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56年,而今已是推動臺灣美術教育的重要推手,雄獅文具的「想像力製造所」在龍潭啟動,樓高三層、佔地七百坪,是一座以美學為依歸,成就探索創意、孕育美感的互動式美術館。 館內提供多種獨家研發DIY課程、藝廊展演活動,戶外還有森林步道,值得大小朋友來深入探索。 大平橋 臨近有充滿棒球職人精神的名人堂花園大飯店及大北坑休閒農業區。 在網路上被喻為「最適合鳥瞰桃園的地方!」,可以遠眺機場飛機起降,也能看見臺灣海峽的一片湛藍。 公園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整建後設施豐富,有全新360度觀景臺、30公尺、高10公尺地景藝術作品「桃機一號」及三座涼亭,公園內新設智慧型公廁,並採用太陽能、風力發電系統。
- 大平紅橋身的結構是一塊塊紅色的清水磚所砌成,全長約十餘公尺,寬二公尺左右,可供人力車往來。
- 桃園龍潭大平紅橋擁百年歷史,為市定歷史建築,文化局去年底封橋修繕,發現橋頭的「捐題碑」風化,希望異地保存,構想卻引發在地居民反彈,認為「舊碑有8成字跡還可辨識,不應隨意分開」。
- 1923年,在陸昌義、張金城、張鼎生等人發起下,委由大倉土木株式會社承包,興建有五座橋拱的紅磚橋梁,以確保大平、三坑往來交通安全。
- 電塔是整個景點最煞風景的地方,如何避開便成了攝影的第一要務,大部分會採45度角拍照,既可閃掉電塔又可把橋身整個帶入。
大平紅橋曾被票選為全國歷史百大建築,以紅磚搭建,故名紅橋,為了結構更牢固,更加入糯米加強,因此老一輩在地人又稱為糯米橋。 屹立百年的大平紅橋具濃厚的古樸歷史風情,也是IG上的熱門打卡景點之一。 大平橋2025 與你一同走上百年糯米橋,跨進樸真歲月時光,感受那紅磚橋身搭配著涓涓溪水的輕鬆寫意,透過天然田野的環境讓心靈回歸單純,彷彿跟著風景重返過往。 「大平紅橋」成為桃園龍潭近年來的IG打卡熱點,深受年輕人們的喜愛,位三坑老街附近的大平紅橋是座已有近百年歷史的糯米橋,全紅磚造的設計與青山綠水緊緊呼應,緩步在橋上踩踏著自然,也踩踏著屬於紅橋的史蹟。
大平橋: 不滿市長8年爭取統籌款「6都末座」 桃園議會國民黨團退席
據資料顯示,由於當年建材與物資有限,只能以水泥、石灰膏及摻入糯米(水)來黏合紅磚造橋,樸實的在地人見糧食也拿去給橋塞縫,心疼的稱其為「糯米橋」,頗有珍惜之意。 二十年前,筆者剛搬遷至桃園龍潭,距離知名的石門水庫不遠,經常騎單車四處遊走,認識周遭的地形地物。 橋身橋體悉由紅磚砌成,五個橋拱像五個紅通通的腳趾,站立在一道水渠之上,造型古意優雅,讓人一望就像多年不見的老友,卻能逕呼其名:紅橋。 三坑老街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街道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饒富古味,若前往大平橋可順道一遊。
豎立在步道旁、由三塊花崗石所組合而成,這可不是為無名氏所立的什麼碑,而是當初建造紅橋時感謝資助者的名單,就像是在各大廟宇可見到龍柱上刻有樂捐者的姓名一樣。 對接大坪村與三坑村的大平紅橋曾是村民主要的聯外道路,周圍純樸自然的田園風光,頗有唐代詩人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所說「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之感,偶而可見到農民往來巡田水照顧作物的勤勞模樣。 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荒飛彥作品的《JoJo的奇妙冒險》動畫近期迎接10週年,代理商木棉花也舉辦「JOJO的奇妙冒險《黃金之心》動畫十週年特展」,從12月23日起於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 大平紅橋仿製當時的騎樓拱柱的型樣,有5個橋拱的紅磚橋,磚材採用當時三坑仔的紅磚,由日本大倉土木株式會社﹙大倉組﹚施工。 三坑子位於大漢溪上游,屬於龍潭,可能是大漢溪上游的最後一個港口。
大平橋: 景點資訊
