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工卻未啟用的這七年期間,雙橋皆在面計畫實施範圍的一端設立了鐵皮圍欄阻擋通行,另一端僅有排列略顯鬆散的紐澤西護欄,人們能輕易從中穿越。 因此,橋面空間逐漸形成另類的「廣場」,大家聚集在此聊天打屁或者散步休憩。 新臨安橋更曾作為藝術創作與活動回應的對象,以及我放空或者沿運河慢跑時的折返路線之一。 儘管豎立著的遺構已失去空間機能,不再是完整的建築物,其形體卻仍有著強烈的存在感。 對我來說,這層以塗料所披上的白色外衣,如同一道將過去封印在內的結界。 拆除工程導致的不規則斷面、剝落的狀態雖然也被保留下來,並未進行修補的動作,其造型、質地各異的痕跡卻與同化的視覺色彩相互抵消,凍結了舊建築能夠賦予人感受的溫度,與「保留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的立意顯得自相矛盾,這樣的改造方式不盡然能夠讓舊建築、瀉湖造景和鄰近的道路在空間上彼此連結。
- 同年的9月1日,臺南市政府決議民族路夜市禁止設攤,部分小喫攤商遷移至此。
- 一名女網友表示,男友今年35歲,月薪只有4萬元,沒有存款,還有負債20萬元,最近談論到買房的事情,男友拿不出頭期款,愛情與麵包無法兼得,不知道怎麼辦,對此網友一面倒勸她分手。
- 中西區金華路切割成2塊,重整後的河樂廣場,如同中國城固有的地下街區,地下是連通的,遊客不需穿越車水馬龍的幹道,就能暢遊廣場兩側的水景。
- 走進這座地下2樓,地上最高11樓的商業建築,環狀透明的天花板,可看到戶外的藍天,室內還有戲院、遊戲場、「冰宮」等,全是當時最時尚的玩意兒,年輕人休閒活動都集中在中國城和中正路上,完全不會膩。
- 地面上建築物已於2016年拆除,配合海安路景觀工程,原址改建為親水廣場,並保留部分樑柱,命名為「河樂廣場」,是臺南市區面積最大的親水廣場,於2020年3月7日開放。
- 的舊運河,爾後又因五條港淤塞,在日治時期於今安平路南側開闢新運河,此處便是新運河的碼頭船渠,提供船隻停泊和漁業經營,日後多以「運河盲段」稱之。
接受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的委託,MVRDV 的整體規劃在臺南運河東側,重塑了一條「T」型軸線,提出了一個新的景觀策略,以整合原臺南中國城基地和一公里長的海安路。 除了新的公共廣場和都市景觀水池,本計畫還包括公共交通道路的改善,減少交通流量,增加在地原生植物。 「河樂廣場」保留舊中國城的部分建築體漆上了白色的油漆,甚至特地保留了拆除前商家的店名字號,保留了臺南人的回憶懷舊感十足,抬頭一看這些斷壁殘垣的格調,就像是旅遊在古羅馬的見證歷史遺跡的感覺。 拆除後的中國城高樓不見了,直接可以望見安平的夕陽,另外小編很期待的也是旁邊舊魚市場的活化再利用,整個可以說是串起臺南觀光新景點,附近就是國華街、保安路、正興街美食,海安路則是藝術街道,晚上打上電燈更加漂亮。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不景氣更要搶人氣 高雄案場最早初一就開工
夜間打上燈光後,白色樑柱與週邊燈火倒映在無人戲水的平靜池面上,更添浪漫氣息。 臺南市都市發展局表示,河樂廣場(英文取名The Spring)以「潟湖」為設計概念,原中國城拆除後,規劃下凹式的親水空間,保留原中國城部分遺構,並將地下一樓連結地面成為露天水景,水景周邊並有地下通廊步道供遊客休憩,完工後將成為市區最大親水景觀廣場。 「潟湖及自然都市」的設計理念,前為臺南市中心的中國城,在中國城沒落已久後將原址改建。 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表示,臺南市政府啟動府城軸帶翻轉,拆除中國城改造下凹式露天水景的「河樂廣場」及海安路的藝術林蔭大道,搭配運河星鑽區段徵收公共工程的完工通車,以及即將完工的金色流域運河燈光及景觀工程,未來還有舊魚市場的活化再利用。
