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書店2025介紹!內含法鼓山書店絕密資料

這時候,做子女的人,或是親戚朋友們,就必須付出很大的耐心和愛心,鼓勵他們走上菩提道。 有人說「婚姻是鎖鍊」、「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有人認為反正結了婚還可以離婚,為什麼一定要結婚,不結婚不是很自由嗎? 這點要請諸位菩薩一定要肯定,婚姻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是人生絕佳的歷練。 請至臺灣各地郵局劃撥,通訊欄請務必填寫清楚訂購內容,並註明收件人與地址。 放生是佛教自古以來所主張的,其目的是為了慈悲、為了關懷生命,佛教認為凡是有生命的動物均應受到保護,除了對人的關懷外,對其他動物亦要平等關懷。

  • 生活環保 保障我們生活的整潔與儉樸,少欲知足、簡樸自然,落實禪宗「修行在行住坐臥間」的觀念。
  • 圓滿每個人生命各個階段的需求,可說是法鼓山入世化世、菩薩願行的具體實踐。
  • 面對人生的新境界,更應秉持慈悲的精神,來對待、照顧另一半、公公婆婆及岳父岳母,同時也應以智慧來處理事,以理性來教育小孩。
  • 世界最暢銷的動畫故事「玩具總動員」和怪獸大學,啟發孩子的閱讀學習動機!

因此,我們常常用心,清楚「今天這個社會需要什麼,而我們的能力能夠提供到什麼程度」,清楚自己的力量,量力而為,當力量不夠時,就要召募力量來成就藍海策略裡的事業。 如《妙法蓮華經》雲:「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鹹歸請,當演深遠音。」所謂「擊大法鼓」,就是敲響佛法淨化心靈的鼓聲,使人心獲得安樂與平靜。 由於法鼓山的地理形貌,正猶如一個縱臥的大鼓,故引經典之喻,取其似鼓之形,「法鼓山」之名遂由此而得。

法鼓山書店: 鼓山桌曆 / 觀山.聽雲.尋禪 eslite誠品

實際上佛法也是如此,但因為經過長時間的流傳,加上歷史年代背景以及各家不同的理論,反而將佛法變成學問化了,囤積到圖書館裡成為資料。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學習用佛法的智慧處理事情,用佛法的慈悲對待眾生,所有的項目,都難不倒你的。 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搭乘農禪寺捷運出口,臺北捷運的旅客,可從淡水線「捷運奇巖站」下車,左轉三合街往大業路65巷方向,步行15分鐘可抵達,會看到萍子拍的這個畫面(如上圖),步行建議從這兒進入,位於民宅中,所以沒有設置機車停車格與車位。 答:老年人的修行方法,其實要看他個人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狀況,以及生長背景、生活環境來決定,不能一概而論。 有的人年紀雖大,可是還覺得自己很年輕,心理年齡與年輕人一樣,修行的方法自然也與一般人無異。

針對法鼓山的大型活動也提供網路直播,跨越時空,為現代人打造一個修學佛法的共修平臺;24小時全天隨時點閱,隨時觀賞,讓繁忙的現代人,能隨時隨處透過網路影音,親近佛法,開啟心中無盡藏。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啟用後,為回饋當地鄉親、增進彼此瞭解,於2002年創刊,為三個月發行一次的季刊。 報導內容以臺灣北海岸四區(金山、萬裏、三芝、石門)在地的人文事物、風土民情、文化教育及農業生態等為主,秉持法鼓山理念,融入當地生活,交流法鼓山與當地居民的情誼。 於1949年由東初老人創辦,為臺灣第一份本土佛教刊物,以推動佛法生活化、佛學人性化、佛教人間化為使命。 於2018年創刊七十週年時,邀請東西方僧團代表、學者,舉辦「世界佛教村」國際座談會,集思廣義,擘畫未來的佛教世界藍圖。

