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介紹北港地方人文風情,讓人對於北港媽祖文化所在地有全貌性的瞭解,是一本全方位視野的民俗文化小百科。 原本,北港朝天宮每年舉行2次迎媽祖的慶典活動,分別為農曆正月15日元宵和3月19日媽祖誕辰。 其中,元宵迎媽祖適逢傳統過年,活動盛大時間,可長達半個月之久;媽祖誕辰慶典則會提前,北港媽祖護送媽祖神像渡海到湄洲媽祖祖廟進香,返航時則到臺南安平,參拜鹿耳門媽祖廟,接著沿陸路返回北港。 然而日治時期,與中國大陸航路中斷,進香活動遂停止,改為1日繞境活動。 北港迎2025 日昭和10年(公元1935年)後,元宵迎媽祖縮減為3日,至公元1955年更縮減為1日,相對地誕辰慶典則延長為2日,其重要性相對提升。 公元1965年朝天宮以「響應國策,改良社會風氣」為由,取消元宵迎媽祖,合併於農曆3月舉行。
- 而小時候住在雲林的我,對於「北港」並不陌生,三不五時總是會跟著家人前來這裡拜拜,看著阿嬤將心事擰在手上,透過三炷香火將希望傳達到天庭,保佑家人與心願順遂。
- 昨天媽祖「神轎喫炮」引發火警,有網民指出,「這個時代鞭炮可以少點了,沒有一年沒出意外….」,預料北港朝天宮的「炸轎」宗教習俗將再度引發爭議。
- 北港迎媽祖的另一項特色,是由兒童扮演各種民間故事角色的「藝閣」遊行,每年由北港鎮各里、公會、社團出資設置數十座「藝閣」,小演員們扮成神話或民間故事的人物,高高站在藝閣上,沿途分撒平安糖,讓遊客爭相撿拾「喫平安」,雖然辛苦,但都引以為榮。
- 北港朝天宮總幹事何宗霖分享說,由於小朋友丟的物品都是家長事先準備好的,以往還有人丟出泳褲、烏魚子等特殊物品,充滿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 北港迎媽祖遶境,隨神轎遶行較大馬路路線的藝閣,數量之多為全臺之冠,也是遶境觀賞重點。
北港媽祖遶境最主要的特色在於「犁炮炸轎」,俗稱「喫炮」,為全臺三項以「鞭炮」聞名的活動之一(其二為臺東炸寒單爺 和鹽水蜂炮)。 當遶境的神轎出現,家家戶戶準備鞭炮於神轎前鳴放,但維持使用排炮不間段的鳴放,以表歡迎聖駕之意。 北港迎2025 北港鎮現有大專院校二所,分別為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分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北港校區糖廠分校)等二校。 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三所,分別有國立北港高級中學、雲林縣私立巨人高級中學等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二校,以及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等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一校。
北港迎: 北港鎮 (臺灣)
漢人開發始於明朝天啟年間漳州人顏思齊登陸築寨,之後鄭芝龍招閩籍墾戶拓墾,陳衷紀、許友儀、林天生等漳泉墾首跟進,陳立勳建笨港街,清雍正之前港市盛極一時,「北港街,即笨港」,原位於笨港溪(今北港溪)出海口。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率眾登陸笨港,並引三千移民入墾,為漢人大規模移墾臺灣之始祖。 而臺灣的藝閣起源,相傳是從福建泉州跟廈門流傳近來,已經約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澎湖天后宮為目前文獻考據所知全臺第一座媽祖廟,源自於福建沿海地區漳州、泉州、廈門一帶漁民或商人渡海前往澎湖時,為祈求能在險峻海上轉危為安,以及到達陌生土地上順利謀生開墾,而把媽祖恭請上船庇佑並帶到臺灣。 由於澎湖四面環海,漁民大都以「討海」維生,同屬「海神」的媽祖自然成為「討海人」最崇拜和信仰的守護神。 全臺總計11座宮廟參加空中遶境,分別為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麥寮拱範宮、淡水福佑宮、北投慈後宮、艋舺啟天宮、花蓮港天宮、蘆竹慈母宮、新港奉天宮金虎爺總會、昊天宗成功媽祖會、臺北聖興天后宮等。 北港鎮民代表會是北港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北港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 北港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5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4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大陸實施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優化防疫新10條」後,Omicron疫情恐大幅飆升。
