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朱李千歲廟2025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麻豆代天府 麻豆五王廟主要供奉李王、池王、吳王、朱王、範王五府千歲,亦即屬於五府千歲信仰的一環。 當時廟名為“保寧宮”,廟宇創建於明永曆16年,當地居民在此搭寮奉祀… 國姓爺祖孫系統:指臺灣清領時期之初,民間為避免被清政府查緝的鄭成功、鄭經、鄭克臧祖孫信仰,於是改稱鄭成功為池府千歲(泉州腔調臺語「池」與「鄭」發音相近),鄭經為朱府千歲(鄭家被明朝賜國姓「朱」),鄭克臧為李府千歲(相傳鄭克臧為李姓人家養子)。 此說來自連雅堂《臺灣通史‧宗教志》,他認為明鄭遺民假託祭祀王爺之名以奉祀鄭成功祖孫。 家神系統:英靈系統多半是歷史名人或者傳奇故事中的人物,家神系統王爺則較具地域性,指稱自家祖先或同鄉人士對家族、地方有貢獻者。

在臺灣,千歲信仰,主要分佈於臺灣西南沿海,與臺灣漢人的移民潮遷徙而有關。 戲神系統:「西秦王爺」亦為王爺信仰的一種,是為戲劇界的守護神。 池朱李千歲廟2025 船中所載,一應器具設備色色俱全,其方式一如清代泉漳二府所行的「送王船」。 根據這一條記載,可知「王爺」之由來極早,連雅堂卻硬要說臺灣民間所奉祀的王爺,實際上是延平郡王鄭成功,只因清人滅鄭,臺灣人民不敢公然倡言,才假託了莫須有的王爺來祀奉,單憑這一點就可以使連氏不夠格躋身良史之林。 王爺信仰的系統非常繁雜,如甲乙兩廟皆供奉李府千歲,但造像來歷不一定相同,蓋因兩位李府千歲並非同一神,很有可能只是同姓而已。

池朱李千歲廟: 奉祀神祇

閩臺各地並有「王船」習俗,認為王爺乃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為管理瘟疫的神明,故早期,民間不敢久留其於鄉裏,常會以「王船」形式,把王爺送到外地,或者焚燒送其迴天庭;後期逐漸變成掃蕩瘟疫的大神。 將王爺神像連同祭物糧食載在一艘特製的船中,任其飄流,這種船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備,也很威武,假如某個村落有王船飄到,該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將之放流。 據劉枝萬教授的研究,千歲信仰的由來,可追溯到唐朝或更早秦漢年代。 王爺(千歲)共有三百六十多位,共一百三十二姓之多,大部份多與瘟神有關,即:王爺(千歲)乃管理、傳播瘟疫的神明。

民國五十六年由張金發及張鉛清先生發起,成立福順宮管理委員會,張復禮先生為第一任主任委員。 民國七十二年召開信徒大會,議決予以重建,歷時六載,終告竣工。 並於民國七十九年農曆十月九日舉行安座大典,遍邀各地分靈王爺返本宮共襄盛舉。 據傳於明鄭天啟三年[來源請求],有一呂姓商人「呂順道」,運貨物到臺灣販售,將當地之朱府大王爺神像請到船上坐鎮,藉予保護船隻安全,而其同伴有張、陳兩姓者聞知,亦即將該廟主神,朱、李、池三府王爺神像全部奉請到船上同船渡臺,在今日龍井鄉麗水村登陸。 池朱李千歲廟 盛傳於清道光年間,民眾在紅毛港附近看到有船隻漂流在海上,船上載滿建材、食物及王爺神像,民眾深信這是神明旨意,遂於紅毛溪的北岸建廟。 農夫又振鋤在地上大書「巡狩間,分黑白,非因紙獻錢燒、百般貢媚免災殃」。

