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能確定新石器時代(始於紀元前5,000年)以來的史前文化,是臺灣南島語系民族所遺留。 在挖掘數處考古遺址後得知,臺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 臺灣歷史故事 以現有的證據而言,目前臺灣最早的文化為長濱文化(以臺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遺址最具代表性),挖出了大量的粗製石器及骨角器。
- 進而窺見某一個時期的領域發展現象,瞭解他們在臺灣歷史發展的貢獻與意義。
- ◎著有《臺灣近代史研究》、《唐山過臺灣的故事──臺灣通史》等書。
- 創團之作為《杜子春的桃花源》,改編自唐傳奇中杜子春的故事。
- 若想了解臺灣的歷史,可先從「動畫臺灣史」、「故事。臺北」這兩個系列開始看,另外還有描述客家歷史文化的「臺灣客家故事」,這些內容也很適合作為學校老師授課時的補充教材。
- 2004年,陳水扁及呂秀蓮在總統大選再度當選連任,泛藍陣營就陳水扁當選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但經驗票無誤。
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目前在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班就讀。 「故事 Story Studio」即是為了拉近歷史與社會之間的鴻溝,以網路媒體的型式,用小眾故事的方式重新定位「歷史」在生活中的角色,也拉近歷史與人們的關係。 有些人很愛看歷史故事,有些人卻時常搞不清楚歷史的脈絡和人名,你是哪一類型的人呢? 我是後者(掩面),曾經把相差200多年的劉邦和劉備混為一談,也時常弄不清楚戰爭雙方軍隊的將領分屬哪個陣營。
臺灣歷史故事: Draw.io 中文線上製作流程圖首選!專業水準完全免費
鄭成功代表的海洋性格、冒險精神,正是世界未來的主流。 臺灣歷史故事2025 為中國保守的大陸性文化,注入新的因子,拓展中國人的生存之道。 臺灣歷史故事2025 在大陸性文化的壓制下,這種海洋性格,只能隱約的存在臺灣,沒有影響到中國。
-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自廣州、重慶遷移至臺灣。
- 臺灣人在軍事管制、經濟統制金額、消息封鎖下,自由全無保障。
- 清末的「怡和洋行」、中法戰爭的「法軍戰艦」、荷西時期的「金色船隊」、鹿港的「老式店舖」等房舍茅廬、船艦大砲、物件擺設,充分凸顯了時代景深、歷史風華、人文集錦,以及真實的記錄。
- ◎曾深入臺灣山地每一個角落,並且在阿美族和泰雅族村落居住數年,從事田野調查的研究工作,對臺灣先住民有精闢的研究,在民俗人類學上有重大貢獻。
- 臺灣歷史的特殊性,只從「時間」切點是無法完全勾勒輪廓的。
- 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臺灣開始通用日本的民法、刑法與商法。
- 日軍在進臺北城時沒受到什麼抵抗;渡過淡水河向南方推進不久,在三峽、在大溪都受到了真正的抵抗。
尤其,繪者以貼近讀者的閱讀立場,加入藍鵲老師、小安與彎彎等漫畫人物進行Q&A的對話,讓讀者彷彿穿越時空,重回當年的日常生活與情境,沒有違和感的學習臺灣史。 加上知識補給站、歷史報你知、大事紀的專欄設計,避免編年體的瑣細與失焦,讀者可藉由多元的專欄,進行重大事件原因和影響的「腦補」。 至於,歷史故事的延伸影音,讓我們看見多媒體時代歷史多面、多樣的活潑性與豐富性。 日本時代的臺灣作家受到日本文化教育影響,生活文字基礎為日文,直到國府遷臺初期不得不重頭學中文語法。 國府政府大力推行反共、懷鄉文學著名的反共文學作家有王藍、姜貴和司馬中原等。
臺灣歷史故事: 自由開講》中共引以為傲的「貓熊外交」已失效?
