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水仙宮2025詳細懶人包!內含新竹水仙宮絕密資料

籌備購地到興建,歷時9年的古蹟廟宇長和宮「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今年6月落成,大樓內最受矚目是媲美星級飯店的香客禪房,房間明亮乾淨,設備像飯店,一改禪房給人黑黑暗暗印象。 長和宮管理委員會主委、竹市長和裏長楊金土說,「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在新竹市北門街長和宮、水仙宮後方,規畫地下1樓、地上9樓建築,總面積約3000坪,大樓7、8層是住宿空間,打造24間房,每間可住2人至15人,可容納百餘人。 楊金土說,每一房型佈置、風格不盡相同,選用寢具比照飯店等級,使用羽絨枕、羽絨被、獨立筒牀墊等,衛浴是乾溼分離,清爽明亮。 楊金土說,住宿以進香團體為主,來拜拜的散客也可入住,住宿酌收清潔費,每人每晚5百元起。 因鄰近鬧區,交通便利,房客夜晚可逛逛北門大街,或到城隍廟品嘗在地小喫。 新竹水仙宮 新竹長和宮因建於古代新竹北門城樓外,俗稱「外媽祖廟」,與新竹竹蓮寺、新竹都城隍廟並稱新竹三大廟。

2007年,於11月1日受邀參與莆田湄洲祖廟所舉行『天下媽祖回孃家』活動,在全世界20幾個國家、地區,300多尊媽祖共同參與祭典,鹿港天后宮媽祖崇高神尊位階而榮登『首座』。 也再次證明鹿港天后宮開基媽祖在全臺媽祖的崇高地位,受到肯定及讚許。 2007年,獲交通部觀光局評選為國內十大景點,也是廟宇首次進入,可見鹿港天后宮在宗教及觀光的發展盛況。 雍正三年(1725)前述媽祖宮在施琅未入臺前,即已有小廟。 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將軍施琅攻臺時,其部將興化鎮總兵吳英、海壇鎮總兵林賢、水師提標隨徵都督陳蟒、魏明、水師提標右營遊擊藍理、海壇鎮標中營遊擊許英等攜帶聖母神像來臺以求平安,施琅亦自湄洲嶼請湄洲媽來臺。 新竹水仙宮 當施琅於翌年班師之際,其族姪施世榜請留神像在鹿港,以供士民參拜、許之,於是各地善男信女,不辭路途遙遠,來廟參拜者,日益增加,香火隨之鼎盛。

新竹水仙宮: 新竹水仙宮 · 新竹市北區北門裏北門街135號

自從湄洲祖廟毀於文革後,奉祀於鹿港天后宮之湄洲開基聖母寶像及有關湄洲等民俗文化器物共6千餘件,更受到廣大媽祖信徒的重視,而成為碩果僅存的歷史瑰寶。 全臺罕見「雙宮奇景」的長和宮與水仙宮,外觀為兩座宮廟主次雙軸平行並列的格局,內部建築格局相似,雖為不同時間興建,但應出自同一批匠師系統。 長和宮為三進三開間帶兩廊,第一、二進中夾有天井,拜殿屋頂為捲棚式,採用疊鬥座獅,中軸線地板鑲有拜石,正殿屋頂以四點金柱架構出三通五瓜,再以後副點金柱形成封閉神龕。 後殿為主祀觀世音菩薩的「竹安寺」,屋頂也採三通五瓜設計,屋頂稍低於正殿。 而同治年間興建的水仙宮,為二殿二廊式建築,兩廟間隔一巷子,以員光(位於通樑下方,以加強樑柱結構穩定性的較短木造構件)門相通,和長和宮連為一體。 步口員光為書卷造型,是較特殊之處,三川殿前後大木構架相對稱,為少見作法,民國87年(公元1998年)水仙宮也公告為新竹市市定古蹟。