池朱李千歲廟: 臺南仁德中洲天后宮贈匾恭賀竹南德勝宮

如福州長樂之陳湯銘有義舉,於馬祖西莒島受祀封神,號威武陳將軍,後玉封神號為「威武陳元帥」,長樂陳氏族人聽聞其神蹟,遂於清乾隆十八年至西莒島迎請分靈回鄉建祠奉祀,此信仰亦隨馬祖移民、大陳義胞傳至臺灣、海外。 如屏東縣東港鎮漁民常會參拜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昔日新北市淡水區碼頭苦力工人常參拜淡水祖師廟奉祀的蕭府王爺等。 「王爺」本來是對親王、郡王的尊稱,其位階僅次於皇帝;在民間信仰裡,就把尊重的男性神尊為「王爺」。 在地方鎮守時,受人民百姓尊崇為「王」,一般被認定是直屬天庭的神祇,受玉皇上帝之命令(奉玉旨)下凡巡察人間、獎善懲惡、為百姓驅除瘟疫與魑魅等,此即所謂之「代天巡狩」,類於古時的巡按、欽差大臣,今日為人伸冤的司法官,亦有成為地方境主、負責地方行政類似古代知事者,脫離最早的瘟神、厲鬼範疇。

  • 李王爺年輕英武,臉上無鬚,應為鄭克臧之化身,民間傳說克臧為鄭經螟蛉子,原姓李。
  • 行瘟與解瘟之神可視為是王爺的「本相」,被認為是王爺信仰的起源,從瘟神透過「代天巡狩」神格的改造,從行瘟與解瘟之神到萬能之神。
  • 本廟(代天府)供奉代天巡狩五府千歲,神威遠播,威靈赫濯。
  • 更重要的是,王爺信仰主題網站的資料庫係由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所延伸建置,資料庫的異動採同步更新機制,期各界能透過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瞭解王爺信仰的廣度,並在王爺信仰主題網站中沈浸於王爺信仰的深度。
  • 相傳早年新莊常因大嵙崁溪氾濫成災,民間深受水患之苦,當時有池府王爺的王船因大水從新塭莊漂流到「茄苳腳」(以行政區域而論,今日隸屬於新北市新莊區文明裏),當地居民認為池府王爺可以鎮水患,遂於西元1776年建廟,後來增加奉祀渡船班的中壇元帥,亦即李哪吒三太子。

而瘟神信仰隨著臺灣社會之發展,歷經不同階段之演化,由施瘟之神轉為逐疫驅瘟之神,再演變為護航之神、醫神,甚至成為保境安民之神或萬能之神。 (6)、臺灣氣候炎熱潮濕,被視為瘴癘之地,民間對瘟神相當敬畏,福州瘟神五帝信仰隨移民傳入臺灣,瘟神之祭典如瘟醮、送瘟船等儀式開始流行。 紀念鄭氏之送「王船」活動得以依託在送「瘟船」之形式下進行。 (1)、臺灣民間或政府基於崇功報德之心理,於鄭成功逝世後建廟祭祀,其廟稱「將軍廟」。 至鄭經殂逝,鄭克塽拜表請諡成功為武王、經為文王,兩王合葬於永康洲仔尾,合祀兩人之廟稱「二王廟」。 後鄭克臧亡,因其生前未襲王爵,民間俗稱其為太子,故其廟稱「太子廟」。

池朱李千歲廟: 王爺宮廟地圖

二是以「十二瘟王」為主的五年千歲(系統分為三支: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臺南市西港區西港慶安宮)。 五年千歲中亦有醫神者,如盧千歲即為神醫扁鵲,因號稱「盧醫」,故民間以「盧」代姓稱之。 其中最著名的廟宇有臺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該廟有六億打造的萬兩純金玉旨)、臺南市麻豆區的麻豆代天府(麻豆香),並列臺灣五府千歲兩大祖廟。 池朱李千歲廟 佳里金唐殿 佳里玉敕皇敕金唐殿位於臺灣臺南市佳里區,主祀朱、雷、殷府千歲,為臺灣民間最盛行的王爺信仰之一,逢子、卯、午、酉年農曆正月十八、十九、二十主辦蕭壟香,為…

池朱李千歲廟: 活動照片

「西秦王爺」亦為王爺信仰的一種,是為戲劇界的守護神。 閩南人、客家人都有尊稱山神為王爺的現象,如泉州惠安人將信仰的青山之神青山靈安尊王稱為「王爺公」,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在《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臺北市萬華區艋舺青山宮亦俗被稱為「王爺公館」。 (5)、在光緒元年(1875)清廷準沈葆楨之奏敕建鄭成功專祠之前,臺灣民間不能公開祭祀鄭氏,乃有所變通,即將「鄭」王爺改為「池」王爺,因閩南泉州地區之腔調,「鄭」、「池」兩字音同而韻異,「鄭王爺」與「池王爺」三字連唸,其音極為相似,此一奧妙,不懂閩南語之清吏可能無法理解。 池朱李千歲廟2025 (3)、臺灣民間之王爺廟,主祀者以池王爺、朱王爺、李王爺最常見。

