厚厚的後跟惹人注目,但更令人驚奇的是重量大減。 HOKA ONE ONE跑鞋以高效防緩跑鞋及輕盈見稱,不少腳部曾有傷患的跑者,都認為HOKA ONE ONE跑鞋的緩震效果佳,所以作為日常訓練跑鞋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而HOKA ONE ONE從緩跑鞋到碳板跑鞋都有,如BONDI、CLIFTON以至越野跑大熱的Speedgoat,都是熱門選擇,最緊要是選對用途。

Kayano系列本來就在穩定性方面做得很出名,這款lite更是將穩定性提升到巔峯造極的程度。 穩定性不僅是由多方面的性能和功能組成的(足弓支撐、彈力回饋、緩震、中底,甚至是全支撐外骨骼),每個人對鞋子的穩定性定義和需求都不一樣。 與常規支撐不同,如果你希望完全避免腳部的疼痛和意外,穩定性則應該更注重跑鞋如何確保你在跑步過程中保持直立、安全,以及提供相當足夠的緩震。 畢竟,體重較大的跑者如果摔倒可能會有更大的風險,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絆腳石也會導致受傷,使你要暫停跑步一段時間。

跑鞋比較: 比較ASICS MAGIC SPEED 2,跑鞋鞋評按以下連結:

來到 2019 年 Nike 4% 跑鞋升級再現,命名為 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跑鞋(Nike NEXT% 跑鞋)。 被譽為「神一樣的跑鞋」的 Nike 4% 跑鞋,特別之處在於以 zoomX 打造中底,裡頭嵌入了中底加了碳纖維板,成為一套靈活緩震系統,令腳部重心前移,提升速度之餘,同時做到更好的緩衝、推進和回彈效果,令跑手更省力氣,感覺有如神助。 升級版 Nike NEXT% 跑鞋再下一城,內置全掌型碳纖維推進板外,中底 ZoomX 泡棉含量增加了 15% 而重量完全不變。 於adidas跑鞋系列中,最為長青又找適合比賽與練跑的跑鞋便要數Adizero Boston 12。 有興趣的讀者可詳閱同期推出的adios 8和Boston 12跑鞋鞋評。 Nike 4% 跑鞋具有出色的緩震功能外,鞋面(中足動態綁帶)以至內籠(碳板)的設計亦提供多方面的超卓表現,如包裹度、能量損耗、腳部負荷等,種種原因令跑手的整體表現提升 4%,跑鞋因而得名。

HOVR™ 系列備有多種機能鞋款迎合不同跑手,新手建議可選 Omnia、Sonic、Infinite、Phantom 等款式。 部分跑鞋中底更內置智能晶片,可連結手機 App 進行運動紀錄。 Salomon從來不止行山鞋或越野跑鞋,Glide Max更是跑步減肥的推薦鞋款,是Salomon家族之中緩震功能最強的路跑鞋,品牌專利的Ultra-Ride複閤中底以吸震見稱,大大減低身重人士跑步膝傷的風險。 經過測試,若把Glide Max視作每日通勤跑的減肥路跑鞋,表現的確不俗。 跑步減肥最強選擇,New Balance的中階跑鞋系列Fresh Foam X 1080 v12,繼續保持穩重風格,適合身重人士以之跑步減肥,或者跑步新手作為入門跑鞋之選。 經過三次實測,可將PRO 3定位為「親民版高階鞋」——穩陣之中帶推進力、推進得來亦易控制,其中一課飛鵝山斜路訓練,落斜時明顯感受到PRO 3的回彈力與跑者配合,不至「推到失控」。

跑鞋比較: 跑鞋推薦2:【FILA】男/女 慢跑鞋 運動鞋 氣墊鞋 復古運動鞋(多款)

