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勞工局提醒,離職時如果已經成就退休條件,別忘記向僱主請領舊制退休金! 小莊(化名)在勞退新制施行前就進入公司任職,事後亦選擇適用勞退新制,但依法舊制年資應繼續保留。 小莊在107年離職時已符合勞基法退休條件,卻不知可向僱主申請舊制退休金,事後公司因已無僱用舊制員工,在申請領回勞工退休準備金時,被發現未依規定發給小莊退休金,在勞工局的提醒下,小莊最後順利領回約23萬元的舊制退休金。
- 資遣費新舊制在年資認定與最後實算金額都有差異,以下會分別介紹新制、舊制的計算方法,並附有實際計算過程的示範。
- 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勞工必須年滿六十歲才能請領退休金,而工作年資(指實際提繳退休金的年資)未滿十五年者,應請領一次退休金,工作年資滿十五年以上者,應請領月退休金。
- 勞工自願提繳時,由事業單位於其自願提繳之日,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送勞保局辦理,單位並應向勞工收取或自工資中扣繳自願提繳退休金,向勞保局繳納。
- 這些狀況發生時,都將嚴重衝擊勞工的職涯延續可能性,因此即便有年金保護,勞工仍應秉持「趨吉避兇」,對於「失能年金」採敬而遠之的態度為佳。
- 另因機關改制或其他原因而另定實施日期者,依其實施日期認定。
- 勞保年金領到死,但勞退年金有年齡上限 84 歲,這是要注意的事。
萬一勞工死亡後逾5年都沒有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行使請求權,則請求權會消滅。 新制退休金的觀念和勞保老年給付不一樣,勞工死亡後專戶內的退休金是遺產,不光順位遺屬有資格請領,也能由遺囑指定請領人請領,領取後需併入繼承的遺產中,一起申報遺產稅。 但依舊要強調,如果勞工本人沒有死亡,是沒有5年行使請求權的規定,只要滿60歲就能自行決定請領時間,晚領權益也不會受損。 Tips新制退休金能指定留給無血緣關係者 若沒有遺囑指定請領人,則順位遺屬依序為: 1.配偶及子女 2.父母 3.袓父母 4.孫子女 5.兄弟、姐妹 10.新聞都說新制勞退基金操作賺錢,為什麼我都沒領到? 陳答:新制勞退基金是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負責投資運用,每年2月底前會將前1年度的運用收益通知勞保局,勞保局則在3月底前辦理收益分配至勞工的勞退新制個人專戶內,而勞工未滿60歲是無法實際領到這筆收益,不過勞工所分配到的運用收益,隨時都可以透過多種管道查詢累積狀況。 勞動基準法(勞退舊制)課予僱主應給付勞工退休金之義務,由僱主依勞工每月薪資總額2%~15%按月提撥到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中。
新舊制: 退休金理財第一站
勞退新制係以「個人退休金專戶」為主,「年金保險」為輔的制度。 新舊制 勞退新舊制轉換後仍持續待在同一單位,退休金將計算轉換前舊制年資+轉換後新制年資,若舊制年資未符請領資格或沒結清,則不予計算,更多內容可參考本文勞退新舊制橫跨試算。 按規定,從勞退舊制轉換新制後,僱主應保留勞工舊制年資,待符合退休年齡或被資遣時,可向僱主請求發給舊制退休金或資遣費。 舊制:依勞動基準法第56條規定,僱主採彈性費率提撥,僱主可於勞工每月工資總額2%~15%提撥退休準備金(但僱主除非腦袋燒壞了,都只會提撥2%,而且多數是根本沒在提撥),勞工無須提撥。 新舊制 新制:新制實施後勞工須選用舊制或新制(工作年資橫跨舊制及新制者),適用舊制者仍依勞基法規定退休,適用新制者則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4條規定辦理退休。 舊制:採「確定給付制」,僱主於平時須為勞工提存退休準備金,儲存於事業單位之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於勞工退休時給付之(但遵守的企業不多…),但如果換工作,退休金年資就會重算、歸零。
- 而在勞退新制正式實施之後,也有不少適用舊制之勞工任職於同一單位,選擇繼續沿用舊制之勞工退休金制度。
