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上,臺灣目前所使用的稅率是「累進稅率」。 也就是說所得較高的人會課較重的稅、所得較低的人課較低的稅。 所得稅計算2025 這裡要特別注意基本生活費並不是人人都能用,而是與政府規定的公式「比大小」,才能確定是否能扣除、能扣除多少,這一項扣除對於有家庭的人較為有利,尤其時單薪或雙薪家庭,未婚、家中有身障成員、學齡前或大專子女的家庭,比較沒有辦法享受到。 想了解基本生活費請參考【2022 繳稅三大重點:基本生活費的計算方式】。
- (比起去年 2021 年,多了一萬元!)也就是說,當你沒有扶養任何人,你的基本生活費就是 19.2 萬元。
- 如果不幸感情失和離婚了,報稅上又有什麼差異,夫妻報稅這檔事眉眉角角特別多。
- 所以如果真的發生公司扣繳金額有問題,除了跟公司HR反應,最終在申報年度所得稅仍然可以多退少補。
- 根據國稅局指出綜合所得稅總額還會再依照每個人不同的狀況扣除減免項目,像是家庭中有扶養老人、小孩的稅可減免等等。
- 107 年為 18%、108 年 19%、109 年與之後 20%。
由於每個人的所得高低不同,所以會適用不同的稅率,政府針對不同的所得區間,來制定不同的稅率,以下就是 2022 年繳稅時所適用的課稅級距表。 請注意,由於每期營業稅時,我們收到的資料不包含您的所有費用(例如薪資費用是一月份所得申報才會申報),因此「其他費用」金額留空,讓大家可以估計試算。 其他費用通常包含「不能扣抵的進項」、「人員薪資」等。 首先,把過去一整年的收入減去扣除額,可獲得「所得淨額」,個人綜合所稅的免稅額和扣除額可直接參考下方表格,依據你的家庭狀態和身分對照金額。
所得稅計算: 貸款知識
該等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102年度,適用的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101.67,與103年度適用的指數102.65相較,上漲0.96%,未達應行調整的標準(3%),故免予調整。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述103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項金額,納稅義務人於104年辦理10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變革2:調高基本生活費,「基本生活費」與「免稅額+扣除額」擇優使用今年度基本生活費自171,000元/人調升至175,000元/人,基於《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 因此,若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部分特別扣除額加總起來仍低於基本生活費,這部分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在計算綜合所得淨額時就應該扣除;相反的,若免稅額與扣除額加總已超過基本生活費,則不需理會計算出來為負值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如下圖舉例)。 今年開始,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部分,受薪階級除了200,000元/人的定額方案,新增了「核實扣除」的選項,申報義務人可以從薪資收入中減除符合規定的「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費用」,但上述3類費用,每個類別皆以職業薪資收入3%為上限,且須檢附相關憑證。 所得稅計算 因此,只有年收入超過 222 萬元且支出項目符合認列標準的人,選用核實扣除方案才會比較划算。
但如果你本人、配偶或是你扶養的直系親屬年滿 70 歲,那麼年滿 70 歲的免稅額就會是 132,000。 如果你還沒滿 70 歲,那你有 88,000 的一般免稅額。 要是除了你自己以外,你還有扶養小孩、爸媽或是配偶,而且這些被你扶養的家屬也都還沒滿 70 歲的話,那麼你扶養幾個人,就會多得到每個人 88,000 的免稅額。 (四)至4百萬元以下免稅,係以房地交易金額2千萬元(2千萬以下交易件數約佔總交易件數91.04%)計算,每年獲利率3%,自住房地倘持有6年後出售,總獲利率將近20%,使多數出售自用住宅之案件不受影響。 (一)出售繼承取得之房屋、土地,得將被繼承人持有房屋、土地之期間併計繼承人之持有期間,得以適用長期優惠稅率。
所得稅計算: 薪資所得扣繳計算:稅局扣繳稅額表及分次發放
