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映禎臺北報導】法師莊嚴肅穆的唱誦,加上悠揚古典的國樂,佛光山人間音緣梵樂團與梵唄讚頌團首次聯合巡迴演出,不但為佛教的音樂藝術寫下歷史新頁,在幾位演奏者的帶動下,臺上臺下熱烈互動,觀眾回響空前,更讓人感受到佛教也能走出殿堂,走向普羅大眾。 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通訊社 (The Life News Agency,簡稱人間社),是首個由佛教創辦的通訊社,不僅是國內外佛教新聞資訊總匯,更肩負人間真善美的國際傳播角色。 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人文關懷、淑世化人的理念,人間通訊社報導佛教界以及各宗教界的新聞資訊,並傳播國內外藝術文化、教育人文、生活休閒、科學新知、慈善公益等訊息,讓閱聽大眾得以透過網路平臺,時時與真善美的新聞相會,刻刻增添心靈的能量,產生正面積極影響力。
而佛教的法器就不同了,只是引磬「叮」、木魚「篤」,音調簡單,卻能讓聽聞者的身心安靜下來。 答:人間衛視錄製《僧事百講》節目,無非就是希望讓大家對佛門僧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答:在信仰的人生當中,佛弟子們將一切奉獻給三寶,也將身心皈向於三寶。
梵唄讚頌團: 【搜尋「佛光山」的人,同時也搜尋……】佛光山出版社
我們想到社會人士需要佛教的音樂,也樂於與人為善,並不要版權。 早期我所以親自寫下〈佛光山之歌〉、〈三寶頌〉等佛教歌曲,主要的就是有感於佛教的梵唄莊嚴耐聽,但不通俗,一般信徒大眾不容易學習。 梵唄讚頌團 甚至過去的梵唄,一向都只有在佛殿裡的早晚課誦,或是舉辦法會時,才會唱給佛祖聽,一般民眾想要聆聽,可以說機會很少。 現在的佛教歌曲,詞中都有佛法義理,都可以在無形中鼓舞人心,藉由內在心靈的感動,作自我的反省,自我激發潛能,自我建立信心,甚至進而明心見性,開啟智慧,這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就像現在的企業,也懂得不斷為員工做「在職教育」,或是提供機會「出國進修」,透過不斷的進修、學習,幫助員工成長,這也是重要的管理學。 此外,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就是二〇〇三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應大陸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的田青教授邀請,到大陸參加「中國佛樂道樂精粹展演」,分別在北京中山堂及上海大劇院演出兩場。
- 因此,不管是歌詠佛德的唱讚,或是法會禮懺的唱頌,甚至現在的佛歌獻唱,都可以用來作為佛教徒的修行,也可以用以弘法度眾。
- 這裡面不只有佛教的過去歷史,還有未來的展望,都可以讓人深思,都具有啟示的意義。
- 就連波斯匿王也不想再跟人爭強鬥勝,覺得行善才有意義。
- 除了早期不顧教界圍剿,在宜蘭成立「佛教歌詠隊」;一九七九年起,更組織「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多次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及國家音樂廳舉行「梵唄音樂會」,把佛教的梵唄音樂帶入國家音樂殿堂。
- 可見「讚歎」的功德無比殊勝,讚歎別人,不僅自己受益,也讓對方歡喜,因此做人要學習多讚歎;尤其身為領導人,如果能以「讚歎」代替「責備」,多說鼓勵、讚美的話,一定能讓屬下心悅誠服的服從你,這就是最成功的管理。
- 展演團從二〇〇四年起,開始在臺灣、北京、上海、港澳、美加等地區巡迴演出,表演融和梵唄音樂、舞蹈、武術,展現出佛教慈悲、平等、和諧的精神。
謝慈範在還沒有加入歌詠隊的時候,我跟他講話,他睬都不睬我;另外還有一位張慈蓮小姐,過去有「小周璇」之稱,最初也是一副傲慢的樣子,我送書給他,他看都不看。 但後來唱了歌以後,他們知道「歌詠隊」是我提倡的,就拜我做師父。 依此懺法至誠禮懺,則可消釋宿業,並可將禮懺功德,迴向現世父母親人福壽綿長,歷代先遠考妣宗親蓮品增上,可謂生亡兩利,功德無量。
梵唄讚頌團: 金剛寶懺-3CD