而園區中也特地設計了一區舊中國城歷史區玻璃地板,可讓民眾瞭解舊中國城商場的歷史、看見舊中國城原來的地基樣貌,以及運河水位的變化。 不過,中國城廣場景觀改造工程幾經波折,原本預計2017年8月開工,後來因變更設計議價問題,與廠商終止契約,去年12月重新發包,終於能在今年12月底完工,再加上驗收期程,最快明年農曆過年前就會開放。 而廣場的英文譯名「The Spring」,有湧泉及春天的雙重意涵,湧泉代表著活水,具有生命力,孩童在廣場與全家親水活動將創造城市的「河樂」,而春天則象徵廣場自運河盲段到中國城的興衰,至今的「河樂廣場」,代表著欣欣向榮、萬象重生。 「中國城被拆除前,我曾走進地下街,只有入口處幾家店鋪亮燈營業做最後的掙扎,望向遠處是一片黑暗,宛如是座鬼城」臺南1名中年人這樣說。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臺南懶人包
1998年,中國城因當時設施凌亂且出入的民眾更加複雜,被指為運河的「毒瘤」,這時該地區環保意識抬頭。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屏東枋山嘉和社區356戶鄉民,每戶都在過年前收到2萬塊的大紅包,原來是在枋山鄉出生的泰博科技公司董事長,有感地方弱勢多,決定把防疫財,拿來回饋鄉裏,但號稱全臺最富有的彰化縣大村鄉,今年因為稅額銳減,確定取消2千元的春節紅包,讓民眾覺得好可惜。 荷蘭媒體藝術中心IMPAKT的這項策展的線上駐村有點類似參與一場為期近半年的課程,藉此能讓世界各地不同的年輕策展人和資深策展人連結並交流,深入地就策展提案回應與思辯。 著眼於臺北市內逐漸被行人遺忘的地下道,試圖以莊知恆最擅長的媒材「光」,作為都市正消逝空間重新得到關注的契機。 臺南中國城的景觀改造是此案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原訂2017年8月開始的工程幾經波折,一度因變更設計的議價問題而與廠商終止契約,並於2018年12月重新發包。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舞作與光影的表演縱然精彩,不過,開放的表演環境若沒有因地制宜的觀演安排反而帶來某種限制,觀眾也未必能保持投入的狀態。 雖然仍有零星民眾在原潟湖處的兩側空地閒坐,但視覺上還是瞬間多了些許荒涼感。 以日常生活空間或自然環境進行戲劇或舞蹈演出,是許多表演者不斷嘗試的創作模式,跳脫了鏡框式舞臺或者黑盒子劇場等正規舞臺空間,表演者與觀眾的空間感知以及觀演關係如何被改變,也是持續被實驗與討論的面向。 兩座橫跨臺南運河的金華橋及新臨安橋,其實早在2012年便已竣工,卻因前述計畫的工程延宕遲至2019年才通車。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MVRDV將自然帶回到臺南都市之間
結束公園的散心後,可前往鄰近的海安路藝術街,這個位於街道上的獨特美術館擁有各式風格的公共藝術裝置,路上更林立著數間店家,推薦與三五好友相約於此,閒聊小酌度過一個悠閒的週末。 河樂廣場前身為臺南中國城,這座廢棄建築閒置於此多年、且為人垢病,在臺南市政府規劃下,邀請來了荷蘭籍設計師利用潟湖為設計理念打造,耗時四年時間,將中國城地上建物拆除大部分,原址則是改建成現在所見的河樂廣場。 尚未開幕就被富比世雜誌評為「世界七大令人期待公園」之一;英國「衛報」也評比河樂廣場為「世界頂尖十大新建築」之一。 後因時代變遷百貨公司林立,加上1993年因海安路拓寬造成人潮被阻斷,讓中國城與中正路末段逐漸沒落,攤商紛紛出走後,中國城變成了治安的死角。 現中國城得以重生變成了潟湖親水公園,還能保留臺南人歷史的記憶,相信能在為已經沒落的中正商圈再注入一點新的力量。 「河樂廣場」是由荷蘭建築師團隊MVRDV以「城市潟湖」的概念來做設計,保留了舊中國城的部分建築體,做出下凹式的露天戲水廣場,拆除中國城增進市容,也提供市民一個休憩的好去處,更能將舊中國城這個屬於臺南人的記憶保存下來。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臺南、中西區|河樂廣場・沒落的商圈蛻變為城市綠洲,更並列世界七大最令人期待的公園(The Spring)