以第七步驟而言,員工一個月薪水10萬塊,最後只會領到96,800元,這其中公司所扣繳的3,200元,公司會再轉交給國稅局,而員工在申報當年度綜合所得稅時,已經扣繳的稅額可以從應該要繳納的所得稅中扣除。 所得稅計算 所以如果真的發生公司扣繳金額有問題,除了跟公司HR反應,最終在申報年度所得稅仍然可以多退少補。 前述第一種每月給付薪資由於是大部分情況,因此特別有一個《薪資所得扣繳辦法》具體規範,依這個辦法第4條規定,除了最主要的員工全月薪資,是否有配偶或者受扶養親屬,也就是夫妻及父母子女也會影響到底要扣繳多少,具體會有一份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詳細列出來。 最後,想在5月順利又快速地完成綜所稅報稅,那麼所得資料、支出的憑證單據一定要事先準備好啦! 而為了方便納稅人能輕鬆查詢所得資料,政府也提供了「線上」與「臨櫃」2種方式,並可細分成以下3種管道。
當你、配偶或是扶養親屬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或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的嚴重病人,就可以有每人 200,000 的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如果你是領薪階級,你就有薪資特別扣除額上限為 200,000 元。 或者是你也可以列舉「薪資必要費用」,為什麼會有「薪資必要費用」這個選項,是因為名模林若亞 2006 年的報稅爭議事件,因此也俗稱為名模條款。 5月份開始就是報稅季節,前幾天剛好有學伴在 Instagram 上面私訊我們,他說「我這個投資小小白,最擔心的還是所得稅的問題。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聽到你們講解臺股、美股分別繳稅的門檻在哪裡」。 離婚:以離婚登記日來算,如果有發生訴訟則以法院判決日計算,當年合併申報(因為去年還沒有離婚),明年開始可以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往後同單身分開申報。
所得稅計算: 應繳或應退稅額 = 應納稅額 – 扣繳稅額及可扣抵稅額
95年1月1日以後,各法律新增的減免綜合所得稅之所得額或扣除額,經財政部公告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者。 保險給付: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施行後所訂立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之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但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3,330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 超過3,330萬元者,扣除3,330萬元後之餘額應全數計入。
所得稅計算: 綜合所得淨額 = 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標準/列舉擇一) – 特別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
已提供交易時的實際成交價格或已查得交易時的實際成交價格,但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者,以實際成交價格的20%,計算其所得額。 申報海外所得時,應檢附收、付款紀錄、契約書或其他證明所得額的文件,供稽徵機關查覈認定,前述各項文據或所得來源地稅務機關發給的納稅證明為外文者,應附中文譯本,但經稽徵機關覈准提示英文版本者,不在此限。 如果覺得推算來推算去很麻煩,可以直接用我們的試算表分別試算幾回看看。 不過我們有查到,在2017年1日1日生效施行的「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中,有規定:「房東不得約定原本應由出租人負擔之稅賦,若較出租前增加時,其增加部分由承租人負擔」。 就是把你的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儲蓄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所得稅計算: 相關服務
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取得通常保護令者,於辦理通常保護令有效期間所屬年度申報時,可檢附通常保護令影本各自辦理結算申報及計算稅額。 取得通常保護令前,已取得暫時或緊急保護令者,於辦理暫時或緊急保護令有效期間所屬年度申報時,可檢附暫時或緊急保護令影本各自辦理結算申報及計算稅額,惟仍應於取得通常保護令後,檢附通常保護令影本,以憑覈定。 所得稅計算2025 財政部已公告,往年要在五月份報完繳完的稅,今年截止期限改為 6/30,多一個月的展延期。 另外,為了讓大家現階段手上的錢足夠一點,退稅的部分則提前作業。
所得稅計算: 綜合所得稅常見問題QA