法鼓山書店: 佛教建築的傳統與創新:2006法鼓山佛教

法鼓山的方向,就是法鼓山的修行道路,就是建設人間淨土的菩薩道。 從一九八九年,法鼓山的創立,到二○○九年,聖嚴法師捨報為止,二十年之間,法師對法鼓山、弟子們的殷殷叮囑的智慧法語,猶如無盡的智慧寶藏。 法鼓山書店 因此,《法鼓全集》新編小組於編輯舊版《法鼓山的方向》時,召集人果毅法師即提出,應將創辦人所有對體系成員的開示、致詞等新收文稿,整編為數冊,完整收錄創辦人對法鼓山團體的理念、創建,以及指導方針、方法。

  • 法鼓山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法鼓山除夕撞鐘將在21日除夕夜晚間9時登場,以往直播時只有純粹鐘聲,今年則首度和音樂界合作,將法華鐘聲結合鋼琴琴聲,透過聲音相應,引領大眾叩響心燈、點亮希望,且這是網路直播限定,現場聽不到鋼琴聲。
  • 報導內容以臺灣北海岸四區(金山、萬裏、三芝、石門)在地的人文事物、風土民情、文化教育及農業生態等為主,秉持法鼓山理念,融入當地生活,交流法鼓山與當地居民的情誼。
  • 內容豐富多元、報導平實,除了是法鼓山活動的歷史記錄外,也是讀者修學佛法及瞭解法鼓山的最佳管道。
  • 農禪寺建築師是姚仁喜建築師,曾向聖嚴法師請教農禪寺改建想法,聖嚴法師只給了六個字「空中花,水中月」,成為了「水月道場」命名由來,加上建築師是佛教徒,對於佛教的境界有很高的感悟。
  • 收錄聖嚴法師重要的法鼓山核心思想,介紹法鼓山的理念、共識、使命與願景。
  • 透過這項新倫理運動,期許幫助社會與人心能夠淨化,學習以服務奉獻的精神,以利益他人來成長自己,從貫徹倫理價值之中,找到人生的真義。
  • 搭乘農禪寺捷運出口,臺北捷運的旅客,可從淡水線「捷運奇巖站」下車,左轉三合街往大業路65巷方向,步行15分鐘可抵達,會看到萍子拍的這個畫面(如上圖),步行建議從這兒進入,位於民宅中,所以沒有設置機車停車格與車位。

法鼓山是一個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推動心靈環保,弘揚漢傳禪佛教的佛教團體。 除了海內外各寺院道場外,於國內各縣市亦設有分會,作為地區弘化的據點。 法鼓山書店2025 「法鼓山網路電視臺」於2010年5月開播,以聖嚴法師珍貴身教、言教為主軸,結合時代脈動、社會關懷和現代科技,製作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優質節目。

法鼓山書店: 生活焦點

娑婆世界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地方,不論經濟、政治的狀況是好是壞,我們就是居住在一個經常有苦難發生的世界。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用「心靈環保」和「心五四」的觀念、方法,那麼我們隨時隨地都會是平安的。 銀髮族羣經由佛法建立對生命更正確的認識,疏導年長者對死亡的疑慮,更能享受樂齡,把握當下。 臨終關懷與佛化喪儀,對生者、亡者,都是修學佛法的時刻,可使亡者心開意解、得生佛國,也可使生者聞法修行。 以佛教的立場來看,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莊嚴的佛事。 聖嚴法師一生「盡形壽,獻生命」,由每年的各地關懷行、成長活動,對護法會勸募系統開示,以及對僧團的期許,即能感同身受。

法鼓山書店: 世界唯一玻璃媽祖廟、80公尺長金龍橋 盤點全臺特色廟宇走春拍美照

生活環保 保障我們生活的整潔與儉樸,少欲知足、簡樸自然,落實禪宗「修行在行住坐臥間」的觀念。 自然環保 法鼓山書店2025 保全地球生態的共存與共榮,知福惜福、感恩大地,保護自然環境免受污染、破壞。 1989年,聖嚴法師於是在新北市金山區興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具體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作為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 2009年法師圓寂後,《法鼓全集》編輯小組即全面重新校對、整理、編輯,並於法師圓寂十週年之際,出版2020紀念版,內容包括教義論述、佛教史、文集、禪修、佛教入門、自傳遊記、經典釋義、生活佛法、理念願景等九大輯,共計108冊。