歷史展現一個個過去的圖像,不只讓我們理解歷史,也找到批判思考的鑰匙,一如先民力圖突破和超越困境,拋頭顱、灑熱血的為後代做出無私貢獻,我們才能享有現在的進步生活。 若以史為鑑,走在歷史的風景裡,我們又該選擇往哪裡去呢?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現為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喜歡做些偏門的研究,著有《建構繁榮城市的巧手—蕭佛助的建築物語》、《藝之鑿鑿—木雕國寶葉經義》等書。 生長於港都高雄,從小在船廠玩耍,對於臺灣的造船業和港口非常有興趣,卻很討厭坐船。
這點我們舉出臺灣民族英雄郭懷一、朱一貴、林爽文、林小貓、餘清芳、蔣渭水等人,在外來統治者的歷史中稱呼他們是盜、是匪等等。 外來統治者加在臺灣人的種種分化,尤其是在滿清據臺時間,不是三言二語所能解釋清楚。 如今在臺灣尚有大量錯誤的資訊的在各級學校散播給我們的下一代,污染我們的青少年。 這樣長久下來國家的認同就發生了混淆,加上外力克意的分化,將我們共同的未來置於危險的邊緣。 1962年,臺灣電視公司成立,這是臺灣的第一家電視臺。 不久中國電視公司和中華電視公司陸續開播,臺灣電視業進入「老三臺」時代。
臺灣歷史故事: 作者 簡介
靠著新科技之賜,在此呼籲,任何人有任何有關臺灣歷史的資料、圖片,請用電子信箱寄來,以便添加、修正。 為了將正確的臺灣史呈現在國人面前,除了上環球電視的「臺灣人講臺灣歷史」節目外,我接受許多邀請至各地演講,收到極好的回響,某些單位甚至一再邀請為的是追求認識正確的臺灣歷史。 2000年3月18日總統大選,由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及呂秀蓮當選中華民國第10任正、副總統,是臺灣第一次中央政府和平政黨輪替。
臺灣歷史故事: 經濟變化
1931年,臺灣民眾黨被查禁,附生於民眾黨的臺灣工友總聯盟也趨於式微。 之後,臺灣地方自治聯盟也在1937年7月自動解散,日本治臺進入緊縮階段。 由於臺灣官府社會掌控力較低,仰賴土豪協調地方,在大清統治臺灣的兩百多年間,臺灣民變迭起。
臺灣歷史故事: 臺灣民主國
隨著電視的出現,布袋戲、歌仔戲開始講求聲光效果,重新獲得人們的重視。 而國劇與國語話劇則融入創新元素,經常以小劇場等形式表演,舞臺劇表演成為臺灣最具活力的藝術活動之一。 在民間,由香港傳入的國語流行歌曲和美國音樂風行一時。 1970年代,知識青年疾呼「唱自己的歌」,校園民歌因此風行。
臺灣歷史故事: 歷史下酒菜 | Podcast on SoundOn
同時,西方現代文學也是當時臺灣文壇的重要力量,白先勇、王文興為其代表,而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則有《臺北人》、《家變》等。 1960中後期開始,一些本土作家以《臺灣文藝》、《笠詩刊》為陣地,重拾鄉土素材,關注農民與勞工等社會底層勞動階級的命運,作品隱含批判精神,終致在1977年引發了鄉土文學論戰。 戰後初期,臺灣物資缺乏,所生產的糖等還被送往中國大陸,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 國府遷臺後,首先發展農業,實行包括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及公地放領等一系列扶植農業的政策。 美國自1951年起提供美援,臺灣經濟至1953年已恢復到戰前水準。
臺灣歷史故事: 臺灣故事館
人們聚精會神,因為他們未曾看過不是唱的(如歌仔戲),不是打鬥的(如武生戲),而是認認真真,想探討一個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 這樣嚴肅的戲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在臺北,或者一些大都會中,人們會叫它「文明戲」,但是到鄉下演出,這還是頭一次。 日據下臺灣新劇演出的劇場情況,大約可分幾點來探討:演出場地、演員訓練、舞臺設置、化妝、燈光、觀眾及反應等。 小時候聽祖母和爸爸談起日本時代,便是貧困的農村、被徵收的稻米,喫蕃薯簽,不能自己殺豬,豬肉要交給公家,否則日本警察會來抓人諸如此類貧困的記憶。
臺灣歷史故事: 內容連載
