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9大著數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東海大學哲學系肄業,旅居法國三年餘,期間就讀巴黎高等藝術學院。 曾任《VERSE》採訪編輯、電臺採訪記者、誠品書店編輯,臺中國家歌劇院行銷公關部門。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化的營養是我累積創意的源頭,除此之外,就是大自然。」他補充說道,除了文化的洗禮,接近自然之美更是他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

將油彩、大漆、麻布與木板素材代替油畫布創作的蘇笑柏,以及橫跨多元廣泛創作的楊茂林,雙雙在雕塑與繪畫之間遊走創作。 作品名稱的Brise-Soleil,是一種特別建築,這種設計能從特定的角度遮蔽陽光。 潘濤阮作品常見越南人文風格的美學符號展現其詩意,她得獎的作品更進一步關注並探索越南的生態與食安。 隱喻了越南北部民族向中南部,也就是熟知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帶、越南最大糧倉的入侵。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術講座區

展覽期間每日上午11時10分,「SOYL 所有」將為入門者現場教學如何購買NFT作品;11時30分至12時30分,於臺北當代官網的專屬頁面限時開賣藝術家的限量版次NFT藝術作品,並同時開放現場觀眾與線上觀眾搶購。 在大未來林舍畫廊中,我們可以看見英國當代藝術家George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2025 Shaw的作品。 他的琺瑯漆系列創作大量描繪童年老家的城鎮風光及青春時期歷經冒險或創傷的地點,透過肖筆下的英國市郊,引領觀者在那些看似空寥的風景中,踏上一段令人醉心同時也侷促不寧的旅程。 在臺南 182 art space展位現身的是藝術家毛友文的個展《消失的歷史》,此係列為藝術家自2018年起開始創作的主題,主要以臺北七星山附近凱達格蘭遺址,類似金字塔狀的小丘周圍環境做為創作核心。 這裡是既是藝術家長期生活的範圍,同時當地也謠傳古早時期此地有個消失王朝的鄉野傳說,而藝術家便將考察傳說後真假難辨的敘事,轉譯為不同形式的作品。 1986年生於臺灣,2011年創作《全球寂靜》、《寂靜之外》、《前山》系列,2016年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崩解劇場」個展,到2020年發展迄今的創作,周代焌逐漸建構出屬於他這個世代特有的視覺經驗與想像。

徐永旭曾說,他並未使用任何深奧的技術,而是透過泥條與土球一一堆疊而成,在創作過程中同時加進環境的因素考量,展現身體與材料之間的變化張力,不斷堆疊起的除了是形體,也是時間的印記。 場景、攝影與繪畫,三維到二維的全媒體創作歷程,探索文化與地域性異化的概念。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阿布迪亞歷年創作的作品媒材包含畫布與壁畫,畫風鮮活,以多媒材上色,並利用手繪、裁剪報紙等方式搭疊出畫作的層次。 藝術界將其與巴斯奇亞畫風做聯想,也可見阿布迪亞的作品融合轉化了社會文化與生活美學交織的特色。 新北市長侯友宜連任後首次元旦升旗典禮1日登場,侯友宜發表新年談話時表示,看到現在烏俄戰爭、中美競爭、全球關稅壁壘分明,大家選擇對抗和衝突,讓一個環境變成一個更加急遽的通膨,也讓全球環境受到影響,臺灣不可能置身事外,臺灣要做好準備,對內要團結,臺灣也不做任何強國的棋子,大家應不分彼此。 對此,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錶示,「侯友宜終於開始學講,總統要講的話了」。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訂閱 ACCUPASS 活動人雙週報

這次活動總計有超過三百件投稿作品,共評選出十個得獎作品,其中包含一個「若水NFT藝術獎」最高榮譽的「文策院特別獎」、以及一個首獎、三個貳獎、五個參獎。 文策院特別獎由黃新榮獲,首獎則由橡實洞工作室獲獎,而以上所有得獎NFT作品都將於喜來登958號房參與展出。 Taipei Dangdai-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臺北當代)是近年來因應藝壇全球化、數位化而興起的重要藝術博覽會。 以藝術與創意為會展精神,致力於創造年度平臺給藝術市場的畫廊、藏家與來自全球的藝術家。 在疫情中誕生的NFT藝術,可說是近年來全球當代藝術界爭相涉獵的新藍海。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2025 在這其中,國際上最具指標性的平臺「ART BLOCK」,於臺北當代的「藝動區塊」特別帶來知名跨媒體藝術家班.

  • 瑞銀於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均有營運活動,臺灣營運據點則於1988年成立。
  • 從世界級大師、新銳創作者,到潮流所指NFT作品,臺北當代集結三大畫廊展區、六大公共藝術計畫項目,超過1000 件精彩國內外作品,無論你是圈內人、資深藏家,抑或藝術小白,都能一次滿足不同面向的逛展需求。
  •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這次插畫藝博會我們預計以三年的期程來評估是很剛好的,第一年是測試,我們嘗試、摸索著該怎麼進行,第二年是調整,針對第一年的狀況檢討並作出改變,第三年相信可以更完整、成熟的來操作。
  • 「藝術解密」將提供新興藏家進入當代藝術世界的路徑,課程主題涵蓋「當代藝術是什麼」、「藝術世界如何運作」、「如何理解藝術」、「如何開始收藏藝術」等,進一步討論藝術與生活、旅遊、社會乃至世界的關係。

當你走到此區,乍看牆上空無一物,地毯還鋪得歪七扭八,彷彿呈現一種不小心就會絆倒失足的未完成感。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2025 不過,當你再仔細琢磨,便不難發現這是賴志盛一貫的創作語境,他總是在空間或風景中進行細膩的幹預性藝術實踐,進而打開觀者的好奇心,並產生探索日常生活及個人經驗的對話。 大器的筆墨流曳,濃墨蒼勁、渲染婉約,她的畫在氣魄宏大中顯得流轉靈動、明亮的色彩在墨韻中跳躍穿梭。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5月回歸實體展場

