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2025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唐時洛陽宮基本沿襲了隋時結構,周圍十二里,四面有十二個門,只是城門名稱有所變動。 顯慶二年,唐高宗正式定洛陽為東都,洛陽宮城成了皇家宮殿。 大明宮 女皇武則天登基稱帝後,更是將洛陽當做帝國的首都,稱為神都。 隨著唐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全面東移,洛陽皇宮也不斷得到擴建和修整,規模宏大,華美壯麗達到頂峯。

  •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在建築藝術創作上,大明宮體現出難能可貴的獨創精神。
  •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軍攻入長安,與唐軍交戰三年,大明宮也遭到極大破壞。
  • 但遺憾的是在唐昭宗乾寧三年,大明宮毀於唐末的戰亂。
  • 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餘年。
  • 含元殿建造時充分利用了龍首原的高地,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座長安城,詩句“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就形容了它當時的巍峨氣勢。

唐代宮苑建築是中國傳統宮苑建築發展完全成熟期的結晶,是中國建築藝術體系發展的高峯。 在建築藝術風格上,大明宮具有恢宏、樸質、真實的品格。 大明宮2025 含元殿、麟德殿、宣政殿、紫宸殿、三清殿等體量巨大的建築物營造出了壯闊輝煌、莊嚴肅穆的氛圍。

大明宮: 大明宮遺址博物館

但遺憾的是在唐昭宗乾寧三年,大明宮毀於唐末的戰亂。 中國宮殿是中國古代帝王居住的大型建築羣,它不僅代表了皇權統治者的最高地位,也代表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最高水準。 中國宮殿以面積浩大、氣勢磅礴、造型優美而聞名世界,是其他任何文明的建築所無法比擬的。 故宮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宮殿羣,同時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宮殿羣。

這些創舉是繼兩漢以來在建築藝術上的又一次偉大革新。 它將古代中國建築藝術推向了完全成熟,取得了空前的輝煌,對後世宮殿建築的影響深遠。 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繪了當時的盛景。 供奉道教神仙的殿宇及道觀、道場至少有十餘處,以道教辭彙命名的建築物,舉不勝舉。 大唐皇室從太極宮遷入大明宮,開啟了大明宮做為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 這種強制要求車輛輪距一致的規定從秦始皇時期就有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車同軌”,它顯示了一個大國的政治權威。

大明宮: 述說:唐朝「大明宮傳奇」的天朝盛世

大明宮的北部為園林區,建築佈局疏朗,形式多樣。 大明宮2025 紫宸殿以北約200米處即為龍首原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萊池,面積約16000平方米。 水池的形狀接近橢圓形,在池內偏東處有一土丘,高5米多,稱作蓬萊山。 池的沿岸建有迴廊,附近還有多座亭臺樓閣和殿宇廳堂。

龍首山北面為後庭,地勢低窪,引龍首渠水入城形成湖泊,即太液池。 大明宮後庭區的規劃十分注意地理位置的選擇,避免後宮區域再次發生像太極宮後庭“湫濕”的失誤。 天子寢殿和便殿,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東南的龍首山高地上;皇帝於後庭理政和宴請羣臣的場所,被安置到了太液池西南岸的龍首山高地上。

大明宮: 大明宮遺址公園:夢回大唐可看見遺留的詩篇?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羣之一,另兩座是太極宮和興慶宮。 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稱爲“東內”,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後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爲高。 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高六七十丈。 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於長安城。

大明宮: 中國

生於盛唐的宰相之家,卻在襁褓之時便沐浴腥風血雨,祖父與父親都被武則天殺害。 14歲成爲武氏“祕書”,19歲時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並加擬籤,武則天只要在上面批個字就頒行天下,成了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 追隨武氏25年,她成了事實上的“巾幗首相”;武氏之後中宗即位,婉兒封昭容,位同宰相、爵同諸王,仍然秉國權衡,參與朝政。 她在幕後操縱着整個王朝,直到被李隆基誅殺,甚至可以說她曾用非凡的政治智慧“稱量天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唐玄宗時期,大批“遣唐使”來到大明宮,尤其是日本遣唐使,更是尊“大明宮”爲聖殿。