- 朝天宮媽祖的各個轎班會,組織嚴密,成員平時散居各地,每逢農曆三月十九日,自動回北港擔起抬轎任務;對每一位北港居民而言,不論親自參與媽祖遶境,或在家中等候媽祖隊伍到來,都全力參與投入,整個遶境活動表現出對於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與向心力。
- 會提供紅絲線和香火,參加遶境的信眾如有需求,可向媽祖祈求並向神轎旁工作人員索取。
- 北港朝天宮與許多臺灣早期媽祖廟一樣由佛教臨濟宗僧侶建立,清朝時期禪宗僧侶不拘於佛寺常在一般民間信仰寺廟擔任住持,甚至傳法傳徒。
-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宗教盛事、國定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30日登場,最大特色是犁炮、炸轎及真人藝閣,去年因疫情停辦,加上今年活動期間適逢週末,預期將吸引數萬人潮湧入北港。
-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媽祖將於本月19日展開遶境,朝天宮志工吳政賢為讓信眾隨時掌握遶境隊伍位置,特別研發免費下載《北港迎媽祖APP》,讓信眾隨時可得知遶境隊伍動向,不用在外四處尋找,藉此減少羣聚情況,目前疫情持續升溫,希望大家共同防疫,讓遶境活動順利圓滿。
- 至1938年,因戰爭爆發,再度縮小農曆3月19日遶境活動僅留存一天。
- 北港鎮公所是北港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北港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雲林縣政府。
1812年(嘉慶17年),住持僧浣衷,將宮名改為「朝天宮」,以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 關於北港朝天宮之創建,口傳、志書與碑記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依訪調所得,記錄於《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書中所載創建年代為最早。 自樹壁和尚傳下17代禪宗法脈結束後,以管理委員製取代原本僧侶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佛教臨濟正宗僧侶擔任住持及駐廟法師,其管理組織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會現任董事長為蔡詠鍀。 今年遶境中一大亮點是第三代媽祖鑾轎首次出廟,該鑾轎斥資上千萬元,由10多位藝師費時8年半手工打造,鑾轎新亮相吸引許多人圍觀拍照。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所有神轎中,身為眾媽祖之首的祖媽,祂的神轎是不能炸的,所以沒有任何信徒會拿鞭炮去炸媽祖。 要迎接祖媽轎要用彩花炮,讓繽紛的彩紙恭迎祖媽的到來,是所有轎班中比較特別的部分。 今年北港迎媽祖日期是4月30日~5月1日,而北港真人藝閣是4月30日~5月4日,是這項百年傳統讓媽祖遶境熱鬧非凡,不過在進行活動中也要注意安全,如何在傳承與平安之間保持平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臺灣媽祖信仰重鎮北港朝天宮正在舉行一年一次的北港迎媽祖,由於去年取消遶境,所以今年的慶典特別熱鬧。 但在北港迎媽祖活動結束的第二天,兩條掛在北壇碧水寺的「恭迎新港奉天宮開臺媽祖聖駕」的布條引起爭議。 北壇碧水寺在昨(1)日夜裡被掛上「恭迎新港奉天宮媽祖聖駕」的布條。
北港迎: 北港服飾店失火 疑是點犁炮誤引燃路邊待用鞭炮
