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因跟果,它是自然的,你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現在種下因的時候就夾雜了一點煩惱,譬如說我現在該修福的時候、結緣的時候,夾雜了一點煩惱、執著,得到的果報,也是夾雜了一點煩惱跟執著。 譬如說,我很有錢,但是每天都為了錢煩惱,跟家裏人、跟外面的人爭,這是什麼福報啊? 二OO八年於大陸深圳弘法寺,得禪門泰斗本煥老和尚傳法,成為臨濟宗四十五代傳人。 18年不間斷的到監獄弘法,七年掩關校對了《大般若經》,慧光法師只是平靜微笑的說:「我給你煮點水,泡個熱茶給你。」當下六百卷,四十一本的《大般若經》,已在眼前。
- 「慧」字上面的部首是兩隻手,中間是掃把,把心掃乾淨,那個便是「慧」。
- 菩薩寺「每個空間都引入了風與光」,聲音和風在空間中四處流動。
- 慧光法師和他分享了這個心願,希望建一所不一樣的寺院,不要傳統和宮殿式的建築風格,他要的是佛法的教育,不是信仰的空間;這寺院要讓人進來就可以感受到佛法,亦可以把他們所學的帶回生活裏。
- 他表示:應用四無量心(loving kindness, compassion, joy in the attainment of others, and equanimity)的原則,在悲心(compassion)的觀照下,他與希望進入合法婚姻,肯定其愛情的男女同志同在。
- 慧光法師出生於臺灣,美國加州大學畢業,法師發心護持佛教,捨原先行醫的志向,於佛光山星雲大師座下披剃出家,以演說佛法,利益眾生為畢生宏願。
又為上達分段佛境的,説如來果德圓滿自在的法門,這是圓教,也就是「華嚴經」所説。 這種漸、頓、圓三教説,後來就成為「南三北七」中北七教判的通相。 四宗是説因緣宗、假名宗、誑相宗、常宗。 慧光以為一代佛教中,第一、薩婆多部的毗曇學説,諸法各有體性,皆從六因四緣而生,可以稱為因緣宗。
慧光法師: 菩薩寺
該建築入圍2009年臺灣建築獎、2011年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賞。 寺方人員表示菩薩寺變成了景點,為當初未預料到,很多寺院曾來參訪,也希望佛法能透過這樣平實的方式走進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慧光法師2025 北傳佛教《阿含》以及南傳佛教《巴利經藏》當中,佛陀於居士五戒立下邪婬戒,不侵犯親長監護的對象,也不和他人配偶有性關係,對性行為的性別對象、人身部位未特別提及。
建築為三層樓,一樓作為大堂、接待處和展覽區。 庭院水塘旁靜坐一尊佛像,植有蓮花,步道旁更有許多菩薩與佛像的相關飾品,中庭植有大樹。 慧光法師 一樓牆上掛著不少攝影作品,每一個轉身皆有大小佛像安座。
慧光法師: 佛教文獻
依龍樹在《大智度論》的解釋,自妻限產道行婬,是基於認為非產門處行婬,被行婬人心中不樂,無理強逼,而為邪婬。 七年前,法師隻身遠赴尼泊爾加德滿都山區籌辦沙彌佛學院,是為當地第一所漢傳佛教叢林學院。 當地經濟不發達,孩子讀書機會不多,大眾一般對佛法缺乏認識。 慧光法師2025 法師希望從培育一羣小沙彌開始,在那裏撒播佛法種子。
- 寺院臨路謙退,室內規劃挑高,地坪約113坪、建坪約191坪。
- 是殺、盜、婬、妄的哪一樁,足以與同志產生必然的因果關聯?