  • 新聞局長鄭照新表示,市府今年舉辦的耶誕活動落幕後,感謝水仙宮認養燈飾,以及中區區公所促成此次合作,延續燈會的節慶氣氛及熱潮。
  • 楊金土說,住宿以進香團體為主,來拜拜的散客也可入住,住宿酌收清潔費,每人每晚5百元起。
  • “天后宮,一在廳治西門內,乾隆十三年,同知陳玉友建。
  • 兩側牆堵則是以龍、虎為題製作成交趾陶;正門牆堵的設計為上面木雕窗花,搭配下方石雕麒麟裙堵呈現;正門前方則有石鼓一對。
  • 水仙宮又稱水仙王宮,新竹水仙宮爲兩殿三開間建築,比鄰「外媽祖廟」長和宮,水仙宮主祀神爲海上守護神的水仙尊王,兩側供奉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
  • 從城隍廟旁北門街走幾步路即可抵達,提供大家蒞臨新竹遊玩時的新據點,藉由文化館之成立以保存新竹摃丸文化的歷史與傳承。

早期先民冒險渡洋來臺,除了可會遭致海上的兇險外,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加上先民踏上臺灣這塊土地時,內心充滿惶恐與不安等等,種種因素導致臺灣先民對海神與水神的相關崇拜情感深厚。 隨著早期移民紮根於臺灣這塊土地,媽祖信仰也從當初過海的守護神變成萬能之神,成為臺灣當前最重要的神祇之一,這些當初先民情感與精神的寄託也延續至今。 新竹水仙宮2025 據載宋太宗雍熙4年(公元987年)媽祖仙逝後,湄洲祖廟保存著其昇天後所遺留的一束頭髮,並分成3份製成3尊軟身神像。 相傳長和宮正殿內主祀的湄洲祖廟正三媽軟身神像,其髮髻來自媽祖遺世真體而彌足珍貴。

新竹水仙宮: 臺北市南港區同德路藥局

正殿神龕上有「盛德在水」匾,為清同治3年(西元1864年)由竹塹城眾董事所敬獻。 新竹水仙宮與長和宮百年來護佑新竹地區的各行各業,在北門大街見證了竹塹城的風華,廟中的建築以及許多文物都是新竹的文化瑰寶。 水仙宮建成於1865年(同治4年),廟中主祀的水神,即治水的大禹,原本供奉於長和宮的後殿。 隨著竹塹市街發展繁榮,郊商於長和宮左側的土地另建水仙宮。 每年農曆十月初十水仙尊王的聖誕,是水仙宮最盛大的慶典。 2001年的修復工程後,廟宇內的彩繪由於採光良好,可以見到樑柱的彩繪,不僅畫出傳統的歷史故事、花鳥瓜果,還特意寫出涵意,讓信眾瞭解彩繪之意義。

此次的改築經費先由辜顯榮出資三萬元、泉合利出資三千元及各界捐資重修。 1815年(嘉慶二十年三月),天后宮完成重修事宜,廟內有一座「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為天后宮珍貴史料記載。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當時的天后宮廟型制太過狹小,為感念媽祖慈恩,便將舊廟遷至「粟倉內」(現今的廟址)進行改建。 村上直次郎著,許賢瑤譯,2001,〈澎湖島上的荷蘭人〉,《荷蘭時代臺灣史論文集》,頁14。

新竹水仙宮: 新竹市|北區『長和宮』‐‐ 天上聖母

水仙宮中主祀的水仙尊王為大禹,原奉祀於長和宮後殿,後因北門地區人口漸增,遂於1863年在長和宮左側修建專祀航海神的水仙宮,每年農曆十月十日為水仙尊王聖誕,也是水仙宮最重要的慶典節日。 水仙宮的主祀神明為有海洋之神之稱的水仙尊王,也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的夏朝開國君主夏禹,因大禹治水的能力以及精神,海路商人與漁民等靠海維生的民眾皆拜祀大禹以祈求平安。 西元1863年時拆除長和宮左側店家,由新竹的郊商捐款興建了水仙宮,將原本供奉於長和宮後殿的水仙尊王移祀至水仙宮。 水仙宮的建築格局為二殿二廊式,三川殿步口前的石柱為方形柱,步口員光為較特別的書卷形式,左側外牆有三塊石碑,其中「長和宮碑」是水仙宮的興建紀錄,為水仙宮的珍貴文物。

