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飛彈10大優點

國軍想要發展不對稱戰力,將臺灣打造成一座刺蝟島,最大的問題恐怕是相對保守的思維。 當然,許多新型戰術或武器的發展構想,需要謹慎的評估,以確定可不可行,但保持開放的態度與多方嘗試非常重要。 同時,臺灣社會也應該瞭解,想採取不對稱戰術,就必須投入更多的研發經費,來升級武器系統,以保毒刺的嚇阻性。 如近來美國水雷戰協會(Mine Warfare Association)所舉辦的徵文活動中,就有美國海軍中校投書,建議採「攻擊式佈雷」的方式,在臺海爆發衝突時,用水雷封鎖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外圍航道。 這篇獲獎文章的觀點其實非常的簡單,因為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的經濟命脈,一旦被封鎖,不只所有的能源、原料與民生必需品都無法輸入中國,中國的產品也無法出口,對中國的經濟將產生巨大的壓力。 這會比輕濟制裁還要有用,才能逼使中國坐上談判桌,阻止解放軍在臺海的軍事行動。

  • 比較常見的分類是以大小,飛行速度(次音速或超音速),以及距離區分。
  • 當時埃及海軍的飛彈快艇,發射「冥河反艦飛彈」擊沉以色列海軍的「埃特拉」號驅逐艦,創下有史以來首次以反艦飛彈擊沉大型軍艦的案例。
  • 照片中,侯佩岑擁有雪白肌膚、優雅氣質,以及一雙圓潤大眼,整體看起來宛如20多歲的少女,成功擄獲近萬名網友的心。
  • 過去曾發展過的空射型雄風二型反艦飛彈,不受國軍青睞,原因不難理解。

目前傳出的解決方案是縮小彈體,讓IDF可以掛載在翼下,減少內載燃料也能降低重量,據報導將減重到950公斤。 這與布拉莫斯飛彈的發展很類似,布拉莫斯-NG(Next Generation)在縮小彈體與降低射程後,也推出了空射型。 以IDF的籌載能力來粗估,掛載兩枚空射型的雄風三型,兩枚自衛用的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機腹中線再攜帶一具副油箱,恐怕已接近極限了。

反艦飛彈: 中共解放軍日前在臺灣周邊海空域區域,展開環臺式大規模軍演、實彈射擊

俄羅斯3M22極音速反艦飛彈的主要優勢有二:一是讓現有專精對抗飛機和傳統低空反艦飛彈飽和攻擊的防空系統束手無策;二是讓大多數作戰艦艇都具有發射能力,增加飽和攻擊的戰術彈性,避免過度仰賴殺手鐧武器易遭反制和偵知意圖的危險 。 它的射程至少為1,500公里,能夠打擊中國大陸內地目標,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中部的三峽大壩。 國防部表示,聯合反制有3案,分別為:無人攻擊載具,具長時間滯空能力的劍翔無人機搭載反輻射飛彈,其特性不須人員駕駛,可降低人員死傷風險的優點,以摧毀敵軍防空雷達,提升我遠距作戰效能。 萬劍飛彈系統,則由IDF型機於作戰時攜掛,於敵防空火力範圍外或對我有利空域投射,達到降低戰損及阻殲機場目標。 國防部表示,「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是國軍依敵情威脅及未來作戰型態,研擬籌獲「聯合反制、整體防空及海上截擊」三大作戰領域的武器裝備。

  • 2005年,美國國防部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並測試了世界上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東風-21丁型飛彈,射程約為3,000公里(1,900英里)。
  • 去年11月,立院三讀通過國防部所提總值新臺幣2400億元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其中包括生產雄風二型與雄風三型岸置反艦飛彈系統,另外預算中採購之海軍高效能艦也可搭載雄二與雄三反艦飛彈,期盼在短時間內,籌獲發展成熟、可快速量產的國造武器,以建構抗中不對稱戰力。
  • 過度仰賴航艦做為打擊戰力重心的另個副作用,就是讓敵方得以集中有限資源發揮內線作戰以逸待勞的優勢;只要緊盯航艦打擊羣,就可以確認戰力投射軸線和攻擊動向,反而讓美國海軍在跨國作戰中無法充分發揮戰場主動優勢。

