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人人有分。 既然能夠到這個講堂來,就可以證明你善根、福德、因緣深厚,你跟阿彌陀佛過去生中有深厚的因緣,只要這一生能真正發願,決定得生,這個果一定是菩提涅槃的大果。 謂四大五藏病,以何法而治;鬼神病,以何法而治;業報病,以何法而治;既深知病源起發,當作種種方法治之,但各種病,對治不同。
- 如果已熟,光色發現出來了,自己契入境界,智慧現前,德能也現前,就像果成熟一樣,可以利益一切眾生。
- 此心圓耶、方耶、是青耶、黃耶?
- 楞嚴經中所注重四種清淨明誨,即戒是也。
- 隨所聞聲,即知聲如響相,若聞順情之聲,不起愛心;違情之聲,不起瞋心;非違非順之聲,不起分別心,是名修止。
- 不善放逸者,即淫慾、忿怒、愚癡也。
大師前期思想的代表,是融合《大智度論》及印度所傳來的所有坐禪實踐法,盡量收集,而組織成為漸次止觀。 所謂漸次止觀,乃指將禪門實踐法,由淺入深次第,加以精密組織,這在禪觀發展史上是劃時代的重要貢獻。 還可以說是禪學的集大成,若有心於禪學研究,此書實屬不可缺少的寶典。 未久慧力法師又建造一塔,後來到了竺法汰法師住持瓦官寺時,更拓建堂宇,興建重門,並宣講《放光般若經》,眾僧雲集,遂成一方名剎。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宣佈螢幕還俗!釋昭慧:她弟弟費玉清還真像修道人
煬帝大業十年,時年四十五歲著《涅槃玄義》二卷,《涅槃疏》二卷。 當時隋朝末年兵荒馬亂,寇盜並起,《涅槃疏》寫成時,烈火焚燒不熱。 隋開皇十三年章安大師三十歲,是年四月於荊州玉泉寺聽《法華玄義》,開皇十四年(594年)聽《摩訶止觀》。 至於其餘各處,凡智者大師所說法門,全部給與編結彙集,大小部共有一百餘卷。 年二十時(陳宣帝大建十二年580年)受具足戒。
- 如偈中所說:若分別憶想,是名魔羅網,此正顯眾生因妄識分別故,所以墮落魔道,為魔所惱,若不動不分別,是則為法印。
- 「免難」即指免除二種生死之災難了。
- 所謂食則不飢不飽,睡眠不節不恣,調身不寬不急,調息不澀不滑,調心不沈不浮,身心調停,則能進行五法,故第五行方便,即欲、念、進、慧、一心,此五為善巧之方便,能資助正修。
- 然則二字,乃轉語之辭,謂疑道繁多,未必悉障於禪定,此簡非今所講之疑蓋,乃障定之疑蓋也。
- (3)壞想,觀青瘀想已,復觀死屍,風日所變,久之皮肉裂壞,身首足等六分破碎,心、肝、脾、肺、等五臟腐敗,臭穢之物,流溢於外,是為壞相。
- 殊不知此定,乃世間欲界中未到定之功夫,色界根本,初禪尚未窺見,況乎究竟涅槃,空劫以前之事耶!
- 三、無相法相:於定中能遠離上所舉得假名相、法相。
所以稱為「欲接引始學之流,開蒙而進道」。 這些上二界的五分結煩惱,應當修四念處觀、暖頂忍等十六行觀及真實三止(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等即可斷除。 此中如果斷除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就能證得預流果,得到不墮法,一定趣證菩提。
恆述法師: 臺灣使用火山佈雷系統會違反《渥太華條約》(沃太華公約)嗎?
