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住宿:普陀山住宿可以住農家樂,服務好的一塌糊塗,淘寶上有個濱海人家,我們就是住那的。 普陀山 普陀山2025 你也可以住對面的沈家門,那邊晚上的海鮮大排檔不錯的,千萬不要再普陀山上喫海鮮,貴的不行,我們這的蝦公(皮皮蝦),他們本地讓人買25一斤,買給客人最少50一斤。 普陀山2025 所以決定住山上的話一定要備足乾糧和水,山上東西真心貴。
其中大圓通殿是普濟寺主殿,殿中供奉高8.8米的毗盧觀音爲菩薩正身法像,兩邊端坐觀音“三十二應身”,以示觀音大士感應世間萬物衆生。 步道由石底橋的登山口起始,穿過低海拔的闊葉林溪谷,來到三峯交會的十字岔路口,左往孝子山、右至普陀山、直行可抵達慈母峯。 體驗完「人走的雲霄飛車」之後,不妨順遊老街、觀音巖、八仙洞、或搭乘平溪線火車往返,享受一個低碳、悠閒的山城小旅行。 可以在公衆號【普陀山】線上購買船票、景區門票。
普陀山: 慈母峯、普陀山步道
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 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孝子山這幾年變成一個很紅的步道景點,所以到現場時,有被眾多的人羣驚訝到,不過,不論甚麼原因讓大家喜愛登山,只要不造成環境髒亂、破壞環境,都是很不錯的結果。 繼續往前走會看到往普陀山的岔路,先往左邊走前往普陀山,普陀山攻頂後會再回到這邊,在接著下山沿著路走就可以走回停車場了。 據說:因為巨石的外型有點彎曲,很像孝子跪著面對慈母尊敬的樣子。 也因為山形的特色很像中國的黃山,因此有「小黃山」的稱號。
拜觀音姐姐爲師的普陀山弟子,修習清心寧性之術,心無點塵,所以能夠不受五行拘束。 此外, 觀音大士淨瓶中的甘露還有着起死回生的力量。 老君山景區以雄、險、奇、秀而聞名天下,區內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密集,錦山秀水,風景如畫,巨闕壁立,千峯競秀,蔚爲壯觀,特別是山頂峯的老君廟,規模極大,有“南有武當金頂,北有老君鐵頂”之說。 黃山境內羣峯競秀,有千米以上高峯88座,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爲三大主峯,海拔均逾1800米。 6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秦淮河全長五公里,史稱“十里秦淮”,是南京的“母親河”,是孕育金陵古老文化的搖籃,也是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精華所在。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一座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土人情爲一體的旅遊景區,蘊涵着南京城市發展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
普陀山: 普陀山水文
唐大中年間( 年),日僧慧鍔請五臺山觀音像歸國,因風阻上岸與山民張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觀音。 後梁末帝貞明年間( 年),由“不肯去觀音院”擴大為寺,後遷到現在這個地方的(一說最早的不肯去觀音院即建於此地)。 宋代先後改名為“五臺圓光寺’’與“寶陀觀音寺”,香火始盛。 普陀山2025 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書“圓通寶殿”匾額,定為專供觀音的寺院。 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實行海禁,命湯和進山燒殿毀佛,並將僧人遷到明州棲心寺(今寧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 明孝宗嘉靖年間(1522一1566年),普陀山的寺廟被毀,寶陀觀音寺也未能倖免。
- 觀日出、雲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曠神怡;西眺皚皚雪峯、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雲濤滾滾,氣勢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
- 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觀音眺,對岸可見洛迦山島。
- 不過去普陀山燒香許願,一般都會去經典三大寺和南海觀音,其他就因人而異啦。
- 唐武則天時改稱華嚴寺,明太祖時重修,賜額大顯通寺。
- 普陀洛迦原爲一山之名,因習慣簡略,或單稱普陀或單呼洛迦,久之遂成爲“普陀”、“洛迦”兩個山名。
到了中午,潮水大漲,小船與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餓得發慌。 正在此時,只見一村婦拎着飯籃走到碼頭邊,向潮水裏投下一些石塊,踩着這石塊來到小姑船,說是她嫂嫂託她捎來的米飯,便離船而去。 過了不久,她嫂子進香回來,問起這件事,感到奇怪。 忽然想起剛纔拜佛時,發現蓮座上觀音大士的裙子溼了一片,心裏馬上就明白了,原來這是觀世音菩薩做的善事。 後來因爲嫂子曾在這裏責備小姑,從此,姑嫂停船的地方被後人稱作“短姑道頭”,觀音大士給小姑送飯時投向潮水裏用以踩腳的石塊,稱爲“短姑聖蹟”。 “普陀聖境”門闕位於迎賓廣場的東側,筒瓦飛檐,斗拱承託,稱朝聖門。
普陀山: 普陀山南海觀音像
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普濟寺前有一個廣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於明代。 中間一座,橋面平闊,北接著普濟寺的正門,南銜御碑亭。 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 夏日荷花盛開,綠葉田田,紅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賞,憑欄臨風,清香撲鼻,頓覺暑氣全消,令人心曠神怡。 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建,中豎雍正所書丈六白玉碑一方,高3米,寬1.5米。
普陀山: 普陀山兩日遊怎麼安排行程?