大明宮: 中國五大傳統宮殿

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次年朱棣遷都北京,此後南京宮殿不再使用,但仍作為留都宮殿及設有南京六部,委派皇族和內臣管理。 明宣宗時期,曾派人修葺南京宮殿[注 9]。 此後在英宗、景泰帝年間亦曾進行維修,例如正統十一年(1446年)十月「發民夫、工匠疏南京承天門金水河,修千步廊、午門外值宿板房」;景泰二年七月「命修南京皇城各門」等等。

大明宮: 大明宮太液池

這座象徵着至上皇權的宮苑,開創的宮殿建築佈局方式,奠定了東亞中古及其後的古代宮殿制度,是唐以後中國宮廷建築之典範。 更是當時世界文明的制高點,是盛唐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集中體現。 丹鳳門沿用歷史長達240餘年,北面正對含元殿,兩者之間爲長600餘米的御道。

大明宮: 大明宮文化影響

無論是建築與大環境的關係、建築羣的總體佈局方式,還是單體建築的造型、結構、空間構思以至建築的細部處理、建築裝飾做法都有着開創性的成就。 這些創舉是繼兩漢以來在建築藝術上的又一次偉大革新。 它將古代中國建築藝術推向了完全成熟,取得了空前的輝煌,對後世宮殿建築的影響深遠。 大明宮遺址是中國保存最爲完整的皇家宮殿遺址,規模宏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在中國歷史發展的文物序列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大明宮第一大殿含元殿,比故宮天安門還要高大。

大明宮: 大明宮政治影響

“置宮後,分詡善、永昌各爲二坊”,“街廣一百三十步,南北盡二坊之地,南抵永興坊北門之東”。 紫宸殿是寢區正殿,亦是皇帝日常辦公的場所,位於宣政殿以北95米處,稱為「內朝」,羣臣在這裡朝見皇帝,稱為「入閣」。 宣政殿位於含元殿以北約三百米,為皇帝每月朔望臨朝聽政之所,稱為「中朝」。

大明宮: 大明宮詞

唐玄宗經常在含元殿大宴羣臣,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宴京師侍老於含元殿庭,賜九十以上幾、杖,八十以上鳩杖”,規模很大。 唐玄宗還曾在開元八年(720年)、九年(721年),天寶元年(742年)、三年(744年)四次在含元殿策試舉人。 在六爻中,宇文愷是比較尊崇九二、九三和九五高地,“九二置殿”、“九三立百司”、“九五貴位”,然而,大明宮的規劃者卻偏偏選擇九一高地(狹義龍首原)建築大明宮。 這説明,唐代選擇宮址,除了按常規思維考慮建築物的象徵意義外;同時地理環境也是極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軍攻入長安,與唐軍交戰三年,使得長安城“宮、廟、寺、署,焚蕩殆盡”,大明宮也遭到極大破壞,此為大明宮所經第一次毀壞。 唐貞觀八年(634年),居住在長安城北苑大安宮的太上皇李淵年世已高,監察御史馬週上奏請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備清暑”的新宮,以求“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23-24]。

大明宮: 中國幾代王朝的主要宮殿,如果前幾個沒有被毀,那真是壯哉長安啊

公元649年夏,終南山的翠微宮,53歲的唐太宗病入膏肓。 太子李治在伺候照料期間,看見了風姿卓越的才人武瞾。 涉世未深的太子被武瞾的美貌深深地打動了。 大明宮2025 大明宮 唐朝著名歌舞家、演奏家,唐玄宗最愛的女人,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 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