新竹水仙宮: 臺中太平區公所耶誕點燈 太平國小直笛樂隊演出

1683年(康熙22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攻臺,在澎湖擊敗由劉國軒率領的明鄭海軍主力,明鄭隨後便即投降。 新竹水仙宮2025 施琅將勝利歸因於媽祖庇佑,並奏請康熙皇帝敕封其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清廷在1684年(康熙23年)准奏,將媽祖封為天后,並改「天妃宮」為「天后宮」。 (Balthasar Bort)率艦隊企圖將之奪回。 博特曾與清軍聯盟,在中國沿海與鄭軍交戰獲勝,但後來未獲清廷支援攻臺。 博特失望憤慨之餘,在1664年1月3日攻擊澎湖島上的鄭軍,並在1月10日放火燒毀寺院及附近的房舍。

新竹水仙宮: 新竹媽祖廟

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再次重修,廟中有諸多匾額於此時新修,例如:「德可配天」、「慧光普照」由敬獻匾額的老抽分會重修。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8月19日,由新竹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民國79年(西元1990年)再次整修,民國90年(西元2001年)修復後,廟前遮雨棚亦一起拆除,使廟埕更加明亮。 民國96年(西元2007年),廟後方新建文教大樓,成為該廟重要之文化場所。

新竹水仙宮: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3段藥局

同安寮十二莊因乾旱而請鹿港媽祖到莊頭遶境,祈求天降甘霖,沒想到遶境完後竟天降甘霖。 所以每年將近媽祖聖誕時,請鹿港天后宮進香媽、鹿港新祖宮同安媽到莊頭遶境。 當時只有十二個莊頭,到現在已經有十五個莊頭,但名字依舊是同安寮十二莊。 近幾年,彰化縣把同安寮十二莊請媽祖遶境列為無形文化資產。

新竹水仙宮: 新竹天后宮

博特在其航海記中亦附有澎湖港圖,其中的寺院也在今天后宮的位置上。 臺灣學者吳培基、賴阿蕊曾發表〈沈有容諭退韋麻郎及立碑地點在澎湖天后宮之商榷〉,文中認為沈有容與韋麻郎的談判地點,應是在指停泊天妃宮灣澳的荷蘭的船艦上,而非天妃廟上。 中臺灣元宵燈會今年首度移師水湳中央公園,面積廣達15公頃,依高低地景設置6大燈區,主燈為高達10公尺水上「HPAAY兔」… 中區區公所為延續當地買氣,即日至2月6日,共32天,將聯手水仙宮點亮「臺中好甜 心動於中」燈飾,盼結合商圈年節各式促銷活動,吸引更多人潮前來中區遊玩消費,繁榮地方經濟,增加觀光產值。

新竹水仙宮: 建築文物

水仙宮的三川殿為硬山式建築,屋脊上有許多精緻剪黏作品,中脊以雙龍朝珠,兩側則是鰲、魚。 在明間簷柱部分,不同以往大家常見的龍柱,而是以方形石柱上題楹聯一對,楹聯內容是褒揚水仙尊王的功績。 兩側牆堵則是以龍、虎為題製作成交趾陶;正門牆堵的設計為上面木雕窗花,搭配下方石雕麒麟裙堵呈現;正門前方則有石鼓一對。