清代裘班所編的《普陀山志》載十二景爲:短姑聖蹟、佛指名山、兩洞潮音、千步金沙、華頂雲濤、梅岑仙井、朝陽湧日、磐陀夕照、法華靈洞、光熙雪霽、寶塔聞鍾雪霽、寶塔聞鍾、蓮池夜月。 普陀山全山土地總面積19735畝,其中土壤面積19209畝,佔97.3%;寺院、居民住房基地430畝,水面24畝,公路73畝,分別佔總面積的2. 按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全山土壤歸屬爲紅壤、潮土、鹽士、水稻土4個土類;紅壤、黃紅壤、浸蝕型紅壤、潮土。 普陀山位於杭州灣南緣、舟山羣島東部海域,陸地面積12.52平方千米,地處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
普陀山: 普陀山法雨禪寺
包括普陀山島、洛伽山島、朱家尖島東部28.8平方千米和豁沙山、小珞珈山、小山洞三個無人小島,總陸域面積41.95平方千米。 其中普陀山島南北狹長,四周海域環抱,面積爲12.5平方千米。 西南距沈家門漁港6.5千米,南距朱家尖島2.5千米,東瀕瀚海,總陸域面積41.95平方千米。 後經歷代興建,普陀山逐漸成爲供奉觀音的重要道場之一,鼎盛時期的普陀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僧侶。 現存的普濟、法雨、慧濟,是目前普陀山最大的三座寺廟。
普陀山: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文化活動
遊覽完寶陀講寺,建議乘坐旅遊專線到南海觀音,車程約20分鐘,票價十元。 寶陀講寺被稱爲“第四大寺”,由普陀山重興之祖妙善老和尚發起倡建並親自命名,寶陀講寺的建築規模與普濟禪寺相當,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皇家寺院的莊嚴、大氣。 其與普陀山三大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以講弘法爲主,不燒香。 普陀山晝夜山上、山下溫差大,如果是夏天來普陀山,建議在平常基礎上再帶一件外套或者披肩,3月晴雨多變,6月梅雨、9-10月秋雨綿綿,此時注意帶雨具。 中午一段時間紫外線輻射較強,注意做好防曬措施。 開元旗下的文旅酒店,性價比很高,就在法雨寺旁邊,離公交車站也很近(這點在普陀山島特別重要),往返碼頭還有禮賓車接送。
普陀山: 景區區域分佈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佈。 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絡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 “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 其中,普陀山島被評爲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爲“第一人間清淨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祕色彩。
普陀山: 門票信息
據說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生日,六月十九是觀音菩薩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出家日,一般說是涅槃日,這三天已是中國佛教的傳統節日。 每逢香會期普陀最爲盛況,國內外信徒紛紛上山,十八日三大寺例行莊重的祝誕普佛和觀音法會,通常有上千僧衆和信徒參加。 晚上數千人在圓通殿內外坐香,齊誦大悲觀世音名號。 翌晨,從普濟寺的中門大開到佛頂山,香客如湧;從法雨寺的九龍殿到千級石階的香雲山徑,信徒禮膜參拜,一步一跪拾級而上,虔誠之至,令人感悟。 十十九日中午,各寺庵上大供,由住持帶班頂禮祝福,設齋供衆,晚卜舉行隨課普佛。 此時,大衆齊聲唱唸頂禮諸佛菩薩名號,拜願此起彼落,莊嚴肅穆。
新北景點
普陀山美食以素齋爲主,其品種繁多、素靜雅緻,頗受國內外遊客的好評,另外,普陀山的海鮮美食也頗具當地特色。 普陀山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稱,樹木茂密,高大參天的樟樹遍佈全島。 隨着時間推移和人文景觀的新建、重修,普陀山景色更加迷人。