這座橋樑建於西元1923年,由大平、三坑裏民發起興建,在莊役場(區公所)的補助配合鄉民捐款,以及日本人捐贈之下,由大倉組營造場負責興建,採用與桃園大圳工事相同的清水磚為材料建造而成。 橋身長約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曾是大平里民對外的主要聯絡道,共設有五座橋拱,造型優雅,迄今依然完整如初。 龍潭自然系景點,三坑老街、三坑子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與打鐵溪坑步道一日遊。
- 遊玩三坑之後再到大平紅橋拍照打卡,如果有租自行車者,從三坑老街騎腳踏車到大平紅橋也不遠,沿途可以欣賞田園風光。
- 另一方面,劉畊宏在大陸疫情封控時,還靠著自創的毽子操火爆陸網。
- 小橋、流水、平沙,麗人的風光自是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拍照打卡,清晨或夕陽是拍攝大平紅橋最合適的時間,大部分白天時間會以逆光居多。
- 順著三坑鐵馬道可以直接騎到曾被票選為全國歷史百大建築的大平紅橋,座落在龍潭區三坑裏,因全橋以紅磚構造,故名紅橋。
- 當時在建造的材料中有運用到糯米,所以又被稱為做糯米橋。
只見3人皆身穿運動材質的衣物,氣色與狀態都相當不錯。 劉畊宏早年曾擔任多名藝人的健身教練,和大女兒劉宇芙(小泡芙)2017年參與陸綜《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而被熟知,後於2021年舉家遷居大陸上海市,並在當地開設健身中心和咖啡廳。 另一方面,劉畊宏在大陸疫情封控時,還靠著自創的毽子操火爆陸網。 不過,隨著最近疫情解封,觀看直播的粉絲數量大幅下滑,他也於日前返回臺灣,和多名友人相聚。 原始連結看更多 CTWANT 文章 金剛開嗆「宋逸民牧師」力挺小甜甜 大平橋 前教友名嘴爆黑幕:上繳收入不準跟家人聯絡 李蒨蓉躺牀整晚失眠…自爆1原因「生不如死」 崩潰逼富商尪:去買威而鋼 同居平分2. 對此文化局說明,目前大平橋身修復已完成,先前工程進行時,文資委員赴現場觀察,考量捐題碑風化嚴重不利保存,建議在原址做一塊新的石碑,舊碑則移至室內,當時也獲得多數委員同意。
大平橋: 桃園石門山步道.小粗坑古道到聖母觀音像登山健行
時隔二十年,隨著前年步道整修完畢,生態條件慢慢回復,洞裡最近又再度迎回神祕、靈活的暗夜精靈們。 蝙蝠洞步道瞭望臺旁有一條觀音洞步道,沿途綠林茂密優美,相當適合親子同遊。 本區仍保有農村景觀,種植茶園、稻米、有機蔬菜等農作物,茶韻稻米飄香,製成東方美人茶、龍泉茶、桃映紅茶、龍泉米,是送禮自用兩相宜之伴手禮,另有石門活魚、客家名菜、點心美食及季節性農特產品-三坑茭白筍。 是遺憾也是必然,人們要自然風光,又要生活便利舒適,在紅橋前有座輸電鐵塔及塔上的電纜,像是拍古裝片的背景中出現了現代設施,巧妙的人知道如何閃避,拍出無瑕照片。 事實上,糯米橋、糯米城、糯米牆等建物在大陸所在多有,是老祖先經驗智慧的傳承;眼前的紅橋終究是百年之軀,橋體已出現明顯裂痕,是該拉皮整形,恢復青春的時候了。 大平紅橋位於大平聚落的周邊,是日治時期聯絡大平與三坑之歷史橋樑遺跡,建造時間為1923年,是由當地的仕紳發起。
大平橋: 龍潭免費景點一日遊、兩日遊
走在橋上或是站在橋下,紅橋跨越大漢溪,周邊是寧靜樸質的客家莊,這裡環境清幽很清新,適合早晨或午後來此漫步。 遊玩三坑之後再到大平紅橋拍照打卡,如果有租自行車者,從三坑老街騎腳踏車到大平紅橋也不遠,沿途可以欣賞田園風光。 逛完三坑老街可以順勢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走走,假日的生態公園遊客滿多的。
大平橋: 桃園景點/大平紅橋-百年糯米橋!龍潭典雅五拱紅橋,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上圖這些照片是平日的下午去的,平日沒什麼人就顯得幽靜舒暢。 假日的老街多了一些熱鬧的氣氛,家家都有小喫美食或特產販售。 若要推三坑老街的美食,人氣最高的就是阿香菜包與阿秋姨牛汶水。 大平紅橋一年四季都很適合來訪,夏天可以到沁涼的溪水裡玩,秋冬天可以走步道、賞櫻花,假日就來大平紅橋親近大自然,與週邊景點一起順遊。 偏愛探訪經典及風格店,喜歡有故事性的景點與美食,希望透過鏡頭和文字傳遞我們遇見的美好,一起再度出發吧。
大平橋: 龍潭|鹿點咖啡千瀑店・隱身千層瀑布旁的祕境咖啡廳