法鼓山書店: 活動預告

學習唯識瞭解心的運作,用智慧的方式生活, 開啟心轉境的力量,做自己的主人。 以推廣法鼓山的理念,及報導法鼓山各項活動訊息為主要內容,創刊於1989年,隨著法鼓山的日益成長,報導內容豐富多元、生動活潑,筆法親切平實,除了是法鼓山的歷史紀錄,也是讀者建立學佛正知正見的最佳管道。 法鼓山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法鼓山除夕撞鐘將在21日除夕夜晚間9時登場,以往直播時只有純粹鐘聲,今年則首度和音樂界合作,將法華鐘聲結合鋼琴琴聲,透過聲音相應,引領大眾叩響心燈、點亮希望,且這是網路直播限定,現場聽不到鋼琴聲。 例如法鼓山「四眾佛子共勉語」中的「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其實就是佛經所說的「精進」。 精進的人他一定能夠將時間做很好的分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很多事情。

法鼓山書店: 修行‧生活分類

另外「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就是要我們不跟人比,不跟自己比。 如果我們跟人比,比別人好時就會驕傲,比人差時,就容易灰心、失去信心。 跟自己比,如果覺得今年比去年好,就想大概還可以往上爬,結果爬得很辛苦。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法鼓山書店: 世界語言

《人生》跨越宗教、地域藩籬,與世界接軌,廣化、深化佛法,為讀者開拓更寬廣的視野。 禪修的方法、觀念正確,特別是心理觀唸的指導,能夠使我們擺下身心的障礙,不執著於種種身心的現象反應,直向智慧之門;外道的修行方法特別重視身體、心理的反應,認為自已能夠羽化登仙、飛行自在、長生不老,這種觀唸到現在還風行。 《法鼓山的方向》是聖嚴法師一生悲願之所在,是他從「願將佛法的好,與人分享」的初發心,逐步踏實的點滴成果。 因此,這套書更是他願心與願行的成就,是他帶領四眾弟子共同創建法鼓山的實際操作手冊。 收錄聖嚴法師在各地弘化的演講和開示,以及各年主題年的祝福與期許。

法鼓山書店: 出版社訂閱

承繼星雲大師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的初衷─「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未來將在專業上更深入,觸角再開展,建構佛教文化弘法的新時代。 書是智慧的鑰匙,閱讀一本好書,如受良師教誨,如與益友交談。 秉持「傳遞知識,帶動閱讀」的理念出版好書,要讓書香滿人間,要淨化心靈,是佛光文化念茲在茲的使命。 法鼓山是培養和推動人間淨土理念的中心點,我時常比喻,法鼓山正是個發射臺,所有的會員則是轉播站,我們能夠以這樣的方式來推動佛法,我們人間就會真正達到人心的淨化、社會的淨化之目標。 《法鼓山的方向》原為一本結緣小手冊,出版於一九九五年,可說是當時聖嚴法師帶領法鼓山教團重點性、原則性的指示方向。

在關懷員健深師兄、玉嬌師姊照顧下,大家相處融洽,快樂學習。 看到大家精進學習佛法,又熱心在道場做義工,覺得很感動,也增強自己的發心,開始加入各種活動的義工。 聖嚴法師提出「法鼓宗」的目的,是為期勉法鼓山僧俗四眾,以復興「漢傳禪佛教」為己任,擔負起承先啟後的使命和責任,以利益普世的人間大眾。 法鼓山書店2025 法鼓山自2007年首創光影科技投影雲端牌位,取代焚燒紙製牌位的儀式,讓整場法會的儀軌既如法又環保。 參加法會,關鍵點不是那張牌位,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佛菩薩慈悲力的感應。 至於能不能被超度,其實不是那張牌位的形式而已,應該是對佛法有沒有信心。

