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早前透過心臟科專科醫生及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訪問咗320位心臟科專科求診者,發現當中最少73%患者長期服用降血壓或膽固醇藥,超過一半仲食咗5年以上O添。 要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保持健康飲食習慣,亦應進行適量的體能運動,例如恆常做快步走、走樓梯、游泳,同時避免煙酒。 至於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潛在疾病的人士,則應按個人情況接受適當治療及安排合適飲食。 超重及肥胖是患高膽固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而中央肥胖亦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樣威脅到心臟健康。 心血管疾病等不少常見慢性疾病都與長年累月持續的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要避免膽固醇於血管積聚,減低動脈管腔收窄及心絞痛,甚至冠心病的風險,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貫徹健康飲食原則,以維持健康體魄。
事實上,因其易於烹飪的特性和美味,三文魚已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菜餚之一。 洋蔥是極少數含有前列腺素的蔬菜,前列腺素可以擴張、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液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離子排泄,因此既能調節血脂,還有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遵循上述良好飲食習慣,健康飲食應從早開始,並應持續終生,科學證實飲食質量差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有密切相關。 「冬天對心臟真的是大挑戰!」程涵宇指出,心臟最怕溫差,當氣溫忽冷忽熱,容易讓血壓像搭雲霄飛車一樣劇烈起伏,三高、心肌梗塞不再是長輩們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死於心臟病。 護心食物 氣溫驟降時,血壓不穩的人大幅增加,30~50%的人血壓會升高,如果平常血壓就沒能控制好,血壓上升幅度風險更高。
護心食物: 天涼關節卡卡?醫推強化骨骼「4食物」 1零食高鈣又低卡 這些營養素健骨護關節
根據2020至2025年美國飲食指南建議,女性每天酒精飲料不要超過1杯,男性每天則不要超過2杯。 護心食物2025 經常喫魚類、貝殼類海鮮及豆類食物,多植物豆類食物對環境也更友善,以及選擇低脂或無脂肪乳製品取代全脂乳製品;如果想喫紅肉或雞肉,可以選擇瘦肉,並避免加工肉類。 多喫各種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有利於減少死亡風險,而所喫的蔬果種類越多越好,更有利於攝取全面的營養素。 釋迦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維生素C有助消滅自由基抗氧化,提升免疫力抗發炎之外,還能幫助提升體內鐵質的吸收率,與膠原蛋白的形成。 例如將它加入麥片中、加在原味乳酪中、燕麥片中或直接食用。
- 比一般蔬菜纖維更容易被大腸分解吸收運用,
- 所以,日常飲食如牛油、豬油、椰子油、動物性奶油(愈硬愈飽和)、肥油、含油高湯、滷肉湯、奶油濃湯、糕餅、西點、油炸速食等,都是有高飽和脂肪的食物。
- 美國洛杉磯註冊營養師Karen Chan指出,藍莓最好新鮮享用,只要冷凍效果好,便可以保留了大部分營養價值,而北美藍莓的旺季是每年6月至8月。
- 且芹菜含鉀量高,可以幫助體內鈉的排出,避免多餘水分滯留體內。
- 是少有的高鉀蔬菜。
- 5.堅果種子
- 民眾若想保護心血管,須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定時運動,體重過重者也應減肥保持理想體重,降低疾病風險;工作忙碌者,則須……詳情請看。
應選擇不含糖與飽和脂肪、加工程序較少,可可含量至少70%的黑巧克力,其中的白藜蘆醇和可可多酚與心臟健康有關。 2020年一篇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期刊上的論文表示,每週食用至少1次巧克力者,比起每週少於1次的人在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降低8%。 護心食物2025 5.堅果種子 所含有的脂肪屬於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對改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正面助益。
護心食物: 護心抗發炎要喫「紅色」!營養學博士推薦8大護心食物
美國科羅拉多州註冊營養師Cara 護心食物 Marrs指出,每個人都有一個腸道微生物羣,由約100兆個細菌細胞組成,大部分位於胃腸道。 藍莓是一種益生元,同樣是一種膳食纖維,可為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提供能量。 藍莓可以通過促進兩種有益腸道細菌,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的生長,來增強腸道微生物組,並提升腸道健康。 另外,藍莓含有大量可溶性纖維,可以吸收水分並增加糞便體積,有助於預防腹瀉。
食物纖維像是血管清道夫,不僅可以吸附脂肪和有毒物質,藉由糞便排出體外,還可以減少肝臟裡HMG-COA輔酶的活性,抑制肝臟和其他組織合成膽固醇。 「不發福,就是保養心血管的首要工作!」怎麼喫纔不會發福? 「攝取魚油可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已成為常識,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膽固醇協會2006年提出至今的指標,每天平均攝取富含OMEGA-3的魚油1公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就會愈低。