- 二樓為佛殿,三樓則為寫經室,除了少數空間限制外,其餘皆可自由參訪。
- 菩薩寺位在臺中市大里區,建築外觀沒有宗教寺廟慣有的宮殿式歇山屋頂、雕樑畫棟琉璃瓦等裝飾,而以不假雕琢修飾的清水模為建築語彙,堅守返璞歸真的無華質樸。
- 對於戒律的回答是:「佛經和論典中沒有說:『相較於同性戀,異性戀的不善程度較低』。話雖如此,但是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響。這有點不幸,但不可避免。因此,當佛教傳到西藏、日本、漢地,當然還有在它的發源地印度,可能會受到文化價值觀的影響」。
- 這是因果,佛法講的因果,我們要學到,所以不要再用以世間的認知、觀念去學佛,應該是如此,要用佛所教導我們的方法,去修行、去用功。
- 建築師說:「所有令人感動的建築,都有歲月」,在菩薩寺的歲時流轉裡,我們沉澱思緒,沉靜心想,一步立真處,一眼觀自在,一瞬見緣起。
- 是以二千多年來,僧團不曾為婚禮制定儀軌,也沒有佛教所承認的婚禮儀式。
同志較諸異性戀者,真有較為深重的罪業嗎? 是殺、盜、婬、妄的哪一樁,足以與同志產生必然的因果關聯? 要知道,同志的身心狀態,大都良好;同志本身,並不因其性傾向而受生理或心理之苦;只要對他們不施以歧視、壓迫,他們是可以自得其樂的。 同志之所以受苦,更多時候並非來自其罪業,而是來自異性戀主流文化的社會壓力。 淨宗學會創辦人釋淨空法師,認為佛教經典似沒提及而為社會的新現象,並談到夫妻離婚、自由戀愛有礙社會穩定,主張回歸『倫理道德的教誨』,多學《弟子規》、《十善業道經》可化解問題。 此寺住持慧光法師,新竹人,父親為越戰時期駐防臺灣新竹空軍基地的美國士兵,母親臺灣人,赴美於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後出家,由星雲法師剃度,後落腳於大里,由信徒買地建立菩薩寺。
慧光法師: 佛教學術界
《大般若經》的內容是關於如何開啟智慧;玄奘大師在翻譯此經典後,沒有太多時間整理便圓寂了。 慧光法師現在以最早的房山石經、敦煌寶藏等十多部大藏經為底本,把《大般若經》重新訂正,把當中的錯字、少抄多抄、意思跑掉的部分都修正過來。 法師希望有一個更準確的版本,讓我們學習有一個依據。
慧光法師: 煩惱如屋籠罩眾生
在兩者有等同欲的情況者為小罪;即使等同欲的情況,由煩惱和方式的柔弱者為小罪;剛強者為大罪。 若女人,父母及夫,並皆亡歿,或時散失,至兄弟家,而為住止,兄弟衛護,是名兄弟護。 在泰國、柬埔寨等盛行上座部佛教的國家,有些佛教僧侶也願意為同性婚禮祈福祝禱,但通常基於婚禮為世俗事務不會主持婚禮儀式。
慧光法師: 智慧
“佛教不譴責同性戀,正如佛教並不譴責任何錯事。 佛教並不認爲同性戀是錯誤的,也同樣沒有把異性戀間的性愛看成是一種正確的事情,錯誤的是對它的執着與受它的奴役。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慧光法師: 慧光法師簡介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內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慧光法師 慧光法師獲頒「人道主義者」奬項(圖: IBS菩薩寺Facebook)「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慧光法師認為,這不只是捐贈物資,而是「讓對方知道有人關懷他」。 2020年,當尼泊爾疫情蔓延趨勢加劇時,醫院病牀嚴重不足,不少病人遭醫院拒收,而院內的病人也只能躺在地上就診。
2012年8月11日,釋昭慧法師為黃美瑜和遊雅婷兩位女性居士,在桃園縣觀音鄉弘誓學院主持佛化婚禮,為臺灣同性佛化婚禮首例。 2014年時,法師也為一對男同志主持了婚禮。 馬來西亞吉隆坡十五碑錫蘭佛寺住持達摩難陀長老(1919—2006;Dhammananda)指出,佛教認爲性愛(包含異性和同性)是由無明所造成的一種執着的行爲。 慧光法師2025 僧人選擇了放棄慾望所帶來的執着,出家、守持出家戒而修行,斷除慾念,朝向寂靜涅槃。
慧光法師: 沒有真正的壞人,只有做錯事的人
