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八景島水族館【Xpark】有13大特色展區,不僅有數千種魚類可欣賞,還有可愛的企鵝及療癒的水母。 自行開車國道2號:南桃園交流道下→循大興西路至春日路右轉→直行到成功路交叉口→左轉直行過成功橋→往虎頭山公園方向直行。 一查才發現,原來虎頭山公園的前山,有一個明倫三聖宮,是臺灣少數奉祀劉備、張飛、關羽的廟宇,信徒眾多、香火鼎盛,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地形地貌 虎頭山屬林口臺地的邊崖,附近尚有三分山、五分山、龜崙嶺等山嶺。
↓這一小段路是新開的,兩個地方可以左轉進停車場,假日來要趁早,否則一位難求,平日也可開到三聖宮停車看景,假日攤販多不適合。 蛇山步道」路況良好而且遊客不多,走路單趟15分鐘以內,就能探訪美麗的山海景緻,可以遠眺東澳灣美景、鳥瞰蘇花改東澳隧道,沿途多樹蔭,是適合闔家走訪的優質步道。 打馬燕山屬中央山脈中段脊嶺其中之丹大山支脈稜端,海拔1107公尺。 桃園虎頭山步道2025 山頂處為一私人茶園,園中一石類似伏虎,故地方上習將打馬燕山亦稱「虎頭山」。 山稜呈南北走向,東向隔花東縱谷直迫海岸山脈,西面坡臨紅葉溪,東南接海拔654公尺的江布南山。
桃園虎頭山步道: 臺北/冷擎步道 山林環繞的人間仙境
公園內包括海水浴場、觀海景觀步道、越野區、自然生態等4種不同型態區域,走完步道來此戲沙玩水剛剛好。 桃園虎頭山步道 而遊客服務中心2樓是東南亞最大的貝殼館,由高雄在地民眾捐贈了近2000種臺灣常見的貝殼,讓人大開眼界。 桃園虎頭山步道 依照古代船隻設計圖,以古工法重造重現,可以欣賞古代船隻的特色,還可深入船隻內部體驗船員生活。 桃園虎頭山步道2025 踏上甲板,讓人感覺回到大航海時代,還有好幾門小火砲,和現代的軍艦很不一樣喔。 假日還有固定導覽解說時間,喜歡聽故事的大小朋友別錯過了。
奧爾森林學堂有5大兒童遊戲場,讓小朋友在這邊玩上個半天都不成問題。 假日還會有攤販、街頭藝人在虎頭山聚集,好不熱鬧! 由於虎頭山區域還蠻大的,中間散佈有許多涼亭、飲水機可供旅人們坐著休息喝水,陣陣微風吹來,非常的舒適愜意。 3.桃園忠烈祠的開放時間為08:30~16:30,虎頭山上的一些設施開放時間也與之相類,出發前請留意時間,避免空跑一趟。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登山步道|#6 石門山步道
陽明山是臺北人的後花園,虎頭山就是桃園的陽明山,步道一般都從虎頭山公園走起,為桃園市民運動健行步道。 這次推薦虎嶺迎風環狀步道,為全齡友善步道、連接稜線步道可到達觀景臺,全長1.7公里,這裡的步道完善,綠蔭遮蔽,步道平緩好走,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健行。 為交通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為交通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位於高海拔(約3,000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較原始,坡度較陡,具部分困難及危險路段,氣候變化大。 位於高海拔(約3,000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深入原始地區,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
- 上方稜線,常可見大冠鷲鳴叫高飛,及蝴蝶留連戲舞。
- 可以看到實機展示的F86軍刀機、M59型155公釐加農砲、40MM/L60雙管砲,都是民國50年前後臺海防衛的主力。
