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損失部分,兩棲部隊受美軍核潛艦(SSN)滲透至臺海作戰,與國軍反艦火力攻擊下,將損失約三分之一的兵力。 此模擬共進行19次兵推,解放軍對臺攻勢皆失敗,但16次中有13次是「僵持」局面。 在悲觀模擬中,美軍AGM-158(JASSM-ER)飛彈是否能反艦列為關鍵因素,並與其他因素的交叉組合,包含:美軍參戰速度較慢、臺灣軍方反應遲緩、美軍禁止攻擊中國本土、解放軍有較多飛彈庫存、日本即使遇襲也無法反擊等。
- 海軍官員表示,明年(2023年)起將在三年內,完成兩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原型艦設計與建造;原「震海計畫」規劃民國108年至115年(2019至2026年)執行,照此期程,只剩三年期程能完成兩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的設計與建造,但海軍官員對此表示「深具信心」。
- 在艦艉部分,設計構型則有多次調整,先前中科院爭取要在配置自製的X波段艦用雷達搭配「海劍羚飛彈系統」,取代方陣快砲,但臺船最新公佈的軍艦構型圖中,X波段艦用雷達仍維持,但「海劍羚飛彈系統」並未出現,方陣快砲仍規劃配置在直升機庫上方的位置。
- 雄風(臺灣海軍主要制海武器之一) “雄風”系列反艦飛彈是臺灣海軍目前的主要制海武器之一,普遍裝備於大中小型作戰艦艇上。
- 「快速佈雷艇」是海軍在面對敵方兩棲作戰新式載具的重要反制利器,應用全新開發的自動化佈雷系統並導入新式推進設備,整合後可有效進行快速及精準的佈雷作業,達成作戰時戰術用途。
- 當然正常的海軍官兵,通常沒受過登船臨檢、搜索與扣押任務的專業訓練,所幸美國海軍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合作,艦上駐有海岸警衛隊的高級臨檢小組(U.S. Coast Guard Advanced Interdiction Team)12人,立刻搭上快艇衝到可疑船隻旁,順利登船臨檢。
由於尚需裝設武器配備,今天舉行下水儀式後,預計明年(2022年) 交艦給海軍。 [週刊王CTWANT] 香港女星李珊珊1996年奪下香港小姐冠軍,後續演出多部經典港劇,但後期卻爆出備受恐慌症困擾,雖然不久前積極嘗試復出,但2023年元旦時仍發文宣佈暫時停止更新,坦言「2023是極艱鉅的一年。」45歲的李珊珊今年發文宣佈,未來將3個社交平臺將暫停更新,她元旦時於Instagram發文,宣佈平臺暫停更新消息引起關注,她隨即表示「總覺得. 蔡政府過去近半年來似已有檢討國防產業政策執行成效的跡象,故前述建議值得政府認真評估並考慮修訂相關政策,以更務實有效地發展我國自主國防產業並支持建軍備戰。 同時,政府也應該擴大鼓勵、培植官營或凖公營事業(如:中科院、軍備局等)以外的本土國防業者,並透過委製、外包、外維等方式提供民間企業參與國防工業的機會與管道,也讓臺灣活力與創新力充沛的民間產業能量更能對國防事業做出貢獻。 據瞭解,此案的更變並非海軍主導,而是某位曾任軍職的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所提議,後經軍談正式提報後,獲得層峯覈准同意,裁示優先執行。
臺灣海軍新艦艇: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震海計畫
192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海軍投向國民革命軍,所轄各艦改懸青天白日旗幟為艦首旗。 臺灣海軍新艦艇2025 臺灣海軍新艦艇2025 1928年11月2日,國民政府第五次國務會議議決:制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以青天白日為國徽,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 1929年12月20日,國民政府明定海軍旗與國旗同式,艦首旗為青天白日旗至今。 機庫頂部兩側各裝一座30mm遙控機砲,替代原本臺灣海軍長年使用的Bofors 40mm火砲。 臺灣海軍新艦艇 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羣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的觀點。 我們有國內外調查新聞、生活、遊戲、消費等資訊,希望提供讀者具有深度、廣度、樂趣及生活、時尚品味的原生新聞。