- 主管機關接獲資遣通報,會於「離職生效日」後主動聯繫勞工詢問有無需要安排就業輔導等協助,並不會讓勞工提前知道自己即將被資遣。
- 不過,新制勞工退休金放寬了年資的限制,年資可以跨事業單位累計,等於勞工就算離職後再到新的地方任職,年資不會歸零,而會累積計算。
- 預計 60 歲退休,假設勞保局和自己的投資績效都是 3%。
- 事業單位提存於中央信託局(現為臺灣銀行),為適用勞動基準法之事業單位按月所提撥,該準備金之所有權屬於僱主,係為未來勞工如符合退休條件時,事業單位可用於支付勞工退休金預為準備的制度。
我國退休及養老基金可分為二大區塊,第一層支柱是以社會保險養老給付作為基礎,包括公務人員保險、軍人保險、農民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等;另外配合職業年金,設立第二層保障,包含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含舊制勞工退休準備金)、私校退撫儲金。 彼此間的監管機制及退休制度雖互有差異,但實質上退休基金管理的相關理論與實務經驗是相通的,除退休基金監管單位的努力提昇專業知能之外,更需要各界專家學者提供寶貴的學識與經驗,透過意見交換,藉以不斷提升基金經營管理能力。 產官學界的意見交流需透過一個組織作為中間溝通的橋樑,而協會所扮演的角色即是這中間的溝通橋樑。 勞基法退休金的給與標準,是按工作年資計算,每滿一年給與二個基數,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工作年資,每滿一年給與一個基數,所謂基數是指「覈准退休時一個月平均工資」,而平均工資是以退休前六個月薪資平均計算。 不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或受委任工作者,不論個人是否自願提繳退休金,僱主或所屬單位均可為其提繳退休金。 勞動基準法資遣費不是每個情況被資遣皆能領,文末我們將分享具體可領的情況。
新舊制: 勞工退休金改選新制後,如僱主提前結清舊制年資,合意以較低薪資作結,可以嗎?
元旦連假工資試算原則-包括【正常工時/排班制或變形工時】。 僱主提繳率如有調整時應填寫「勞工退休金僱主提繳率調整表」;個人自願提繳率如有調整時應填寫「勞工退休金個人自願提繳率調整表」辦理提繳率調整申報手續。 僱主提繳率或個人自願提繳率之調整,1年以2次為限,調整自通知之次月1日生效。 例如:今年10月2日申報調整僱主提繳率,提繳率生效日期為今年11月1日,則往前推算1年,自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1月1日期間僱主提繳率調整不得超過2次。 自願提繳時,由所屬事業單位於其自願提繳之日,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送勞保局辦理(如屬外籍配偶、陸港澳地區配偶及永久居留之外籍人士,應檢附居留證影本),單位並應向其收取或自工資中扣繳自願提繳退休金,向勞保局繳納。 勞工自願提繳時,由事業單位於其自願提繳之日,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送勞保局辦理,單位並應向勞工收取或自工資中扣繳自願提繳退休金,向勞保局繳納。
勞工年滿60歲即得請領退休金,提繳退休金年資滿15年以上者,得選擇請領月退休金或一次退休金,提繳退休金年資未滿15年者,應請領一次退休金。 領取退休金後繼續工作提繳,1年得請領1次續提退休金。 另勞工如於請領退休金前死亡,可由遺屬或遺囑指定請領人請領退休金。 又勞工未滿60歲惟喪失工作能力者,得提早請領退休金。 「勞工退休金」與「勞保」為不同的制度,勞工退休金是一種強制僱主應給付勞工退休金的制度,分為新、舊制:舊制依「勞動基準法」辦理;新制則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辦理。 而勞保是一種社會保險,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時,得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請領保險給付,並無新、舊制。
新舊制: 新舊制勞退基金揭露10大持股 它榮登雙榜首