宗教與同性戀巴哈伊教佛教基督教儒家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山達基教神道教錫克教道教統一教威卡教祆教聖經佛教對性傾向議題沒有一致看法,不同的傳統和修行僧眾可能抱持不同的觀點。 基於佛教戒律,幾乎所有佛教派別都嚴格禁止出家僧眾涉及任何形式的性活動,但對於五戒中規範在家眾不當性行為的邪婬戒則未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佛教界對同性性慾的態度基本上保持沉默,有幾位願意為同志發聲的佛教法師主張異性和同性之間的情慾,同樣都構成繫縛身心的無明煩惱,應不分差別心平等看待。
慧光法師: 建築
在律藏以及經藏中,則規定捨棄財產及親族出家的僧眾,為實行清淨的梵行生活受具足戒,嚴格禁止並遠離任何形式的性活動。 慧光法師出生於臺灣,美國加州大學畢業,法師發心護持佛教,捨原先行醫的志向,於佛光山星雲大師座下披剃出家,以演說佛法,利益眾生為畢生宏願。 菩薩寺的主持人慧光法師提倡「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不離生活」─在菩薩寺,建築是含蓄的、空間是簡約的、環境是樸實的─「因為簡單,所以豐富」。 佛教視情慾為無明,是需要超越的,所謂婚姻則是入世制度,是世間法的問題,佛從不去幹涉,也不做批評。 是以二千多年來,僧團不曾為婚禮制定儀軌,也沒有佛教所承認的婚禮儀式。
建築師說:「所有令人感動的建築,都有歲月」,在菩薩寺的歲時流轉裡,我們沉澱思緒,沉靜心想,一步立真處,一眼觀自在,一瞬見緣起。 慧光法師 慧光法師2025 有些人說:『有非時、非處、非分和非法四種邪行。』他們說:只有在遍計夫主後才違犯的。 然而並非在可行淫處(合法的夫妻關係)的運行而生起違犯邪行的(,所以他們的主張並非正確)。 當知在這兩種(非梵行和欲邪行)違犯在對無德者為小罪;在對具德者為大罪。 而且即使在侵犯(強暴)無德者而違犯的,也是大罪。
持此論者,不但無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且經常對受苦眾生「傷口抹鹽」,讓她(他、牠)們倍增二度傷害。 一九九四年和上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畢業後,回臺灣禮星雲大師落髮出家,於一九九六年在佛光山受具足戒,繼後又於佛光山叢林學院進修畢業。 慧光法師在過去十八多年無間斷的到美國監獄弘法,一共去過36所監獄。 美國的監獄都在很偏僻的地方,離市區很遠,每次開車都要用上四、五小時的時間。 「慧」字上面的部首是兩隻手,中間是掃把,把心掃乾淨,那個便是「慧」。
在善心人的協助下,菩薩寺向尼泊爾逾十萬個家庭和醫療機構運送了七百臺製氧機、逾三十萬個口罩和消毒劑等。 他感覺跟人民有特殊的連結,好像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樣親切。 然而,在進城的路上,卻滿眼是衣衫破爛的乞丐。 法師知道,他們的苦,不只是今天,還有明天、後天。
慧光法師: 臺中菩薩寺 慧光法師 梵字散華
大門以「退」為設計概念,臨路謙退讓出部分建築線而安置一株老梅樹,樹下有石,供過客安歇;門上有字,題名「安居」,望訪客「回菩薩家」正如「返自己家」從容安住。 印順《妙雲集》:五戒,是人倫的道德,與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通……三、不邪淫:除合法的夫婦以外,對別人的丈夫或妻子,或青年男女們,不可非法的,或故意去引誘他,使他們脫離家庭,擾亂了家庭的和樂。 《順正理論》:「總有四種行不應行,皆得名為欲邪行罪。一、於非境,謂:他所護,或母或父,或父母親,乃至或夫所守護境。
慧光法師: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同樣的荒謬邏輯,出現在對待女性、殘障、病患、災民、奴隸與動物的身上。 好像她(他、牠)們屈居弱勢而承受苦迫,是活該報應似的。 這種濃厚宿命論氣息的「像似佛法」,廣泛流傳於佛教界,以紫奪朱。