- 兩派的意見爭論持續了數個月,雙方的攻防聲勢也不分軒輊,最後只好在1985年6月7日的桃園縣議會進行大決戰,經過投票表決,拆除重建的議案被否決,桃園神社在驚濤駭浪中終於被保留下來。
- 一些需要環境清幽的人文設施,如忠烈祠、孔廟、森林學堂也選址於此,更讓步道深具人文氣息。
虎頭山,舊名為板崁山,位於臺灣桃園市桃園區的東郊,海拔251公尺,離桃園市中心甚近,成為桃園市民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今天介紹的虎頭山步道起點,是看夕陽、遛狗的景點:環保公園,直接走旁邊的支線步道,可以通到停機坪,再繞去摸一下虎頭山的三角點,再走回環保公園,輕鬆一圈也不過50分鐘不到! 既有美景,也可以運動流汗,順便摸一下很特別的三角點(因為虎頭山的三角點,竟然不在整個虎頭山的步道羣中,反而是在偏僻的馬路旁雜草中)。 從平坦好走的「冷擎步道」欣賞落羽松,沿途會經過陽明山園區內唯一的吊橋「菁山吊橋」,以及山林環繞宛如人間仙境的夢幻景點「冷水坑生態池」,只要走300公尺,來回只需30分鐘,連1歲寶寶也沒問題。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繼續前行到擎天崗草原,慢慢走也僅需1個小時,寬廣草坡適合悠閒野餐滾草地,還有機會看到水牛。
桃園虎頭山步道: 整頓虎頭山「停機坪」 將設驛站
沿著「忠烈祠步道」右轉陡下,可以到達「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這座忠烈祠其實早期是日本時代的桃園神社,戰後臺灣各地的神社幾乎都被拆毀,只有桃園神社卻奇蹟似地被完整保留下來,也被稱為是日本本土以外,規模最為完整的日本神社建築,假日都會吸引很多民眾來此遊憩,體會一種復古的日本風情。 安平漁光島是離臺南市區最近的小離島,雖然是離島卻可以開車到達,跨越漁光大橋,就可以享有獨特的祕境小島風情。 其中最浪漫的這條「漁光島步道」,沿途生態豐富、道路平坦,一旁設有休息座椅,可以享受森林間的幽靜綠意,也可以欣賞月牙海灣的美景,踩踩海水、踩踩沙,享受南國的陽光和海風,從漁光島大牌旁的小徑進入後,就會看到平整的木棧道,可以欣賞自然生態的多樣性,讓孩子體驗健行的樂趣。 十二寮步道共有7個登山口,親子同遊推薦「十二寮古道」,會經過像是通往藍天的天梯步道,直達山頂後是整片的夢幻竹林,再沿著下山的階梯往下,進入雪白的桐花林,景色清幽絕美。 另1條環湖步道更是輕鬆好走,綠蔭環繞,有著噴泉景色,在「雅築小屋」上還可以餵魚、餵鴨,旁邊就有販售機可以買飼料,非常適閤家庭親子同行。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北區老人文康活動中心旁設有停車場,這是一條友善步道丶沒有階梯,採取緩坡向上的方式前行,提供行動不便的長者,也可以更友善的登山步道。 虎嶺迎風步道可由北區老人文康活動中心旁停車場連接忠烈祠步道系統,再沿著桃11號單側道路至環保公園,步道採取全齡友善、無障礙設計,方便長者及身障族羣使用。 桃園虎頭山步道2025 這位傳奇的李政隆建築師,不幸因病在2021年2月24日過世,劃下人生完美的句點。 在他的追思禮拜中,有許多街友和曾經被他幫助過的人都痛哭失聲,凸顯出他這一輩子意義非凡的人生,他不但幫臺灣留下無數的古蹟,也在人生的後半段,放棄優渥的生活,全力幫助弱勢族羣。 桃園虎頭山步道2025 現在的桃園神社,已經被規劃為「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我們可享受這樣古意盎然的園區,殊不知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呢,而這個藝術的資產能夠被保留下來,也反映出這真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城市,在關鍵時刻做出了一個睿智的決定! 桃園虎頭山步道2025 其實桃園神社的存在,不論是帝國的榮光還是殖民的傷痕,它就是真真切切代表先民曾經走過的足跡,只有珍惜它,纔是珍愛我們生活的地方。