南瑤宮香火由楊謙自古笨港天后宮攜來,基於飲水思源,遠在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814年),信徒定期會前往古笨港天后宮進香,同時探望楊謙後代。 1998年(民國87年),朝天宮左前方的中央市場改建工程動工,基礎施工不慎造成朝天宮等周邊鄰房受損 北港迎 。 1999年(民國88年)聖父母殿重建落成,並將聖父母殿後的倉庫改建為光明殿,2004年至2009年(民國93年至98年),在指定古蹟後,朝天宮首次進行第一次大規模修繕工程。 日發製飴廠是藏身在北港巷弄中的古早味,販售著當日現作的北港飴(新港飴)及芭蕉飴,堅持以手工與古法的方式每日新鮮現做,嚴選用料熬煮攪拌四至五小時的麥芽,最後加入花生,做出小時候經常喫到的懷舊甜點「北港飴」。 現在在都市中已經很難買到與喫到了,個人最喜歡芭蕉飴,甜而不膩的口感讓人一口接一口,喫著也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小時候喫糖的快樂時光。
配合朝天宮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朝天宮停止舉辦今年北港媽祖平安遶境活動,2020北港迎媽祖遶境體驗營停辦,即將辦理退費。 藝閣由傳統師傅製作,講求華麗精緻,搭配現代的燈光音效,宛若移動劇場,故事人物仍講求由小朋友扮演,在臺灣已是少見。 為了提升藝閣的水準,朝天宮在迎媽祖繞境後,會於農曆3月22日舉行藝閣比賽,聘請專家審查頒發各種獎項,鼓勵匠師保留這項傳統技藝。 北港迎媽祖即朝天宮媽祖遶境,其中以農曆3月19日、20日規模最盛大,許多北港人請假回鄉,朝天宮文化組長紀仁智指出,媽祖遶境遍及大街小巷,無法以貼香條方式指引遶境隊伍,因此歷年來都以路關表方式詳列各路口,方便各陣頭及民眾參與。 雲林是宗教文化勝地,每年「迎媽祖」吸引數百萬香客到訪,除了開車前往廟宇參拜,也可騎自行車「與神同行」,從北港朝天宮出發,…
北港迎: 北港媽祖出巡鞭炮減量 省下錢復辦中斷百年「起馬宴」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在2011年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 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的遶境活動,不但神轎及陣頭規模盛大,北港媽祖遶境過程中,「虎爺喫炮」更與臺東炸寒單、鹽水蜂炮並稱為「臺灣三大炮」。 「真人藝閣花車」是北港迎媽祖的另一項特色,每年由北港鎮各里、公會、社團出資設置數十座「藝閣」,由真人扮演各種神話、民間故事角色人物,坐在藝閣車上,沿途分撒平安糖,讓遊客爭相撿拾「喫平安」,雖然辛苦,但都引以為榮。
北港迎: 犁炮、炸轎!炸得越旺年運越發 北港迎媽祖喫炮習俗
北港人在媽祖的搖籃中孕育成長,歷年元宵盛典朝天宮迎媽祖更猶如北港人的第二次過年,民國54年(西元1965年)在北港朝天宮舉辦了第一屆元宵節花燈展,更帶動全國燈會熱潮,每年以北港鎮為立基,整體鄉鎮區域為主體進行規畫及活動辦理。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北港朝天宮與許多臺灣早期媽祖廟一樣由佛教臨濟宗僧侶建立,清朝時期禪宗僧侶不拘於佛寺常在一般民間信仰寺廟擔任住持,甚至傳法傳徒。 北港朝天宮的臨濟宗僧侶系統自開山住持樹壁和尚開始共傳17代,為臺灣早期臨濟宗的重要傳法地點,第九代住持頓超和尚(朝天宮第16代僧侶)逝世後,第17代僧侶松茂和尚早逝;松林和尚年幼而請家人帶回,自此朝天宮之樹壁和尚法脈中止。
北港迎: 朝天宮交通資訊
而每年,北港朝天宮都會公佈炸轎的炮點,以今年來說,登記的炮點就有30多處,在炸轎的過程中,最多信徒炸的會是虎爺轎,由於虎爺有臺語「富有」的諧音,所以信眾相信,虎爺會咬來錢財,越炸當然越旺,所以每年的炸炮量都是最多的,因此常常會聽到虎爺轎又被燻黑的事。 民視新聞/鄭博暉 林俊明 臺南市報導友臺使節造訪臺南,市長黃偉哲也特別出席,中華民國國民外交協會臺南市會,舉辦的感恩活動,向捐贈我國武漢肺炎疫苗的國家的使節們,致上由衷謝意。 吳政賢表示,他之前都會製作遶境路線圖公佈在臉書供信眾參考,但這種靜態的遶境路線圖無法掌握遶境隊伍的即時位置,因此今年首度研發「北港迎媽祖APP」,隨時可透過手機知道媽祖神轎與各陣頭在何處,方便準備祭拜工作,不過今年只開發蘋果手機iOS系統,未來會再增加安卓系統。
北港迎: 北港老街:充滿農村香味的懷舊老街
雖然距離北港老街有段距離,如果有開車的朋友也別忘記來武德宮朝聖一回,插旗這座有拜有保佑的北港景點。 如果想欣賞整個北港朝天宮與北港老街的輪廓,最佳的位置就在廟埕後方的「媽祖文化館」頂樓。 媽祖文化館頂樓設置了一座隱藏版的「北港媽祖公園」,是外地人鮮少知道的隱藏版北港景點。 從五樓高的視野居高臨下,讓旅客可以清楚俯視整座朝天空的輪廓樣貌,感受廟宇的氣勢磅礴!