2014年央視新聞「新型飛彈參加實兵實彈演習」的報導中出現了垂直發射新型的反艦飛彈的畫面,有分析認為是鷹擊-18官方首次曝光。 鷹擊18反艦飛彈以俄製「口徑」3M-54E反艦飛彈為藍本仿製的反艦飛彈譜系,採用與俄製俱樂部飛彈相同的亞音速與超音速結合的雙速制飛行/突防方式,鷹擊18反艦飛彈在巡航階段採用亞音速飛行模式以提高射程;末端攻擊段轉換為3馬赫超音速突防以減少敵方的反應時間。 這種設計兼顧了亞音速飛彈射程與超音速飛彈突防速度這兩方面優勢,使得飛彈在保證末端高速攻擊的同時,最大射程達到了600公里級別,且潛射版射程不會比艦射版縮減,射程達到656公里。 軍方相關官員指出,繼艦射型、陸射型雄三飛彈之後,中科院現正積極研製與測評空射型雄三飛彈,藉以強化IDF戰鬥機的反艦戰力,空射型雄三飛彈彈體較現役的艦射型、陸射型縮小,重量減輕,可比照萬劍彈模式掛載在IDF戰鬥機的機翼下方,在空中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型水面艦艇進行遠距精準攻擊。

反艦飛彈: 中國對臺全新作戰實驗:民用滾裝渡輪的搶灘威脅

反艦飛彈發展到近代,已經可以從多種型態的載具上使用,包括從各類飛行器上發射的空射型,由地面發射的陸射型,由水面艦艇使用的艦射型以及自潛艇發射的潛射型。 許多飛彈在經過少許改裝之後就可以在不同的載具上使用,不必另外發展專用衍生型。 導引段是協助飛彈追蹤目標和進行控制的部分,常見的導引方式包括乘波導引、主動雷達導引與紅外線導引,甚至還有不發射雷達波,全程保持靜默的飛彈。 DDG、CG乃至SSN的艦、潛射魚叉的角色將會被LRASM取代。

騰雲無人機也在飛行測試中,繞行了大半個臺灣島,展現極為優異的滯空性能。 反艦飛彈2025 目前正在研發的空射型雄三飛彈,則朝縮小彈體的方向發展中,好掛載在IDF戰機上發射。 國軍或許在設計階段,就可考慮將空射型雄三飛彈整合在勇鷹高級教練機與騰雲無人機上,讓這款空射型反艦飛彈的發射平臺變得更多元。

反艦飛彈: 解放軍不斷增加的航母羣:中共003型航空母艦之未來發展

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Wan Chien,中華民國)空射集束巡弋飛彈,由F-CK-1戰鬥機裝備,專用於戰術轟炸,射程200公里以上。 反艦飛彈 低空超音速飛彈(Supersonic Low Altitude 反艦飛彈2025 Missile,縮寫為SLAM,請勿與戰區外陸攻飛彈的SLAM混淆)及SM-64納瓦霍洲際巡弋飛彈(SM-64 Navaho,美國)。 前者是可怕的4.2馬赫的核子動力核彈頭飛彈,於1955年構想,64年7月1日取消。

反艦飛彈: 解放軍驗證新戰法 罕見曝光實彈演訓

後者是46-58年間研究,陸基型射程一千英里,海基一千五百,空基三千英里的衝壓式巡弋飛彈。 比較常見的分類是以大小,飛行速度(次音速或超音速),以及距離區分。 有的時候,空射和潛射巡弋飛彈會比同種類的陸基或艦上發射型要輕和小。 二次大戰末期,納粹德軍以弗裏茨 X(Fritz X)炸彈攻擊盟軍船艦、在太平洋戰場,日軍以載人自殺攻擊機攻擊美軍船艦,為近代反艦飛彈的濫觴。 二戰之後,透過雷達導引技術使得反艦飛彈威脅性大幅提升,1967年以阿戰爭期間,埃及飛彈快艇以蘇聯冥河飛彈擊沈以色列驅逐艦埃拉特號(Destroyer Eilat)。