除了 Nike 4% 跑鞋,Nike Zoom Fly 也是不少教練的跑鞋推薦之選。 這對跑鞋的特色是高保護性,鞋底厚度足有 33mm 之多能為腳部提供充足的保護,而前後鞋底的 10mm 高度落差,更是專為減少腳部阿基里斯腱損傷而設。 由於 Nike 4% 跑鞋的求過於供、難以購得,那麼只好找一對最接近神的跑鞋了,而 Nike Zoom Fly 就是不二之選。 乍看這款跑鞋跟 跑鞋比較2025 Nike Zoom Vaporfly 4% 在造型上頗為相似,但其實細節盡是不同。 NRC 總教練蘇凱男就曾以重量作比較(以男裝 US10 計算),(圖右方)Zoomfly(8.75安士)比 Vaporfly(6.5安士)稍重。

  • 輕質 Flyknit 鞋面:無縫針織鞋面由輕盈非凡的 Flyknit 製成,帶來穩固透氣的貼合感。
  • Nimbus24的鞋舌採用針織材料,並且採用加長設計,爲鞋子提供充足的支撐和鎖定功能,減少在跑步的過程中足部的移動。
  • 推薦比賽或快操皆可,推進反應來得溫和,難怪既可成為精英跑手的練習用鞋,也可以讓跑手初嘗推進板鞋款的效果,準備向碳板鞋進發。
  • 虎走是亞瑟士在全球銷售的競速跑鞋,而其他的競速跑鞋只在日本市場銷售,所以目前在中國市場能買到的TartherEdge虎走和Metaracer就是最出色的競速跑鞋了。
  • 新的鞋面包裹性更好,在進行速度訓練時,可以很好的鎖定足部。

在我的鞋櫃中,THE NORTH FACE VECTIV ENDURIS 3是推進最勁的越野跑鞋,內藏中底的3D TPU板雖非碳纖維製造,但回彈力依然有驚喜。 然而,當這股路跑選手最喜愛的回彈推進,發生於路況多變的越野跑,跑手要注重的細節就更多,對於跑鞋的包覆力,要求亦更細致。 MAGIC SPEED是ASICS旗艦「神鞋」META SPEED的「梯隊」,練習及比賽兩用。 到了MAGIC SPEED 2,品牌修正不少第一代的問題;相隔大約一年,終於能夠比較三代製成品,我會用「脫胎換骨」形容ASICS MAGIC SPEED 跑鞋比較2025 3的整體表現。 Tigist Assefa最終以2小時11分53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大幅度刷新了女子全馬世界紀錄。 賽後,Tigist Assefa親吻跑鞋的圖片刷爆網絡,讓這款阿迪達斯全新跑鞋進入人們的視線。

跑鞋比較: 支撐跑鞋

體重較高的人選擇跑步鞋跟一般體重的人比較不一樣,或者說更困難。 因為體重較高,對鞋子造成的損耗就越大,因此選擇的鞋子要求更高。 再者,比較胖的跑者需要一雙跑鞋能夠很好地支撐、承受體重,減輕腳受到的負荷,因此適合的跑鞋的條件就更苛刻了。 憑個人水平及跑步經驗定位以上四對跑鞋,我認為ASICS Metaspeed Sky+適合有速度但欠肌力訓練,或者傷癒後重拾速度想嘗試碳板鞋的跑友。 如果每週有恆常練跑、偶爾有肌力訓練,不妨嘗試New 跑鞋比較2025 Balance的FuelCell SuperComp Elite v3。

跑鞋比較: 防水跑鞋推薦:ASICS Gore-Tex 系列

更要一讚的是,就算下雨天穿這對跑鞋,我都不覺得愈穿愈重,加上透氣度極高,三款中最能應付不同天氣的跑鞋就是adizero 跑鞋比較 Pro。 反觀Nike Tempo NEXT% FLYEASE最要時間適應。 它的推送板不是碳纖,而是較耐用的複合板,感覺上的確較為穩定,足踝不易因厚厚的中底和跑鞋的前傾設計而左搖右擺。 不過Tempo NEXT% FLYEASE中底加了較硬的React物料,如此比較不能百分百作準。 每穿新跑鞋都要時間適應,ASICS METARACER給我的感覺卻是「最不需要跑手適應」的一對板鞋。 METARACER沒有採用全掌碳纖維板,推送板設在中前掌,而且中底很薄,一改各大品牌將碳纖板配合厚中底的作風,反而與傳統競速鞋相似。

