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遂得以保住的廟方則計畫先租後,日後再集結眾人之力籌募向市府標購土地。 民間認爲土地神可賜人以福,教人以德,尊稱“福德正神”,寄託人們袪邪避災,祈福求安的美好願望。 原燕尾處有剪黏貼飾與泥塑等民間信仰人物與花鳥裝飾,但多數已脫落。
原通過實施的自治條文規定土地公廟與百姓公廟若配合公共設施遷建,裏內又無適當的私有土地可供遷建者,可在公園重建,後來修正後增列裏內無土地公廟且無土地設置者也可申請。 條文也限制需依公園綠地面積限制興建使用面積,若該裏已有土地公廟,則不宜再提申請。 如南區工學裏裏長陳道森原想將工學裏福德祠建在工學北路綠園道,但因該裏的菜市場內已有土地公,被市府以稱為「一里一廟」的規定駁回。 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仁裏甘肅路一段218號主神土地公建立時間2003年地圖何仁裏福德宮,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仁裏甘肅公園內的土地祠,為《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遭抗議而修法前,合法在臺中市的公園內建立的廟宇之一。 後來,標到此地的吳益源開價一坪七萬元要廟方贖回,否則就拆廟還地,在2012年7月10日由法官前往廟宇進行鑑界。
嘉仁裏福德祠: 土地公娶親 土地婆抱童嫁
信眾以擲筊三杯,依其杯意來挑選籤詩,如二正一負就是「陽陽陰」,就要挑選「陽陽陰」的籤詩,如碰到立筊,也有屬於立筊的籤詩。 嘉仁裏福德祠2025 求籤時辰也與土地公的神示有關,有的籤在早上求時是吉籤,晚間來求卻是兇籤。 像在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得道昇天日時,會與南方的鹿港福德宮推出多項應景活動,頗有相互較勁的意味。 自2003年起,鹿港福德祠會在大年初五舉辦迎財神爺、福德正神、財神及虎爺出巡,遶行鹿港市區街道、鹿港彰濱工業區。 民國91年(2002),信徒合力另覓新址於原址對街臺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左旁巷內;是年10月動土興建。
- 〔記者張瑞楨/潭子報導〕中市潭子區嘉仁里民昨天深夜起茹素三天,歡慶福德祠土地公迎娶嬌妻,信徒昨天中午並遵照古禮,從該裏入口處讓土地婆搭乘花轎,一路上敲鑼打鼓走到福德祠。
- 在環保金爐啟用後,明顯的周遭的環境,且打造一個無煙害、無灰燼的良好燒香祈福環境,降低傳統文化與現代環保觀唸的衝突,並將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燒金文化能加以維護及繼續傳承。
- 其中最大一筆捐款是出生在豐田裏、經營精密機械廠的遊姓董事長捐款三十萬。
- 加上市府不再提供公園、綠園道公有地遷建廟,解決土地所有權及購地成為該些廟宇信徒的難題。
西門福德祠所奉郭聖王公神像,呈現坐姿右腿盤坐、左腿自然垂下的獨特坐姿。 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據廟碑記載,福德祠建於清康熙50年 ,迨至嘉慶元年間,由信徒募款予於第一次重修。 民國36年,共同募款重建為現在廟地,民國62年再度募款重建,於民國64年完成。
嘉仁裏福德祠: 宗教意義
正殿自建廟以來持續做為主要的祭祀活動空間,原本西門福德祠兩側有左右翼房做為儲存空間,但後來遭到佔用,因此目前正殿還兼具儲藏功能,略顯壅促。 嘉仁裏福德祠 嘉仁裏福德祠2025 裏長林瑞文說,他們一併為舊土地公神像換金身,卻找不到適合木材,決定幫土地公娶妻後,冥冥中有神助,一位木材商願意出賣珍藏廿多年的兩塊牛樟木,兩尊神像才順利雕成。 昨天土地公婆先驅車到豐原區城隍廟,向城隍爺稟報婚事獲準,再驅車到嘉仁裏入口處,土地公改坐神轎,土地婆則搭乘花轎,信徒提著囍字燈籠,扛著金紙等嫁妝,一路放鞭炮敲鑼打鼓走到新廟。