桃園虎頭山步道: 日本北海道三大夜景之一!…
備註 1.為了能串起三角點、環保公園及忠烈祠,所以以「大O型路線」做建議路線,缺點是回程有大半路程都走在「桃10號」公路上。 若不想走公路,也可在停機坪、三角點或環保公園回頭,返回虎頭山公園內走「生態步道」,取園區內的「小O型路線」返回。 自南崁交流道下中山高,往桃園市區行駛,循春日路前行,到成功路交叉口,左轉直行過成功橋,往虎頭山公園方向直行,經過退輔會職訓中心後右轉直行即可抵達園區停車場。 虎頭山是桃園市登山健走的熱門去處,周邊還有桃園孔廟、忠烈祠、明倫三聖宮等景點,市府為了推廣虎頭山觀光,於2014年公告劃設虎頭山風景特定區。 位於蘆竹區的「羊稠森林步道」, 總長約 3.3 公里,沿途綠意盎然,遮蔭率可達 80%,得名於早期作為放牧羊隻的坑谷地。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市虎頭山虎嶺迎風步道及環山步道—1090307
不想原路返回的話,可以搭公車回到冷水坑遊客中心,裡頭還貼心設有洗手間,冷水坑遊客中心更設有販賣部,非常方便。 提醒大家,戶外活動一定要帶夠飲水、注意防曬,另外也可以準備防蚊液和基本的止癢藥膏。 從虎頭山公園旁的經國梅園再往上走,可以經由環山步道繞行三分山、五分山一圈,相較於虎頭山公園興建了許多遊樂設施(尤其是一大區看起來很高級的奧爾森林學堂)讓親子可以同遊,環山步道則保留了較原始的山林風貌(當然還是經過人為改造過的),可以供大家登山健行。 乍看了一下,虎頭山公園還真大,有好多條步道可以走,等等趁著小朋友在奧爾森林學堂玩時,再來研究一下路線好了。 市府為此爭取交通部觀光局「體驗觀光:地方旅遊環境營造計畫」475萬元經費,加上市府自籌預算,共投入1220萬元進行虎頭山風景特定區後山遊憩綠廊工程,去年12月16日動工,工程除將長壽路164巷通往明倫三聖宮沿線230公尺步道闢建為土石步道,也新設高架木棧道、溪溝綠廊等設施。 其中,溪溝綠廊長22公尺、寬3公尺,成功串連後山遊憩綠廊外,更增加民眾親近虎頭山生態環境的便利。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八景島水族館【Xpark】
環島行程第二天,早上離開臺東住宿飯店往花蓮前進,行經玉長公路時,幸運的看見彩虹。 東部海岸線真的很美Google導航可直接設定花蓮瑞穗的虎頭山步道,步道入口有三個,Google導航是帶到祥北… 日治時期開發林田山事業區的鐵杉及雲杉為造紙材料,並以此為基地開始伐木,伐木高峯期曾多達2千餘人。 園區整修鐵道、展示館、中山堂、遊客服務中心、 場長宿舍、木雕館等,成為東部地區林業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 在Xpark一樓的Xcafe咖啡廳,更可以邊看企鵝邊享用美食。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虎頭山||園區地圖
步道入口的周圍種阿勃勒,夏天時有一片黃澄澄的花海,春夏時階梯上佈滿白色油桐花:通過階梯到平臺上,此平臺為日治時代的神社所在地。 步道前半段穿梭在青翠的桂竹林中,4、5月桂竹冒新筍,竹林下、步道邊競相冒出頭來。 步道入口周圍種滿阿勃勒,夏天時有一片黃澄澄的花海;春夏之際,階梯上則佈滿白色油桐花;登上階梯至觀景平臺,即為日治時代的神社所在地。 步道前半段穿梭在青翠的桂竹林中,每年四至五月時,桂竹冒新筍,爭相從竹林下與步道邊冒出頭來。 從三分山到五分山的路若是直行的話其實也不陡,大約都是這樣的水泥小徑。
桃園虎頭山步道: 交通訊息
