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風景區步道5大優勢2025!內含大坑風景區步道絕密資料

臺中大坑8號登山步道 風動石公園,擁有多處涼亭是個休息的好地方,還能看到天然景觀風動石。 週末來大坑安排個一日遊,6.7.8號都可以依個人自行安排上下路程,下山大坑9號附近也有許多小喫跟美食,算個人滿推薦的地方,簡單分享給大家。 另在大坑 9 號步道站 ( 東山路與松竹路交叉口附近之經補庫停車場前 ) 可搭乘臺中客運 66 路 ( 該公車會在大坑內繞行,通往大坑 1 大坑風景區步道 號 2 號 3 號 4 大坑風景區步道2025 號登山步道及中正露營區者可搭乘 )。 其最具特色的景點即為12條登山步道,第1至8號步道自民國70年初開闢,依大坑山與溪流交錯的天然地形闢建而成,海拔最高為859公尺,即臺中市最高點:頭嵙山。 此步道位於頭嵙山最北方的登山步道,步道中多為石版及水泥步道交錯,蜿蜒小徑裡數木茂盛,可免受日曬之苦。 海拔高度介於395至700公尺之間,結合原野風味和地形特色的體能訓練場適合親子同遊、團體競賽及個人體能訓練活動,更可在春夏交季之時,欣賞油桐花盛開,遍地落英紛飛的美景;惟登山木棧道部分較屬高強度登山步道,請自行評估體能狀況後再行上山。

  • 大坑9號步道入口處位於東山路一段,周邊有許多大型停車場與美食店家,是12條路線中最方便也最親民的路線之一。
  • 地處海拔470至850公尺之間的大坑4號步道,由於坡度落差極大,其中一段長約300公尺的垂直陡坡,考驗遊客的體力及耐力,被稱為「軟腳坡」。
  • 韓局長表示,新路線自大坑3號登山步道0K+400處接回長青橋,規劃時考量遠離河牀增加安全性,並考量在地生態,路線選址以對生態影響最小的路線為優先原則,因此路線選擇較靠近山壁,建置時也考量民眾行走安全,於山壁進行邊坡強化工程,由於山壁設置步道基礎建置不易,努力克服困難施工半年終於完成。
  • 大坑風景區位於臺中市北屯區,民國65年 大坑風景區經臺中市政府開發成立,海拔112公尺至860公尺,堪為臺中的後花園。
  • 觀旅局指出,透過整體規劃選線後的3-1號登山步道,將大幅提昇頭嵙山步道羣登山活動的安全及便利性,此次工程建置也更完善了大坑步道的指標導覽系統,使步道資訊及導覽服務更為便利確實,歡迎市民、各縣市與各國旅客都能前來一同體驗大坑山林的美好。

大坑風景區內共有12條步道,其中1~5號及5-1號共6條步道與頭嵙山相接,整條山稜及支稜皆用相思圓木舖設木棧道並架設扶手,綿延而成著名的「萬裏長城」,是全臺罕見的特殊步道景觀。 國道一號北上:臺中中港交流道往臺中方向下,接臺灣大道左轉文心路經北屯路直行東山路,即可到達大坑風景區。 6號南段替代路線來到觀音亭後接回原先的6號,再往下走一點,即可來到9號、10號、6號等步道交會點,選擇10號出發。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坑步道建議攜帶物品:

終於下到7號登山口,原本應該順著6號登山口繼續上行,但是之前的探路已經知道步道封閉,所以選擇了6號與7號登山口中間的林道作為替代路線,距離、方向與目的相同,只差一個給人走,一個可以開車上去,都是前往觀音亭。 大坑風景區步道 接著我們由風動石廁所上方的8號步道終點下切,這裡下去後馬上會遇到風動石維修封閉,必須左轉,然後又立刻出現一個叉路,必須右轉,此為8號步道替代路線,如果不右轉會接到7號步道就走錯了,必須小心。 過了黑松亭很快就來到3號步道下切口,當往下走約1/3路線後會看到所謂3-1號步道叉路口,該步道會下切到溪谷接回中正路營區吊橋處,因為非官方路線,先前也探過路,真的非常陡,且設施皆以簡易工法搭建,不若正規路線安全,官方也有相關警語,所以我們並未選擇此路線,而是3號步道下到底。

