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只發生在中國,當年西藏的智光法王,派 21 個人到印度去學習,回來只剩下 2 個人而已,其他人都熱死、病死了,「法」都是前人用生命換來的。 左欽寺長年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又加年代久遠,欠缺維修,故在一九九九年整座寺院崩垮下來。 從此,眾多喇嘛教學、修法,深受影響,幾乎打亂了他們正常規律的生活,寺院常住苦不堪言,這是一項極為艱困的挑戰。
- 2000 年,真如老師值遇師父,跟師父求學《廣論》,也特別請師父宣講「止觀」的部份。
- 因此生命中苦樂,都有其因,以前並不重要,重點在未來。
- 我們出家人做事與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爲賺錢,出家人做事是與道合;否則看起來和在家人一樣,都是爲三餐做事情。
- 所以,師父在僧團大力推動背書;同樣的,師父也對培育幼苗的老師大力推動背書。
- 因此,平常我們對境時就要用我們學的法去檢查我們造的是什麼業, 這輩子的努力, 就是要在臨終時的大考及格, 平常的對境都是小考模擬考, 眼前面對的逆境都是增上緣。
★像我們穿得不好(染色衣),肯捨身爲常住工作,外面的人看到了,也會感覺這些出家人很下心,自然就想供養我們,無形中讓他們種福田,度了他們,這也是弘法利生。 ★不要以爲出家幾年了,要當法師,要閉關閉山,修不到那個程度,什麼都還需要,怎麼去閉關? ★自己本來的面目,是自己悟出來的,「聽」仍屬於六塵外面的境界。 要從食衣住上修,粗衣淡飯,去貪瞋癡。 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解脫生死。
如得法師開示: 法師心得
宗喀巴大師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略論》,他還把整個《廣論》最精要的修行步驟濃縮起來,集成三十八個偈頌,那就是我們下面要講的「總祈加持生諸功德」。 由於它總攝一切修行綱要,而且每一個偈頌最後都是祈求加持,所以又叫「攝修求加持頌」。 2000 年,真如老師值遇師父,跟師父求學《廣論》,也特別請師父宣講「止觀」的部份。 2004 年 10 月,師父示寂,老師接班,12 月就啟動預科班的五大論學制。 在大家最痛苦、最艱困的時候,老師做了這樣的決定,因為她知道,真正能夠達成師父心願的,就是把僧才培養起來、使教法住世,而不能僅僅陷溺在傷痛之中。 師父從 1994 年開始招收沙彌,那時候我剛學廣論,還沒進僧團,聽說很多老法師不是很願意,覺得自己捨棄俗家來寺院修行,如果招收沙彌,寺院不就變成託兒所了?
1996年寒假,有幸在香港沙田的一座小山上,恭聆北印度達隆沙拉辯經學院洛桑校長對菩提心與空正見的開示。 老校長是上日下常老和尚的一位極重要的師長。 如得法師開示2025 之前,將近半年的時間裡,每天長時間地聆聽、閱讀師父針對《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射藝中之禪》所作的開示,內心裡對出家的渴望愈來愈強。
如得法師開示: 菩提心流淌出來的懇切話語,告訴你心之所向
凡稍有智慧的人,必然堅決放棄娑婆世界,而且是毫不留戀捨棄人間,這個道理,很簡單,你本人應該有深刻體會,人間是苦海,人間如火宅,眾苦煎迫,到處充滿怨嘆聲,這是事實,這就是世間的真相。 佛陀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又說:世間一切是無我、一切是苦、一切是無常。 古人有一首偈語:「生死由來一夢中,何必爭取富貴翁,空手來時空手去, 到頭終是一場空。」很貼切說明世間的一切。 目前眾生正處在這種超昇與沉淪 立即分判的關鍵時刻,誰能伸出援手? 天底下,整個法界之中,無一人有這種本事能做到。
- 我在主法時,一再告知亡靈,身體是個假相,千萬不可癡迷執著。
- 他們透過這位女子很清晰的回答說:「看到了」,我又問他們家族是否每位都有啊?
- 因此對一個無法自主而傷害我們的人,我們是沒有理由生氣的。
- 今天我們把福報送到您府上來了,主要對象就是你!