步道持續緩上,經過樟樹林、闊葉雜木林、私人箭竹林,可以從樹葉枝椏的間隙望見山腳下的瑞穗市區。 第二休息區可以眺望秀姑巒溪、海岸山脈及草古安山迤邐而下舞鶴臺地的山稜曲線。 離開了三聖宮,繼續往山下走,會先經過熱鬧的市場區,不過其實這時候已經過中午了,人漸漸減少,我猜想早上大家爬完山的時間應該會更熱鬧。
非正式步道,無明確路基或路徑,屬原始山徑、古道遺跡、探勘或技術攀登等特殊路線。 山頭雖然不高,但緊鄰桃園市區,「虎頭山公園」因此成為市民運動休閒的重要場所。 一些需要環境清幽的人文設施,如忠烈祠、孔廟、森林學堂也選址於此,更讓步道深具人文氣息。 山頂稜線因為早年伐木,現在植被以五節芒最具優勢,秋末時芒花翻飛的景象也吸引了許多人前往欣賞。 桃園虎頭山步道 最好賞芒花的地點在「停機坪」周遭,賞芒的朋友不妨多在附近盤桓,停機坪及虎頭山三角點附近的小路,秋日都是極好的賞芒小徑。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登山步道|#9 百吉林蔭步道
擁有珍貴的天然林,為臺灣目前紅檜最多的森林保護區,林務局建置了3公里的步道,串連24株巨木,可以近距離觀賞神木的壯觀與宏偉,步道平緩好走,沿路雲霧環繞,非常涼爽,步道周遭保留了森林原始的狀態,枯枝、落葉、寄生植物、交錯的枝幹與落葉,景觀自然美麗,適合全家一同來山裡散步健行。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1,250公頃的園區,相當於48座大安森林公園,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吸碳造氧機。 整體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規劃以結合周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與資源,打造符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導向的規劃與設計,企圖形成多元知性旅遊場域,且與縱谷內遊憩景點連線,提供優質遊憩服務,同時希冀可為平地森林、在地生態景觀、地方居民生活、國人身心健康與環境產業的永續再創新機。 建於1913年,早期稱為「大和工廠」,見證臺灣糖業發展的歷史。 隨著東部觀光旅遊的興盛,朝向休閒產業的發展,園區內規劃住宿、餐廳、冰品、咖啡屋、花卉展售、製糖工場參觀、製糖DIY、農場生活體驗等服務及活動。 再走大約5分鐘就又回到了奧爾森林學堂,結束了我們這次的虎頭山公園健行之旅。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景點票券優惠
來到叉路,往左去停機坪,往右有兩條(前後各一,後方那條去龜崙山,前面這條往下行可繞回去虎頭山公園)。 特色短評:外觀以幾何線條配置,底部為強化玻璃的建築結構,凌空伸出11公尺的廊道,站上玻璃平臺上,就能居高臨下欣賞美景。 旅行不只是一羣人的事,偶爾也有一個人的自私;旅行不只是多天的觀光,其實也有一天的好地方;褪掉包袱,跟著輕旅行尋找輕生活的態度。 當時徵用許多的民力和物力來興建神社,例如參道兩旁所種植的1,500棵由加利樹,也是向民眾所募捐,並由桃園第一公學校(現桃園小學)、第二公學校(現東門國小)的教職員負責栽種,這二所學校小學生則需要每日澆水和管理。 此外,鳥居和石燈籠也均由商號捐贈,其中神殿前的鳥居,是由當時桃園最大的行號「陳合發商店」所捐獻建造。 至於神社建築所需要的建材,都是採用最上等的臺灣檜木,到了1938年的6月10日,桃園神社才終於建設完工,照片是當年《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桃園神社竣工的消息。