如前所述,資遣費計算的時候,會需要考量的平均工資,關於平均工資的計算,也是一個複雜的計算方式,依照法條的精神,會有如下的計算方式。 勞保局估計,目前約有九十萬勞工尚未選擇新制,依法這些人如果沒在六月三十日前向公司表示願意加入新制,則以後除非換公司,否則就永遠適用舊制。 〔記者洪素卿/臺北報導〕勞退新舊制改選在六月三十日到期,近九十萬勞工在剩下的一百天,還有最後選擇權,企業則須在今年完成勞工退休金準備責任。 近期,銓敍部推出「新版公務人員退休所得試算系統」,有興趣的公務員想計算退休金,可以前往該系統進行試算。
新舊制: 舊制失能給付
僱主或所屬單位自願為不適用勞基法之勞工或受委任工作者提繳退休金時,應於自願提繳之日,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1份送勞保局辦理。 除了上述的「自請退休」,還有另一種情形是「強制退休」,就是勞工符合「年滿65歲」或「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工作」時,僱主可以強制勞工退休,但此時僱主應該要發給退休金,不能只給資遣費搪塞。 「失能年金給付」公式得知其受「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二大因素影響其金額,易言之,「失能年金給付」與「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成正比,上述二種變數(數值)愈高,申領「失能年金給付」愈高。 至於新制之退休資格一律為年滿60歲,因此年滿60歲之勞工不論工作年資多久,也不論是否在職,皆可向勞保局申請退休金請領。 新舊制 勞工退休金在民國94年迎來重大變革,在94年7月1日之後進入職場者,一律適用新制退休金。
新舊制: 怎麼會有退休金沒人領的情形呢?
二、與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準居留而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 三、前款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與其配偶離婚或其配偶死亡,而依法規規定得在臺灣地區繼續居留工作者。 四、前二款以外之外國人,經依入出國及移民法相關規定許可永久居留,且在臺灣地區工作者。 總結上述可知勞退新制的重點是僱主每月將勞工薪資6%提撥到勞工個人帳戶,勞退新制不同於勞退舊制的優點是不管勞工換到哪工作,帳戶跟著勞工跑,但必須年滿60歲才能領出來。 勞工在勞退新制帳戶的退休金,根據規定如果新制年資15年以下,勞工滿60歲只能一次領走帳戶的錢;但注意的是,新制年資「滿15年」以上者,勞工纔可以自己選一次領走,或是按月領走。 勞退新、舊制的差別頗大,舊制規定,勞工必須在同一間公司任職,並且符合三大年資條件之一(如下所述),纔可以請領退休金。
新舊制: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辦理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111年度第1次國內投資(絕對報酬類型)委託經營業務公開徵求受託機構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法第11條規定,受聘僱從事專業工作且取得永久居留之外國專業人才自是日起適用勞退新制。 【時報-臺北電】勞動基金運用局今(1)日公佈新制勞退基金及舊制勞退基金到6月底止的前十大持股,兩大勞退基金對臺積電(2330)均飆高,各持股達29.51%及33.11%,都較去年底的25.73%及31.5%,各增加3.78個百分點及1.61個百分點。 1、共同基金或信託帳戶最近3年累計收益率在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評比同類型共同基金排名中位數以上,或在同期間臺灣加權股價指數報酬率以上者。 每家業者受託額度為新制勞退基金70億元、舊制勞退基金30億元,合計100億元。 被資遣不好受,但該有的權益還是要掌握,希望這篇關於資遣費計算的內容,可以給予您幫助,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 新舊制2025 這邊很有一個迷思需要特別澄清,如果簽約當下約定放棄資遣費,這件事本身是無效的。