護心食物: 美國註冊營養師:藍莓其他4大益處
美國心臟協會最新的心血管健康飲食指南,共列出10項護心飲食方法。 新指南的特色是注重整體飲食模式,而非個別「好」或「壞」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按這些方法選擇餐點,有助降低生命各個階段的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目前正值釋迦產季,它除了是甜度極高外,也具細緻及Q彈的口感,受到許多人的喜好,尤其釋迦營養密度高,2020年曾被BBCC選為世界最有營養食材的第二名。
- 尤其鉀含量最為豐富,
- 日常飲食上,我們可參考「健康飲食金字塔」建議,以穀物類為主,並多菜少肉,有助減低攝取過多熱量而導致體重上升或中央肥胖的風險。
- 廖欣儀最後也提醒,由於堅果鉀與磷含量較高,腎病患者須注意份量攝取。
2, 護心食物2025 黃豆類 黃豆是豐富的蛋白質來源,並含有纖維、礦物質磷、鎂、鋅、鐵和維生素B可以預防心臟病。 有研究指出,豆類食物顯著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含量,並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對心臟健康有益。
護心食物: 紅色好料理,抗老又護心
超級加工食品包括熏製、醃製或添加化學防腐劑保存的肉類,例如香腸、火腿;及添加鹽、糖或脂肪的植物性食品,例如素肉、餅乾。 護心食物 護心食物 劉中平指出,只要避開花枝(墨魚)的內臟、魚卵、蝦卵及蝦頭就好,而貝類、蝦肉、魚肉可以放心食用。 劉中平分享自己的作法,他在便當店夾菜,會選一道有較多醬汁的菜,另二道以清蒸為主,就可減少鹽分的攝取。 若是到超商買早餐,他會選沙拉和魚肉飯糰,而非燒肉飯糰。 黃淑儀(Gigi姐)在myTV SUPER的節目《Gi味俱全第二季》中,示範南瓜蒸水蛋的做法,她指已多次示範過蒸水蛋做法,但加上南瓜的話更有益,對腸胃、眼睛都有好處,且適合男女老少。
護心食物: 營養師曝10大「護心食物」!第2能抗痘美肌、還有減肥聖品
一項為期12年、針對15,000名未罹患心臟病男性的調查顯示,與幾乎不喫任何蔬菜的人相比,每天食用至少兩份蔬菜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約25%。 如果三文魚實在不合您的口味,也可以選擇其他富含脂肪的魚類,如吞拿魚、沙甸魚、鯖魚、鯡魚或鱒魚,食用這些魚類也能對你的心臟健康有所幫助。 李婉萍也提醒,即使上述食物都很健康,也別忘了「節制與適量」,喫得多並不代表會獲得更多好處。 通常咀嚼起來脆、軟、滑、粘或有彈性的食物,都含有豐富水溶性纖維,可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 劉中平列出了他心中的超級加工食品前三名:泡麵、鹽酥雞、烤香腸。
護心食物: 心臟不好喫什麼藥好
而地瓜葉裡含大量多酚類化合物,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機會。 5, 油脂魚 三文魚、吞拿魚和沙丁魚等油脂豐富的魚均含奧米加3不飽和脂肪酸,能有助降低體內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有助維持心臟健康。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成人每日的攝取量應為至少500毫克、心血管疾病的人士則為1,000毫克,而高血脂人士在醫生指示下攝取量應為2,000至4,000毫克。 4, 全穀物類
護心食物: 健康 熱門新聞
最好選擇無鹽、原味產品,且不宜過量攝取,每天約一大湯匙即可。 護心食物2025 現代人的飲食很缺乏纖維,但膳食纖維不僅有益腸道健康,對心血管也很好。 《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4年發表研究表明,當人們增加蔬果的纖維攝取量,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風險均穩定下降。 營養師程涵宇提供,美國心臟協會心血管健康指南10大建議,包括:健康體重、多蔬果、喫全穀、優質蛋白質、液體植物油,以及少喫加工食品、含糖食品及飲料、少鹽、少喝或不喝酒。 有藍寶石之稱號的藍莓,不但熱量低、升糖指數也很低,還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其營養價值達超級食物的級別,美國最新臨牀研究發現,藍莓的好處更遠超我們的想像。
護心食物: 最新新聞
榛子與朱古力搭配也是一絕,不過要選擇80%以上黑朱古力較健康,黑朱古力中豐富的可可多酚與類黃酮,也對心血管有益處。 護心食物2025 4.燕麥 是獲得膳食纖維的全穀類食物來源,有助於消化系統健康,其水溶性纖維「β-葡聚醣」可改善膽固醇、調節血糖,預防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3.鮭魚
護心食物: 心臟健康|90%心肌梗塞病例可預防 營養師推介8大護心食物
釋迦熱量每100克都超過100大卡,熱量及營養密度高,有助於營養不足或是體虛者補充能量及熱量。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3籌委會聯席主席梁達智醫生指出,有部分病人唔依時食藥、自己改份量甚至唔食,亦有83%患者以為長期食藥會影響肝腎功能,其實有機會令病情惡化㗎! 「世界心臟日嘉年華」10月23日喺科學園舉行,免費入場,大家記得嚟攜手護心。 芝麻籽低卡且含有豐富鈣質,每100克芝麻籽有高達975毫克的鈣,偶爾喫些芝麻籽製成的食品,當作充飢的零食、點心,有助於強健骨骼。 汽水、加糖果汁等高糖飲品含不少熱量,一罐330毫升的汽水已含約120千卡熱量,即相當於半碗飯的熱量,應避免飲用。
護心食物: 藍莓好處|新研究:藍莓助防癌失智症4功效 日喫多少降心臓病15%