  • 短短的路程裡好幾道大坡度上上下下下的關卡,走到最後真的覺得是種考驗!
  • 在步道後段為平緩的路段,曲折小徑,約1.5小時即可到達5號步道銜接處。
  • 國道三號:由彰化快官系統交流道下,接臺74線( 東西向快速道路彰濱臺中線)下西屯路,左轉文心路至東山路即可到達大坑風景區。
  • 大坑風景區為臺中市民心靈沉澱的重要休閒場所,也是登山客踏青健身之地,更是中部地區熱門的觀光景點,在平常或例假日處處可見同好攜伴、闔家同遊景象,成為臺中市民共同擁有的後花園。
  • 若由6號停車場攀登,途經觀音亭到達風動石,約需1小時40分鐘。
  • 特色短評:瑞井步道於瑞井裏瑞井古井旁,民國101年闢建完成,可連接瑞井古井步道至慶順宮,全長約2公里,步道長度700公尺。
  • 大坑步道時會因進行維修而封閉部分路段,行前請留意臺中市風景區管理所的公告。

主要對外聯絡道路為129 大坑風景區步道 道路,貫穿整區連結臺中市,另有多條產業道路縱橫交錯,如連坑巷、薴園巷、北坑巷、大湖巷、竹坑巷形成大坑風景區的交通道路網。 沿著四號步道開始往上爬,沿途會經過入口的長青吊橋、中柳亭、望幽亭、 高峯亭和最高的頭嵙亭可以休息,而過了頭嵙亭就到了859公尺的頭嵙山山頂,一旁有三角點可以拍照,頭嵙山也是臺灣小百嶽之一。 四號步道沿路多是圓形的木頭步道,較陡的地方也要注意腳步。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坑3號步道

特色短評:由枕木鋪設完成的知高圳步道沿著圳修建,位於烏日區與大肚區之間,步道往返路程約6公里,步道入口至好漢坡頂峯學田山高低落差僅約80公尺,不需耗費太多體力即可輕鬆走完全程。 特色短評:位於外埔區的水流東桐花步道,舊稱水流東情人幽徑,全長2.4公里,當地居民於水圳兩旁種滿桐花,讓這裡每年4~5月下起桐花雪。 居高臨下,近距離看高鐵列車飛奔而過,適合徒步、騎單車,是外埔在地人的私房路線。 搭乘臺中捷運綠線至「松竹站」、「舊社站」、「北屯總站」下車,轉乘 922 號公車至大坑 大坑風景區步道2025 大坑風景區步道 9 號步道站即可抵達。 穩健式爬坡為8號步道的特色,步道一半是枕木步道,另一半為產業道路,除了在風動石附近稍陡外,其餘皆猶如平地健行。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部分遊客都從6號登山步道至風動石,再經風動石沿此步道由高而下返回步道口,由風動石返回步道口僅約需40分鐘。

大坑1號步道是入門等級中難度最高的一條,全長大約1.6公里,前段屬於石板路與水泥地步道,平緩好走,後段則是挑戰性頗高的木棧道路線,反覆上下的健走過程頗消耗體力,期間還有將近90度的陡峭階梯,但整體而言算是進階版中最簡單的一條路線。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坑1號步道沿途風景迷人、生態豐富,同時設有不少涼亭點提供遊客休息,另外中途還有原木搭建的遊樂設施能讓小孩盡情放電,山頭制高點也能飽覽市區美景,適合平常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前來挑戰。 大坑9號步道入口處位於東山路一段,周邊有許多大型停車場與美食店家,是12條路線中最方便也最親民的路線之一。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坑風景區交通路線

)為主要對外聯絡道路,並貫穿整區連結北屯與新社,可以從臺中市北屯路、文心路或松竹路接往東山路到達此區。 大坑風景區步道2025 大坑風景區步道2025 從頭嵙山三角點往前走約十分鐘抵達往3號步道叉路,發現一件殘酷的事情,三號步道正在封閉整修中啦😢。 於是我們從三號步道O型下山的計劃失敗了,只能掉頭原路折返。 接著經過兩個涼亭,還有一個整修中的公廁,涼亭的展望很棒喔!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坑4號步道|頭嵙山登山路線、交通停車新手攻略

因為這次是爬一號上山二號下山,走二號步道下山相對的比較輕鬆,也有比較多的餘力可以先賞景色,走二號下山,走得很愜意(笑)。 步道位在東山路一段,從濁水巷或連坑巷都能到達,第一次來的朋友建議走比較大條的連坑巷,比較不會迷路,不過有Google導航就沒問題了。 走一小段路以後就會開始進入大坑步道的重點,沿路的木頭棧道,看起來還滿夢幻的,很少看到這種類型的步道,真的很特別很直得一遊。 下山去破爛的路段已被封又一段美麗的木道四號步道走過觀日亭,已不知何時接上了4號步道(也沒有標示耶)。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坑6、7號步道