復古的大平紅橋是人氣拍照打卡點,距離不遠的生態步道也適合散步,還可以租借自行車享受田園自然美景。 紅橋、糯米橋、大坪橋、大平紅橋,都是民間通俗稱呼;真正的官方名稱是因其坐落在大平裏,登記為大平橋,而大平有永垂不朽、永遠安平的意思。 所以此橋有名有姓,也有地址:桃園市龍潭區大平村打鐵坑溪或桃園市龍潭區石門路五十三號;若有名片,上面必有全國歷史百大建築的介紹。 2001年9月12日,為配合角逐臺灣歷史建築百景,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先選出包含此橋的廿景供民眾票選。 大平橋2025 在被票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第六十五名後,2002年2月21日,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兩名技士會同地主何應煥、大平村長鍾添翞、民代陳春錢等走勘,敲定補助新臺幣五千餘萬元,在紅橋上下游砌建親水公園。 該年6月,水保局以一千五百萬元進行紅橋段野溪整治,採生態自然工法,用現地原有石塊堆積,讓石縫天然間隙營造成魚蝦生存空間,又每五公尺加設固定截牆以增安全。
大平橋: 傳說中的雪迷宮在這邊!桃園旅遊懶人包「桃園地景藝術節」15個必去景點攻略
臨近有永安漁港可喫新鮮海產,或在綠色隧道騎單車,欣賞海岸風光。 大平橋2025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桃園市議會今天上午審議110年度總決算報告2、3讀,國民黨團以集體退席,抗議鄭文燦市長執政8年,中央視桃園市為二等公民,…
大平橋: 百年蕭如松藝術節開跑 楊文科宣傳竹東小鎮輕旅行
小橋、流水、平沙,麗人的風光自是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拍照打卡,清晨或夕陽是拍攝大平紅橋最合適的時間,大部分白天時間會以逆光居多。 電塔是整個景點最煞風景的地方,如何避開便成了攝影的第一要務,大部分會採45度角拍照,既可閃掉電塔又可把橋身整個帶入。 大平紅橋,曾經被票選為全國歷史一百大建築中,名列第六十五名,在以前,大平紅橋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位於紅橋下方的則是打鐵坑溪。 大平紅橋的整治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設計,有徵詢過村長的意見,補助了五千餘萬元建立親水公園,採自然生態工法施工,以保持「原味」。 大平紅橋身的結構是一塊塊紅色的清水磚所砌成,全長約十餘公尺,寬二公尺左右,可供人力車往來。 大平橋 當時在建造的材料中有運用到糯米,所以又被稱為做糯米橋。
大平橋: 桃園觀光導覽網
大平紅橋曾經被票選為全國歷史一百大建築中,名列第六十五名。 歲月流逝,今非昔比,但大平紅橋經過無數的日月洗禮,風華依舊,是少數的臺灣建築當中,碩果僅存,獨樹一格的拱橋建築。 自龍潭沿著中正路三坑段(臺三乙) 往石門水庫的方向,約在公路七K處,過「石門二號橋」左轉石門路,再左轉入石門路55巷,沿途有「紅橋」標誌。 大平紅橋構造:有5個橋拱紅磚橋,由日本大倉土木株式會社﹙大倉組﹚施工。 蝙蝠洞的洞口呈彎月形,可容納千人,楊勝評形容,「就像劇場一樣。」早年,該地因為聚集大批蝙蝠而聞名,但也因為探訪者眾,造成生態破壞。
大平紅橋的橋身以紅磚打造而成,共有五座橋拱打造而成,紅橋造型優雅,很適合坐在上面拍照,曾經被票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第65名,近年來則是IG熱門打卡點。 這座橋樑建於西元1923年,由太平、三坑村民發起興建。 大平紅橋身跨越打鐵坑溪,曾是大平村民對外的主要聯絡道,在這裡守護著村民足足95年之久,即便在歲月的洗禮下依然完好如初,目前已被規劃成適合假日出遊的親水步道。 聽著潺潺水流聲,與朋友家人漫步在這人煙稀少的步道,感覺特別愜意自在,彷彿能掃去平日的憂愁煩惱。 大平橋是臺灣少數尚存的紅磚橋之一,有五座橋拱,跨越打鐵坑溪,橋身長約十餘公尺,是攝影愛好者追逐的古意美景。 大平紅橋復古的紅磚拱橋也是熱門的 IG 打卡點,即使假日來訪,遊客也不會太多。
在被列為歷史建築後,2020年9月初,進行改善工程,以保護橋體。 原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想把橋頭的竣工捐題碑擬移至室內保存,遭龍潭導覽協會理事長徐鳳園、市議員徐玉樹等反對,因此重新審議。 大平橋2025 曾被票選為全國歷史百大建築的大平紅橋,座落在龍潭區三坑村,因全橋以紅磚構造,故名紅橋。