尤其梵唄唱起來,會讓人感到寂靜、安詳,讓人忘我,進入另外一個超越、空無、安詳、解脫的世界。 所以在佛教裡的弘法度眾,梵唄唱頌、讚偈歌詠,可以說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但其實這是錯的,因為音樂本來就是可以抒發感情,音樂的感染力之強,像佛陀十大弟子中,「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尊者,他是開悟的阿羅漢,但聽到音樂,還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還是會跟著音樂的節拍起舞。 可以說,在佛教裡,不管是梵唄或是佛歌,因為「詞曲皆美」,不但隨著悠揚清遠的音聲,每每觸動人心,多有省思。 像前面提到過的《瑜伽燄口》,裡面不只有梵腔、書腔、道腔等各種優美的唱腔,其中尤以〈召請文〉,文學的意味很濃厚。
- 唄比丘相貌不很莊嚴,有一天,佛陀對他說:「不一定相貌莊嚴的人才能度眾,你喉嚨很好,就用音聲度眾,以音聲作佛事吧!」果真唄比丘一開口唱誦,人們都受到感染,心生慈悲。
- 最主要的是,如前所說,音樂隨著音符流淌出悠揚美妙的音聲,能夠打動人心,讓人產生共鳴,所以它能超越語言的隔閡,能夠不受文字限制而溝通人心。
- 跟他說,阿里山沒有什麼;但是他說不行,因為過去他在大陸上聽過〈阿里山〉這首歌,所以怎麼樣都要去看一下,那是一種歷史的情感。
- 飯後再唱〈結齋偈〉:「薩多喃,三藐三普陀,俱胝南,怛姪他,唵,折隸主隸,準提,娑婆訶。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為大眾祝福,祈求三寶庇佑信徒吉祥如意,一切平安。
- 記得剛到宜蘭的時候,我經常帶著歌詠隊的青年們下鄉弘法佈教,為了吸引人來聽,就用唱歌的方式;因為唱歌,大家都來了。
- 〈三寶頌〉就是重視信仰,就是對三寶的尊重;有信仰,就可以管理自己。
- 民初的蘇曼殊是一位文學家,他就是聽唱這篇〈召請文〉而感動進入佛門的。
宋、元以後,梵唄及梵樂(佛教音樂)已有了明顯的分化,全面走向通俗化,影響了當時的世俗音樂的發展如宋詞、元曲的詞、曲牌,當時的詞牌中的《菩薩蠻》、曲牌中的《雙調五供養》,乃至七絃琴樂中的《普庵咒》等,皆是明顯的例子。 俟明朝,梵唄梵樂已更加明顯地分化為佛教樂曲金和傳統梵唄兩部份,佛教音樂流俗,和俗樂相互吸收已成為非常明顯的事實。 梵唄讚頌團 明成祖於永樂十五年(1417年)頒布御製《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五十卷之多,通令全國僧人習唱,其中就有大量當時流行的南北民歌在內。
梵唄讚頌團: 專輯介紹
我們很希望再把海潮音的調推廣到大陸去,與大陸寺廟的唱誦統一。 答:臺灣早期,幾十年前,梵唄的曲調只有福建的「鼓山調」,一些老一輩的出家人都很擅長,但後來慢慢沒落了。 目前,鼓山調在一些平時不怎麼講國語的寺廟裡還是在唱,但是會國語的人,逐漸的都已經改唱海潮音了。
梵唄讚頌團: 佛光山梵唄團梵唄的特點
答:沒有必要統一,也統一不起來,等於中國方言之多,怎麼統一法? 你統一語言,人民很痛苦;你統一唱腔,大家各有所愛,感受不一樣。 它在人世間傳播,由於地域的關係,而有不同的調子,例如江浙一帶的「海潮音」,其音聲就像海潮一般,名為「漁山梵唄」,那真是「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極為好聽。 梵唄讚頌團2025 梵唄讚頌團2025 現在常常一首歌曲的詞義、音調,讓人聽了痛哭流涕,改過自新,因此音樂可以管理自己,也可以藉著歌曲的音聲,改變別人。 此外,早期一般人還不是很懂得佛教,年輕人學佛的風氣不是很興盛;不過還是經常有一些青年男女,他們要求在佛光山出家。
梵唄讚頌團: 如來洪名
不過,所謂「歲月不待人」,希望能有後進弟子發心承擔,藉助梵唄音樂的弘化,將佛法擴展開來。 答:將梵唄音樂從寺廟搬上表演舞臺,不但沒有褻瀆的意思,還因為唱者以一份恭敬、虔誠的心唱誦,而令聽聞者感受到諸佛菩薩的大悲願心,生起歡喜與尊敬之心。 答:在日本、韓國、泰國,或是南傳、藏傳、漢傳佛教國家,不管是獨唱或合唱,他們在梵唄唱誦上都各有專長,誦經的內容,雖然我們聽不懂,但是音聲聽來卻都很好聽,很感動人。 尤其是印度在各地很流行的梵文〈大悲咒〉,大家也都念得很熟悉了。 總之,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梵唄唱誦,雖然音調都不同,不過音聲卻都很莊嚴。
梵唄讚頌團: 因為有你