大坑風景區目前有12條登山步道,全長約16.35公里,每條難度不一,是市民鍛練身體,假日出遊踏青的去處。 人氣很高,難度也高的大坑2號步道,雖然是1~5號裡最短的一條,登山口進去前段還是騙人安心的平緩產業道路,等過了碎石梯後纔是考驗的開始。 最著名的圓形枕木好漢坡坡度又陡又長,超級消耗腿力跟體力。 短短的路程裡好幾道大坡度上上下下下的關卡,走到最後真的覺得是種考驗! 選擇2號步道上山下山的人挺多,一路連結5號步道再從3號步道下山也是很多人安排的選項。 特色短評:位處東勢區軟埤坑農業休閒園區的天梯步道,每年的4~5月份是臺中知名的賞螢地點,天梯步道全長約3公里,走完約2~2.5小時。

大坑風景區步道: 大坑魚丸伯

特色短評:鳳凰山登山步道擁有臺中地區最具規模的木棧道,步道規劃完善,全長約2.1公里,沿著木棧道健行,設施完善設備安全,步道沿途空氣新鮮,樹木扶疏,步道最高點可與觀音山步道串聯。 特色短評:大坑風景區是登山客踏青健身之地,更是中部地區熱門的觀光景點,其最具特色的景點即為12條登山步道,第1~8號步道自民國70年初開闢,依大坑山與溪流交錯的天然地形闢建而成,海拔最高為859公尺,即臺中市最高點:頭嵙山。 大坑風景區步道2025 9號步道於94年12月開拓,10號步道則於97年3月建造完成,9-1號步道於102年11月建造完成。 9-1號步道全長只有大約600公尺,是所有大坑步道裡最新建成也最短的一條。

大坑風景區步道: 臺中觀光旅遊網

大坑9-1步道路線緩和,輕鬆易行,步道頭尾都與經補路相接,自步道出口再向上行100公尺連接9號步道,再與10號步道形成環狀路線,約1小時可行走完畢,歡迎愛好登山健行的民眾前往登爬。 此步道的海拔介於445至745公尺之間,由於步道中有兩段60度的好漢坡,需拉著繩索小心的踩著木梯上山,考驗著登山客的腳力與體力,適合喜歡挑戰或是想訓練體能的登山客,因此老年或有高血壓者,盡量不攀登本步道為宜。 在步道後段為平緩的路段,曲折小徑,約1.5小時即可到達5號步道銜接處。 另外,臺中北屯區祥順東路的沿線,大坑風景區還有四座不同特色的景觀橋,包括:新桃花源橋、浪漫情人橋、大坑清新橋,以及藍天白雲橋共四座不同主題特色的文化景觀橋,除了新桃花源橋橫跨廓子溪以外,其餘皆為跨越大坑溪,橋梁連接了四號道路,通往北屯區、大坑區、太平區等地。

大坑風景區步道: 嘉義景點|5處必訪嘉義仙境 體驗古色古香 挑戰海拔最高吊橋 親近大自然

比起5號步道都是高底起伏大的圓形枕木步道,5-1步道有部分路段是一般的山坡石頭路面,連結5號步道不再往頭嵙山頂的話可以直接環形走一圈,或是往頭嵙山登頂再回來也是很多人會選擇的路線。 挑戰過大坑9號步道、大坑7號步道後,大坑10號步道屬於入門進階路線。 全長約1.2公里的大坑10號步道,前段以「半石半木」的階梯路線為主,由於階梯間隔較大、加上地形較為陡峭,建議穿著合適的登山鞋再出發;中後段則是2019年整修後再開放的木質階梯路線,步行上較前段親民,但中途有不少逼近90度陡峭的噴汗階梯路線,頗喫體力。 大坑10號步道中途有涼亭可供歇息,花季期間還有九重葛花海能欣賞,景色相當出眾。 10號步道最後通到觀景平臺跟觀音亭,遊客能感受360度環繞的山景視野,建議可從9號步道下山,就能一次收集兩條路線。 大坑7號步道全長約1.3公里,沿途幾乎是坡度較為平緩的石頭路步道,由於路途綠意盎然,且難易度算初級階段,是適合全家大小跟親子健行的路線之一。

在人文方面,大坑曾經也是臺灣最早的煙草生產地,雖然現在煙葉業已沒落,但區域內還保留一、兩座煙樓供人緬惜。 臺中捷運綠線至「松竹站」、「舊社站」、「北屯總站」下車,轉乘四方電巴922 路公車至大坑9 號步道站即可抵達。 早晨趁著旭日初昇,沿步道而上,深入臺中山間祕境,盡情喜受沿途的自然之美,沐浴在森林的芬多精之中,適合全家大小一同踏青健行,來一趟舒活身心的登山之旅。 位在大坑登山步道上面的休息中繼站,連接6~8號步道,現在整個大改造整修完畢,打造了森林體驗區,新增很多遊戲設施可以帶著小朋友登山健行順便來這裡放放電。 這裡有茶水供應、遊樂設施,提供讓人休息泡茶的地方,還有一尊大觀音像頗為壯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