美軍損失方面,由於其在解放軍發起對臺作戰三週後才介入,受解放軍部署完善的潛艇、空射反艦飛彈與海軍艦艇攻勢下,將損失高達4艘航艦、43艘作戰艦艇及15艘核潛艦,最終成為「臺灣孤立無援模擬」的情況。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對中國2026年攻臺進行24次兵棋推演,為歷來最大規模的兩岸戰爭模擬之一,最終認為解放軍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而美國、中國、臺灣都在這場戰事中付出慘烈代價。 此外,基隆級驅逐艦在採購時,雖然引發過一些爭議,但當時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讓臺灣快速獲得區域防空能力,仍算是一筆不錯的交易。 臺灣海軍新艦艇 除非美、臺之間已經有不能說的默契,不然這樣的期望,不應該成為海軍的未來造艦規劃。 新的造艦計畫將以更多的中小型作戰艦艇、水下潛艦、無人水面艦艇、無人水下潛艇,來打造一支速度更快、反應更靈敏的輕巧海軍。
臺灣海軍新艦艇: 潛艦隊
而在潛艦國造方面,此報告指出國內現階段無潛艦設計與製造經驗,經國外技術協會執行「潛艦國造」產能評估後,在現有船廠基礎能力下,提升部分關鍵設備,透 過與國外技術協助,並整合國內外商源,可達國造潛艦的目標。 報告中指出,「潛艦國造」計畫概略分為「設計」及「建造」兩個階段,設計階段重點在於獲得潛艦 藍圖與設計方案並規劃使用的裝備構型,建造階段則依設計成果來執行。 此時,潛艦設計階段作業已經獲得立法院通過,預算30億新臺幣,先後執行構想、初步、 合約、細部等設計程序。 「設計階段」正依照程序進行採購招標作業,目前規劃由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簡稱船舶中心)擔任設計主合約商,中山科學 研究院任戰系整合合約商;待設計作業完成後,就開始建造首艘國產潛艦。 從民 國106年起將委由國內船廠承造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原型艦、快速佈雷艇、沱江級後續艦及107年新型獵雷艦等計4型艦,金額600億元。 由於臺海軍事局勢嚴峻,臺灣海軍若要等待中科院慢吞吞地試驗、測評、改良和縮小臺版神盾雷達,而後再重新規劃先進巡防艦的設計,而後一步一腳印施工搭建,要形成臺灣新一代戰艦的有效戰力時間,可能晚至2030年之後,臺灣海軍還有時間等待嗎?
- 國軍當年要淘汰從美國接收的老舊艦艇時,規劃了光華一號計畫來發展噸位較大的8艘一級艦,光華二號計畫則尋求外購16艘噸位較小的二級艦,形成高、低搭配的模式。
- 中科院發展中的旋轉式主動陣列雷達(即「海鷹眼」)雖已達到一定程度,但海軍方面目前評估,仍不認為該系統成熟度達到可進入服役、用於海軍新艦計畫的程度。
- 然而,如果要在2023年就開始建造,海軍不僅必須在短期內完成建案計劃的(大幅)修訂、合約設計以及招標工作,照理說在時間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因此當天的專案會議中,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並未解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的1.6億元預算,而這1.6億隨後報繳國庫。
- 此外,臺軍擁有數量達到20艘左右的3,000至4.000噸級排水量的中型巡防艦,急待震海計畫的先進巡防艦來取代。
海軍官員表示,在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中,艦上偵蒐、指管通情、戰鬥系統(含武器)全由中科院負責整合,造船廠只負責艦體平臺、推進與電力系統;因此,「新一代巡防艦」的設計、噸位等,都是依照中科院「迅聯專案」艦用作戰系統的規格來調整。 臺灣海軍新艦艇2025 臺灣海軍新艦艇2025 依照消息人士,在第一場招商說明會上,臺灣海軍以機密為由保留許多技術細節列,只有等到決標之後,才會提供完整的建造規範給得標廠商;而這讓多家船廠當場提出異議,認為只有作戰系統纔有機密,艦體平臺只能算是一般造艦,所有規範應該投標前提供;如果規範內容不合理或有誤,驗收履約會有問題,對船廠而言風險太高。 此時,「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合約設計已在2018年完成,「迅聯」新一代作戰系統經過5年的研發,原訂在2019年驗收成果;而從美國洛馬公司以商購管道購買的兩套MK-41垂直發射系統(加上部分技轉)也在2019年初運抵臺灣,準備安裝中科院海弓三等艦射防空飛彈進行測試。 然而,關於研製艦載相位陣列雷達的「迅達」未符合海軍的需求,造成整個原型艦計劃往後順延。
臺灣海軍新艦艇: 臺灣版神盾艦 造形首度曝光