池朱李千歲廟: 王爺信仰簡介

擇於同年二月二十一日卯時動土,於一九九六年十月十六落成,李府千歲登龕安座。 又擇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卯時,信眾迎接臺南南鯤鯓代天府,池、吳、朱、範諸千歲神祗共同登龕,供奉五府千歲庇佑鄉裏。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初一醜時,配合中壢仁海宮,平鎮褒忠祠聯合祈安五朝清醮功德圓滿,神明常駐威靈顯赫。 自清代開始,大肚下堡20莊即會於每年農曆4月迎請彰化南瑤宮、彰化天后宮、大肚萬興宮、大肚永和宮媽祖輪流至莊內巡行賜福。 池朱李千歲廟 福順宮位於麗水村,4月14日早上8、9點廟方人員會扛抬三府王爺神轎至龍西里茄投尾保安宮迎請媽祖,隨即舉行遶境村莊與釘營頭儀式。 水裡港福順宮是臺灣臺中市龍井區麗水地區最古老的廟宇,主祀朱、李、池三府王爺,創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曾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民國七十三年(1986年)重新修建,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完工成為現貌。

池朱李千歲廟: 臺灣王爺信仰溯源

如王船漂到某個村落,該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將之放流,或者就地建廟以護庇民眾,臺灣許多知名的王爺廟都是因王船漂至而建廟。 此俗明清至民國時盛行,每3年舉行一次,祭典極隆重,稱之為「王醮」。 民國時期,泉州富美宮附近還有一專門製造「王船」的工場,祭典就在晉江江邊舉行,有些「王船」漂至臺灣海岸,故臺灣王爺崇拜多源於閩南。 《閩雜記》載:「漳府屬亦有之,然亦皆綾紙糊耳。惟廈門人別造真船,其中諸物,無一贗品,並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沒,計一船所費,或逾中人之產,付諸無用,殊可惜也。」另外,由於放流王船,流至外莊,依例則必須大加祭祀,舉辦隆重祭典,清朝中葉以後,臺灣人為了避免使他鄉鄉民耗費過多金錢,多改採用焚燒王船的方式,將神明送歸天庭。 英靈系統多半是歷史名人或者傳奇故事中的人物,家神系統王爺則較具地域性,指稱自家祖先或同鄉人士對家族、地方有貢獻者。 (7)、王爺信仰由臺灣傳至閩南,經發展變化,再逆向傳播回臺灣。

池朱李千歲廟: 臺灣王爺信仰諸史論:池府王爺

也就是在北門鄉的永隆村有一座永隆宮,所奉祀的即是以溫為姓的「溫府王爺」,溫、瘟同音,這應該就是王爺百家姓中,最早冠姓的一姓。 關於王爺廟的故事,率多荒誕不經,例如南鯤身廟的建廟緣起,是由於有人聽到海上飄來的王船上有仙樂隱隱,於是老百姓虔誠設廟奉祀。 又如麻豆的五王廟,本來已在一次暴風雨中傾圯了,甚至連廟中的神像都已沖入海中,之後人們偶然在海濱發現一尊神像,即刻就有「神靈」託附在乩童身上顯聖,說這裡便是神靈所親自尋到的建廟新地,馬上要在現場重建新廟。 臺灣的王爺廟,在從前應該稱為瘟神廟,其來源是由於海峽對岸的泉漳二府,每隔三年舉行一次送瘟逐疫的「送王船」。

池朱李千歲廟: 麻豆代天府特色有什麼?