登錄種類:橋樑詳細登錄資料在大平長大的縣議員魏雪卿說,納莉水災讓打鐵坑溪護岸受創嚴重,此橋依然屹立不搖,證明先人的造橋技術及品質。 2000年,橋身填土,讓原先三十公分的磚造護欄埋沒,引起龍潭鄉文史工作者曾新蔘惋惜。 昔日,大漢溪水位高,關西一帶農產品出口會運到三坑子老街碼頭。 在乾隆時期,就有衛阿貴、蕭鳴皋、黃慶興等人集資建立從關西牛欄河開始,經柯仔崎、十股寮、清水坑、大平到三坑河牀的古道。 最後,走累了可以到大平社區喫美食,橄欖樹手作料理與村子裡 The Village 都是不錯的餐廳選擇。 深入步道的收穫,不只是鍛鍊體力,還可以眺望大壩風光,感受悠遊自然的快意﹔高雅梅櫻、橙紅楓葉、四月雪流蘇花,四季各有看頭。
大平橋: 大平橋: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美麗的紅磚拱橋 0則留言
市議員徐玉樹指出,大平橋因洪水長期沖刷導致橋身出現裂痕與毀損,因此向文化局提出修建需求,只是在修復古蹟時,大家特別在意原先的紅磚與工法能否盡量接近原本模樣,呼籲應由專家學者協助監督,讓古蹟維持從前風貌。 大平紅橋,只要跨越打鐵坑溪,曾經是連接兩個村落的主要橋樑,現在已經有其他替代道路,但現在還是為許多當地人通行的橋樑。 大平橋2025 橋下兩旁的河道,都是使用石塊混合水泥砌成,採用河溪生態工法,可以預防溪水的沖刷,防止河道淤積沙泥,也有水土保持以及休閒的功能。
還有時間的話,不妨往大平紅橋旁的2條步道走,往上可通往中正路三坑段,沿著旁邊的鄉間小路則可往千層瀑布。 沿著入口處老牛拖車的意象雕塑往下走去就是大平紅橋,河牀附近除建有木造涼亭的親水公園外,還另闢一處小型停車場,是自駕前來的福音,假日遊客多不妨將汽車停在外頭永平路上的路邊白線內,再散步進來。 若是想藉由大眾交通工具前往的遊客,可考慮搭乘桃園客運的或是新竹客運的公車,都是到了大坪站牌下車後散策個 公尺便可抵達大平紅橋,路線還算方便簡單。 我是撰風,雖然我們依然脫離不了生活中的糖水片,但仍不斷在尋找相似羣體裏一份渺小卻耀眼的獨到,不僅在於攝影,這也是撰寫文章的魅力所在。 [週刊王CTWANT] 男星劉畊宏2021年舉家遷居大陸上海市,並在當地開設健身中心和咖啡廳;另一方面,他在大陸疫情封控時還靠著自創的毽子操,頓時火爆陸網,如今時隔多日再度回臺和吳宗憲見面,直呼「感恩有你這位大哥」。 劉畊宏昨(24日)在Instagram發出一張和妻子王婉霏及吳宗憲的合影,並寫下「好久不見憲哥,綜藝天王依然活力十足。感恩有你這位大哥,平常都是我碎念別人,你一來我只有聽話的份」。
大平橋: 桃園龍潭|桃園隱藏版戲水祕境階梯式千層瀑布&歷史百大建築大平紅橋
紅橋目前保持完好,周邊更興建了親水公園,成為三坑、大平、石門水庫附近自行車族休息站,能夠欣賞潺潺流水和田野景觀,也能夠體驗紅橋的歷史意涵。 大平橋2025 我們開車跟著導航經過土地公廟,往左轉入就可抵達,沿路都有指標,不用擔心找不到。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搭5048、5050、5051、5055、5056號公車在大坪公車站下車,沿著石門路巷弄步行約10分鐘,或是從千層瀑布旁的打鐵坑溪步道大約550公尺。 距今已有86年歷史的大平紅橋,為日據時代所建,現在是人們不可不去的旅遊景點。 紅橋老友「出生」於一九二三年,屈指算來,十餘公尺的身軀,剛好九十九歲,不知明年是否有慶祝百歲的活動?
龍潭大平紅橋,是座充滿古意的紅磚糯米橋,很適合拍照打卡留紀唸的小景點,建議可以搭配周邊美食景點,三坑自然生態公園,三坑老街來個一日遊。 桃園龍潭大平紅橋擁百年歷史,為市定歷史建築,文化局去年底封橋修繕,發現橋頭的「捐題碑」風化,希望異地保存,構想卻引發在地居民反彈,認為「舊碑有8成字跡還可辨識,不應隨意分開」。 文化局回應,將持續與居民溝通,近期派文資委員現地會勘。 2003年3月25日,桃園縣定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在副縣長黃敏恭帶領下,來龍潭烏樹林翁宅祖堂六桂傳香、龍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大平紅橋會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