法鼓山書店: 心靈小品

完整保存法師修學佛法、實踐佛法、分享佛法的智慧,可說是法師的「法身舍利」。 此套書不但是法鼓山發展方向的依歸,更可成為每一個人修學佛法的指路明燈,讓我們以精進不息菩薩行,穩健走在佛道上。 法鼓山書店2025 選在聖嚴法師圓寂十週年的此刻出版,也是一份對法師的緬懷與感恩。 法鼓山書店2025 法鼓山書店2025 收錄聖嚴法師的生活佛法整體關懷,包括佛化家庭、樂齡長青、臨終關懷、社會關懷,讓人們能以佛法安身、安心、安家、安業,以法鼓山的方向為人生的方向,心安就有平安。 法鼓山是以教育工作來完成關懷的任務,又以關懷工作達成教育的目的。 因此,法鼓山為信眾、義工等單位舉辦各類教育成長課程、共修活動、讀書會活動、研習營等,皆是用佛法來做自利利人的服務,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這些文章開示,您可能有幸曾在現場聽聞,再次溫習將猶如聖嚴法師身影重現慈悲關懷。 即使是三十年前的勉勵、啟迪,也是歷久彌新,依然能深刻感受到一代佛教導師的高瞻遠矚與開創性悲願。 收錄聖嚴法師對於各會團義工、專職人員的開示,從如何當好義工,應有的心態、身儀、口儀等,都有詳盡解說與提醒,以幫助大家成就六度萬行,成為身心莊嚴、廣種福田的人間菩薩。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法鼓山不跟人家比出家人數的多寡、比道場數量的多少、比事業的大小,我們站在自己的基礎上,做社會上需要做而還沒有人做的事情。

法鼓山書店: 修行‧生活

以法鼓山僧團為核心,引領大眾從自心清淨做起,傳播淨化人心的理念,提供現代人實用可行的安心之道。 以務實、奉獻為本懷,透過正規教 育的養成,培養在研究、教學、弘法、服務領域裡,引導大眾、啟迪觀唸的各種專門人才。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的方向往正面或負面去思考,得到的成果截然不同。 但有時心要往哪個方向,不是可以自主的; 而且似乎總是重複某種固定模式,無法跳脫。

只要聖嚴法師在臺灣期間,不論法務如何繁重,總是撥冗給予大眾精神勉勵,而後整理成文刊登於《法鼓》雜誌,並結集為《法鼓山的方向》書稿。 讓聖嚴法師對四眾弟子身、口、意行為的殷殷叮嚀,法鼓山道風、發展方向的提點等,能以文字般若醍醐灌頂。 法鼓山書店 1949年創刊,為臺灣第一份本土佛教刊物,由東初老人創刊,許多當代著名法師與居士,均曾先後擔任主編或執筆,是一份相當具有歷史代表性的期刊。 今日人生雜誌月刊,由「關心全體佛教」為出發點,著重實用生活教育,提倡日常修行,鼓勵佛學研究,以使更多人修學正信佛法,落實佛化生活為目的。 儘管時代更替,科學文明日新月異,信仰的提升仍有賴文字般若的傳播,因此「為讀者扮演心靈導航的角色」是佛光山文化出版事業多年來努力的目標。

期望《法鼓山的方向》能成為四眾弟子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的依歸,全方位理解創辦人的理念、願心,認識法鼓山歷史與團體,實踐人間淨土的願景,並清楚法鼓山未來發展的方向。 法鼓山書店2025 四種環保,是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全面推廣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成為四環運動,從心出發,由內而外,推己及人擴大到對社會、人類、環境、自然、生態的整體關懷,以促進人間社會的平安快樂。 心靈環保 保持我們心靈的平靜與明淨, 法鼓山行動總綱,主要在於保持心靈純淨與安定。 禮儀環保 保護人類社會的尊嚴與謙和,以心儀、口儀、身儀的淨化,促進人我和諧。