大明宮: 公園

池的沿岸建有迴廊,附近還有多座亭臺樓閣和殿宇廳堂。 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 除正門丹鳳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餘各門均為一個門道。 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設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 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宮經歷了數次翻修,已成為長安三大宮殿羣中最奢華的一處所在。 大明宮中最宏偉的建築就是含元殿,它是大明宮第一大殿,也是當時整個長安城中的最宏偉的宮殿,經常舉辦各種國家儀式和典禮。 唐代建立之後,汲取前代教訓,比較節儉,長安和洛陽的宮殿也都沿用隋朝的舊殿,沒有大規模修建新殿。 隋代的大興宮在長安,只是改名為太極宮,繼續使用。 它的規制之高、規模之大均創都城門闕之最,對研究唐長安城和都城考古均有重要價值,被文物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 經過此次大規模營建,大明宮基本建成,更名為蓬萊宮,大唐皇室從太極宮遷入大明宮,開啟了大明宮做為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

大明宮: 被迫前往北京支援疫情 中國各省醫護不滿(圖)

然而與中國歷史上曾存在的其他宮殿羣相比,故宮只能稱得上是一座「袖珍版的宮殿」。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古代十大宮殿,領略下中國歷朝歷代宮殿的壯麗風采。 唐代的大明宮,它被稱爲“中國宮殿建築的峯巔之作”,在郭城的東北處,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宮城的東北隅,佔據龍首原的高地之上。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染風痹,惡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太華南路,大明宮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平面略呈梯形… 麟德殿位於大明宮的西北部,是宮內規模最大的別殿,建於高宗麟德年間,是皇帝舉行宴會、觀看樂舞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所。 大明宮 東西側分別有對稱的鬱儀樓和結鄰樓以飛廊與主殿上層連通,樓前有亭,全都建在夯土高臺上。

大明宮: 大明宮——一座傳奇之城的消亡與涅槃

很多學者認為,大明宮的重建還有原因,至高宗時代,將近半個世紀的積累,大唐的威望日隆,聲名遠播的帝國急需一座與之匹配的皇宮。 大明宮 據載,為迅速建成大明宮,國庫短時間內撥出十五個州的賦稅收入,又停發了各級官員一個月的俸祿,皇帝遷入大明宮的迫切心情確實超乎尋常。 其實,皇后武瞾在大明宮的重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過這些工程只是增修補葺罷了,大明宮在郭城的東北處,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宮城的東北隅,佔據龍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宮: 接力戳謊?浙江再爆日破百萬人染疫 中國衛健委急喊卡(圖)

大明宮佔地350公頃,整個宮殿有50多座殿堂和樓閣,是7—9世紀世界文明的巔峯,《全唐詩》5.8萬首,涉及大明宮有260多首。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是唐朝詩人王維在《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中描述這座宮殿威震八荒、萬國拜含元的繁華盛景。 這座象徵着至上皇權的宮苑,開創的宮殿建築佈局方式,奠定了東亞中古及其後的古代宮殿制度,是唐以後中國宮廷建築之典範。 更是當時世界文明的制高點,是盛唐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集中體現。

大明宮: 大明宮是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建,它曲折命運反映了大唐盛世興衰

實測殿基高於平地15.6米,東西長75.9米,南北長41.3米,四周有寬5米的副階。 在主殿的東南和西南方向分別有翔鸞閣和棲鳳閣,各以曲尺形廊廡與主殿相連,整組建築呈「凹」字形。 主殿前是一條長78米、以階梯和斜坡相間的龍尾道,分為中間的御道和兩側的邊道,表面鋪設花磚。 含元殿建造時充分利用了龍首塬的高地,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座長安城,詩句「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就形容了它當時的巍峨氣勢。 殿基夯築,四周砌磚,南北長 130餘米,東西寬80餘米,上建前、中、後毗連三殿,周圍繞以迴廊,兩側建對稱的亭和樓。 整個建築佈局規正嚴密,左右對稱,主從分明,規模十分宏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