特別的是藝術家徐瑞憲的作品「夢想盒」,他將野狼125機車的零件一一拆解、排列,看來如組裝玩具的零件,這款機車款式在臺灣同時具有時代意義,對徐瑞憲而言,也代表一個男孩成長過程中的勇氣與挑戰,此次同樣以一部機車來完成未來的種種實踐與生命體驗。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臺北19日電)野狼125機車曾伴隨無數人走過青春歲月,藝術家徐瑞憲解構野狼125機車,成為作品「夢想盒」,既以作品展現時代情懷,也象徵當代藝術能量,今天隨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展出。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臺灣近幾年其實並不乏藝博會舉辦,這次的藝博會除了是全新的品牌之外,另一個特色是鎖定插畫為主要展售類型,不僅品牌定位清晰,專攻特定藝術市場,也是對於傳統藝博會提出挑戰。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術體驗活動——臺北開放平臺 Taipei Platform

透過這次機會,我們更確信插畫藝術將是繼塗鴉和街頭潮流之後當代藝術的另一個新浪潮,也即將展開藝術收藏的新紀元,而這也會慢慢開始改變臺灣的藝術生態。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2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六大項目串聯展會與線上展場,領軍62間國內外頂尖畫廊,精選200位藝術家,同時展出1000件世界級當代藝術品,在臺灣同步為國際觀眾帶來越境精彩藝術盛會。 瑞銀集團呈獻的第三屆臺北當代,將於5月20日(五)至22日(日)於臺北世貿中心一館強勢回歸。 「藝動區塊」回應市場風潮與需求,遴選三大藝術NFT平臺:Feral File、Art Blocks、Outland,以及新興平臺SOYL合作,讓民眾共同參與數位藝術NFT。 「Taipei Connections」數位平臺計畫是2020年始創設的項目,體貼考量疫情下無法入境來臺的歐美、日韓、香港及東南亞收藏家與民眾,只要上臺北當代官網,實現跨國、跨領域、跨文化連結與交匯,線上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讓品味與眼光不受地理限制,茫茫網海也能找尋那獨一無二的心動作品。 備受藝術界人士重視的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在2022年5月終於回來了!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你,注意到了嗎?」- 2020 Art Taipei臺北藝博展後回顧

現今臺灣畫廊的生態趨保守,他其實想要鼓勵大家不要害怕、要更勇敢去玩新東西。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這次插畫藝博會我們預計以三年的期程來評估是很剛好的,第一年是測試,我們嘗試、摸索著該怎麼進行,第二年是調整,針對第一年的狀況檢討並作出改變,第三年相信可以更完整、成熟的來操作。 這次首屆開展即迎來5000名訪客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而參與展出的333畫廊董事長林美伸和總監曾國良,也對我們策展團隊表達高度興趣,正積極討論進一步商業合作的可能性。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被評「最醜跨年煙火」 臺北101:虛心受教但不考慮停辦

嬌小女性站在歷史面前所傳達出來的強大創作力道,讓潘濤阮受到國際藝術與時尚界至高注目。 定居並工作在胡志明市,聞名國際的越南籍當代視覺多媒體藝術家潘濤阮最新作品《第一場雨,Brise-Soleil》將在臺北當代Galerie Zink展出。 臺北當代是繼英國泰特聖艾夫斯(St Ives)美術館展出後的世界第二站,之後將前往參加由Cecilia Alemani總策劃的第59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臺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臺灣的縮影

但對我來說,插畫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的媒材、一種表現形式,像是版畫、錄像藝術的出現,一開始是因為藝術家使用這類媒材創作,它們現在都被放在當代藝術的討論脈絡裡。 這次插畫藝術博覽會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來跟臺灣傳統藝術圈溝通。 現在也已經有很多例子是把插畫納入當代藝術的脈絡中,像是奈良美智的作品被美術館認可,也被定義為是藝術家,但她創作的形式其實是插畫,我覺得不能因為沒有在傳統藝術學院的系統中,就不算是藝術作品。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術產業

臺北當代聯合總監嶽鴻飛(Robin Peckham)表示,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宗旨是希望展會成為亞洲新生代藝術交流據點,他格外感謝年輕收藏家、年輕畫廊及年輕藝術家們,今年展會特別針對年輕收藏家開設「藝術解密」的教育工作坊,讓大家瞭解收藏知識。 第3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今天下午於臺北世貿中心一館開幕,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距離上一屆實體展會,已是2020年。 臺北當代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2025 Renfrew)表示,很高興展會睽違2年能重回臺北,今年不少國際畫廊代表願意接受隔離飛抵臺北,非常感謝他們的支持。 華人最大文創設計旅店品牌龍頭「承億集團」與臺北插畫藝術節策展人顏寧志共同創建之「2022 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Illustration Art Fair」。 首屆展會在12月22日至25日舉辦,展覽期間共規劃7個樓層、40個藝術客房的策展空間,邀請90位來自亞洲各國及臺灣的專業插畫藝術家、呈獻超過500件作品,並推出5場由專業插畫創作者與新手藏家的論壇。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國際級畫廊

1981年出生於臺灣,創作以自身的童年記憶、家庭和日常生活為主。 藉由描繪小孩的形象來捕捉每個人都可能擁有過的純真面貌和真誠,透過創作重現記憶中的美好與溫暖,並反思自身與社會環境的關聯。 專為活動主辦方量身打造的活動電子報,我們將於每兩週提供您最新的活動人相關資訊,以及辦活動實用的小訣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