南邊隔著運河南街(現改為中正路段),一棟日治時期的建築(即臺南舊魚市場)。 沿環河街走有中西區衛生所;後棟東邊為金華路三段,與前棟相望,為臺南市的主要道路。 前棟的北邊與南邊多為住宅,外圍街道以康樂街、友愛街為住商混合,東邊的中正路為臺南市的次要道路,以精品服飾的店面為主,飲食、娛樂次之。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由於位在中正路末端,所以屬於中正商圈的一部分,全盛期為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過去曾為臺南市的熱門旅遊景點之一。 的舊運河,爾後又因五條港淤塞,在日治時期於今安平路南側開闢新運河,此處便是新運河的碼頭船渠,提供船隻停泊和漁業經營,日後多以「運河盲段」稱之。 在1970年代,運河的運輸功能與商業價值再度受到港口淤積、漁貨交易導致的環境污染,以及政府城市規劃等影響終告喪失殆盡。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日本租車早鳥優惠
而原有遺跡選擇噴上白色的原因,是因為這麼有髒污現象產生時才會容易被看到並清理。 選擇用細石子舖面則是為了營造出沙灘的感覺,同時也設有淨水設備保持玩水區水質的乾淨衛生。 在親水區的路面層也配置了樹木羣與海安路的路景結合,這也是事務所花了二年的時間來實驗適合當地氣候狀況的樹種而植種的樹羣,之後也計劃再加些燈光設計,讓夜晚的景色更美更適合居民夜晚的活動使用。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2025 取而代之的「廣四廣場」,完工後將呈現水與綠的景觀風貌,並擔負起串連火車站、中山商圈、海安商圈、中正商圈、運河星鑽、甚至通往安平的東西向軸線以及運河沿線交會處的重要節點,足以顯見廣四廣場於未來的重要定位。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那些年一起去】中國城拆變世界七大公園 臺南新地標河樂廣場
這座擁有中國傳統建築外觀的商城,讓府城人首次見識有別於當時在中西區民族路、公園路口遠東百貨之外不同風格的地下街商區,更帶動了當地中正商圈的發展,也使西門路和中正路口曾持續蟬聯多年的「臺南地王」。 河樂廣場串連周邊的海安路藝術大道、國華街及臺南運河觀光,無論是白天來、晚上來都有不同的感受,白天可以看見藍天白雲倒映在水面上的悠悠倩影,坐在湖畔吹風也是一種悠閒享受。 自17世紀以來,臺南的運河網絡一直是該市海洋漁業的基礎;但在上世紀80年代,這一歷史悠久的城市發展方向產生轉變。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2025 1983年,臺南船渠(又稱盲段)被填平,興建了臺南中國城商場,外觀設計仿中國傳統式建築,由北屋建設公司興建,李祖原建築師設計,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座大型的住商混合建築與它當初的預期目標漸行漸遠,同時也耗盡了臺南中西區的活力。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臺南免費玩水景點《河樂廣場》市中心最美的露天親水廣場