反艦飛彈: 反制對岸威脅 國軍5年將產千枚「反艦飛彈」備戰

該型號飛彈飛行高度很低,可躲避雷達和反飛彈系統跟蹤,被認為是用來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有效工具。 中國航艦遼寧號在內等6艘軍艦,16日再度經日本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對我國東海岸形成重大威脅,海軍連日來完成東部地區首個機動中隊部署,將進駐包括雄三、雄二等飛彈機動發射車組,未來也將搭配部署美國售我的岸置魚叉飛彈,嚴密監視並控制東部海域動態。 立法院三讀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其中採購「雄昇飛彈系統」,國防部首度公開表示,這型彈為「地對地巡弋飛彈」,屬遠距精準武器,可對敵主要威脅的戰略目標,擴大反制作戰成效。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飛行速度可達到2.5馬赫,最大射程100公里至300公里之間,飛彈配備主動式雷達導引裝置,具備「射後不理」能力,戰時可接受海軍大成觀通系統提供目獲資料實施接戰;雄風三型已有改良增程型,射程提升為300公里以上。 不過,像錦江級巡邏艦或光六飛彈快艇這種小型艦艇,使用的平面搜索雷達無法支援遠距離的反艦作戰,艦上所配備的雄風二型或雄風三型飛彈,過去都是靠海軍的大成資料鏈來取得攻擊座標,本身並不需要具備雷達搜索能力。

反艦飛彈: 國防部:海巡安平艦將平戰轉換 演練精準武器射擊

烏俄戰爭開打至今,雖然勝負未出,但烏克蘭已創下許多經典案例,供世人觀察與學習。 例如本月十四日以兩枚海王星反艦飛彈,重創俄軍排水量高達一萬兩千四百九十公噸的「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即是一例。 海軍司令部今天表示,海軍反潛航空大隊1架S-70C 反潛直升機,機號2303,今天下午執行試飛科目操作,疑似裝備故障,在…

反艦飛彈: 我國防科技大突破 海軍反艦飛彈部隊將大擴充

相對於空中飛行的飛機,水面的艦艇是在二度空間運動,航行速度也比噴射戰機緩慢,因此反艦飛彈對於機動靈活性的要求相對較低,飛行速度也比較慢,絕大多數都不像空對空飛彈能夠超音速飛行。 不過,現今已有國家成功研發超音速反艦飛彈,例如我國自製的雄風三型飛彈。 臺灣面對解放軍的威脅,也是以全方位與不對稱的模式建軍,國人與國軍當可自信的認為,無論是自製的反艦飛彈,或是向美方採購的岸基魚叉反艦飛彈,仍能有效威脅甚至殲滅敵軍大型軍艦。 後期版本的飛彈則加入地型匹配導航系統及數位影像區域比對系統(DSMAC)等裝置、提高了相當大的命中精度。 這些飛彈的飛行速度超過音速,多半使用衝壓發動機,射程多在100到500公里之間或更長,導引系統則各異。

反艦飛彈: 烏克蘭

國防表示,雄昇飛彈系統,則是「地對地巡弋飛彈」,屬遠距精準武器,對敵主要威脅的戰略目標,擴大反制作戰成效,以符合未來作戰需求。 除此之外,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優異的繞行式械彈系統,也是國軍可以考慮的方向。 事實上,劍翔無人機應該已經算是一種繞行式械彈系統,只是專門用來擔任反輻射任務,國軍或許可以嘗試,在劍翔無人機的基礎上,研發反艦型的繞行式械彈系統。 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以海王星反艦飛彈擊沉俄羅斯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莫斯科號,靠的不完全是海王星飛彈,還包括擔任誘敵任務的無人機。