對佛法的瞭解,可幫助我們重新建立這正確的生命態度。 他所說的話,我們應該要先看懂,然後透過鍛鍊,在生活中摸索,去學習。 他表示:應用四無量心(loving kindness, compassion, joy in the attainment of others, and equanimity)的原則,在悲心(compassion)的觀照下,他與希望進入合法婚姻,肯定其愛情的男女同志同在。 慧光法師 他解說其傳承自道元禪師十六支戒的不貪婬戒(Do not misuse sexuality)為:涉及剝削、未經同意、傷害到他人的性行為,無論在相同或相異性別之間,都是不健全和有害的。 退一步言,即使同志的性取向,真有來自惡業招感的成分,但試問無始生死以來,誰能保證自己沒有惡業? 面對眾生的苦異熟果,佛弟子理應學習佛陀的「護生」精神,悲憫、拔濟、協助其離苦得樂,斷無視其苦為「惡業招感」而予以壓迫與詛咒之理。
慧光法師: 慧光法師董事
佛教視眾生平等,願一切眾生快樂,人人都平等,都有覺性,都可以成佛。 法師借用四個佛學的概念「因緣觀、無常觀、無我、無求」來談如何增進夫妻間的愛情,並指這些道理同樣適用於男男或女女的同性關係。 法師解說不邪婬戒為:給對方忠誠,基於尊重對方,而給對方忠誠。
法師認為邪婬為影響到無辜的他者,對感官的享受運用不當。 若兩人間是很單純的關係,沒有影響到第三者就不構成邪婬。 就佛法來說,沒有理由去支持異性戀而來打壓同性戀。 既然都是「無明」也不是什麼罪惡,盡量讓自己更有智慧,節制自己的慾念,把情感加以昇華和擴大,這樣就好了。
慧光法師: 沒有煩惱纔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北傳部派佛教經論中,出現對邪婬戒戒相的其他規定。 非支(非產道)、非時、非處、新產後犯產道等等。 這些部派自宗論書的戒相規定略有差異,細項歸屬方式亦有不同。 大乘佛教的經論亦有非支(非產道)、非時、非處、非量等邪婬戒相。
慧光法師: 慧光法師 監獄作道場
若女人,父母、宗親,並皆亡歿,其夫疾患,或復癲狂,流移散失,依大公住,大公告曰:『新婦!汝可歡懷,於我邊住,我憐念汝,如觀己子。』大公即便如法守護,是名大公護。 藏傳佛教學者José Ignacio Cabezón認為後來的佛教經論作者把具足戒戒相轉用至在家五戒,因而產製出更為詳盡的戒相。 在南傳上座部佛教中的邪婬戒,沒有非支、非時、非處等戒相。 法藏部《舍利弗阿毘曇論》的緒分記載「他所護女終不婬犯」名不邪婬。 寺位在爽文國中正對面,寺址永隆路147號。
慧光法師: 監獄弘法
二樓為佛殿,三樓則為寫經室,除了少數空間限制外,其餘皆可自由參訪。 師從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上傳下印長老現任江西省方廣寺、株山古寺住持。 每日將指派專人收取電子信箱郵件,並依照您的問題進行分類處理,網站操作技術問題預計3個工作日之內回覆,其它問題將視複雜程度盡速辦理。 室內以溫潤的木材做為「人」與「牆」的介質。 走入門內,路旁的「照顧腳下」不只叮嚀,也是佛教裡「腳踏實地,把路走好」的涵義;穿越小橋,抵達「彼岸極樂」,腳下的「求道之路」是菩薩寺設計的核心概念,是連接寺內一樓到三樓的唯一路徑:一折平臺鐘,二折菩薩殿、三折回望來時路─詮釋著求道過程的層層心境,每一個轉折都是決定,都是決心。
一開始時,法師的心內亦有點忐忑不安,但是慢慢的法師覺得要學習去接受它,接受殘缺就是美,有些東西不是你想的那樣就是美。 法師深感「佛法大乘,般若為本」,他閉關三次,歷時七年,重新校勘、倡印玄奘大師所譯的600卷《大般若經》。 法師說法於海內外,講學內容包括《心經》、《金剛經》、《成佛之道》、《中觀寶鬘論》、《大智度論》、《中觀論頌》、《八識規矩頌》、《唯識三十頌》等課程。 法師畢業於佛光山叢林學院,曾任教於該學院男眾學部主任。 法師亦是美國國際菩薩僧伽會會長,在美國加州積極推動監獄佛教達19年多,屢獲白宮及州政府表揚。
曾經有一位天主教的爸爸和他的兒子來到菩薩寺,兒子很喜歡這裏的空間,這位爸爸說,「從這個空間我已看到你們的心與別人的不一樣,開放的空間就如你們開放的心去接納別人。」所以,就是從這個環境,他已經感受了佛法。 臺灣「半畝塘環境整合」的何傳新建築師是慧光法師的弟子。 慧光法師和他分享了這個心願,希望建一所不一樣的寺院,不要傳統和宮殿式的建築風格,他要的是佛法的教育,不是信仰的空間;這寺院要讓人進來就可以感受到佛法,亦可以把他們所學的帶回生活裏。 這裏的建築要有讓人自在、放鬆和回家的感覺。 慧光法師 溈仰宗禪寺萬佛聖城創辦人釋宣化法師表示:佛教出家人不可有任何性關係,又指責同性之間的性行為,非男女交配不能生育,會令人類同歸於盡,稱世界、人類會因此就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