新竹水仙宮: 景點分區導覽

清嘉慶年間老抽分會敬獻的「慈光普照」匾額亦於後殿中。 新竹水仙宮 新竹長和宮外觀看起來就是一座美術館,也是見證清代以來新竹城繁榮風華的歷史瑰寶。 右側護室奉祀太歲星君、南北斗星君及老抽分會創會先賢神位。 清道光年間正式成立「塹郊」名為「金長和」,塹郊轄下有老抽分會、中抽分會,清光緒年間成立新抽分會。 新竹水仙宮2025 日本時代之後這三會轉變為神明會型態,現今廟務由這三會的後代共同管理。

新竹水仙宮: 澎湖天后宮

雍正三年(1725)由於廟地狹隘卑溼,不敷使用,施世榜乃獻地,由諸信徒捐貲蓋廟,後改為磚造,廟門正對湄洲天后宮(祖廟),故亦稱鹿港天后宮。 1972年(民國六十一年),澎湖天后宮管理人員決議重建當時已顯舊態的天后宮,並於該年六月成立「重修天后宮籌備委員會」,不少地方人士表態能按照原貌修建,但廟方人士多持拆除、蓋新廟的態度。 1978年(民國六十七年)1月21日,澎湖天后宮擬定翌日動土,計畫將舊廟全拆,並依原本樣式重建新廟,動土前夕,被時任中研院院士陳奇祿下令禁止動工;同年5月2日,內政部指示「不準拆除重建」、臺灣省政府函復澎湖縣政府,指示天后宮不準改建,應妥為維護。 後續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重修澎湖天后宮時,才依照「補建復舊」的方式整修澎湖天后宮,主持該年修復工程為大木匠師葉銀河(1933年-?,葉得令之子、葉根壯堂弟)。 2023中臺灣元宵燈會「幸福臺中」將於2月4日至12日一連9天在美拍聖地中央公園盛大展開,今日在臺灣大道市政大樓舉辦記者會,…

清同治2年(西元1863年),由眾商戶公議於長和宮東側,新建水仙宮廟宇,將原後殿水仙尊王移至新建廟宇奉祀,原後殿改奉祀觀世音菩薩,且殿前有一匾名為「竹安寺」。 新竹水仙宮2025 此次修建重要之推手為新竹林家的林福祥(生卒年不詳)。 1998年6月30日維修動土,新竹市市長蔡仁堅、中國國民黨國民大會代表李榮勝、中國國民黨臺灣省議員張蔡美及地方人士等人參加。 廟方將廟前的攤販依面積大小分成二級補償遷移,大攤補償新臺幣一百萬元,小攤新臺幣五十萬元,要求攤商在1999年1月20日前完成遷移。 2000年1月20日舉行上大樑,由市長蔡仁堅主祭,新竹市文化局局長洪惠冠、新竹市政府民政局局長陳清和及長和宮管理委員會主委楊金土等人陪祭。

新竹水仙宮: 臺中跨年晚會 閻奕格攜手原子少年天王星宣傳

鑽進火車站前的小巷,懷舊建築、傳統冰品、地道小喫森然在列,彷彿走入歷史,重返舊時光。 新竹漁港(南寮漁港、南寮地中海、南寮舊漁港) 新竹水仙宮 新竹漁港建於民國70年,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本來是漁民謀生興建…… 後殿供奉觀音菩薩、註生娘娘和土地公等神祇,其屋架以三通五瓜呈現,除了有許多木雕外,還有諸多彩繪作品。

地藏王菩薩與嶽帝等移寄都城隍廟旁新竹法蓮寺,五穀先帝遷移至南壇大眾廟。 1945年日本投降,地方士紳討論後希望重建此廟,於1950年組織籌建委員會募捐與商議重建事宜。 重建完成後合祀延平郡王,迎回地藏王菩薩、嶽帝、五穀先帝及十殿閻君、伽藍爺等諸神,並改名為東寧宮。 新竹水仙宮 廟方時常辦理街友圍爐、貧戶發放白米救濟等慈善活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