證諸法門者,即證圓頓諸波羅密法門也。 恆述法師 觀慧微少者,即有止無觀,定多於慧也;定心微少者,即有觀無止,慧多於定也。 若有定無慧,此定是枯定;若有慧無定,此慧亦是狂慧。 若欲斷除結使,證諸法門,非止觀齊修,定慧均等不可。 在因名止觀,在果名定慧,止觀二法,如鳥之兩翼,車之二輪,離則兩傷,合則雙美,故以密室中燈為喻,正顯止觀決要均等,方能脫離苦海。 當知止觀齊修,定慧均等者何,無他,即一句彌陀是。
乖者亂也,僻者偏也,即不得錯亂修習之謂。 此下明定心之中,亦有寬急二種病相。 因上來所明調伏妄想思慮,令心不沈不浮,是名心定相。 倘若於中不慎,遂生二種之相:(一)者急相,(二)者寬相,此二相均於定心中所產生。 一謂定心中急病相者,因於行人由靜坐之中,攝心用念,此念乃是虛偽之妄念,非真實之正念,以之用心,因此而入於定,是故每患胸臆急痛,身心不得安隱,每見行人精進修定,但心尚未定,而心氣急痛之症,早已在身矣。 欲治此病,當寬放其心,想氣皆下流,則患自愈矣。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宣佈還清千萬債「警告外界別再提」 創新宗派震撼宗教圈
一方面為了節目曝光需要,便向多名節目製作人收取新臺幣上百萬元現金至日本添購行頭,包括王鈞、葛福鴻與張富等人。 2017年5月21日,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中國藍TV大型網紅養成節目《厲害了我滴星》在中國藍TV與騰訊視頻播出第1集,沈南、曾艷芬與恆述法師組成第1集明星評審團,恆述法師再次以流行歌曲旋律唱佛教經文。 恆述法師2025 2002年,恆述法師公開提倡推廣人性化的修持方式。
恆述法師: 與張菲、費玉清鬧翻 恆述法師曝「家人猝逝」10年遺憾
爾時應修從空入假觀,則當諦觀心性雖空,緣對之時,亦能出生一切諸法,猶如幻化,雖無定實,亦有見聞覺知等相差別不同。 當知四大五藏病非鬼病,鬼病非四大五藏病。 若言無鬼病者,邪巫之徒,一向作鬼治,有時得愈;若言無四大病者,醫方一向作湯藥治,有時愈,足徵有鬼神病也。 三業報病者,或專由先世宿業而生病,或因今生破戒,發動先世罪業而成病。 若有重罪,理應受地獄重罪,而人中輕償,但頭病即除罪,此約業欲遷謝故病也。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
將禪定比喻作樹葉,將德能比喻作花,將一切智比喻作果,果是一切智。 這個一切智是後得智,權智,前面那個樹身叫根本智。 《般若經》上講得很好,「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主要作品
分初中後三際,前際如來不可思議者,即指現在凡夫,以及蜎飛蝡動,一切眾生,彼被情識迷,但本性中,各各具有真如妙覺明性諸佛之三大三德,莫不圓具無餘,豈可思議否? 故常不輕菩薩,常謂我不輕慢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我等凡夫,豈可以情識心量,來測度眾生,以牛羊眼,來觀視眾生。 中際如來,既能聽經聞法,修福修慧,即是名字乃至分證即之如來也。 恆述法師 後際即究竟即如來也,位雖有三,無不以止觀二心,以辨極果。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擔保借500萬高利貸變她欠4千萬 女信徒錢拿走不甩被起訴
此「宗要」如書中所說不外乎十章之內容。 前五章從第一具緣至第五行五法是助行的內容,第六正修纔是正行內容。 正助二行就是圓融一乘之實相因。 所以本書是以正助二行、圓乘因果為宗要。
恆述法師: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三際推窮,此一念能觀之心,了不可得,以其此心豎無初後,橫絕邊涯,不落分劑方隅,故非內外中間,非長短方圓,非青黃赤白,非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處,一切時,求心當體,了不可得。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2025 夫凡夫眾生,執萬法以為實有,現前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人我是非,以及見聞覺知等,一切諸法,悉有可得,所以終日妄心流動,無可止息。 今既推心了不可得,從心所起一切諸法,亦皆不可得,然雖了不可得,而非同頑空木石之無知,故云非無剎那之念,胡來見胡,漢來見漢。 現在一念有情無情之境界,無不覺知明瞭清楚,故云:任運覺知念起。 行人修持時,專心一意,不雜不亂,不休不息,精進勇猛做功夫。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過年破冰張菲、費玉清 親揭和解內幕