北港迎: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最萌真人藝閣是最大亮點
1912年廟宇重修落成後舉行建醮大祭,地方官員與仕紳體驗到媽祖祭典對地方經濟帶來的效果,於1915年、1916年左右定下正月15日至17日舉行三天遶境活動之慣例。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的特色是隻有「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為每年農曆12月15日下午擲筊,每年天數、路線皆不固定,往返路線充滿未知數,全由媽祖神轎帶領信眾前行。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擲筊定期,遶境全程八天七夜,區域貫穿中部沿海臺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21鄉鎮市,近百座廟宇,長途跋涉三百多公里路,是全臺灣最盛大的遶境活動。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特色是隻有「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為事先知道,每年天數、路線皆不固定,全憑媽祖旨意、轎夫行轎前進,為臺灣最特殊的進香隊伍。 北港鎮是臺灣最早發展的鄉鎮之一,昔日濱海,在大航海時代及近代農業時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曾為臺灣第2大市街(僅次於臺南府城)。
北港迎: 北港一日遊推薦(北港景點)
但寺廟仍先後聘請同屬臨濟宗法脈之臺南竹溪寺及高雄元亨寺法師擔任住持,而朝天宮之刈火、開光、三元法會、焰口施食亦由上述兩佛寺派佛教法師主持至今。 肇始於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814年)的笨港進香活動,延續迄今已跨越兩個世紀,對於媽祖信仰文化的傳承弘揚,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進香團,更曾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進香活動。 據說樹壁和尚將中國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後,曾在一處古井下休息,就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不過後來當樹壁和尚要動身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30日電)「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今天登場,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廟前一早擠滿人潮,眾人近距離感受犁炮的震撼,同時斥資新臺幣上千萬元的第三代媽祖鑾轎首次出廟,吸引信眾圍觀。 百年前因港口的設置使得北港成為物流轉運站,貿易頻繁往來,加上朝天宮香火不間斷的百年信仰,造就北港一代又一代的的繁榮景象。 除了遊覽車日日載進滿滿的香客之外,也慕名而來不少遊客在老街周邊尋找古老北港的脈絡。
北港迎: 信仰活動
朝天宮迎媽祖的特色,犁炮、炸轎(神轎喫炮)、真人藝閣,犁炮是在燒紅的火爐上放置一塊鐵片,將鞭炮在鐵片上刷過點燃,速度快又大量,瞬間炮聲隆隆。 媽祖青年軍今年亦準備重現古早味的「臉盆炮」,相信會是今年「北港迎媽祖」的另一大亮點。 農曆過年期間,本宮限量發放的天官賜福小紅包,更是信徒們每年排隊必拿的平安招財寶物 ! 除了天官賜福小紅包外,平日期間也可恭請的「財寶米」、 「平安符」、 「求財金」及「消災解厄補財庫銀」也是不可少的。