同年4月24日上午,檢察官姑念何永銓是為里民服務,且已將福德祠拆除、將草皮、人行道恢復原狀,予以不起訴處分。 何仁裏福德祠所在地原先有一顆石頭公,為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但在第四期重劃時遭到清除,民眾只好到其他裏的土地祠祭拜。 相傳里港土地公受過道光皇帝親賜官帽官服,和一般村落土地公廟宇地位不同。
嘉仁裏福德祠: 臺灣之光
運用耐火磚搭載專利水夾層包覆內燃燒室,保護爐體,使爐體不易產生熱服冷縮之龜裂情形外,可創造更多單位處理量,相較於同等外徑規格之金爐的金紙燃燒承載量數十倍以上。 爐內配置供氧系統能讓金紙在短時間燃燒,進而減少悶燒所產生的濃煙。 因此,廟方決定設置環保金爐,來減少空氣污染對環境之衝擊,則委託神爐企業有限公司為其宮廟設計監造,中型基本款—「多功能自動化環保金爐」乙座。
嘉仁裏福德祠: 鹿港福德祠
北屯區仁愛裏因沒有土地公廟,里民對興建意見不一,裏長張耀祖就先對進行意願調查,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依據。 日治時期兩側翼遭當地居民佔用,又因此時期彰化市進行市區改正拓寬西門,而拆除了部分的西門福德祠建築,廟宇也被迫往後遷移,致使格局縮減為僅有正殿前帶拜亭,即現存所見之廟貌。 嘉仁裏福德祠 嘉仁裏福德祠2025 陳永在說,某天他腦中突然浮現女子抱兒童的形象,眾人討論後,決定雕刻抱著神童(兒童)的土地婆,土地公掌管財富平安,土地婆肩負類似註生娘娘的角色,庇佑婦孺與信徒求子。
嘉仁裏福德祠: 嘉仁村福德祠
大容東街福德祠位於西屯區何成裏大容東街60號,即在大容東一街街口,坐東南朝西北。 據《寺廟臺帳》記載:本祠創立於嘉慶15年(1810),近兩百多年的歷史。 原祠位在溝仔漧埔番仔厝溪橋頭口,屬於「把水口土地公」,即在今大隆路東興國小旁邊,本祠在民國75年(1986)9月臺中市五期重劃時遷建於現址。 廟前臨大容東街之兩岸人文景觀,前臨河溝,原祠旁有兩棵大樹,一棵和土地公一同遷至現址,在祠左側奉祀「榕樹公」香爐,該樹腰部約1公尺,有80多年歷史。
嘉仁裏福德祠: 歷史
該壁檐前正面飾有上下兩層有萬字頭磚雕花邊,其下正中懸有磚制匾額“福德祠”。 壁兩側有磚雕對聯,上聯“位中央而贊化育”;下聯“配三才以大生成”。 匾額下方的仿木額枋中間雕二獅戲繡球,有“喜從天降”之意;兩端有戟、磬圖,取“吉慶有餘”之意。 壁心爲磚雕龜背紋,由四個六邊形組成方孔銅錢的紋樣,上下連續組成幾何圖案;下方中央有供奉土地神的一小方洞,洞外有浮雕仿木結構出檐門樓。 壁下有須彌式基座,用磚疊砌而成,只在束腰部位有雕刻花草圖案,其餘素面。
嘉仁裏福德祠: 神爐企業設計監造的「多功能自動化環保金爐」,100%臺灣製造。
2005年10月3日,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臺中分事務所、臺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臺中市自然關懷協會、臺中市人際關係協會、臺中市美術城鄉敦睦協會、臺中市新環境企進協會等六個環保團體,以環保問題,要求市府建設局修改此條款的36到43條,禁止公園內再建廟。 三賢公園的福安宮為市府提供公園空間建土地公廟的最後一批,2005年11月動工,2006年1月4日安座。 該年初,西區公平裏裏長李威男欲在東興公園興建土地公廟,就被市政府以內政部禁公園建廟、實質違建而拆除。 2012年,港尾永興福德祠因在水湳經貿園區開發範圍內被迫要遷建時,里民連署呼籲市府協助將福德祠移到旁邊的公園預定地,就被副市長蕭家淇以違憲理由作拒絕。 嘉仁裏福德祠 除此廟外,臺中市西區的美村公園與大益公園、北區的賴明公園與梅川公園、南屯區的大興公園等地皆有裏長依《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獲準興建土地廟,但2004年3月接連發生居民反對在美村公園、大益公園內蓋廟,先後連署向市府陳情。