- 稱念名號肯定往生,是法爾自然之理,如同喫飯一定飽;喝水一定解渴;水一定往下流;火燒一定往上昇;這是天地之間,萬物自然道理。
- 車子是由法空法師駕駛,一路上並無異常現象,車上九人都各自閉目養神、心中唸佛,當車子開到九彎十八拐的第二個大轉彎時,車速突然減速且覺得車子很笨重。
- 四年的大學生活,如得法師積極參與服務性社團和佛學社,也參加許多佛學活動,如佛教夏令營、慈濟志工等等。
- 修苦行就是磨鍊我們的身心,能夠使我們沒有我相、沒有貪瞋癡,達到身口意清淨。
不要還有相,有個「我相」;計較你我相是壞種子。 如得法師開示2025 ★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 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如得法師開示: 什麼叫做唸佛三昧
第三個根不具,六根中最主要是耳根跟意根,若沒耳根就不能聽聞佛法,也不知正確取捨。 如得法師開示2025 最後是邪見,即使佛降世、也有人告訴我佛法,但我內心的邪見把自己完全被障住了,如此對生命完全得不到好處。 接著依之類推觀修無佛教、生邊地、根不具及我不是有邪見的人,我真的是太幸運了! 遠離八個無暇,意味幸福延續甚至達到圓滿,所以我要感恩。 羅雅文表示,第一次學習佛法的過程是混亂的,自己有心想把事情做好,但因太重視責任感,反而在親情及工作上充滿了不安的情緒。 ★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爲,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喫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拋棄父母不顧,妄想成空。
如得法師開示: 第一堂皈依複習(一)
經過雪嶺的時候,也是死了很多很多人。 所以,如果覺得手上的經書好像很容易取得,沒有想到前人辛苦的時候,「往往將經容易看」,就會非常輕忽,因為輕忽的緣故,你就沒有辦法真正領受到這本書帶給你的利益跟價值,因為佛法是從恭敬中求得的。 海拔如此高的情形下,不是餓死,也會凍死,大夥人知道車輛現況之後,各個面露愁色,心情低落,眼看天色愈來愈暗,處理上倍加困難。 上午佛前大供之後,我帶領法師暨全體蓮友在延生祿位前迴向,相當突兀發現一位女子,她的長腿膝蓋可以碰到額頭,整個人踡跼著,被置放於供桌底下角落。
如得法師開示: 如得法師開示
因此生命中苦樂,都有其因,以前並不重要,重點在未來。 「萬善根本從師出」,如果感覺上念父母恩比較容易,念師長恩不容易,應該如何思維觀察 ? 如得法師慈悲為懷分享,日常老和尚是如何引導弟子,學習對善知識修信念恩。 記得早晨起牀後,就是「皈依」,至誠懇切地唸三遍,假如家裡有佛堂,跪在佛前,否則,坐著連念三聲,而後,心中思惟發願: 如得法師開示 暇滿人身難得,我得到了,難道就這樣為世間的虛名假利而空忙、而沉淪痛苦嗎? 今天有幸遇見佛法,認識世間的安樂都是無常、都是虛幻,我千萬…
如得法師開示: 活動報導
於是他們租了一艘船,抱著雀躍、期待的心情,坐上了船,馬達發動,緩緩離開漁港碼頭。 七月六日下午三點半在同修會集合,四點半出發。 至第二天七日早上八點,由寶蓮寺常住三空法師、法空法師、仁空法師、大願法師,領導蓮友舉行二旬佛事,至十一點半功德圓滿。 ○○○居士,聽你家屬介紹,知道你對家庭有責任,對朋友講道義,作事情有信用,對妻子有仁慈,對父母有孝順,處處證明你是一位人格高尚、做人成功、值得讚嘆學習的好榜樣。 因此,在這種自己陷入不利條件之下,我們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救?
如得法師開示: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在沙田的四天聞法,初次見識了菩提心所代表的那種對一切眾生沒有極限的包容與愛,也首次確信法界緣起是一切問題最終的答案。 如得法師開示 多年以來,在生活需要與生命意義之間的擺盪,在知識與信仰之間的猶豫,首度停止了掙扎,心靈所要歸趨的方向,再無疑惑。 下山之後,我走進繁華的沙田火車站。
如得法師開示: 什麼是戲論
★若有鬥爭計較,則不會安定,不是他壞,是我們不會修,因自己怨恨煩惱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不是他怕。 如得法師開示 如得法師開示2025 什麼事都要用比喻的,過了就沒事,才會有正念。 ★有一甲者有吐痰的習慣,常常到處吐痰,恰巧碰到乙者有疑心,有一天甲在乙者前吐痰,乙者疑心甲者瞧不起他,結果兩個起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