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山觀音寺位於新北市林口區林口交流道附近,這是一間當地觀音媽的信徒信仰中心,也是附近龜山壽山巖觀音寺之外,最知名的觀音廟宇,奉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尊像,嘉慶辛酉年間(公元一八○一年)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大媽、二媽、三媽到臺灣來。 由「大坪頂」地區(五湖、五坑、龜山)信徒,恭迎大媽尊寶像由「十八坪位」(現在改為樹林口、菁埔、太平嶺、南勢埔、大湖、臺北、新莊、泰山、樹林(西盛)、頂坡角、桃園、大竹、南崁、大園、坑子外、大南灣、小南灣、龜山、下湖、等二十坪位)輪流奉祀。 隨著信眾日益增加,將原有十八坪位輪值祭祀區以及新加入之區域,重新調整為三大輪值區:直屬位、巡迴坪位、正爐坪位,共二十二個坪位,日後各地參予者眾,輪值區域增為二十四至二十六。 目前為地方信仰中心,由林口、八里、桃園、南崁、龜山、大園、蘆竹、鶯歌、新莊、泰山、五股、樹林、板橋、三重、臺北、冬山等二十處地方人士輪流奉祀。 林口觀音廟2025 林口觀音廟 2018年12月11日,以「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過頭」登錄為「新北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1801年創立神明會輪祀泉州泉安龍山寺「十八手觀音」,1939年建廟時稱林口龍山寺,後改竹林山寺,1949年更名為竹林山觀音寺。 1959年登記為財團法人,首任董事長為黃永茂,後由吳水、李發、吳敬芳、陳專城、李慶堂、吳宗雄繼任,現任董事長為黃火旺。 竹林山觀音寺1949年從日式建築改建為閩南式建築,歷經半世紀歲月,廟體建材日漸腐朽,1970年代中期(1977年),再次召開會議重新調整整併,而為現今範圍擴及北臺灣四個縣市十五個鄉鎮市的二十個坪位之規模。 林口觀音廟2025 林口觀音廟 林口觀音廟2025 此時竹林山寺重修,大殿是由名匠陳己堂施作,三川殿由廖石城操刀。 1990年多屆董監事研商後,因廟宇棟樑年久,原址重建。
林口觀音廟: 廟宇外觀
登錄種類:儀式、祭典、節慶詳細登錄資料竹林山觀音寺,簡稱竹林山寺,又稱林口觀音媽廟或林口廟。 林口觀音廟2025 為臺灣一所觀音寺,是林口、蘆竹、龜山三個地區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也是著名景點,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竹林路325號。 2000年重建,落成後更加巍峩壯觀,耗資新臺幣20億元。 廟前有佔地約兩萬坪(約66,000平方公尺,即6.8甲)的臺式庭園,供遊人休憩,由於園中種植櫻花,春天常湧入賞櫻人潮。
- 本寺為擴大服務民眾,興建二千五百建坪的竹林山活動中心,提供膳宿,歡迎各機關、學校、公司、行號開會、訓練、舉辦活動之用。
- 本廟多植櫻花,每逢春季,櫻花盛開,充滿賞櫻人潮。
- 民國二十六年,日本政府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本省同胞宗教活動,企圖燒掉本寺尊像,後由陳 隆先生兄弟設法,暗中奉祀兩年多。