嘉仁裏福德祠: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何仁裏福德宮獲準興建後的2003年末入火安座,並由市長胡志強當起造人及獲得門牌。 後來何永銓自2010年端午節開始,在此宮辦理資源回收換糉子的活動。 2003年1月初,何仁裏裏長何永銓依此法向市府申請在裏內的甘肅公園建立土地祠,卻發生程序問題而延誤。
該地號標售出去後,地方在2016年底成立自救會,羣起向市議員陳淑華陳情以拯救何厝莊福德祠,短短幾日內就多達1500人連署。 對這類問題,廟方即使想購租土地來合法登記、立案,仍依然會卡在地目認定,像之前立委盧秀燕就幫曾幫北屯四民裏集福祠購買廟地。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彰化地區大地震,造成福德祠毀損嚴重,隔年由當地西街信士陳庇捐獻修建正殿,其餘毀損部分因經費不足,暫時無力修復。 《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原先規定土地公廟與百姓公廟若配合公共設施遷建,裏內又無適當的私有土地可供遷建者,可於公園重建,後來修正後增列裏內無土地公廟且無土地設置者也可申請。 因內政部不同意備查,公園可建廟的爭議條文遂被刪除,之後市府遇到資金不足、無法申請在重劃區原地保留的廟宇,就把該廟地劃為抵費地,認為一般民眾應該不會競標,再請廟方募集資金投標,以徹底解決土地合法性問題。 可是,當何厝莊福德祠廟地被劃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的抵費地時,居民卻不諳法令及行政程序,未及時購地、取得用地。
嘉仁裏福德祠: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在環保金爐啟用後,明顯的周遭的環境,且打造一個無煙害、無灰燼的良好燒香祈福環境,降低傳統文化與現代環保觀唸的衝突,並將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燒金文化能加以維護及繼續傳承。 2018年,時任市長的林佳龍在主持西屯區地花博座談會上,將保持此廟完整,說是維護何厝、何福、何安裏裏民宗教信仰權益。 同年10月2日,市政總質詢會議上,面對張立傑議員質詢,地政局長張治祥解釋因建築物未合法,不然縱使更改為寺廟專用區,福德祠也還無法成為公共建物,遂無法直接取得土地所有權,所以望廟方設法集資購買。 何厝莊福德祠是何厝莊的何厝裏、何明裏、何南里、何成裏、何安裏、何仁裏、何德里、何福裏、何源裏等九個裏的信仰中心,為該地最老的土地祠。 與何德里福德祠、何厝莊福夀宮、何厝六巷的何厝裏福德祠、何明裏福德祠、何南里福德祠等為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回程的經過的廟宇之一。 鹿港民俗文物館文物組長莊研育表示,東土地公廟是鹿港景福宮(今鹿港景靈宮),西土地公廟則在1934年市區改正時拆除而祭祀在鹿港威靈廟內,南土地公廟為鹿港福德宮、中土地公奉祀於鹿港潤澤宮內。
嘉仁裏福德祠: 臺灣之光
至民國74年辦理所有權人變更登記時,將原名福德爺改為「福德祠」至今。 境內信眾十分喜愛本祠環境,因此每逢傍晚茶餘飯後,居民或相邀對奕,或三五成羣閒聊,為車水馬龍的市街,增添幾分閑適與安和。 廟內有三尊伯公;拜亭內或坐或站的信徒,自然的形成本祠特有的庶民風味。
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玉順裏三條巷1號主神土地公例祭農曆正月初五、二月初二、二月十六、八月十五地圖鹿港福德祠,又名北頭福德祠,是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玉順裏的土地祠,祭祀鹿港五方土地公中的北方土地公。 該年1月30日,春節假期前夕,市府拆除這間才建好七日的土地公廟。 拆除過程中,堆高機數度在廟前熄火,最後以燒金紙向土地公解釋用意後,才以順利拆除。 正殿留下光緒7年(公元1881年)的「大西門重修福德祠碑記」,可瞭解到修繕過程與當時福德祠的整體建築格局規模。 正殿為燕尾屋脊的硬山式建築,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式(直接將桁木置於山牆上的作法),共有九架檁,在前五架檁與七架檁間偏五架檁下方有一截面六邊形的燈樑,用以懸掛紙燈與線香。