佐久間左馬太總督在任時開始對原住民族施行理蕃政策,以使原住民順應接受日本的統治。 社會方面,總督府致力廢除「三惡」,即鴉片、纏足與辮髮。 改農曆為公曆,在街頭放置時鐘,培養臺灣人的守時觀念。 故事臺灣史系列,帶你認識各領域名人,從關鍵人物,重返歷史的璀璨時刻,結合歷史、地理、文化與人文,全方位解析臺灣歷史發展! 第四冊,敘述鄭成功擊敗荷蘭,奪取臺灣,以及鄭氏在臺灣的政治經濟活動。 這一段歷史使臺灣成為漢人在海外殖民唯一成功的地區。
至於界內的平埔原住民一律稱之為「熟番」,他們必須納稅,並與漢人移民一樣以農耕為生。 臺灣歷史故事2025 清政府為了表示「熟番」皆為大清子民,而施行了「賜姓」,讓平埔原住民改換漢姓,例如潘姓、楊姓、李姓……等,此舉也使他們慢慢地消融、甚至誤以為先祖是漢人。 清帝國為了控制臺灣,因此設有「番界」,又稱為「土牛線」。 居住於番界以外但是歸順於清政府的是「化番」,他們需繳鹿皮為稅,但是不服勞役;在界外的平埔或是高山原住民則稱之為「生番」,不繳稅,而清政府亦不准他們越過番界進行貿易。
臺灣歷史故事: 故事 Story Studio: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好看的自訂地圖一方面旅行時帶來好心情,二方面事後就是最好的旅遊回憶之一。 自訂地圖還能跟朋友共享合作,讓彼此都能在手機上查看這次旅行地圖。 有這樣的感嘆,也是自己的孩子漸漸長大,對他學的、看的、身邊經歷的任何東西,都想問問為什麼,這時候我也很想給他一個一個豐厚的故事。 於是今天這篇文章,決定先來簡單整理一下,自己在電腦玩物也介紹過的「認識臺灣相關歷史」的網站服務,拋磚引玉,也歡迎大家繼續留言推薦。 之前撰寫過:「漢語多功能字庫:文字學字典查中文的故事,國文老師必備網站」,那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也對一般人來說很有「故事性」的網站服務。 從一個一個漢字的造字過程,可以看到背後許多歷史故事的痕跡。
臺灣人在軍事管制、經濟統制金額、消息封鎖下,自由全無保障。 日本軍方控制了報紙、廣播等事業,戰爭真相消息全被禁絕,但是民間依然流言不斷,人心浮動。 全臺各大城市都籠罩在戰爭的炮火下,人民經常需要「跑空襲」,生活節奏完全被打亂,不少都市居民被迫遷徙到鄉間。 10月25日,末任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在臺北公會堂簽署降約,日本在臺灣的統治宣告結束。 皇民化運動展開後,總督府大力推廣講日語,在各地設立國語講習所。 1940年2月,總督府公佈改姓名辦法,準許臺灣人改為日式姓名。
臺灣歷史故事: ☆天才老爸☆→【風車】臺灣歷史故事*新版*-閱讀我們的臺灣←認識 增廣見聞 知識 閱讀 見解 歷史 由來 批發 團購
1963年,工業佔臺灣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超過農業。 臺灣歷史故事2025 臺灣歷史故事2025 此後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為止,臺灣長期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的經濟成長率。 1971年,臺灣對外貿易出現順差,從此臺灣長期維持貿易出超的局面。
臺灣歷史故事: 想了解更多說故事的 YouTuber 推薦資訊嗎? 還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哦
◎著有《起牀啦!皇帝》、《繪本童話中國》、《新世紀童話繪本》、《漫畫臺灣歷史故事》系列童書,繪本《一片披薩一塊錢》、《爸爸的鬍子想我嗎?》、《蝴蝶遇見公主》、《媽媽的一碗湯》等。 清政府把臺灣原住民分為「生番」和「熟番」,這個稱呼帶著中國傳統中對於域外文化的輕蔑。 臺灣歷史故事2025 此前,清政府一直覺得「番」是很難管控的族羣,林爽文事件之後,清政府便認為「熟番」是穩定臺灣社會的一個利器。 1996年,臺灣學者蔡瑋將此文化態樣的改變稱為本土化或去中國化。 2000年民主進步黨開始於中央政府執政後,首度出現的「去中國化」一詞,後來大量被支持中國傳統文化者引用。 臺灣歷史故事2025 撤退到臺灣多年的國民黨認為,民進黨所推動「去中國化」運動,會讓「歷史記憶也難逃被切割肢解的下場」。