新舊制: 資訊快遞
該準備金係採責任準備精神,其提撥率則由事業單位考量勞工工作年資、薪資結構、最近五年勞工流動率、今後五年退休勞工人數等因素訂定。 因僅係準備金性質,因此如該準備金數額不足以支應勞工退休金時,僱主仍應另行補足,所以該制度僅為減輕僱主一次給付退休金之資金壓力而設,其數額多寡並未影響僱主支付勞工退休金之標準,亦未影響勞工退休金之請領權益。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7條第1項:本條例之適用對象為適用勞動基準法之下列人員,但依私立學校法之規定提撥退休準備金者,不適用之:一、本國籍勞工。
新舊制: 勞工退休新、舊制的比較及優缺點
(3)僅申報勞工退休金提繳時,單位應於勞工到職日起7日內,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1份,並加蓋單位、負責人及經辦人印章後送勞保局辦理。 民國100年考取律師資格後,在臺灣、北京、上海、新加坡及香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主要處理公司組織架構、勞僱關係及仲裁程序,執業以來經手超過百間上市、未上市公司之相關爭議。 訴訟方面擅長處理家事及繼承案件,自107年獨立創設喆律法律事務所迄今,已辦理超過500件上述類型案件,成功協助當事人爭取法律上應有的權益及保障。 但根據勞基法第14條所述,如果有遇到僱主不合理對待,如不給薪或是實行暴力及重大侮辱等內容,勞工在提出相關證明後,可以沒有預告期離職,以及合法要求資遣費。
新舊制: 資遣費試算表
勞基法第17條規定:「僱主開除員工的時候原則上都要付資遣費,例外像是重大違約的情形纔可以不付資遣費。」勞工只要是非自願離職皆可以領資遣費,然而自願離職資遣費不可領。 只要勞工在2005年7月1日後「改選新制」、「初次就業」、「離職再受僱」或是「受僱於2005年7月1日以後才指定適用勞基法的單位」,都適用新制資遣費。 教育部昨天(7日)公佈停課的新標準,因應指揮中心的規定,若班級有確診者,不用再全班都被匡列3+4,而正在居隔的,從5月8日起自動解隔,有學校自主應變,考量後還是照舊制,線上上課一週,但也有學校轉換新制,部分學生能夠提前復課,校方假日也忙翻,緊急通知家長。 [註]瓊新、舊兩制服務年資合計最高採計35年,舊制年資最高採計30年。 二、新制年資係指公務人員、教育人員、軍職人員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分別自84年7月1日、85年2月1日、86年1月1日起實施退撫新制以後之任職年資。 另因機關改制或其他原因而另定實施日期者,依其實施日期認定。
新舊制: Tags: 退休金 勞退 勞保 老人年金 年金改革 年資 國民年金 月退 一次領 More…
另外,資遣費發放依勞動基準法第78條規定僱主應該在終止勞動契約30日內發給勞工資遣費」,如果沒有依法定計算標準或期限發給,將處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 假設勞工的薪資固定為5萬元,已經工作35年,今年60歲退休。 在薪資5萬元的情況下,按照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的提繳金額為50600元,僱主需另外提交6%至勞工之個人專戶裡。 再假設該位勞工也申請自提6%,因此勞工每月將有12%的退休金存入。
新舊制: 勞工退休金新制、舊制差異有哪些?
新制失能年金計算排除「保險年資」影響因素,且「平均月投保薪資」放寬至72,800元,有利勞工失能年金給付金額之提高。 由勞工保險局認定勞工「完全失能」、「嚴重失能」、「部分失能」型態後,均按勞工之「平均月投保薪資」20%~70%發給,勞工只需得知勞工保險局審定結果,再依照「平均月投保薪資」比率計算,其失能年金之金額計算明確且清楚。 此外,舊制之勞工注重「年資」,也就是任職於同一事業單位的時間,鼓勵勞工持續在同一個單位任職。 不過,新制勞工退休金放寬了年資的限制,年資可以跨事業單位累計,等於勞工就算離職後再到新的地方任職,年資不會歸零,而會累積計算。
新舊制: 「失能年金」新舊制整理:新制排除「保險年資」保障優,但勞工仍應敬而遠之,以職安考量為優先!