另如傳說提倡戲曲音樂有功之唐玄宗,被封為「西秦王爺」;而有功於某鄉某姓者,死後常因眾議、託夢或經乩童指示,予以雕塑金身供奉,也可視為此類王爺,舉例如開漳聖王、廣澤尊王或客籍之「義民爺」信仰等,皆可列入「英靈」王爺之中。 而臺灣之王爺廟宇中,以中國歷史名人之英靈為主祀者,如謝府千歲指東晉名臣謝安,清王爺乃明初救駕有功之李文魁,蕭王爺乃漢初宰相蕭何等,其姓氏頗為繁複。 而臺灣王爺廟之三老爺廟、二王廟及大人廟等廟宇,供奉主神即為鄭氏父子或子孫三代。

池朱李千歲廟: 奉祀神明與祭典

《臺灣通史》雲:「延平郡王入臺後,闢土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耀古今」。 及亡,民間建廟以祀之,但當時在清廷統治下「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 所謂「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 因此王爺廟,代天府,均尊呼為「大人」或為「千歲者」,係由此而來。 南瀛三大代天府 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範 府千歲,民間尊稱五府千歲、鯤鯓王,為中華民國最具有規模壯觀的廟宇建築之一、最早的五府千歲(王爺信仰)的全國信仰中心,更有… 五府千歲因為地緣關係被尊為“南鯤鯓王”,臺南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建於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又稱為“南鯤鯓廟”,也是…

據1960年所作的調查分析,全臺宮廟所供奉之主神共有二百四十七種之多,其中具有廿座以上的寺廟者有廿九種,超過一百座以上的有九種神明,最多的是王爺,共有七百一十七座,足見王爺信仰的普遍。 山神系統:閩南人、客家人都有尊稱山神為王爺的現象,如泉州惠安人將信仰的青山之神青山靈安尊王稱為「王爺公」,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在《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臺北市萬華區艋舺青山宮亦俗被稱為「王爺公館」。 池朱李千歲廟2025 此外,福州人信仰的武夷山之神武夷王,也常被被尊為「王爺」。

池朱李千歲廟: 王爺信仰大解密!為何稱作千歲 池府王爺竟然有五位

某次得知玉帝指派瘟神要到人間散播瘟疫,池王爺為了救天下百姓,設法將瘟神帶在身邊的瘟疫藥全吞進肚中,因而毒發身亡。 逝後的造像青面威厲,藏寶鏡照人心,職掌刑名,收妖孽、知未來,是一司法神。 傳說池夢彪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皇大帝旨令下凡降災、散佈瘟疫,池夢彪得知此事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家中飲酒暢談。

池朱李千歲廟: 王爺信仰由來

不過,未曾說明船中是否奉祀神像,而則說船上設有宮殿,殿中供奉池、金、刑、雷、狄、韓、章、郭等姓王爺的神像。 在潮汕的部分地區,亦有類似「送王船」的送瘟神習俗,一般在農曆正月或是二月初二舉行。 送瘟神有兩種方法,一種與「遊天河」接近,叫做「送香船」;一種與「遊地河」接近,叫做「送竹龍」。

至民國51年(1961)首次舉辦香醮,遂成為定製,此後逢醜、辰、未、戌年的農曆三月,舉辦香醮儀式,稱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李、池、吳、朱、範,合稱五府千歲,自清代建廟以來,靈驗事蹟眾多,香火遍佈全臺,被譽為臺灣王爺總廟,分靈宮廟宇神尊上萬計,迄今全臺已有17000餘座的分靈廟。 每當王爺誕辰前數周,各地之分靈廟便紛紛籌組進香團前往南鯤鯓代天府進香刈火,進香團數量龐大,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進香中心。 「土城仔香」為臺南市市定民俗活動,是香醮合一的宗教活動,包含刈香遶境及王船醮典,自1961年首辦「辛丑香科」,迄今未曾間斷,長久以來其信仰儀式與文化均已臻成熟,極具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更是在地珍貴的文化瑰寶。 緣由一九八六年仲春,是年春豪大雨數日,芝芭裏善信李應金在春雨夜夢中,見東邊溪中神明顯靈,次日清晨邀劉興基、李阿源先生,共同依夢所指顯靈處尋覓,見溪湍流草叢,載浮載沉神像乙尊,李應金撈起靈駕,共同澤定現廟址草堂安奉,後經有識人士鑑為李府千歲。