※但使用期間繳納之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清潔費、金融機構借款利息等不得列為成本費用。 所得稅計算 受益憑證原始取得成本,應採用個別辨認法,或按出售時所持有同一受益憑證,依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46條規定的加權平均法計算之(請於申報時自行勾選)。 一經採用加權平均法者,在該受益憑證全部轉讓完畢前,以後年度亦應採用加權平均法,不得改採個別辨認法。 應計入基本所得額的海外所得是指1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未計入綜合所得總額的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香港澳門來源所得。
所得稅計算: 相關連結
而累進差額之所以最後要減掉,其實是一種快速計算的方式,因為不同收入的人要不同稅率一個個級距去乘,計算會很麻煩,因此直接乘上最高的那個稅率,再扣掉多收的部分(就是累進差額),這樣即使級距很多,也能可以快速算出要收多少稅。 以下附上可以用的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清單,以及他們的金額上限。 有些需要附上憑證,申報時記得要把憑證也寄回給國稅局。 簡單來說,如果你有夠多的單據是可以證明釦除的,總金額也超過標準扣除額,就用列舉扣除並自行填寫申報並提供單據給國稅局,沒有的話大多情況都是用標準扣除額。 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所得稅計算: 個人所得稅繳納範圍
七、海外所得已依所得來源地法律規定繳納的所得稅,得扣抵基本稅額,扣抵金額不得超過因加計海外所得,而依規定計算增加的基本稅額。 前述扣抵,應提出所得來源地稅務機關發給同一年度納稅憑證。 因此,填寫申報戶資料時就會出現看似「多填一人」(也把分開計稅者計算進去)的狀況。 在扣除另一方薪資所得淨額時,它就被扣回去了。 註:分開計稅者,算「所得淨額」時只能算跟個人有關的扣免額,主要是「免稅額」與「薪資特別扣除額」。
所得稅計算: 列舉扣除額
特殊扣除額這是指如果符合特殊條件,可特別扣除的項目。 以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為例,根據國稅局的定義,是指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各有薪資收入採定額扣除者,每人每年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108年度為20萬元)。 所得稅計算2025 也就是說,有薪資收入的人有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但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萬元,那麼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
所以薪資必要費用算起來是對高收入族羣比較有幫助。 我們就用這一集的內容,來幫大家解答,你的綜合所得稅到底是怎麼計算的? 也會跟你分享 2022 年的報稅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一)計算出售房屋、土地交易所得時,於房地移轉登記前的相關稅費,均可列入成本費用減除,取得房地所有權後使用期間支付能增加房屋價值或效能非二年內所能耗竭之增置、改良或修繕費等亦可扣除。 免稅額與扶養親屬有關,107年度綜所稅之免稅額為每人88,000元。 年滿70歲之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直系尊親屬,其免稅額為132,000元。
所得稅計算: 綜合所得稅
如果選擇了全部所得合併計稅,就是加總兩個人的淨所得來以申報;如果選擇了分開計稅,則必須選擇夫或妻其中一人來作為納稅義務人,拆分並單獨計算應納納稅額,並計算剩餘的家庭淨所得與應納稅額,兩份稅額加總就是最後應納稅額。 所得稅計算2025 我們過去的這篇文章報稅季來了,股利所得稅怎麼計算? 有講到股利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分成兩種:合併計稅、分離計稅。 現在我們的所得總額扣掉了上面說明的免稅額後,你還可以再扣掉標準扣除額或是列舉扣除額,不過兩者只能擇一。
所得稅計算: 財政部公告: 綜合所得稅 各種額度的重大調整
以下為借貸成本計算的參考範例:假設你貸一個新臺幣500,000元的貸款還款期為36個月,年利率為1.68%~16.98%,還款額則為新臺幣513,056元。 不太推薦,因為還要撥出時間至報稅機關親自辦理,需準備申報書、相關證明文件、單據等等至國稅局、稽徵所辦理,如果不小心忘了帶證明文件,還需要另外花時間整理,相當費時。 經過這一番解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搞懂了呢? 假設小明月薪8萬(預扣5%稅金),年終3個月(無預扣稅金),單身無扶養親屬。
所得稅計算: 基本生活費差額是什麼?