法鼓山書店: 人生雜誌 第336期: 佛學奧林匹克 Iabs在法鼓山 – Ebook

超度其實是觀唸的轉變,不應執著於形式,真正去瞭解無常與無我,放下執著,這纔是真正的超度。 不拘泥於時代媒材的演變,明白無常的變化,便會知道雲端牌位的實質意義與功效。 「聖嚴法師數位典藏網站」於2015年啟用,內容包括「生命故事」、「禪師身影」、「影音說法」、「文物典藏」、「法鼓全集」、「結緣書刊」等。 近萬件聖嚴法師手稿、書稿與書信,大量記錄當代佛教發展是極重要的資料,於網站上開放大眾檢索,將聖嚴法師的法寶以更多元、完整、立體、跨越時空的方式,貼近社會大眾。

法鼓山書店: 文化出版

全臺灣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們提倡的「心靈環保」,是世間唯此一家,沒有其他分號。 當然其他團體也可以宣揚心靈環保,但大家都知道他們只是第二、第三、第四;而做的時候,我們做得比他們好,因為我們在技術上、在觀念上以及資源上都比任何一個團體都強。 「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是法鼓山的藍海事業,我們法鼓山已經開創出來的事業都是藍海,裡面沒有紅海的惡性競爭,也永遠做不完,而且我們的品牌做出來以後,沒有人會搶。 一日一話頭,每天給自己一分鐘的自我療癒, 練習心如虛空,體驗覺醒生活。 回顧第二屆在佛學班的學習,課程很有系統,由淺入深,我對佛法從一無所知,逐漸地明白很多事理。

佛陀以說法為眾生解開心中煩惱,而以此一手印,示意諸般纏縛已獲消解;法鼓山山徽所寄寓的,便是以佛法的精神,傳達對世間的關懷。 再者,山徽左側看似山形,代表法鼓山,右側似一僧人打坐,面壁沉思,寧靜攝受;三個山尖的另一個意涵,也象徵著佛法僧三寶,帶給人間智慧的啟迪,慈悲的護佑。 圓滿每個人生命各個階段的需求,可說是法鼓山入世化世、菩薩願行的具體實踐。 心六倫,就是誠心誠意地用心實踐倫理的觀念和道德,於2007年由聖嚴法師所發起,將傳統的五倫觀念,延伸為家庭、生活、校園、自然、職場和族羣等「心六倫」,可說是對當前臺灣社會及國際情勢的回應與契應。 透過這項新倫理運動,期許幫助社會與人心能夠淨化,學習以服務奉獻的精神,以利益他人來成長自己,從貫徹倫理價值之中,找到人生的真義。 法鼓山每年農曆春節都會舉行除夕撞鐘祈福活動,讓全球唯一採青銅鐫鑄經中之王的法華梵鐘,在除夕晚間為人間的平安自在揚起108響;今年是睽違2年後再度邀民眾現場參與,不過法鼓山也鼓勵民眾收看直播。

法鼓山書店: 佛教建築的傳統與創新:2006法鼓山佛教

如同聖嚴法師在〈自序〉所說:「這冊小書,為我們說明瞭法鼓山的由來及其行事的原則方向。」在聖嚴法師領眾篳路藍縷創建法鼓山後,四眾弟子便依此方向耕耘人間淨土。 「心靈環保」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在1992年所提出的核心理念,希望以觀唸的導正,來提昇人的品質,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現實,處理問題。 只要有了心靈的防禦措施,處身在任何狀況之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對自己、對周遭環境中的人事物,存有一份關心,存有一份對未來的關懷和希望。

如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那就不會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 農禪寺建築師是姚仁喜建築師,曾向聖嚴法師請教農禪寺改建想法,聖嚴法師只給了六個字「空中花,水中月」,成為了「水月道場」命名由來,加上建築師是佛教徒,對於佛教的境界有很高的感悟。 因此禪的修行是要從個人的自我,漸漸地進一步到參禪,用參禪的方法破自我中心,從此不執著人我是非,這就是無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