普陀山: 普陀山的典故傳說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杭州灣南緣,舟山羣島東部海域,地處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相傳是觀世音菩薩教化衆生的道場。 中部佛頂山天燈臺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西爲茶山,北爲伏龍山,東爲青鼓壘山,東南爲錦屏山、蓮臺山、白華山,西南爲梅岑山,主峯均在100至200米間,連綿起伏。 1982年,普陀山被評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4年,普陀山被評爲ISO14000國家示範區。 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原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爲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普陀山又稱補陀洛迦,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陀山: 普陀山 (新北市)
千步沙是一個弧形沙灘,長約3裏,沙細坡緩,沙面寬坦柔軟,是一個優良的海水浴場。 普陀山2025 島上樹木蔥鬱,林幽壑美,有樟樹、羅漢松、銀杏、合歡等樹。 還有一株“鵝耳櫪”,是我國少見的珍貴樹種,列爲國家二等保護植物。 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林深邃見長。
將思緒集中在自己身上,虔誠許願,心誠則靈。 觀音文化節是普陀山最盛大的旅遊節慶,始創於2003年,每年舉辦一屆。 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是以普陀山深厚的觀音文化底蘊爲依託,以弘揚觀音文化、打造文化名山爲內涵的佛教旅遊盛會。 期間有大型法會、佛教音樂會、衆信朝聖、蓮花燈會、文化研討會、佛教文化旅遊品展覽會等一系列活動。
普陀山: 普陀山島佛國文化
同時在公衆號【普陀山】裏可以直接預訂酒店、素齋等。 推薦閱讀下公衆號【普陀山】,內容很豐富,對旅遊很有幫助。 普陀山上的觀音銅像爲世界上最大的銅製觀音塑像,高33米,重達70餘噸,由海內外華人信衆籌資建造,落成後於1997年10月30日舉行開光儀式。 普陀山在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禪院、潮音洞、普濟寺、法雨寺這些景點路段的交會處均有設有公廁。
碑文記載普陀山歷史,碑額上雕龍栩栩如生,書法遒勁剛健。 東面一座為拱橋,稱永壽橋,長40米,寬7. 5米,高6米,系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所建。 橋上石欄柱頭,刻有獅子40座,形態各異,生動逼真。 普陀山 橋前有菩薩牆影壁,上書“觀自在菩薩”五個大字,字高五尺,蒼勁有力。 相傳觀音菩薩悲智雙圓,從悲則稱觀世音,從智則稱觀自在。
據佛教傳說,唐大中年間有一印度僧人來此,親睹觀音菩薩現身說法,授以七色寶石,故稱此地爲觀音顯聖地。 佛經有觀音住南印度普陀洛伽山之說,因略以稱島。 唐鹹通四年(863)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今稱“不肯去觀音院”)。
夏天就不好熬了,所以選酒店時,務必要選一家離公交站近的。 2.慈母峯、普陀山和孝子山都是熱門的登山路線,假日巖稜上容易塞人,宜儘早出發;天雨或有懼高症者不建議前往攀登。 普陀山 「孝子山、慈母峯、普陀山」皆為陡峭裸露巨巖,有良好防護,無須攀繩,可安全的磨練膽量、強化體能。 「慈恩嶺、中央尖」等較難,有危險性,待經驗足後再嘗試。 ●【海上佛國──普陀山風景區】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 位於錢塘江口、舟山羣島東南部海域,最高峯佛頂山海拔292公尺,其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佛教文化溶彙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