- 正殿內除主神十八手觀音(侍神:善才龍女)以外,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陪祀兩旁,伽藍菩薩、韋馱菩薩戍守兩側,正殿東西則分別塑有關聖帝君、文昌帝君、玄壇真君以及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神像。
辜神徹,〈艋舺龍山寺的觀音信仰文化與祭祀活動〉,《臺灣文獻》第59卷,第1期,2008,頁 。 關於社會服務方面,1984年,興建鶴齡交誼中心,提供老人休閒娛樂活動;為擴大服務民眾,興建二千五百建坪的青年活動俱樂部。 1985年元宵節,臺北縣(今新北市)花燈展覽就在這幢建築物舉行,遊客超過百萬人,為節慶掀起高潮。 廟方因時局淆紊,更出一奇計,稱「感念帝國、督憲(小林躋造)恩允」,奉祀日本皇室祖神天照大神,避免廟宇遭到官府刁難。 林口觀音廟2025 但還是不敢貿然迎回原本的十八手觀音「大媽」安座,則重新雕刻一尊分靈觀音佛祖,安鎮寺中,即今之「二媽」,又稱「巡迴媽」。
林口觀音廟: 竹林山觀音寺
在王金生的建議下,改以蘆竹的「竹」、林口的「林」、龜山的「山」三個字,命名為「竹林山寺」,獲得檀越們一致認同,自此更名。 臺灣光復第二年(三十五年),本寺信徒共議擴建計劃改建為本國式寺廟,公推黃永茂先生擔任董事長,王金生先生負責策劃,花費不少心血,三十七年公推熱心公益之吳 水先生擔任建設委員長,親自督工建造,竭盡心力,十分辛勞,民國三十八年工程全部完成,同時改寺名為「竹林山觀音寺」。 會到林口超知名的廟宇「竹林山觀音寺」走訪祈福拜拜,這是因為由於愛伯特任職的公司位於桃園龜山新北市林口附近,所以會到附近的廟宇祈福拜拜希望可以身體健康以外也保佑公司機況正常。 根據竹林山觀音寺廟方現任董事長黃火旺的說法,被陳隆兄弟與石橋金剛藏到了鄉下的大媽,在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艋舺龍山寺曾動員尋找,但找不到大媽,以為神像已被破壞,又另刻神像祭拜。 原本輪流祭祀的十八坪位善信不死心,分頭尋找,終在鄉下找到大媽本尊,黃火旺說:「竹林寺與龍山寺本來還有回鑾活動,大媽會回鑾龍山寺,但有一次龍山寺另刻一尊分身,想要調包大媽正身本尊,被我們發現後,二廟就不再往來。」據黃火旺的說法,泉安龍山寺分靈來臺的神尊,大媽在竹林寺;香爐、二媽及三媽則在艋舺龍山寺。 嘉慶六年(1801年),今日林口一帶的泉州三邑移民創立神明會「龍山寺檀越會」,迎接前述「十八手觀音大士」到林口奉祀。
- 並舉辦過全國性體育競賽,邀請國外選手參加,也興建網球場四座,免費供各界人士運動,使運動人口增加不少。
- 2000年重建,落成後更加巍峩壯觀,耗資新臺幣20億元。
- 1985年元宵節,臺北縣(今新北市)花燈展覽就在這幢建築物舉行,遊客超過百萬人,為節慶掀起高潮。
- 1959年登記為財團法人,首任董事長為黃永茂,後由吳水、李發、吳敬芳、陳專城、李慶堂、吳宗雄繼任,現任董事長為黃火旺。
- 竹林山觀音寺供俸的是十八手觀音,信眾相當之多,每次花洛米來這裡都看到很多前來參拜的信眾。
竹林山觀音寺供俸的是十八手觀音,信眾相當之多,每次花洛米來這裡都看到很多前來參拜的信眾。 石橋篤信觀音菩薩亦有多種說法,一是原本就篤信觀音菩薩,另有一特異之說是臺灣光復後盛傳,石橋想遵長官命令將十八手觀音佛祖大媽「火化昇天」,帶隊出警局時,跌了一跤,摔得半死,即刻住院,甚至醫師稱傷到脊椎,最嚴重的話,可能會在數日內半身不遂。 直到石橋的太太得知原委,去陳隆兄弟家,向觀音菩薩燒香賠罪,石橋才逐漸康復,石橋在康復後方纔篤信觀音菩薩。 或者更玄奇的說法是,石橋本來身體康健,是無故患上關節炎,幾乎半身不遂,向觀音菩薩懺悔後即病癒,所以賭上烏紗帽來保護觀音菩薩。 民間相傳,日本警察石橋金剛之所以幫助藏匿十八手觀音佛祖大媽的說法有數種,第一、與陳隆、陳添秀兄弟有交情;第二、篤信觀音菩薩。 廟方舉辦了神道儀式,將天照大神神龕請出寺外,迎回藏匿於蘆竹的十八手觀音大媽。