跑鞋比較: 跑鞋推薦13:【adidas官方旗艦館】CLIMACOOL 跑鞋 女(H

這對由Asics出品的GEL-KAYANO 27採用Gel材質來包覆鞋尖及鞋跟,除了採用Gel外,鞋尖與中底也採用了吸收衝擊力的FLYTEFOAM Propel和提升落地穩定性的高硬度DUOMAX。 在這三種材質加持下,可保護整個腳掌,讓重心能流暢地來回轉移。 跑鞋比較 值得注意得是它的鞋跟內側及外側均有緩衝泡棉,能增加腳踝位置的穩定性。

跑鞋比較: 透氣性

Adizero Prime X Strung為adidas玩味之作,其中底超過世界田聯規定的40毫米,因此跑手穿它跑世界田聯認可的長跑路賽,其成績亦不被大會認可。 不過此鞋中底又厚又彈,3層Lightstrike Pro泡棉及ENERGYROD碳纖維,緩震、回彈和推力都極為出色,早前跑步教練Maverick便曾寫了Adizero Prime X Strung評測,有興趣可詳閱。 Cushion型的足弓位較軟,整塊鞋底較軟,會較舒服,但會影響表現(Performance)。 因為 Support 型的鞋底較硬,靈活度較高,緩衝時間較少,即是每翻一步會較快,而 Cushion 型的鞋底較軟,Cushion 厚而緩衝時間較多,每翻一步較慢,影響跑速。

跑鞋比較: 跑鞋推薦15:【FILA】男 慢跑鞋 運動鞋(多款任選)

曾經穿著三代adidas TAKUMI SEN系列,由「鞋神」三村仁司主理的傳統日式薄底鞋,靈敏度和道路感令跑者十分喜愛。 跑鞋比較 發展到第8代,來了一次大刀闊斧的變革,換上以LightStrike Pro物料製造的33毫米厚中底,迎合追求回彈力的現代科技。 我們主要可以針對鞋外髒汙灰塵來進行清潔,先輕刷鞋面將泥土小石頭帶走,再用鞋用清潔劑或稀釋洗衣粉/精來刷洗處理,最後放置通風處陰乾就可以囉!

跑鞋比較: 跑鞋推薦5:【adidas 愛迪達】慢跑鞋 運動鞋 DURAMO 10 男女 A-GX0709 B-FY5943 精選四款

能量回饋(彈力回饋)可以很好地判斷鞋子能在你跑步時起到多大的作用。 能量回饋本質上是一個概念,即鞋子可以將你的腳 “反彈 跑鞋比較 “起來,為每一步提供額外的能量。 Ride ISO Wide 運用的FORMFIT技術,將鞋墊、內底、中底不同避震材料的三層合為一體,不僅能讓鞋底更貼合跑者的腳,也讓你每一步著地都能獲得絕佳的緩衝和腳感回饋,就算是胖子也能穩穩地支撐住。 而且,ISO-FIT也確保了在跑步的過程中,腳能緊緊地貼著鞋底,這使得鞋子優秀的中底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避震和反彈作用。 EVERUN加PWRFoam的中底,腳感回饋絕佳,柔軟度剛剛好,避震能力也是一流,無論是平路還是上下坡都很有感覺。

跑鞋比較: Nike 跑鞋推薦:升級版 4% 跑鞋

Clifton 7的避震效果出色,其鞋底設計有助減輕用家跑步時會出現的腳痛感。 可是其中底結構外露於鞋面,會讓用家對鞋子的耐用程度存疑。 Nike 跑鞋比較2025 Air Zoom Vaporfly Next% 跑鞋曾因為選手穿上後跑得太快,而引起被國際田徑總會禁穿的爭議。 這款專為提升速度而設的賽跑運動鞋,適合參加公路賽跑和長跑馬拉松。 亞洲人很多都患有扁平足問題,即足弓太低或沒有足弓,不論長期走路或跑步都可能會造成腳部承受過多壓力。 扁平足跑手容易出現過度內旋的情形,選跑鞋時要以支撐機能為主,穩定緩衝及穩固中底都可為足弓提供支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