臺南中正路曾是臺南繁華一時的精華地帶,歷經時代的巨輪,隨著中國城的沒落,逐漸凋零,在拆除老舊的中國城建物後,保留了原中國城的部分舊跡,將地下一樓打造成像是潟湖般的親水區,周邊更提供了舒適的長廊讓遊客們可以停留,整座河樂廣場,就像是臺南市中心的綠洲,為現代化後的府城帶來珍貴的綠色廣場。 然而在70年代,運河盲段遭填平興建商業大樓「中國城」,其自1983年啟用後,成為臺南市重要的商圈之一,集臺南小喫之大成,還有百貨、戲院等娛樂購物場所,獨特的經營模式及建築外觀成了在地民眾不可或缺的記憶,直至1993年因海安路拓寬計畫而漸趨沒落,隨著時代變遷,並於2016年進行拆除。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沒落的商圈、一座龐然巨大的水泥建築矗立在此廢棄多年,不僅成為治安死角,也成為城市中急需改造的地方。 在經過臺南市市府多年的通盤規劃,中國城打掉重練,歷經四年重新整修為「河樂廣場 The Spring」重新誕生,成為2020年最引人注目的新臺南景點。 都市發展局表示,啟用典禮當天,將有MVRDV首席建築師Winy Maas現場導覽,之後也會針對不同的族羣規劃不同面向的推廣活動,希望藉此鼓勵民眾親近及認識這座新的親水廣場,同時也顛覆對廣場空間使用的想像。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臺北大巨蛋歷經六位市長催生,蔣萬安拚2023年4月完工,2023年底前試營運
位於原中國城基地的「河樂廣場The Spring」,有「世界7大令人期待公園」之一的美稱,還未開幕就受到許多民眾期待,3月7日上午10時30分將舉行啟用典禮,成為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 以「城市潟湖」為設計概念規劃下凹式露天水景廣場,並結合生態景觀及循環水系統,打造市區內最大的親水潟湖親水空間。 不論是家庭假日出遊還是情侶夜晚浪漫散步約會,這裡曾經擁有最繁華運河碼頭,見證中國城歷史的興衰過程,如今將改建成寓教於樂的「河樂廣場」。 1980年代的中正商圈,涵蓋海安路「沙卡里巴」、國華街、康樂街,中正路、中國城的落成啟用,更讓中正商圈成為臺南唯一炙手可熱的時尚區,在麥當勞才剛準備進軍臺灣時,中正路就有規模龐大的「香斯麥」速食店,且採24小時營業,更遑論周遭的千大百貨、王冠百貨、年輕貴族、成衣商場、王后戲院、王子戲院等。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臺灣好湯金泉獎」出爐!宜蘭礁溪溫泉二連霸
根據中央社報導,儘管還未對外開放,河樂廣場已經被「富比世」雜誌譽為世界7大令人期待的公園之一。 市府未來計畫以委託民營方式,讓民間管理廣場內150坪至200坪的空間,內設咖啡廳、輕食等,讓遊客有得喫有得玩,不會無聊。 (臺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整理)臺南的中國城,對青壯世代來說,或許只是座形同治安毒瘤的建築,但對當地年過50的中老年人來說,這裡不但是臺南1980年代繁華的指標,也是時尚的起點。 2020年3月河樂廣場盛大開幕,廣場設立初衷是希望無論大小朋友都能在這裡找到像在河畔般戲水的樂趣。 廣場為維護水質,廣場中的人工水道採用RO逆滲循環過濾系統,並且每天都會清潔循環一次。 但2020年至今世界受疫情影響,後來又受南部乾旱缺水打擊,河樂廣場目前(2021年下半年)都還未開放旅客下去戲水,但還是能坐在公園水畔邊吹風、看風景,目前真的只能期待未來疫情趨緩的那一天,開心的笑聲能夠再次環繞整座廣場。
原先規劃85個攤商空間,僅剩17個使用中,根據高翊倫《都市更新單元劃定程序之研究-以臺南市中國城為例》(2009)。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2025 中國城乘載不少臺南人的回憶,為1980年代時風光一時的大型商圈,因此在設計時保留部分中國城建築結構,新舊融合成為臺南市區的新地標。 把舊的密閉商場大樓打掉,留下部份原址遺跡,再把原運河空間變成親水空間-河樂廣場還給市民使用,這就是臺南中國城廣場的改造計劃。 看到走過路過騎車過的民眾都忍不住停下來看了一眼,這裡的確很吸睛,也很親民。 都市的發展總是與自然景觀背道而馳,政府必須努力的取好平衡,纔不會讓這座歷史悠久、充滿故事的府城變了樣,河樂廣場完美的結合了大自然與城市,利用潟湖的概念打造成的水域,利用高階淨水設備淨化後,成為能讓孩子在城市中玩水的奢侈願望。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免費戲水親水廣場