林口觀音廟: 新北市林口廟宇.竹林山觀音寺(宏偉氣派雄偉壯觀的觀音寺廟)
蔡武晃,〈祖籍、動員與信仰組織-北臺灣龍山寺法脈的觀音信仰組織研究〉,《民俗與文化 第六期 信仰組織專輯》,2010.04,頁99-139。 關於體育活動,早期曾贊助文化大學棒球隊,隊名因而取為「竹林山」。 並舉辦過全國性體育競賽,邀請國外選手參加,也興建網球場四座,免費供各界人士運動,使運動人口增加不少。 為提供青年朋友戶外活動場所,寺內設置完善之露營區,免費開放。 延聘當代知名大師精雕細琢,保留傳統寺廟建築精華,結合現代科技,於虔誠信眾支持下,全體董監事全力以赴來重建本寺。 本寺歷經一甲子歲月,致建材腐朽,安全堪虞,廟貌老舊,於民國七十二年(公元一九八三年)起經第七屆至第十一屆董監事多次研商,聘請專家學者赴大陸、日本、東南亞等地,實地勘察,選購琉璃瓦、臺灣檜木、大陸青鬥石、大陸牛樟木雕等高級建材,費盡不少心力,終於決定於原址重建。
林口觀音廟: 【新北景點】林口區。竹林山觀音寺 在地人的信仰中心 停車方便環境優雅 櫻花季處處粉紅
嘉慶辛酉年間(公元一八○一年)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大媽、二媽、三媽到臺灣來。 昭和十三年(1938年),在總督府有條件的同意下,地方善信黃永茂先生兄弟捐獻三甲多土地,開始建廟,次年(1939年)完成一和風的寺廟,名為「林口龍山寺」。 林口觀音廟2025 但旋即有仕紳王金生提出建言,第一是「林口」未免狹隘,不符合信仰圈;第二是「龍山寺」會與艋舺龍山寺混淆。
林口觀音廟: 林口霧社街
2000年九月二十八日再次重修,工程歷時十二年餘,共耗資新臺幣廿億元,於2012年十二月九日重建入火安座大典後,正式重新啟用。 宣揚傳統文化,教孝,教忠,後花園圍牆上,由各地信徒捐獻經費,塑造以忠、孝、節、義為題材雕像,人物鮮活生動,頗受各界人土的讚許。 竹林山觀音寺另建全臺首見的「環保香爐」,直徑126公分,重約3,500公斤,內藏暗管和抽風馬達,可將煙霧往下抽出,讓信眾燒香不再睜不開眼或淚如雨下。 林口觀音廟 本廟多植櫻花,每逢春季,櫻花盛開,充滿賞櫻人潮。 後來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地方士紳協議,找到現址,做為建寺基地,由黃永茂先生兄弟發起捐獻三甲多土地,於民國二十七年開始興建,二十八年完工,略具寺廟規模,經王金生先生取蘆竹鄉的「竹」字、林口鄉的「林」字、龜山鄉的「山」字,命寺名為「竹林山」寺,恭迎寶像入寺奉祀。 本寺位於臺北縣林口鄉菁湖村,奉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尊像。
林口觀音廟: 林口竹林山觀音寺在哪裡?
1949年,採用日本佛教知名的山號模式,如「瑞龍山南禪寺」、「金龍山淺草寺」,將竹林山定為「山號」,觀音寺定為「寺名」;全稱「竹林山觀音寺」。 清治時期乾隆年間(1738年),唐山的泉州三邑移民由泉州府晉江縣泉安龍山寺迎接「十八手觀音」等三尊觀音大士佛像,奉於艋舺龍山寺。 本寺於民國四十八年登記為財團法人,首任董事長為黃永茂先生,後由吳 水先生、李 發先生、吳敬芳先生、陳專城先生、李慶堂先生,現任董事長為黃火旺先生。
林口觀音廟: 竹林山觀音寺地址?開放時間?