薪資做為受僱者(員工)的工作所得,特別注意的是Foodpanda、Uber 所得稅計算2025 Eats 外送員也屬於薪資所得。 另外,因工作業務所產生的補助與津貼也屬於薪資所得,例如:出差交通津貼、住宿津貼等。 免稅額就是一個人可以不用繳稅的額度,每個人都有免稅額度,一般人的免稅額為8.8萬元,而70歲以上的人,免稅額則為13.2萬元。
否則,若不適用稅務試算服務,就需要自行整理所得資料、填寫申報單等。 稿酬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計算應納稅額。 移轉費用:如交易房地所支付之仲介費、廣告費、清潔費、搬運費等;未能提示相關費用證明文件或提示相關費用金額小於成交價額×3%者,按成交價額3%計算,以 30 萬元為限。
(一) 公私機關、團體、事業和各級學校,聘請學者、專家專題演講而發給的鐘點費,屬於「講演鐘點費」,如果這項收入和稿費、版稅、樂譜、作曲、編劇、漫畫等各項收入,全年合計數在18萬元以下,可以免納所得稅,超過18萬元部分仍然應該合併個人綜合所得課稅。 薪資所得的依照在於扣繳稅額表,這個文件可以在國稅局網站下載,如截圖所示。 首先可能物價波動及基本薪資調整,每年所得稅的稅級距免稅額等可能狀況不同,因此扣繳稅額也會跟著變動。 依照《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第2條規定,薪資有兩種扣繳方式,第一種每月給付薪資是按照稅局規定照表扣繳,主要用於每月固定給付的薪資,第二種是一律按照5%計算,主要適用於兼職所得及非每月給付薪資。 申請加計利息辦理綜合所得稅分期繳納稅款(健保卡) 納稅義務人因客觀事實發生財務困難,不能於繳納期間內一次繳清綜合所得稅應納稅款及罰鍰,可申請加計利息分期繳納。 申請補印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影本(健保卡) 可透過線上(健保卡)、臨櫃或郵寄方式,申請補印5年內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資料。
所得稅計算: 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列舉扣除額:必須檢附證明文件,所以平常要將收據等憑證收集保存。 因為要檢附相關證明,所以有些列舉扣除項目沒有金額的限制,例如醫藥生育費、災害損失等。 預估自用住宅用地應納稅額,以都市土地面積300平方公尺或非都市土地面積700平方公尺為限,超過部分,請另以一般用地應納稅額預估,二者合計,即為該筆土地預估應納總額。 針對出售之土地部分徵收;目的是將持有土地的這段期間,土地自然增值的部份(即土地不因個人或投資因素所增值的部份)予以合理課稅方式歸公,分「一般稅率」及「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不過並不是你的淨額落在12%就代表你繳的稅全部是12%。 假設你的所得淨額是60萬,那麼其中的54萬是用6%計算,剩下的6萬纔是用12%做計算。 國稅局為了方便大家計算,所以直接幫你算好差額,所以你只要把60萬x12%-累進差額,就可以得到你要付的稅金了。 ➄附上足以證明費用與業務有關的文件,必要時,稅捐機關可以向納稅人或所得人要求,提供僱主開立與業務相關證明。
所得稅計算: More In 報稅
如果一般所得稅額低於基本稅額,除依原來的綜合所得稅規定繳稅外,應另就基本稅額與一般所得稅額的差額繳納所得稅,且該差額不得以投資抵減稅額抵減之。 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未適用投資抵減獎勵,且沒有「海外所得」、「特定保險給付」、「私募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受益憑證交易所得」及「非現金捐贈扣除額」等應計入基本所得額的項目者(即沒有本說明三之(一)~(四)項)。 這樣算出應繳稅約 1 萬(10,200)元。 舉例來說,當你今天是單身小資族,你的免稅額是 8.8 萬,標準扣除額是 12 萬,沒有其他特別扣除額的話,你的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數就是 20.8 萬。 經減除本特別扣除額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在20%以上採本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適用稅率在20%以上。 綜合所得稅基本上就是先算出申報戶口的過去一整年度的所得總額,將所得總額扣掉各項免稅額、扣除額等金額後,會算出去年一整年度的「綜合所得稅淨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