嘉仁裏福德祠: 神爐企業設計監造的「多功能自動化環保金爐」榮獲世界發明展:
本祠境內民風淳厚,不少人世居當地,從事製作麵線,因之大埔街昔稱麵線街,居民自幼穿梭於廟前,人、神之間關係極為親暱,因此大埔街居民均暱稱本祠主神福德正神為『伯公』,儼然就是當地居民的大家長。 註:石萬壽〈臺灣府城的城防〉認為大西門南北由三協境與七合境防守,但謝奇峯《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指出舊籍並未明載大西門南北段對應的境名、七合境實指普濟殿的七角頭、三協境是二戰後與四聯境一同出現,且不包括風神廟。 仁厚境福德祠的土地公與六合境另外兩間土地公廟的土地公據說為親兄弟,其中仁厚境福德祠是排行老大的「大伯公」,二伯公是油行尾福德爺廟的土地公,而三伯公是大埔福德祠的土地公。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東南院大門對面建有一座“福德祠”照壁,是土地祠與照壁合二爲一的形制,仿木結構出檐。
嘉仁裏福德祠: 歷史
豐田裏長劉瑞銓表示,此廟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是該地休憩聊天場所,居民會組成志工隊輪流舉辦慶典。 始建於雍正初年,距今已有將近300多年的悠久歷史,相傳是阿里港聚落中最早的一座廟宇,為藍鼎元之子藍雲錦授命偕同族親來臺開墾定居,為了祈求在臺生活平安、開墾順利、信仰需要,在里港鄉中山路與永春路十字路口旁建有土地公廟。 嘉仁裏福德祠 嘉仁裏福德祠 目前西門福德祠建築為一拜殿一正殿之歇山式建築,此格局稱為「三間起一條龍前帶拜亭」,係光緒年重建時之結構。 拜亭採燕尾屋脊,正脊中央有葫蘆造型,其為四柱三疊鬥式捲棚構造,在拜殿前後牌樓樑枋上都有透雕螭虎紋樣的鬥抱。 原燕尾處有剪黏貼飾與泥塑等民間信仰人物與花鳥裝飾,但多數已脫落,雖不是富麗堂皇,但其工藝價值仍值得欣賞。
該祠信徒以本里附近居民為主,何成裏在民國91年(2002)自何南里分出來。 福德祠廟身屋頂為燕尾,上有財子壽三仙,神龕有土地公婆各一尊,頭戴金冠。 祠前的河溝上加蓋建成「馨榮廣場」,於民國94年(2005)中秋成立,胡志強市長題詩為「長堤換新粧,大容展新貌。人文滿馨香,兩岸載繁榮。」並於夏季假日夜晚舉辦薩克斯風演奏會,確為何成社區民眾休閒好去處。 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裏甘州街52號主神土地公地圖何厝莊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裏的土地祠,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廟地卻被列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抵費地,導致曾面臨拆除危機。 消防設備捐贈儀式5日於何成裏福德祠廣場前舉辦,由財團法人何成福德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何學金代為捐贈,曾局長回贈感謝狀。