疫情過後,東森購物積極轉向耕耘實體商場,今(16)日宣佈4月起將接手誠品,取得臺北車站K區地下街的經營權,承諾投入更多複合功能,… 近年臺灣房價狂飆,即便去年交易量能急凍,價格仍未見到明顯修正,呈現量縮價穩的格局;針對國內房價只漲不跌的情況,不少建商把「工料雙漲」… 鄭幸真:《李祖原現代中國建築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2007年,頁50、51、101、102。 不少人會和另一半一起規劃買房子,如果另一半有經濟上的困難,該怎麼進行下一步? 一名女網友表示,男友今年35歲,月薪只有4萬元,沒有存款,還有負債20萬元,最近談論到買房的事情,男友拿不出頭期款,愛情與麵包無法兼得,不知道怎麼辦,對此網友一面倒勸她分手。
這是被富比世雜誌譽為世界7大令人期待的公園之一,打造如同熱帶雨林般生態的生活休憩廣場,在地下一樓有親水水池,而是以潟湖為構想。 「河樂廣場」的前身為運河盲段,70年代後為擁有臺南人共同回憶的中國城,也是中正路發展最重要節點,自91年起進行區域都更,因私人產權複雜,直到105年3月得以拆除中國城,依規劃打造全新廣場,歷經18年纏鬥終於成功為中西區「拉皮變身」。 河樂廣場附近美食,好多好多,建議可先去喫臺南小喫,距離海安路,國華街,保安路(小喫一條街)相當近,步行都可到,再來這裡小散步,之後再去河樂廣場附近景點,鄰近的「海安路藝術街道美術館」、臺南美術館二館、神童街,閒聊小酌,度過一個悠閒的臺南輕旅行。 同時也意味著連結海安路、運河的中正商圈之重生,更是城市發展的典範揭示:帶著如湧泉般的各種創意、可能性與活力,讓臺南這座充滿歷史文化的城市。 〔記者洪瑞琴/臺南報導〕被譽為「世界7大令人期待的公園」 河樂廣場,景觀改造工程耗資1.4億元已完工,目前進行複驗中,將於3月7日啟用亮相,結合生態景觀的親水空間,為南市觀光增添新地標。
黃偉哲表示,南市近幾年的大型公共建設陸續與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合作,除了與MVRDV合作的海安路景觀改造工程、河樂廣場,及與日本坂茂合作的美術館二館之外,接下來即將完工的還有荷蘭Mecanoo團隊的圖書館總館及MVRDV的新化果菜市場。 荷蘭MVRDV保留部分原中國城樑柱(遺構)結構,河樂廣場的露天親水池對映著荷據的大航海時代,再現了城市與運河的關係,並保留中國城部分結構樑柱(遺構),緬懷過去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2025 看在臺南人的眼中,中國城就像臺北信義區101大樓般的存在,走進這座地下2樓,地上最高11樓的商業建築,環狀透明的天花板,可看到戶外的藍天,室內還有戲院、遊戲場、「冰宮」等,全是當時最時尚的玩意兒,年輕人多泡中國城和中正路上,完全不會膩。 中國城建於1983年,正值曾任國民大會議長蘇南成執政臺南市時期,綽號「大頭仔市長」的他,祭出鐵腕,開闢拓寬臺南市中西區、北區諸多舊城區道路,中國城是他在府城的豐功偉業之一,當時市府整治淤積的臺南運河「盲段」,填平後建了這座面積1.54公頃的巨大建築,成為綜合商業大樓。
我當兵的1970年代,高雄、臺南與臺北的城鄉差距非常大,然而近二、三十年,卻讓我感受到南部猶如從一隻醜小鴨蛻變成美麗天鵝,而臺北反而像個體能退化的老年人。 立法院長遊錫堃今天宣佈,中正紀念堂、空軍總部舊址、土城看守所現址、成功嶺營區、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高鐵彰化車站特定區等6處,為優先考慮遷建基地。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週一持續受冷氣團影響,清晨夜裡各地氣溫偏低,臺中以北、東北部及東部低溫11、12度,其他低溫13到15度,沿海空曠地區氣溫則再低2至3度,白天北臺灣整天偏冷,高溫僅13至15度,其他高溫約18至20度,全臺有感。 降雨方面,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整天雲多且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地區則偶有零星雨,不過仍以多雲到晴的天氣為主。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臺南河樂廣場:最好玩的臺南親水公園,城市裡的綠洲!在市中心開心玩水,美好的臺南,中國城大變身The Spring 0則留言