反艦飛彈: 自由開講》賴清德的「務實的臺獨」就是守護國家主權

同時普京還公開了一種核子動力魚雷,可以視為一種小型無人核潛艦,可載核彈頭攻擊艦隊和沿海城市,俄媒體報導這些新武器都是為了反制美國的反導計畫逼近在東歐鄰國部署的壓迫感,必須使美國認知到其反導系統無效。 根據設計目的和作戰需求不同,極音速滑翔武器的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0~25馬赫不等。 而且雖然名為極音速滑翔武器,但在設計上為了增加飛操機動性,某些設計也會加裝小型推進發動機,特別是目前尚在研發中的超高音速衝壓發動機,不僅能夠讓極音速滑翔武器的射程進一步延長,而且還能夠增加在終端彈道的機動性。 這種加裝發動機的極超音速武器設計,又被稱為戰術助推滑翔體(TBG),理論上將能夠達到和現有巡弋飛彈相近的命中精度。 反艦飛彈 當日本自衛隊完成西南諸島岸置反艦飛彈部署,於戰時將具備第一時間對航經周邊的共軍海空軍發動攻擊之能力。

反艦飛彈: 全球首款! Neocis植牙手術機器人獲FDA批准進行牙骨修復

網站強調,「如果這種新導彈被證明的確是高超音速鷹擊21導彈,那麼055型巡洋艦將是世界上最強的水面戰艦」。 鷹擊18反艦飛彈之所以受到關注,在於解放軍始終沒有正式公開過這型飛彈實彈發射的畫面,而且只在2019年的閱兵分列式中亮過相。 反艦飛彈 雄風三型飛彈由導控段、彈頭段與推進段三大部分組成,外型主要為圓柱狀彈體附加四具衝壓引擎進氣道,另外掛載兩具圓管狀的助推火箭。 我國採購的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已抵臺開打,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雙價疫苗品牌,不過鴻海創辦人郭臺銘稱,…

反艦飛彈: 部署與使用

鴻海創辦人郭臺銘近日為BNT疫苗採購議題槓上衛福部,更以「禽獸食祿」等16字表達遺憾。 反艦飛彈2025 農曆春節將至,為協助金馬鄉親及陸配返鄉團圓,行政院會22日通過「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 鴻海創辦人郭臺銘主張政府應採購BNT次世代疫苗,遭衛福部長薛瑞元譏諷「像是BNT的推銷員」,郭董為此重批「禽獸食祿」。 反艦飛彈 整合慣性導航、衛星定位及無線電高度計等定位及高度量測機制,引導飛彈循預設戰術轉折軌跡並掠海低飛近迫敵艦。

反艦飛彈: 美軍援烏克蘭「吸血鬼」反無人機系統 外媒揭原先用途

海軍退役中將、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前院長龔家政近期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訪問,首度完整而明確地證實,中科院研發由… 而針對雄昇飛彈效能及彈種,根據國防部今天送抵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書中披露,主要品項分為高爆彈及散撒彈,分別反制堅固指揮所及掩體、機場跑道,也包含2處的指揮管制軟硬體設施。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反艦飛彈: 雄風三型現正量產中:下一步發展空射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利弊

換言之,就現況來說,只要航艦遭敵長程反艦攻擊火力癱瘓,美國海軍的跨國制海能量就會明顯下降。 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PAC-3):一種遠程、全空域的防空系統,用於對抗戰術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和先進戰機機。 它有相當多的使用國,包括美國、德國、希臘、以色列、日本、科威特、荷蘭、沙烏地阿拉伯、韓國、波蘭、瑞典、卡達、阿聯、羅馬尼亞、西班牙和臺灣。 國防部說,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規劃在111至115年期程內籌獲8項10案武器裝備,建構適足的防衛戰力,其中無人攻擊載具系統、雄昇飛彈系統及萬劍飛彈系統等3案,經中科院周延規劃期程工項,配合短期挹注經費量產快速形成戰力,發揮中科院飛彈產線最大產能,可提前於113及114年完成量產。 前述戰例,不管是艦艇雷達未能及早發現威脅,或因國際法制約未敢讓近迫防禦系統置於自動交戰,還是輕忽域內潛在敵軍反艦飛彈能力的威脅誤判,在21世紀的制海作戰形態,已悄然再起變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