花洛米覺得,來到這裡最棒的賞櫻和拍照角度,就是從公園裡面往觀音寺看,這樣就像是觀音寺被櫻花簇擁一般。 盛開的櫻花有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欣賞,聽廟方的人說,這大概是開了六七成左右,再一兩個星期就會更美更茂盛,到時候會更漂亮喔! 算算時間,不就是大概清明連假,到時候這裡一定會有很多人的。
林口觀音廟: 臺北集賢商旅
廟方長期熱衷各種慈善活動,教育方面,獎勵清寒優秀各級學校學生,設立獎學金,每年定期頒發,受惠學生已經有好幾千名。 正殿內除主神十八手觀音(侍神:善才龍女)以外,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陪祀兩旁,伽藍菩薩、韋馱菩薩戍守兩側,正殿東西則分別塑有關聖帝君、文昌帝君、玄壇真君以及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神像。 左偏殿一樓祀南北斗星君及文魁星君,二樓祀地藏菩薩。 右偏殿一樓祀鬥姥元君、太歲星君,二樓祀至聖先師、神農大帝。
當地人稱此尊「十八手觀音大士」為「大媽」,大媽當時並無廟宇,是以神明會方式祭祀,由大坪頂地區(五湖、五坑、龜山)所謂十八坪位(十八處角頭)鄉民輪祀,所謂十八坪位係包括:菁埔、太平嶺、大湖、樹林口、南勢埔、牛角坡、坑子外、下福、頂福、南崁頂、舊路、瑞樹坑、楓樹坑、下湖、大檜溪、坑子、大南灣、內厝。 竹林山觀音寺位於林口區菁湖村竹林路上,主祀神明為『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寶像』,是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來臺;竹林山觀音寺命名的由來,是因為由蘆竹、林口、龜山三鄉信眾共同供奉,故取蘆竹之『竹』、林口之『林』、龜山之『山』而得名。 民國二十六年,日本政府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本省同胞宗教活動,企圖燒掉本寺尊像,後由陳 隆先生兄弟設法,暗中奉祀兩年多。
林口觀音廟: MITSUI OUTLET PARK 林口
鹹豐三年(1853年)艋舺頂下郊拚時,艋舺頂郊向塔悠及林口求援,兩莊的團練壯丁至艋舺,奮力合作。 頂郊為感謝兩莊恩情,將艋舺龍山寺供奉的兩座號稱「廣大靈感觀音大士」神像,分別贈給塔悠、林口兩莊,塔悠莊由許姓仕紳供奉之(後建成下塔悠金玉禪寺),而林口信眾將此神像交由龍山寺檀越會奉祀。 本寺為擴大服務民眾,興建二千五百建坪的竹林山活動中心,提供膳宿,歡迎各機關、學校、公司、行號開會、訓練、舉辦活動之用。 這裡的櫻花幾乎都是這種粉嫩嫩的,讓整個公園多了浪漫的感覺,沒想到寺廟不只可以參拜,還可以變成情侶來約會的地方。 想要欣賞更多的櫻花,其實是要走出竹林山觀音寺,往對面的竹林山寺公園走去。
林口觀音廟: 竹林山觀音寺簡介
重建本寺採三落七門閩南風格建築,屋頂採四垂頂式。 建坪九百七十坪,主殿高達七十五臺尺,木料採用臺灣檜木,其中主殿大樑跨距五十臺尺,如此巨木得之不易。 觀音寺廟前廣場旁的櫻花開的正茂盛,粉紅色的一團一團像是粉紅毛球一般。 蔡武晃,〈同質性神明會之結合與發展—以觀音佛祖六股媽為例〉,《民俗與文化 第二期 移民文化專刊》,2006,頁39-66。 本寺全部面積約二四,○○○餘坪,建地約佔二,○○○餘坪,其餘全部闢為公園,前後花園面積遼闊,種植各種花木,終年蒼翠蔥籠,其中以櫻花最多。 每年春天,花開時節,絢爛燦麗的櫻花,嬌豔動人的杜鵑花,引來無數的遊客上山賞花,媲美陽明山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