二〇一一年演出的《燃燒的女人》,是改編自臺灣文學家龍瑛宗的同名短篇小說,劇情描述日治時期臺灣男子杜南遠與日本牙醫晴子相戀卻未能結合的哀傷。 但是,對於臺灣,有文字記載可供瞭解的「歷史時期」並不長,我們透過文字紀錄而能形塑出較清晰而具體的臺灣史事,已經進入十六、十七世紀了。 辯論結果,他們提出了一個折衷辦法,說:四部劇《暗地》秋部應刪除,冬部須看了劇本另議,至若《接木花》絕對禁止。 他們看穿《接木花》帶有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諷刺臺灣的命運,不能作純藝術作品看。 臺灣歷史故事 《暗地》雖然比《接木花》激烈,卻只描寫社會的黑暗面,似乎比較可以容允。
臺灣歷史故事: 故事臺灣史|孩子的第一套臺灣歷史書- Rubee 親子共讀
◎一九五五年赴日留學,一九六六年以論文《中國甘蔗糖業之展開》獲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學位,曾任日本立教大學史學科教授。 至此,「臺灣民主國」瓦解,樺山總督在十一月初宣告全島平定,但是在臺灣最南端的六堆,客家民兵仍頑強地抵抗。 在十一月底,日軍攻破六堆的客家軍大本營、焚毀村莊,這場稱為「火燒莊之役」的戰役,象徵著日本帝國對臺灣的殖民正式開始。 馬關條約除了割讓臺灣、澎湖與附屬島嶼之外,另外一條影響臺灣歷史深遠的內容,就是所謂的「住民去就決定日」。 就是說,自一八九五年五月八日起至一八九七年五月八日為止,這兩年內,臺灣人可決定要留在臺灣,還是遷往他處(主要為中國)。 根據該條約之第二條:臺灣全島與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羣島割讓給日本。
臺灣歷史故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986年9月28日,黨外人士在圓山大飯店成立民主進步黨,國民黨未予取締。 1987年6月三七事件破案法辦後,蔣總統宣佈自7月15日零時起,臺灣本土和澎湖地區解除戒嚴(不含金門、馬祖等外島),黨禁、報禁相繼解除,並於11月2日進一步開放兩岸探親。 日本在《終戰詔書》、《降伏文書》中聲明接受四大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來源請求]《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中華民國。
社商可單獨享有一番社的商業交易權,其他商人不得幹預,他們常用布匹、食鹽、鐵器、菸草來交換原住民族狩獵的獵物與農產品。 無黨籍臺南人吳三連(左二)於1951年1月7日獲悉以65.5%高票當選首都臺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後在辦事處與支持者舉杯同歡。 1936年,總督府成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積極推動臺灣工業化,扮演「工業臺灣,農業南洋」的角色。
選舉挫敗迫使行政院長江宜樺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相繼辭職下臺。 2016年總統選舉由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並同時得到國會的多數席次。 2005年,任務型國大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國會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這有利於兩黨政治的形成,並廢除國大採單一國會制,立法院成為唯一的國會。 2008年1月12日,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取得81席。 在同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選舉中,因為總統陳水扁的多起貪污案, 致使大半臺灣人民, 對執政黨(民進黨)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