所以推論早期的虎頭山應該是少有人跡,算是比較荒郊野外的地方。 ↓上虎頭山的車道已由公園路改到榮民醫院旁的成功路三段106巷(106.5更新:三聖路),標示很清楚(原公園路上去可以停到孔廟的停車場喔!衛星導航要注意)。 是個車站與老街相連的景點,加上天燈的加持,吸引許多鐵道迷及國內外遊客來訪,老街上有不少間咖啡廳及各式文創小物,也為懷舊的十分老街增添新的活力與熱情。 楓香林中高聳的大樹林立,春夏綠葉茂盛、秋季變黃落葉,四季皆有不同的風情。
桃園虎頭山步道: 臺北/東吳大學登山步道 親子話題不間斷
兩派的意見爭論持續了數個月,雙方的攻防聲勢也不分軒輊,最後只好在1985年6月7日的桃園縣議會進行大決戰,經過投票表決,拆除重建的議案被否決,桃園神社在驚濤駭浪中終於被保留下來。 在日本時代的1930年代起,日本政府開始加強臺灣統治的皇民化,其中的一項作為就是對宗教的宣揚和控制,所以總督府於1934年推動「一街莊一社」政策,希望在每個街莊興建神社,以達到普及日本神道教的目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936年時的桃園郡守——宮野為長為了配合當局政策,也開始著手規劃興建神社,並邀請當時在臺灣神社任職的「櫻井重夫」來擇定蓋神社的地點。 過了五分山之後,沿著左側一條泥土山路陡上,會到達一個山頂的小花園(如圖),有民眾在此種植和維護花草,環境優美舒適,這裡稱為「王公坑山」,有一顆省政府圖根補點就在步道旁邊約三公尺的地方。 桃園市的虎頭山是一個很好逛的郊山,可以有很多種功能的走法:時間久,可以走楓樹國小路線;時間趕,走三聖宮的環山路線;保護膝蓋,可以走我自稱的”護膝路線”。
同時利用本館戶外空地,設置蜜源植物解說區,除了可綠美化環境外,也創造一個活潑有生氣的昆蟲樂園,藉以推廣生態造園的理念。 此外,本館也積極辦理戶外動態活動,逐步將各類型保育教育方案延伸至周邊社區及步道,以結合在地社區並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虎頭山步道路線呈「Y」字形,可分為溫泉步道(0.84km)、山頂步道(0.90km)以及健康步道(0.24km),步道平緩漫步於蒼翠的闊葉林中,第一休息平臺綠意環繞,蟲鳴鳥囀不絕於耳,第二休息區視野極佳,可遠眺縱谷景觀、秀姑巒溪、海岸山脈、舞鶴臺地及瑞穗街景。 這是比較陡的一段階梯,地上還貼心的寫著「有70階喔!」,其實70階也還好,不一會兒就到了。 我認真的數了,看有沒有晃點我們,結果是真的70階,只不過所謂的70階是到中間的休息平臺,若要攻頂的話大約還要再往上走個30階左右。 嗨~我是依武媽,在竹科上班近十年,為二寶媽,平常生活趕趕趕+衝衝衝!!
以虎頭山公園內所棲息的臺灣體型最小貓頭鷹鵂鶹作為代言人的奧爾森林學堂,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在森林裡搭起了一段段的空中步道,連結著以貓頭鷹作為裝飾的木屋或是平臺。 奧爾森林學堂內還有個很美的楓香林,由於這裡地勢平坦,上面有樹蔭遮蔽,因此許多人喜歡帶野餐墊及帳棚在這兒野餐。 虎頭山有兩個大停車場,因假日來虎頭山踏青的遊客相當多,若上面離虎頭山較近的停車場,車位已滿的話,可以像依武家一樣改停在下面這個停車場。 也因為這邊大部分區域有綠樹庇蔭,即使氣溫很高也不覺得悶熱,算是個都會型森林系遊戲場,非常適合小朋友遊玩。
桃園虎頭山步道: 桃園觀光導覽網
想到桃園的虎頭山公園,小時候去過之後就再也沒到訪,既有此念,就來一訪。 楊梅區「秀才登山步道」位於秀才裏──此處舊稱秀才窩,相傳清治時期有位來自大陸地區的秀才堪輿家,雲遊臺灣看風水,來到楊梅高地時,發覺這裡的山窩聚落是好地理,居民遂稱秀才下轎處為「秀才窩」,爾後還真出現了林姓、傅姓、李姓三位秀才。 看完奧爾森林學堂,看了一旁的公園路線圖,決定從最近的經國梅園開始繞一圈虎頭山公園看看還有什麼不一樣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