從上頭往下看,建築體下方,在左右兩側都設有男女廁所、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更衣室,讓人可使用,比較可惜是沖洗間,目前只提供冷水使用。 河樂廣場很貼心一點是水池旁有保留屋簷下的空間,讓遊客可以躲閃豔陽,也晚可很低調在這裡享受,三五好友聊聊天。 日本擬調降COVID-19與流感同級、開放室內免戴口罩,最快春季實施。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16)日說,臺灣第2階段口罩室內鬆綁,… 府城新添一處繁華地,《民生報》,地方新聞第11版,1983年5月11日。 2013年12月25日,時任市長賴清德表示,臺南市政府預定於2014年底爆破拆卸中國城,讓原址回歸落日大道中的一環,令市民有機會遠眺安平夕陽。
回溯中國城的歷史,它建於1983年,正值曾任國民大會議長蘇南成執政臺南市時期,綽號「大頭仔市長」的他,祭出鐵腕,開闢拓寬臺南市中西區、北區諸多舊城區道路。 中國城是他在府城的重要政績之一,當時市府整治淤積的臺南運河「盲段」,填平後建了這座面積1.54公頃的巨大建築,成為綜合商業大樓。 「河樂廣場」是MVRDV率先在臺南完成的兩個計畫之一,另一個即將完成的設計案為「臺南新化果菜市場」,目前它處於最後的施工階段。 臺南中國城商場被拆除的過程,巧妙地循環再利用其建材,該計畫將成為循環經濟的創新典範。 商場的地下停車場被改造成以都市景觀水池及以茂盛當地植物襯託為主的下沈廣場,可遮陽的半露天迴廊環繞四周。
中西區是臺南人口最密集、最熱鬧的區域,商圈旅店林立,悠久的府城歷史也造就了最多元的小喫,也是全臺廟宇密度最高的區域,眾神之都的名號便由此而來。 林百貨、文學館、孔廟、赤嵌樓、武廟、大天后宮等隨處都是古蹟,近年臺南旅遊主打巷弄,從富有文創手作氣息的府中街,散步甜食的正興街、百年街屋的神農街、擁有老城門的信義街,及正逐漸展露新舊融合特色的新美街,還有美食聞名的國華街與保安路上,眾多的傳統美食都正準備佔領你的胃。 北區是個有著靜謐的都市祕境,公園路的321巷是以前的日軍軍官宿舍,進駐了不少藝術家,每棟日式老屋中都有不同的展覽;位於海安路的花園夜市是臺南與臺灣知名的夜市之一,並曾於2013年榮登Facebook全球熱門打卡地點第12名。 白天去的時候,是純白色的,帶有樹木綠色的悠然;晚上去的時候,人不算多,不會太過擁擠吵雜,臺南市區中覓得幾分悠閒的感覺。 將純白的建築染上了幾抹黃與建築交錯的影子,親水區倒映著四周建築的高聳,偶爾有水煙飄起,讓整體氣氛感覺夢幻了幾分。 這個地方就是臺南最新的景點『河樂廣場 The Spring 』,位在海安路附近,以斷垣建築,作為新藝術的象徵,向下的親水區,與四周築起的高樓,互相映襯著不一樣的臺南城市風情。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廣場景觀
