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清靜經2025必看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佛家謂:「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法本不有,莫作無見。」中庸又說:「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雖言「無聲無臭」而不言「空」,就是恐怕世人誤解「空」字。 並且連有無的念頭,都不當存,方是正見,纔能入於清靜。 上章所說的「三者既無,唯見於空。」這個「空」乃是空洞一無所有了。 若是能空到極點,無所再空了,所餘者是一個「無」字。

  • 或曰:何人常寂而通其道?
  • 何況說是促促一生,不知何日歸去,故有人生如蜉蝣的話呢!
  • 那就要”虛基心,實其腹”,只有保持心情安靜,心神才能入住,許多人不明白這一點,而去勞心苦志地追求,必然背道而馳。
  • (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
  • 天地之道顯象於日月,而日月之道顯象於陰陽,而陰陽之道亦顯象於消長。
  • 一國之中,奸人作亂,則一國不寧。

修道要絕情,要無情,一點感情也不要有。 所謂「掃一切情,斷一切欲。」有人說:「那豈不是麻木不仁嗎?」不是的,這是超出世間法的現象。 若是沒有道,則天、地、星辰等,什麼也沒有,皆混沌了。 因為有道,所以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 「道」是無形無相,有一股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作用,也就是○;有那種能,所以才能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這都是從○性中生出來的。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清靜經圖註

事情雖屬複雜, 但不外乎「得失」二字。 得意人便有無限的欣慰, 失意人便有無窮的煩惱。 甚麼生死離別呀,自殺呀, 那因此而發生出來。 羅狀元詩云:「得失榮枯本由天,用盡機關枉徒然」的意思, 很是深遠。 不過俗人迷毒太深,誰還認這個頭呢?

  •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 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間萬物。
  •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此男女之論者,非實屬男女者,陰陽而已矣。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者。 降為生,流為成,本為始,末為終,是故萬物乃人之末,人為萬物之本;人又為天地之末,天地又為人之本。 夫人不可以無本,亦不可以無末。 本者體也,末者用也,則兩不相離。 天地以太空為本,而生人畜萬物;人畜以至善為本,而生周身百體。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靜心經

1、天地之間的陰陽消長、清濁動靜都是道的作用,人的身體裡面也有陰陽消長,清濁動靜之分。 修辦道者,能夠認識道的真面目,格除物慾而致良知,知道體內陰陽消長,清濁動靜的道理,必能降伏身心,返本還原。 舉凡宇宙間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風雲雷雨,男女老幼,萬國九州,形形色色的物像,都是「道」降本流末,而生萬物使然。 5、但願眾生,早日醒悟清濁動靜的道理,不要再迷惑於聲色貨利之中,而忘了法天則地的大道,急速研究性理的根源,再依法修持,才能離苦得樂,共出迷津。 C、以悟道解,透過清靜的功夫,以頓悟本性,會見自家菩薩。 六祖壇經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於嗎時,乃明上座本來面目」。

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 置官僚,製法度,正以教人。 所以流浪生死,沈淪惡道,皆由心也。 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系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 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 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清靜經

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 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鬱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 或化儒聖,或化釋佛,或化道仙,隱顯莫測。 或著感應,或著道德,或著清靜,功德以無邊。 大道無形者,大為無外,道為至善,無是無極,形是蹤跡。

乃立清靜之教,是爲得道。 (17)觀空亦空,空無所空:空,真空。 空有兩種形式,有大空,有小空。 此二空懼無即自然不染正性,以成真道。 觀空也空,大道無象,空也有空象,應把此空象也加以忘去,則真空之境更加真實。 空無所空,凡居有質,都憑藉大道而成形,一切物類,都是從道而產生。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介

如此日往月來,積罪深厚,離得超脫之路, 永久沉淪在無邊的苦境中。 吾 呆叟身荷代天宣化之職,不忍眾生,久遠沉醉, 重將老子濟世的婆心訴說出來,以警醒迷頑者的癡夢。 更希望四海同胞,洗心滌慮,休戀一切塵勞。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

雖師範不同,而各有指歸。 太上老君清靜經2025 白既於石鼓上升,思慕入京師,高力士嫉吳筠而進之於明皇。 答問稱旨,後乞歸山,上厚賜餞行。 注 《 清靜經》 ,行於世。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靜經

遵而行之,自能達到心靜神清的功能。 (38)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濁,染。 此句言人的身心逐於外物,憂苦自然而然就產生而擾亂身心,在生死之間反覆,永遠不能超脫,流浪於苦海之中。 憂苦的事不能夠休止,都是出自人心造作的。 學道的人,都內守其一外除其想(一,指身)。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靜經講記-語音)