池朱李千歲廟: 王爺千歲組合及祖廟總整理

文興宮奉祀代天巡狩三府爺,源自清朝時代由唐山恭送漂來,王船載有三府王爺神像、數包小紅布袋米、無火鼎沸之飯一鍋及活羊一隻,靠近清水鎮海邊,經先民恭迎登陸,暫修棟宇供奉膜拜。 民國六十一年增設前殿,改稱文興宮迄今,74年歲末重建,戊辰年霞月初7日,恭請三府王爺及尊神登殿安座,並奉盛典之祭。 文興宮奉祀之代天巡狩三府千歲,源自清治時期有王船漂流至高美海域,船上搭載池、朱、李、溫府等神像、數包小紅布袋白米、無火鼎沸之飯一鍋及活羊一隻,近海漁民遂恭迎神像登陸,王船王爐被迎請至塭仔寮,後建海濱文興宮;王船令旗則被請至大安,後建鎮南宮。 並安置於岸邊魚寮內供奉膜拜,故早期又有稱其為「魚寮廟」。 由於經常扶乩濟世,屢有聲稱三府千歲同修之王爺降臨,同時指示信眾雕塑金身,並擇遴乩身代言,遂有今日廟內崇奉眾多姓氏王爺之現象。

雙方於是爭執許久,引發戰端,夜半刀兵之聲大起,民眾畏懼。 據稱是「囝仔公」收取當地的「好兄弟」相助,王爺們也調動天兵天將、五營神將,兩方戰得難分難捨,各有勝負。 最終由赤山龍湖巖的觀音佛祖會同天上聖母和保生大帝出面協調,提出「王爺公起大廟,囝仔公建小廟,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之協議,最後為「囝仔公」建了小廟,並尊為「萬善爺」。 池朱李千歲廟 2013年(民國一百零二年)10月28日榮獲十大殊榮,分別是臺灣王爺總廟、國定古蹟、國定民俗、米其林三星旅遊景點、臺灣十大廟宇建築、臺灣十大廟會、臺灣新十二大景點、十大大陸客拜訪宗教聖地、分靈廟宇2萬1千餘、年香客7百萬人次。 秦瓊與尉遲敬德兩尊神明,是民間供奉眾多門神其中兩尊,常見於大廟正門上之門神。

天庭使者感於知縣之捨身忘死,替生民百姓受罪,乃將實情呈稟玉皇大帝,帝感念其德,遂封為「代天巡狩」,掌理民間賞善罰惡事宜。 臺灣王爺廟供奉之王爺,其姓氏各有不同,據統計達一百三十餘姓以上,其中以李、池、吳、範、朱五姓最多,且常五位一體,稱「五府王爺」或「五府千歲」;若僅奉祀其中二、三位則稱「二王廟」或「三爺公」;若只奉單姓,則稱某姓王爺,其中又以「池」姓王爺最多,此外,亦有四位、五位、六位、七位、九位或十二位合祀者。 另據調查,王爺廟之分佈,以澎湖、臺南地區沿海一帶最為稠密;嘉義、雲林、高雄、屏東等沿海地帶次之;彰化、臺中、新竹、桃園、臺北、宜蘭較少;南投、花蓮、臺東等地則相當罕見。 許多辦理陰事的神明被尊崇為王爺,他們類似於閻君、死神或者冥判性質,為王爺信仰的非主流系統,民間對此種神明多半非常隱諱,他們時常與五福王爺或者各種瘟神、有應公一類的無主孤魂混同,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為南臺灣的「伍福五位大帝」,「伍福五位大帝」共有五人,一般認為「伍福五位大帝」是五福大帝分靈逐漸流傳南遷,而被清朝軍人奉祀的海山館賦予的新形象。 一般而言王爺神可分為幾種系統,像瘟神系統、英靈系統、家神系統、厲鬼系統、國姓爺祖孫系統、山神系統、戲神系統等,內容非常廣泛,從有官方封號的嶽武穆王、保儀尊王、廣澤尊王、開漳聖王等神祇,或者民間奉祀的、不詳其名的各府千歲,甚至是有應公,都可稱為王爺。

廟旁有一間「水裡港文化館」,每星期四廟前有小型夜市。 池府爺又稱千歲爺或府千歲,是臺灣民間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其他有姓氏者有百位,但其中是以姓池者為最多。 王爺廟,通常指有王爺安座鎮殿的大型規模廟宇,並擁有千軍萬馬在五方駐防基地為營寨。