當知五藏六腑,所生病患眾多,不勝枚舉,但亦各有其相貌,行者於坐時,及夢中察之可知。 今明以下是分科解釋,一明四大增損病相者,以吾人之身,地水火風四大組成,若一大有增或減,則生疾病,故四大非均等不可。 若地大增於其他三大,則身體苦重,堅結疼痛,枯癉痿瘠,如是等一百一患生,是地大病相,餘三大增損如文。 觀其病魔由何而來,先欲知其病之根源,然後施以種種方法而對治之。 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忽然發心慈念眾生,或緣親人得樂之相,即發深定,內心悅樂清淨,不可為喻,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復如是。 從禪定起,其心悅樂,隨所見人,顏色常和。
此句意謂,智者大師在大蘇山悟入微妙的法華三昧,而悟證了一心實相。 恆述法師2025 慧文大師在北齊之際,聚徒萬人,專業大乘,獨步河淮,時無競化,所證入法門,非世人所知。 學者景仰之,以為戴天履地,莫知高厚。 慧文大師以所證悟之心觀法門,口授南嶽慧思大師。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宣佈還俗! 「復出尺度無極限」超狂內容曝光:瘋狂尼姑
三十六物,不出自身內外中間三處,外具十二,即髮毛爪齒,眵淚涎唾,屎尿垢汗也。 身器具十二,即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也。 內含十二,即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臟熟臟,赤痰白痰也。 行者於未到定中,見諸三十六物,心大驚喜,謂從未曾見而今見,故大驚;他人所不能見,而我能見,故大喜,如是心中寂靜輕安,爽快異常,是謂隨息特勝善根發相。 特勝,即十六特勝也,謂六事一一皆勝於四念處等諸禪觀也。
恆述法師: 無預警刪光貼文!恆述法師今「宣佈重大決定」引猜疑
即所謂三明六通、四諦六度、三十七道品、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法,悉皆如來寶藏。 若無信心,則於佛海中,難得實益。 恆述法師2025 然則二字,乃轉語之辭,謂疑道繁多,未必悉障於禪定,此簡非今所講之疑蓋,乃障定之疑蓋也。 所言悔者,謂悔能成蓋;若掉而無悔,則終不能成蓋,何以故?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3000萬債款」火速還清!親曝驚人震撼彈
這就是心地清淨與否,產生這樣一個現象。 如果有人受了戒得到戒體之後,不能夠以堅固的心護持戒律,並且各種輕戒重戒,多有所毀壞犯損。 這種情況,依照小乘佛教法門,就沒有懺悔四種重戒的方法,如果依據大乘佛教法門中的方法去懺悔,還是可以滅除的。
恆述法師: 恆述法師「決裂張菲、小哥」!導火線竟是張菲 因為「前世沒緣分」
自上依眼等六根修止觀相,隨自意用而用之,一一悉皆具上番修止觀義。 一即對治初心麤亂修止觀,乃至第五明定慧均齊修止觀,是中業已廣明分別。 據上六根中,一一各對六塵境而修止觀,言之則有六,其實性體之中,本無六與不六,以其性中相知故。 如涅槃經雲:「如來一根,則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一根既爾,餘根亦然,此即六根互用之義。 他如阿那律陀無目能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憍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摩訶迦葉,不因心念,而圓明瞭知。
「請」即請求,恭敬用詞,即請求智者大師說出六妙門的修法。 「毛喜」(516年-587年),字伯父,陽武人(舊縣之名是秦朝所安置,管治現在河南省原陽一帶)年少好學,擅於草書隸書。 陳宣帝(569—582在位13年)時,為尚書令。 參加瓦官法會,懇求禪修要法,躬執弟子禮,受學《六妙門》及《四十二字法門》,早晚研究修習,不因事情多忙而廢止。 此不定止觀可以從華嚴阿含乃至法華的教法觀門,即於四教五時中隨意取空、假、中的一個觀。
又如唸佛之人,則疑念佛法門,是否能生西方? 恆述法師2025 若於法生疑,則時時改途易轍,朝三暮四,疑惑癡闇,覆被真心。 所謂坐佛海邊而渴死,豈非庸人之輩乎? 如是即法不染心,永失如來無上涅槃。 疑有三種不同:一者疑自,謂行人端坐修觀時,心中便作如是念,我今善根微薄,罪障深重,必非道器,何敢仰攀上乘,修斯道法耶?
恆述法師: 網傳訊息原始出處為何?
人生世間,皆有生活,所謂衣食住也。 恆述法師 故此三種,為人生之需要,若無衣食,則生活問題,不能解決,學佛之人對於此二,超然物外,衣食不成問題,無所希求,是故較之為衣為食終日忙而不休者,高出萬萬。 故願出家二眾,及在家二眾,當痛念生死事大,以此為模範,淡薄衣食,則於道其庶幾乎。 從是懺悔之後,即能以堅固心,精持諸佛禁戒,絲毫無犯,亦可名為屍羅清淨。 如破壞垢膩之衣,若能補治浣洗,猶可染著,破壞而能補,垢而能洗,破壞者補治完美,垢膩者浣洗清淨,即無用而成有用,故云猶可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