佛教的梵唄曲調有很多種類,有梵腔、書腔、道腔,也有海潮音調、鼓山調等,平常唱〈佛寶讚〉,都是用海潮音調,慢慢地唱,不過,有些場合也用快板的鼓山調來唱,快慢只要唱誦讓大眾感受到清淨喜悅。 過去,佛教徒為了表達對信仰的情感,歌詠諸佛菩薩的甚深功德,而留下了傳誦千古的偈誦。 穿越星空與你相遇 star crossing 好萊塢新生代電影配樂家Nuno Malo以西方音樂的角度來詮釋人與人、人與宗教間的情感,最後在觀音聖號的旋律中找到了生命的泉源。 如是我聞請您聽聽看,西方音樂家如何用音樂來表現對於生命與宇宙的領悟,以及佛教精神至深至切的感動。 《淨行品》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第十一品,為佛陀在人世間所宣說關於如何成就佛道的經典,是佛陀在人間次第修行菩薩道的體悟。 主要是增長我們修行的信德,用事顯理,彰信菩薩「善用其心」的無礙智能。
梵唄讚頌團: 佛光山梵唄讚頌團
假如沒有歌聲,我們講佛法,二十幾個國家的人會來聽嗎? 梵唄讚頌團2025 梵唄讚頌團 梵唄讚頌團 所以音樂比講經說法更能引起人的重視,因此把佛法融入音樂,這是最高明的弘法。 現代社會、人間佛教就有這種方便,我們用不着身處叢林廟宇,也能聆聽這股天籟之音。
梵唄讚頌團: FGS梵唄讚頌團 國家音樂廳演出
佛光山的開山宗師星雲大師,一直倡導人間佛教,他認為配合現代的東西,纔有辦法讓現代人接觸,纔可以走到他們的生活裏面,纔是人間佛教最基本的弘揚方式。 所以星雲大師不斷推動種種不一樣的方式,在不脫離宗教本身的規則,也沒有違反戒律的前提下,弘揚佛法。 因此,藉由梵唄音樂的演出,不僅能將梵音之美弘揚至世界各地,讓大眾從梵唄聲中親近佛教,進一步也能促進東西方宗教、文化的交流,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佛教為因應眾生的需要,而有不同的教化方法,舉凡開大座講經、成立讀書會,乃至辦教育、以文字弘法、以素菜度眾等,弘法方式多元化。 《大智度論》記載:「菩薩欲淨佛土故,求好音聲,欲使國土中眾生聞好音聲,其心柔軟,心柔軟故,受化易,是故以音聲因緣供養佛。」可知梵唄音樂能令聽聞者心性柔軟、安定,藉以提升信仰力。
梵唄讚頌團: 人間通訊社
據《大智度論》記載,釋迦牟尼未成佛時,與彌勒同修菩薩行,一日見弗沙佛入火定而放光明,釋迦牟尼即七日七夜翹一足,以一偈贊佛,於是由此功德而比彌勒提前九劫成佛。 梵唄讚頌團2025 新創作的讚頌音樂與傳統讚唄並無本質區別,皆屬佛教音樂之讚頌類。 二十日演出的兩個小時裡,佛光山百名僧眾透過梵音海潮音,流露出家人對眾生的慈愛和不捨,以及發自內心真誠的祈願。 尤其誦念「金剛薩埵百字咒」時,氣勢雄壯深厚,配合錫杖振地、大鼓聲隆,不少聽眾擊節應和,頓時讓臺上臺下的情感融合、心靈交會。
能夠融入生活,合乎人情、人性的需要,他才會接受你;能夠讓他接受,你才能融入他、引導他,這種人性的管理,是身為管理者應該重視的首要之務。 梵唄讚頌團 梵唄既然能用來化世度眾,那麼其在管理學上的應用,必然也能發揮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管理其實就是一門「心理學」,也是一門領眾的「藝術」;如何透過人心、人性的感化,甚至從人格、人文的思想教化,讓人在不經意間,因為感動而心悅誠服的與你同一思想、同一理念、同一步調,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這就是最高明的管理。 當大隊人馬經過祇園精舍時,聽到唄比丘唱誦梵唄的音聲,一行人都被其幽深美妙的歌聲攝受而駐足聆聽,就連象馬也因感動而狂心頓歇,停留不前。 由此可見梵唄音樂能感人肺腑,動人心絃,讓人心靈澄澈、清淨,拋卻世俗煩憂,並且油然生起慈悲之心,其教化度眾的功能,不言而喻。
答:唱誦梵唄除了讚佛,也是一種修行,能靜心、調息、發洩情緒,令身心舒暢。 梵唄讚頌團2025 尤其唱梵唄、敲法器不須用力,因為不用力,所以它能把人帶到一種空曠的世界,空無的境界,無邊的法界,心也就自然的平靜和諧了。 八句讚又比六句讚多兩句,唱腔比較多種,難度也高一點,如同是從六句讚中升級,是用於更隆重的法會。 答:梵唄讚偈中,最常見的是六句讚,主要代表是〈爐香讚〉:「爐香乍熱,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一共六句二十九字,所以叫作「六句讚」。 各地的佛事開頭,經常都會唱〈爐香讚〉,啟請諸佛,及讚歎佛菩薩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