公園內特意保留部分中國城遺構,並規劃拆除回填展示區,讓民眾瞭解其曾歷經臺南府城最繁華的運河碼頭、中國城的興衰,直至今日蛻變為親水公園,成為一個具有歷史足跡的場所,河樂廣場西起環河街、東至康樂街,全長大約300公尺。 由荷蘭建築師團隊MVRDV以「城市潟湖」概念設計,河樂廣場保留部分結構,如地下一樓連結地面作為下凹式露天水景廣場,水景周邊有地下通廊步道可以讓遊客休憩,將臺南歷史完整保存,更多了一個吸引年輕人朝聖的建築景點。 河樂廣場為原中國城舊址,曾是臺南重要的商圈之一,經拆除後改建為親水公園,於2020年3月7日開幕,為臺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面積廣達1.54公頃,將成為臺南最具規模的親水公園,更曾被富比世雜誌譽為「全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七大公園」之一。 此外,「河樂廣場」串連海安路藝術林蔭大道,未來還有舊魚市場的活化利用,加上運河水上觀光,「河樂廣場」周邊將蛻變成為市區新樂活天地,白天夜晚將有不同活動選擇,3月7日開幕當天,市府也將邀國際頂尖攝影專家共襄盛舉,可望為臺南觀光帶來新亮點話題。 河樂廣場為原中國城舊址,曾是臺南重要的商圈之一,經拆除後改建為親水公園,於2020年開幕,為臺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更曾被富比世雜誌譽為「全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七大公園」之一。 兩座橋所具備的連接機能,比起在空間之間,先行作用於人與人之間,建構起獨特的生活經驗與共同記憶,以致於真正通車啟用時,私房景點將不復在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這雖然是一處綠地與生活結合的非商業為主的公共空間,但四周空間仍希望可有一些商店如酒吧的進駐,也讓這項目變成來促進公私部門合作的案例。 位在臺南市中西區的「中國城」曾是商業核心地帶,陪伴府城度過33個年頭,也是許多臺南人的回憶,但因後來逐漸沒落閒置,臺南市政府將其拆除,並保留部分遺構,希望將該廣場打造成雨林般的親水環境,預計2019/12月底就會完工,最快2020/2底前開放,屆時將開啟臺南市舊城區的新面貌。 近年臺灣各地積極打造「永續城市」,此概念影響了不少地區,更讓不少原本沒落、廢棄的角落有了新的舞臺,經過改造、重整之後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入口,更是觀光客慕名而來的亮點。 臺南總被說是臺灣最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這座城市也在時代中持續進化中,有機會到臺南旅遊,不妨安排時間到河樂廣場走走,無論是白天或夜晚,都能感受到這座廣場前身的歷史重量,更能感受到河樂廣場蛻變後的活力與感動。 下凹式的河樂廣場打造成臺南市區的親水廣場,不管什麼時候來總能看見不少家長帶著家中小朋友在此戲水遊玩。 場域的部分空間也重新規劃,以利之後舉辦不同活動,比較特別的是,整個廣場保留了不少中國城的建物結構,並且採用「白色」為標準色當基調,走在廣場之中,彷彿走在時光的稜線上,讓人感受到新舊並陳之間的臺南蛻變。
對於城市紋理的不同詮釋,投射出每個人看待城市的差異標準與認知養成,新的城市經驗與集體記憶勢必會隨著「河樂廣場」開始形塑與建構,而運河一帶的客觀環境,在「變更臺南市中西區主要計畫(中國城暨運河星鑽地區)案」於2019年屆臨驗收完成之際,已悄然改變。 曾被蘇富比雜誌譽為「全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七大公園」之一的臺南廣四廣場,日前舉辦命名活動,活動到8號截止,結果「河樂」以4025票獲選,而河樂的意思是指在環河街與康樂街之間的廣場,也有「和樂、河樂、闔樂」之意。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2025 中國城匆匆走過10多個年頭,直到前臺南市長施治明決定開發引起諸多爭議及官司的海安路地下街工程,這個斥資數百億元的工程,截斷人潮,滿天塵土、巨大工程坑洞及重大機具機械聲,砍斷中正商圈的連結,店家紛紛開始出走。 1980年代的中正商圈,涵蓋海安路「沙卡里巴」、國華街、康樂街,中正路、中國城的落成啟用,更讓中正商圈成為臺南唯一炙手可熱的時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