一、工作15年以上年滿55歲者;二、工作25年以上者;三、工作10年以上年滿60歲者。 (4)提繳日期、月提繳工資之認定:填寫合一加保表者,以加保日期為提繳日期,勞保投保薪資或健保投保金額為月提繳工資;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者,以所填日期為提繳日期、所填月提繳工資為準。 新舊制2025 填寫合一加保表者,依單位僱主提繳率為其提繳率,填寫勞工退休金提繳申報表者,以所填提繳率為準。
雖然臺日兩國的國門都已經重啟,但報復性旅遊卻還遲遲未出現,這當中包括了各式各樣的原因,像沒有假期,或是人力、航班不足等,但這些問題隨著時間都會解決,宣傳觀光資訊的方法,以及可以鎖定什麼客羣反而後疫情時代需重視的地方。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 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新舊制: 相關文章
一、在退撫新制實施前年資:一次退休金以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的本俸、年功俸、薪額加新臺幣930元為基數內涵;月退休金以最後在職同等級人員之本(年功)俸(薪)額為基數內涵,另十足發給新臺幣930元。 天母許先生問:今年七月我滿六十歲時就要申請退休,我的勞保年資合計為三十三年,我的月薪是九萬多元… 至於勞工退休金的部分,許先生到今年七月年滿六十歲時就在公司服務滿十九年,其中有十二年是在九十四年七月勞退新制上路之前,而從九十四年七月到今(一○一)年七月則有七年時間是參加勞退新制。 新舊制 勞工如擔任具有危險性、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依照勞基法第54條第2項規定,得由事業單位報請中央主管機關予以調整前項第一款之年齡,但不得少於55歲。
簡單來說,以前想領退休金的人,必須在同一間公司任職數十年,跳槽時,年資將重新計算,十分嚴格,導致不少勞工領不到退休金。 那麼只要勞工符合上述的舊制退休條件時,僱主仍必須按其舊制年資與計算時的平均工資計給退休金,簡單而言,舊制與新制的年資將分別計算,勞工會領取到不同來源的退休金。 保險年資合計每滿 1 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發給 1 個月;保險年資合計超過15 年者,超過部分,每滿 1 年發給 2 個月,最高以 45 個月為限。 被保險人逾60 歲繼續工作者,其逾 60 歲以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 5 年計,合併 60 歲以前之一次請領老年給付,最高以 50 個月為限。 而保險年資未滿 1 年者,依其實際加保月數按比例計算;未滿 30 日者,以 1 個月計算。 新舊制 進行資遣費計算問題時,通常要掌握「平均工資」與「工作期間」這兩個項目。
新舊制: 勞保年金累存近七千億 退休金想領得多有撇步
【早安健康/李宇涵報導】勞動部正研擬勞保年金改革,預計未來有百萬逾勞工,每月領的老年給付可能會調降,因而引發不少民眾擔憂;不過,不少人誤認「勞保」跟「勞退」是同一制度,事實上,「勞工退休金」不受「勞保年金改革」影響,勞退照樣可以領,只是有新、舊制的差別。 法令所稱的「基數」指的就是1個月的平均工資(即退休日前六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詳細計算方式可參考我們之前撰寫的文章「資遣費的基礎-用五種情境談『平均工資』計算方式 」。 新舊制 如果是在94年7月1日勞退新制上路前就在同一個事業單位服務至今的勞工,依照《勞基法》第53條規定,勞工只要符合上圖的其中一項條件,即有權利向僱主「自請退休」(須於30日前提出),僱主則須依據《勞基法》第55條規定於勞工退休之日起30天內給付退休金。 陳瑞嘉進一步說明,自94年7月起,開始實施勞退新制,但針對選擇適用新制的勞工,原本的舊制年資應繼續保留。 隨著時間的過去,目前適用勞退舊制的勞工已經越來越少,許多僱主在舊制勞工陸續離職或退休後,會向勞工局申請領回勞工退休準備金,但如發現尚有給付舊制退休金的義務,勞工局會要求僱主補發後始得領回,藉此保障勞工請領舊制退休金的權益。 勞工局表示,107年透過勞工退休準備金領回的審查案件,總計幫勞工追回逾1600萬元的舊制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