北港迎: 歷史
四年一科、全臺唯一跨縣市的媽祖海上巡香活動,「林園鳳芸宮媽祖海巡」明日(4月30日)即將於高雄林園中芸港啟程,信徒們可以在愛河灣一睹「海巡媽」船隊風采。 今年媽祖不但首度駐駕高雄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更與中華文化總會攜手推出「媽祖海巡有保庇」系列小物。 國內有名的臺灣三大炮之一的「北港犁炮」,今日北港媽鑾轎在各式文武陣頭前導下,緩緩步出廟門,一出到廟前中山路,鞭炮從兩側飛來轟炸,瞬間火光四射、炮聲隆隆煙硝直竄天際,揭開一連兩天的「北港迎媽祖」出巡遶境活動,鞭炮從白天轟到夜晚,盛況空前。 北港朝天宮日前公佈媽祖遶境路線,今年報名遶境的團體共50團,加上43座真人藝閣車,總共達近百團,廟方遵守中央防疫規定,要求參加者須施打3劑疫苗、採實聯登記管控人員,並製作識別貼紙,吳政賢則自費研發「北港迎媽祖APP」,供信眾免費下載。
1930年代在移風易俗的大環境氣氛下,正月15日三天的遶境活動先於1933年被縮短為兩天。 拱天宮於4月11日媽祖起駕遶境,以往許多信眾漏夜排隊佔位搶報名,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廟方呼籲信眾勿持板凳等物品佔位。 每年冬季,在白沙屯媽祖準備擇日的前三天,皆會在廟前設案稟天三日,子時一到在主任委員的帶領下,向天公稟告將於三日後,為隔年的進香活動擇定日期。 昔日北港曾經有嘉義-北港-虎尾間的糖鐵客運業務,即北港線,曾配合當時北港進香參拜媽祖之熱潮,推出糖鐵罕見的對號列車,曾為臺灣糖鐵業績最佳、也是最後廢止的營業線。 (1982年廢止)北港線廢止後,居民的公運需求轉而依賴客運,目前有三條客運路線提供北港往返嘉義市之通勤通學及採購需求,運輸量仍為嘉嘉雲地區數一數二。
除了為農曆3月23的媽祖誕辰慶典暖身外,藉此巡朝天宮信仰圈範圍,凝聚地方信仰圈。 白沙屯拱天宮每年農曆12月15日擲筊決定來年媽祖徒步前往雲林進香日期、天數。 拱天宮今天循例由管委會陪同值年爐主向媽祖請示2021年進香期程。 2010年3月31日,朝天宮董事長曾蔡美佐在媽祖神像前下跪哽稱,不滿董監事派系對壘,造成廟務無法推動,要求提前解散董監事會,請內政部接管。 曾蔡美佐表示朝天宮有300多年歷史,信徒多,每年香油錢上億元,但朝天宮19位董事當中大致分為3派,也就是董事長曾蔡美佐、副董蕭慧敏,以及曾蔡美佐的弟弟蔡永常之3方派系角力。 而4年前,為了爭董事長職位,曾蔡美佐和弟弟蔡永常,互不相讓,也被外界形容是姐弟鬩牆,最後曾蔡美佐奪下董事長一職。
北港迎: 白沙屯媽祖進香
特別的是,公園內不僅有中國式的庭園造景,還有一尊高達四十公尺高的媽祖石雕像,這是北港朝天宮與中國湄洲祖廟友誼的象徵,為湄洲祖廟出石材及石雕工打造的兩座巨大媽祖神像之一。 近3年全球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雲林縣北港朝天宮2020年首次舉辦「悲心廣行水陸普度大齋勝會」,聯合全臺各宮廟為全球、臺灣祈福,去年則是媽祖搭火車環臺賜福,今年媽祖鑾轎3日清晨起駕,展開創廟300年來首次雲林縣20鄉鎮祈福遶境。 北港迎2025 北港迎媽祖遶境活動,最主要神轎遶境特色在於「炸轎」,又名「喫炮」,及神轎抵達店家住戶門前,商家即會將堆積如山的鞭炮放在轎底點燃,頓時炮聲隆隆,火光四射,這是信徒作為歡迎的重要儀式。 由於相傳「越炸越旺」,因此店家準備的鞭炮也越多,炸鞭炮的瘋狂程度與「鹽水蜂炮」、「臺東炸寒單」相當,有臺灣三大炮節慶活動之美稱。
北港迎: 媽祖託夢買買買!超時尚LV媽