池朱李千歲廟: 王爺廟

「李、溫、吳、田、侯」:高雄市鳳山區鳳山代天府,主祀五府千歲,二樓天公殿: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鬥星君、北斗星君、護法天王、齊天大聖、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羅漢殿十八羅漢。 在臺灣與閩南有許多廟面裏的千歲都只冠上姓氏,而不稱其名,稱為「某府王爺」、「某府千歲」或「某王府」,俗說共有三百六十進士而化身的王爺,共一百三十二姓。 據連雅堂在《臺灣通史-宗教志》裏的解釋,這是假託以奉祀鄭成功的,所謂「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所謂「雍乾之際,芟夷民志,大獄頻興,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國之念?」於是老百姓就聰明地採用了這種方式追祀鄭成功。

臺灣的王爺信仰相當盛行,尤其是臺灣王爺信仰發源的南臺灣。 「王爺千歲信仰」與臺灣北部的城隍信仰、臺灣中部的媽祖信仰並稱,俗曰:南王爺、中媽祖、北城隍,又另一稱『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 「王爺信仰」(千歲信仰)尤其盛於南臺灣,與臺灣中部的媽祖信仰並稱,俗曰:『南王爺、中媽祖』,又另稱『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顯示民眾狂熱的程度。 池朱李千歲廟2025 除數姓同祀之王爺廟外,臺灣單一姓氏之王爺廟宇數量亦頗多,其中又以奉祀池姓王爺者最多。 關於池王爺之身分,其傳說眾說紛紜,其姓名、生平事蹟、出生年代、籍貫皆有各種不同版本流傳。 但整體而言,南臺灣之二王廟、大人廟等奉祀之池王爺,研究認為以鄭成功之化身較具說服力。

池朱李千歲廟: 臺灣王爺總廟之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

奉著玉帝的旨令,五府千歲擁坐王船,代天巡狩,驅瘟除疫,在他神威廣大之下,臺灣的瘟疫已經消失無蹤。 池府王爺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神聖,為何金身造型是黑臉,眼大如豆,看起來威嚴無比呢? 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散佈瘟疫,池王知道這件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 瘟神暢飲之後,已有幾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腸慈悲,害怕百姓受災,託言借看藥粉,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 藥粉進入池夢彪腹中,藥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 有一天,池王爺遇見一位瘟神帶著一包瘟藥,要到某一地方懲罰鄉民。

池朱李千歲廟: 供奉的三杯敬茶有何涵義 喝掉或倒掉?三方法教你如何處理

馬鳴山鎮安宮 位於褒忠鄉馬鳴村已經有三百餘年歷史,香火鼎盛,主祀五府王爺。 因五府千歲共有12尊,聖誕各有不同,為便於祭祀,而於農曆十月二十九日總合祭祀,每五年並舉行… 柴山(臺灣名山) 「壽山石灰岩」、「現代沖積及崩積層」五個地層,其中古坑亭層和高雄石灰岩為…1984年山海宮重建,並增加供奉溫府千歲及池府千歲兩尊神像,因此目前的山海宮共… 壽山(臺灣高雄山名) 1992年5月,高雄地區環保人士成立“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稱稱“柴山會”,推動…最初所供奉的是朱府千歲,廟名為“柴山山海宮”,其名乃是取其保佑我生民… 「朱、李、池、抄、吳」:雲林縣臺西鄉崙豐進安府,該廟為全臺抄府千歲開基祖廟。

池朱李千歲廟: 王爺千歲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之神祇,最興盛者莫過於「代天巡狩」之王爺公,祂與媽祖信仰並稱,俗諺有「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之說。 但依據臺灣省民政廳於民國76﹙1987﹚年編製之《臺灣省各縣市寺廟名冊》所列,全臺主祀王爺之廟宇共有1330座(尚不含臺北、高雄兩直轄市),遠超過以媽祖為主祀之672座。 而據調查研究,全臺寺廟所奉祀之主神類別超過二百四十種,其中土地伯公廟數量最多,故有「田頭田尾土地公」之形容。 王爺廟則位居第二,遠超過其他奉祀大道公、關公或太子爺等眾所熟知之神祇寺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