廖欣儀最後也提醒,由於堅果鉀與磷含量較高,腎病患者須注意份量攝取。 三文魚是一種冷水性魚類(Cold-water fish),富含對心臟健康非常有益的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能夠有效降低血壓。 Omega-3脂肪酸具有適當抗凝血的功能,可以抗血栓跟保持血液流動,更能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它是一種會提高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脂肪)。 新鮮蔬菜含有大量纖維素及抗氧化物,可以降低膽固醇、防止血液凝結,達到保護心血管的效果。
很多茹素的患者因沒喫肉類,熱量攝取不足,會喫蛋糕、甜點來取代。 護心食物2025 該食品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鈉、鉀、鐵等, 尤其鉀含量最為豐富, 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允許燕麥製造商在其產品包裝上印有健康聲明,建議人們攝取富含燕麥的飲食,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研究人員揭露,除了能降低膽固醇,燕麥還可以保持身體規律運作,並預防某些特定的癌症。 2.300公克綠葉蔬菜
於2019 護心食物2025 年發表在《美國臨牀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每天喫1杯藍莓可以將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5%。 花青素更有助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微血管彈性,緩解廣泛的眼睛問題。 藍莓中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膽固醇積聚, 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預防老化。
護心食物: 紅色食物防寒補氣血
全穀物類食物如全麥、燕麥、糙米、黑麥和藜麥,含有維他命B、E和鈣、鐵、鎂和鋅,對心臟健康非常重要。 而當中的膳食纖維更能有助降低壞膽固醇(LDL),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護心食物2025 心血管疾病高居臺灣十大死因第二位,且罹病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也逐漸下修。
護心食物: 南瓜蒸水蛋7大貼士:
研究顯示,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取量,並改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ω-3、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民眾可用堅果類取代料理的油脂,提升飲食中好油比例。 而鈣、鎂和鉀等礦物質與維他命E、B雜對心血管健康也有一定幫助,從天然飲食中獲取足夠營養是維持健康的基本要素。 1.莓果 包含草莓、藍莓等,因含有豐富類黃酮素及花青素,被認為具有強大抗病力,且可改善血液流量並預防斑塊形成,對心臟有意。 美國心臟病協會推薦原因之一,是它可降低女性心臟病發作風險;2013年有研究指出,每週喫3份或更多莓果的女性,比每週喫少於3份者相比,罹患心肌梗塞風險降低34%。 由於藍莓纖維含量高且含有抗氧化劑,因此喫藍莓可以促進心臟健康。
相較於魚油膠囊食品1顆大約僅有600~800毫克的OMEGA-3,選擇臺灣近海捕撈的鮮魚來補充OMEGA-3,像是鯖魚、鮭魚、鰹魚、秋刀魚、土魠魚、沙丁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覆,為會友及職員健康著想,本中心將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知,期間將會實施職員在家工作安排;而本會舉辦的所有實體活動將會改以網上進行或停止,網上活動則會如期進行。 因此,安排食材時,鼓勵揀選含較多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取代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材,以保持血管暢通,減低患上冠心病風險。 至於反式脂肪,過量攝取會令壞膽固醇上升,並同時降低好膽固醇水平。 故此,應減少進食含反式脂肪的起酥油、人造牛油的食物,如蛋撻、雞批、脆片及曲奇餅。 料理人AYO示範一道「番茄肉末煨豆腐」,挑選3樣護心明星食材入菜,分別是牛肉、番茄及辣椒,有豐富優質蛋白質和植化素,幫助穩定血壓、降膽固醇。
護心食物: 花青素護眼、防假性近視3大作用
如菠菜、綠花菜、芥蘭、地瓜葉等均含有豐富抗氧化成分、維生素與礦物質,其中維生素B羣中的葉酸有助降低體內同半胱胺酸的濃度。 一項整合分析論文表明,補充葉酸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風風險。 7.地瓜和地瓜葉 地瓜含有的膳食纖維和鎂,對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尤其重要。 有研究指出從地瓜萃取出的物質Caiapo,可透過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敏感度來改善血糖。
經常飲用這類高糖飲品,會令身體攝入過多熱量,引致體重上升及肥胖。 果仁含的脂肪以單元不飽和脂肪及多元不飽和脂肪為主,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其中以含較多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杏仁、榛子、夏威夷果仁降壞膽固醇的效力較佳。 花生其實不是果仁類,是豆科類,但它亦以含不飽和脂肪為主。 果仁的脂肪比例高,不宜過多,每次1安士 (約 10 – 15) 護心食物2025 粒,每星期2 – 4 次,但切忌食由果仁做成的糕餅,例如杏仁餅、合桃酥。 近來發現,芹菜葉的維生素C比莖高,且富含植物性營養素,纔是營養素菁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