消防局表示,何成裏福德祠位於西屯區何成裏,是當地最早的土地公廟與信仰中心,都市發展導致里民人數增長,長年累積樂捐款項,為讓里民愛心散佈到社會角落,廟方民國97年成立基金會,長年推展公益活動與急難救助福利工作。 基金會董事長何學金指出,前年有感於消防弟兄救災辛苦,與會內成員決議捐贈消防局警備車輛及器材,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消防人員執行居家隔離患者載送任務,決議再捐贈消防器材,感謝消防人員的辛勞。 臺灣臺中市潭子區嘉仁裏嘉豐路與豐南街交叉口主神土地公地圖豐田裏莊尾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潭子區嘉仁裏的土地祠,曾因廟地遭變賣,由居民上網募捐,與其他縣市民眾一同贖回土地。 2014年初,監察院審計處行文臺中市政府,命令市府對何厝莊福德祠所在的中義段333地號進行拍賣,此舉引發信徒恐慌。 加上市府不再提供公園、綠園道公有地遷建廟,解決土地所有權及購地成為該些廟宇信徒的難題。 同年6月29日,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局長曾國鈞表示,臺中4期重劃區抵費地共有20多公頃,經多次標售之後,這次只剩下西屯、總面積417.87平方公尺的中義段333地號土地尚未標出。
在不顧市府建設局景觀工程課多次以口頭及公文禁止動工下,此廟就搶在1月中旬建立。 同月23日,反對蓋廟的民眾在公園外高舉「假神意,侵佔公地」布條,因有警方在場警戒、前議長張廖貴專也出面協調,抗議者未與去祭祀的里民發生發生衝突,雙方不歡而散。
嘉仁裏福德祠富麗堂皇無以倫比,明明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卻擁有宮廟般的超優質感。 主殿的神明,除了土地、土地婆之外還手抱神童,非常少見;再則在拜殿柱聯旁的一對雙喜綵球也很特別。 建築所用材料極優,造價不菲,主殿大門於固定時段會開啟,方便信徒敬拜神明,又有寬敞舒適的涼亭,供信徒休息交流,作為村民信仰中心,環境超優。 嘉仁裏福德祠(又稱公地)位於潭子區嘉仁里仁愛路二段44號,是嘉仁社區活動中心所在,原本的福德祠是在活動中心二樓,於民國101年陽月(10月)遷移至更靠近仁愛路的活動中心入口,尤其方便年老村民從事信仰活動,金碧輝煌的建築,相當吸引路人的目光。 新廟正後方有一棵逾百年的芒果樹,胸徑241公分粗,每年都還是結實纍纍,生命力相當旺盛。 2002年,臺中市議會依《地方制度法》通過《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
於民國93年(2004)2月完工;4月,迎回福德正神鎮殿金身安座,今貌。 嘉仁裏福德祠 仁厚境福德祠基本信息位置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85巷20號主神福德正神建立時間清嘉慶二年(1797年)地圖仁厚境福德祠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府前路85巷與府前路61巷交界,是一間供奉福德正神的土地廟。 胡志強在2011年代表接受該廟捐贈救護車時說,福德祠改建時土地發生問題,後來採公園綠地改建方式,大概是當時唯一的案例。 梅川裏裏長林光雄與賴明裏裏長賴茂庭在賴明公園建立明川福德廟,是臺中市第一座由市府戶政機關核發門牌號碼的土地公廟。
嘉仁裏福德祠: 鹿港福德祠
消防局長曾進財表示,感謝基金會支持消防工作,設備將提供黎明分隊執行救災救護,守護市民安全。 陳淑華則是邀請地政局長張治祥、廟方前主委何茂進、現任主委鍾福立及多位裏長,對廟地得標人花半年時間協調,讓得標人願意解除高達新臺幣兩千萬的購地合約。 於是地政局接受請託,沒有透過預算審查程序,用重劃基金裡超支併決算的方式,拿重劃基金買回土地,再以當期土地申報地價總額5%為租金額,出租給廟方,於2017年4月報審計處。
因內政部不同意備查,公園建廟的條文遂被刪除,之後市府地政局遇到資金不足、無法申請在重劃區原地保留的廟宇,就把該土地劃為抵費地,認為一般民眾應該不會競標,再請廟方募集資金投標,以徹底解決土地合法性問題。 但被列為重劃區抵費地的西屯何厝莊福德祠廟地還是被人標走,因此市府只好協助解除合約。 何永銓被市府提出竊佔告訴,指控剷除甘肅公園內的人行道、圍牆後興建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