「迅達計劃」進度嚴重落後,將系統小型化、降低安裝重心等相關設計遇到瓶頸,導致裝上規劃中的「震海計畫」艦體平臺出現困難。 依照此報導,中科院在「迅達計畫」發展的艦載相位陣列雷達,仍是源流於陸基天弓飛彈 系列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為基礎;歷年來雖然陸續更換更新型的硬體設備,但這種被動相位陣列雷達的整體架構(例如後端集中式的行波管發射機,透過複雜的導波管將射頻能量傳遞到天線陣面)已經落後,先天上很難進一步提高性能與縮減尺寸重量。 臺灣海軍新艦艇2025 依照「上報」指出,海軍對於海基型相位陣列雷達的性能規格,要求偵測距離可超過300公里;雖然目前中科院的相位陣列可以滿足此一指標,然而整個系統體積重量超過「震海計畫」艦體載臺容許的餘裕。
臺灣海軍新艦艇: 中華民國海軍(戰前)艦艇列表
來自政府部門的訊息指出,先前臺船高層曾當面向總統府高層表達,為了順利推動「國艦國造」,臺船有增資的需求;總統府高層回應表示未反對臺船增資,但只是原則上同意臺船增資而不清楚具體金額。 然而,8月20日簡報後段臺船提到增資計畫時,沈榮津對於臺船提出的龐大增資數字感到喫驚,也對臺船經營績效有疑慮,認為沒有說明增資效益前,增資案不太可行;臺船增資需求高達100億元,民間募資不太容易,大概要找政府出錢,但行政院對這麼龐大的數字感到困難。 除了引進與海軍共通的艦艇設計之外,海軍出身的李仲威署長也配合蔡英文政府政策,推動改革海巡署的艦艇維修業務;原本海巡造艦規劃與維修業務,是由隸屬在警職體系下的海洋巡防總局(洋巡總局)船務組負責,意即由「用船單位」主控。
臺灣海軍新艦艇: 發展規劃
在2017年3月時,臺船實收資本額為74.36億元,到2018年底僅有37.3億新臺幣;在2019年1月完成增資10億元後,資本額從37.3億提高為47.3億元。 然而,臺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隨著公司積極轉型發展多元業務含「國艦國造」、「離岸風電」等,這樣的資本額仍非常不足。 在2015年12月15日,國防部公佈名為「迅能計畫合約設計」的商業服務標案的公告預告;外界曾推測這是以「迅海」為基礎的放大型雙體作戰船艦的方案 臺灣海軍新艦艇2025 ,不過實際上這就是多功能人員運輸艦的海軍專案代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臺船宣稱震海巡防艦的量產數量達到14至19艘,與先前臺灣海軍的規劃數量不同。
臺灣海軍新艦艇: 艦艇一覧(近代海軍)
更可能重蹈目前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在艦體中段同時安裝雄風二型、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結果造成艦體靈活性受影響的問題。 對於神盾級軍艦的靈魂,也就是艦上的ACS先進戰鬥系統,軍方人士說,中科院在10餘年前就開始進行艦用戰鬥系統的研製及整合,在國外廠商的技術協助下,目前已有具體進展,預計到2018年即可完成,這套ACS系統未來裝載在臺灣建造的新一代主力艦上,將可具有海上戰場管理、指揮管控海空軍艦戰機的作戰效能。 在預算書編列之震海計畫原定要在2020年開工、2026年完成原型艦測評,但實際進程已延宕。 中華民國海軍官員認為這是受到中科院科研項目未達預期目標之拖累,為瞭解決計畫延宕之困局將啟動外購及國內自製的雙軌併行方式,2021年6月初發函給歐美5家廠商,邀請各公司對臺灣震海計畫戰鬥系統提出相關規劃,預計採用「船體國造+戰系委外」的方式進行,期望在2026年完成預定進度。 「迅聯艦用戰鬥系統」設計的整體規畫,是以開放式指管系統為核心,依各項作戰任務之不同,結合特定武器、偵蒐裝備與通信設備,即可組成作戰艦艇所需的戰鬥系統。
臺灣海軍新艦艇: 「泡菜機」震怒韓國人! 這電視臺繼「太極旗病毒」後又惹議 網怒批 : 臺灣這麼「嫌韓」?
在人力方面,星座級全艦目前設計編制200人,未來可增加到250人,但還是比神盾驅逐艦與巡洋艦的動輒350人以上節省人力。 雖然LCS在2019年緊急加裝8枚射程185km的NSM反艦飛彈,但防空能力與生存能力,卻無法透過應急改裝來強化。 LCS計畫發展於1990年代初期,在前蘇聯解體的時代背景下,當時地球上唯一能與美國海軍在公海大洋上抗衡的前蘇聯紅海軍,因為缺乏經費,一夕之間解體。 相較過去,美軍編制內原有多達71艘派裏級巡防艦,每艘的滿載排水量僅3700噸(短艦身)~4100噸(長艦身),艦上標準人員編制176人,動力為雙主機單軸推進(驅逐艦以上多為四主機雙軸)。 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擔任海上臨檢任務,光是值勤的人力成本與燃油消耗成本,派裏級遠比神盾巡洋艦或驅逐艦適合。 美軍在可疑船隻上查獲數千把中國製造的56式突擊步槍(AK-47的仿製版),俄羅斯製造的武器更多,有9M111M反戰車飛彈、RPG火箭推進榴彈、各式輕重機槍、大口徑狙擊槍等,足夠裝備一個團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