這間位在朝天宮附近、北港博愛路與大同路口的「輝煌牛肉湯」就是在地開業60年的老店,也是在地人的北港美食名單。 老闆低調不張揚,日日專注、用心熬煮湯頭,悉心烹煮每一份牛肉料理。 輝煌牛肉湯使用臺灣牛肉,每一片牛肉都是厚切片,湯頭口味比較甜,肉片喫起來很厚實,牛肉雖不比臺南牛肉湯來的鮮嫩,但是這種比較有嚼勁的口感也很好喫。 北港迎2025 北港除了朝天宮,另一座武德宮也非常深受信眾喜愛,許多想求財的信徒都會來此參拜五路財神,還有招財金元寶及鎮殿黑虎爺,只求事業順利、荷包滿滿,也融入了許多年輕人喜愛的文創商品,是新舊世代信仰融合的最佳典範。
北港迎: 世界盃導火線 兩國直接場外激戰
傳承至今已經第二代,許多老顧客一喫就是數十年,老闆本人也相當客氣待人,也難怪生意會一直這麼好。 朝天宮媽祖的各個轎班會,組織嚴密,成員平時散居各地,每逢農曆三月十九日,自動回北港擔起抬轎任務;對每一位北港居民而言,不論親自參與媽祖遶境,或在家中等候媽祖隊伍到來,都全力參與投入,整個遶境活動表現出對於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與向心力。 北港迎媽祖活動時間為農曆3月19至20日兩天,隨神轎遶境的信眾,需穿戴牛仔褲或棉褲、棉衣,著布鞋、戴口罩、耳塞、毛巾和雨衣以防下雨。 蔡詠鍀說,北港風俗每年3月19日媽祖出巡,鞭炮「愈放愈旺」所以生意人,每年會大量放鞭炮求祈生意興旺,也讓北港火烤鐵板的犁轎,享譽國內被列為臺灣三大炮,這也為地方風俗,原也無可厚非,但隨時代改變,減碳時代來臨,廟方近幾年呼籲鞭炮減量,已收成效。 內容包含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必看、必遊的精彩行程,詳細解析遶境程序、禮儀,以及參與遶境相關工作人員、服務義工、虔誠信徒的經驗與故事。
北港朝天宮農曆3月19、20日兩天的迎媽祖活動,以笨港溪(現今北港溪)為分界,分為南街與北街,19日上午「南巡」遊行至南街一帶,20日早上則「北巡」繞行新街地區;每天下午和夜間則繞行北港鎮內的各個街巷。 繞境隊伍規模十分龐大,有陣頭、藝閣(是一種民俗技藝表演,由小孩裝扮成歷史人物坐在設計的情境閣樓,由真人抬轎或車輛載行遶境)、花車和成千上萬的隨香隊伍,行列長達4、5公里,每天媽祖遶境隊伍從清晨起駕,直到次日凌晨4、5點纔回廟,沿途信眾準備香案、素果、鮮花、鞭炮迎駕。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宗教盛事、國定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30日登場,最大特色是犁炮、炸轎及真人藝閣,去年因疫情停辦,加上今年活動期間適逢週末,預期將吸引數萬人潮湧入北港。 像是距離北港老街不遠的「北港春生活博物館」就大量保留了在地生活的文化,更提供體驗、餐飲服務等等。 園區過去為「盛椿木業」工廠,經營了七十年後,工廠轉型成觀光工廠,改造成展示木造玩具及古董傢俱的場所,也設置了許多現在已經消失的傳統遊戲。 而園區中養殖了許多小雞,當旅客一入園就會被小雞圍繞著,可以體驗餵雞,大人小孩都可以玩得很開心,每次來我都會報名「筷子DIY體驗」,體驗把兩根木棒刨成一雙筷子,才知道原來是這麼不容易的。
北港迎: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北港圓仔湯是我們家最常光顧的北港美食,從小喫到大的湯圓店幾十年來都沒有改裝過,不管是冬季喝碗熱花生湯或是夏季來喫碗冰涼的湯圓冰,清爽的糖水總是帶走身上的暑熱,更勾起了我兒時與家人同遊北港的記憶,簡單就是最棒的美味。 而且每次來,也都會發現店家門口招牌上寫的年份又加了一年,喫一碗湯圓冰,也表示自己又老了一歲了。 北港張記古早味手工麵茶每日清晨開門營業,小小的攤位賣著古早味麵茶與杏仁茶,經常擺攤不到三小時,單品就全部賣光光。 北港迎 北港迎 而我比較常光顧的是位於北港鎮光明路上的「陳家煎盤粿」,小小的攤位已經開業70年,從我阿嬤的時代就存在於此,至今傳承至第三代經營,煎臺上放滿了米腸、米粿、香腸等等,這些都是煎盤粿的主角,用熾熱的煎盤將食材煎到「恰恰」,是這股香氣成就了經典不敗的北港早餐味。 推出了雲林包車一日遊行程,讓沒有交通工具的大家,也能輕鬆用一日遊的時間暢遊雲林景點,像是古坑綠色隧道、西螺大橋、斗六夜市、虎尾小鎮等等熱門雲林景點,行程可自由安排任選,用一日遊的時間玩遍整個雲林大街小巷。