此句言凡夫俗子,都執著身、心、外物三種東西,而學道的人,又常常執著外面的法界,內裏的元神,遠處的神通,以至“凡”能證“聖”,“聖”不能成“神”。 如果能摒棄這些,使大道賦予了神性,即可超凡入聖了。 再進一步修煉到“聖而不可知之謂神”的高上境界,即是真空的境界了。 (1)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説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説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 此經主要闡述“如何清靜,漸入真道”。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道教徒對“老子”的尊稱。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及詳細圖解

她是不可名狀之物,而又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為陰陽。 【注】 清者,輕清也;濁者,重濁也。 太上老君清靜經2025 太上老君清靜經 源者,源頭也;靜者,無為也;動者,有為也;基者,根本也。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淨經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一切事物包括境界都有生滅,我們就住在這些生滅上。 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段經文,要去獲得一個永遠不變的清凈的境界一樣是煩惱妄想。

三毒爲三尸,上屍彭琚、中屍彭瓚、下屍彭矯。 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慾。 人若能斷其華飾,遠離滋味,絕其淫慾,去此三事,就能使毒消滅,三毒既滅,就能神如炁暢,自然清靜。 (4)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無名,是指無形無象的混元大道,因無形無象,所以叫無名。 《道德經》雲:“道常無名。

修道之人,要借假修真利用肉身來修復光明清靜的本性,以去陰存陽的功夫修練,等到陰盡陽存的時候,就可以超凡入聖,證果成真。 2、大道無名,是一團真理,是能源,是磁場,雖然無名目可描繪,卻能長養萬物,例如一粒種子,播種在土壤之中,自然能夠生根、發芽、長枝葉,以至於開花、結果。 這是道的作用,非人力所能左右

此句言凡學仙之人,若悟真理,則不以西竺東土爲名,分別六合之內,天上地下,道化一也。 太上老君清靜經2025 若悟解之者也不以至道爲尊,也不以衆教爲異,也不以儒宗爲別。 能悟本性,非分別所得。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原文

恍惚乾坤象,杳冥天地蹤。 上清施大道,神用在其中。 107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太上老君清靜經2025 108 不得真道者,為人執著種種引教之術也。 【注】 夫人神好清者。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清淨經

日月 – 日為火之精乃恆星之一。 月為水之精乃地球之衛星,也就是陰陽的意思。 太上老君清靜經 名 – 能稱呼標記出來的謂之名。 強 – 剛強不屈定不可移的意思。

生育天地:生養天地萬物。 ,此乃真空中之妙有也,亦即無極之真陽也。 仙佛聖真,皆由此出;大地山河,日月星辰,皆從此產;是謂無形無情無名之大道,是謂清靜無為之道體。 也就是O–有那種能,所以才能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這都是從O性中生出來的。 所謂得道,並不是指有形有象之道,而是得證虛靈本性圓滿無缺之道,得了此道之後,可以應物應事,玄同萬物。 妙合先天之炁,而運化於萬物內外,綿綿無盡。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

3、男秉乾道而成,所以為清為動;女秉坤道而成,所以為清為濁,一切的清濁動靜都是從根本分賦下來,陰陽相感,道生萬物,都有道的真理與法則。 」修辦道者要積極行善積德,弘揚人性的光明面,效法天體運行不息,趕快行道渡人,待功德圓滿,必能返回清靜光明的無極理天。 2、無極一動而生太極,天得其清陽之氣,陽氣為動,故天體(日月星辰)運行不息;地得其濁陰之氣,陰氣為靜,故地表靜止不動。 3、至於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也是自然生長化育。 例如人類受胎以後,嬰兒在母體之內日漸長大,當出生的剎那,一點靈性投入體內,胎兒才能存活。 此點靈性,俗語說「胎神」,西醫稱為「胎氣」,道家稱之為靈魂,這是道的功能,誰都沒有辦法代替。

此句言人的心神本來清靜,都是因世欲之事幹擾,而使之不清靜。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靜經2025 作者不詳,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道教稱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説常清靜經。

明透此意,自悔往者不及,來者可追。 甚至說到心何能澄,慾何能遣,下一章尚有研究呢。 今之苦海眾生茍能真心悟道,頓生覺性,照穿塵緣,辨明真假,堅定信心,自然得著聖道的真滋味。 所以說,別人千言萬語,不如自己覺悟。

想起以前曾經翻譯過這段道家經典。 這段經文原文是一個武當山的朋友玄幀推薦給我的。 現在 重新整理了一下發上來。

這個道德天尊所代表的陰陽兩儀,再進一步運動之後,便是陰陽二氣,萬物就是這陰陽二氣所產生。 至此,北方首都認為,這個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而南方道教則認為,三清之後,也就是萬物生成之後的一個萬物主宰之神叫”太上老君”。 這個故事便是道教的”創世紀”,而這個”創世紀”是得到了科學的驗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