2017年7月14日至16日間則由臺中市政府與鹿港天后宮外之六間廟共同發起舉辦「臺中百年媽祖會」,六廟之媽祖依照百年前座次駐駕於臺灣體大體操館前行宮,鹿港天后宮之位置則空下。 期間並伴隨誦經祭祀、祈安遶境、文化嘉年華等活動,其中遶境係由行宮出發,行經萬春宮、臺中火車站等地,約於中午抵達樂成宮,下午再由樂成宮出發返駕行宮;文化嘉年華則包含展覽、市集、戲劇及陣頭表演、媽祖電影放映等。 此無形文化資產因嘉義縣同時登錄”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登錄過程非常粗糙,相對反映臺灣人的某種民族性。 參見 蔡侑樺,2020年,現行文化資產指定、登錄後之修正機制:由「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談起,收錄於逢甲大學第四屆歷史與文物研討會《文化資產與物質文化研究回應與挑戰》論文集。 南瑤宮笨港進香堪稱臺灣進香文化的濫觴,延續至今約205年以上,是一個多元歷史、社會、文化融合的縮影,更是臺灣先民文化的探求視鏡;沒有過多的商業渲染,只有文化的深層保存,足為中臺灣最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之一。 關於1935年決定變更遶境時間的理由,報載說明乃基於元宵時天氣仍然寒冷,各團體準備不及所致。
有司機接送,讓你輕鬆欣賞雲林風景,獲得一段舒適又好玩的雲林之旅。 而小時候住在雲林的我,對於「北港」並不陌生,三不五時總是會跟著家人前來這裡拜拜,看著阿嬤將心事擰在手上,透過三炷香火將希望傳達到天庭,保佑家人與心願順遂。 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北臺灣濕涼微冷的天氣,將持續至14日;16日晚間強冷空氣南下,預估17日有機會挑戰入冬首波寒流,臺北低溫達攝氏10度以下、全臺轉乾冷。 2022年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即將進入最終4強賽,許多臺灣民眾瘋買運彩,希望藉此躍升大富翁。 藝人阿翔(陳秉立)日前曬出「神預言」截圖,成功命中2場比賽最終結果,但卻因3件事,錯失當百萬富翁機會,直呼「氣死人了」。
5月9日母親節當天在候機室有「稜轎底」活動,「祈福航班」將從桃園機場出發,先繞行東臺灣、南臺灣後,再繼續飛往澎湖、金門和馬祖,最後返抵桃園機場,全程飛行時間為4.5小時,預計動員5架次航班,每班出發時間間隔半小時,總計可載900名信眾。 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民眾無法出國,看準媽祖商機,臺灣虎航與創新旅行社攜手推出「媽祖空中遶境祈福航班」,將於5月9日登場,並已於3月11日在艋舺啟天宮進行祈福航班啟動儀式,這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媽祖空中遶境。 北港媽祖遶境活動,一年總共進行兩次,一次於農曆正月15日進行,另一次則為農曆3月19日、20日的遶境活動,以後者規模較為盛大。 和大甲媽祖遶境活動一樣,除了網路直播之外,白沙屯媽祖遶境也有定位APP,信徒下載後就可以無時差的追隨媽祖的腳步遶境,還能夠在線上與其他人留言互動。 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表示,今年因應防疫,希望點心攤不要用大鍋菜,盡量改用餐盒,民眾進到各宮廟採實名制,大家配合防疫政策,展現大甲媽付出的精神以及臺灣人的人情味。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