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將會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會的一年,個人根據產業氣氛與合作企業組織的意象觀察到,企業開始正視藉由區塊鏈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並傳達企業價值的意願很高。 這代表區塊鏈技術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並有助於提升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第一屆論壇中,討論了關於 NFT 的出現如何顛覆既有的審美框架,以及進到藝術產業鏈中對於藝術業者帶來什麼樣的革新。
- 臺灣區塊鏈媒體《桑幣筆記》執行長蘇修平便認為,區塊鏈多在開發者與技術者被討論,加上常與比特幣、投資炒作等連結在一起,導致給民眾許多負面觀感,所以應該讓民眾多多體驗區塊鏈的技術,讓它能真正進入生活。
- 寫給未來社會的新帳本──區塊鏈:人類的新型貨幣、終極信任機器與分散治理革命 .
- 臺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出席致詞時指出,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使人們不受階級因素,所有人皆有機會發揮影響力。
- 除了一開始被熱炒的少數幾個專案,音樂 NFT 在上一波熱潮裡享受到的紅利並不多,歸結種種因素,個人認為問題出在各平臺並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音樂 NFT 和視覺類型 NFT 在體驗上的差異,而這兩者在實體世界本來就有巨大落差。
- 這篇文章昨天引起正反兩面討論,特別在我牆上不少對文章拍手叫好的臉友,多半都是從 2010 年開始創業的行動網路創業者或從業人士,其中不乏創業很成功、現在營收亮眼的產業先進。
- 宋倬榮對於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使命感,使他協助了世界上第一個28奈米比特幣採礦晶片的開發,並向市場推出了一款40奈米的萊特幣採礦晶片。
作者曾意晴為 AppWorks 投資經理,負責區塊鏈投資,尤其專注東南亞市場,曾協助 CHOCO TV 從 A 輪一路到被 LINE 併入,是 AppWorks 的年輕世代趨勢專家。 但記住我最後一句話:照我三年看的區塊鏈案子下來,遠離那些一開始跟你講得很天花亂墜、屢屢做出承諾的區塊鏈計畫,幣圈套路多,他們通常最後沒什麼好下場。 他援引比爾蓋茲曾說過的話,「我們永遠對一個新東西在2年內會帶來的改變太過樂觀,而對10年內的改變則太過悲觀」,認為加密貨幣也是如此,且在人們普遍悲觀時,就是樂觀的最好時機。 由獲投金額觀察,可發現超過一半的區塊鏈新創獲投的金額在5,000萬新臺幣以下,佔所有已揭露金額的投資事件52.56%,當然也有少數新創已達到億級新臺幣的階段,甚至達到10億新臺幣級別,10億新臺幣級別的投資事件就有兩件,而這也呼應了前述提到區塊鏈領域企業是相對年輕的。 本文收錄的臺灣獲投企業定義為:(1)公司註冊地點在臺灣或註冊地點在海外,但創辦人來自臺灣;(2)上市/櫃(含興櫃)前或下市後的獲投紀錄;(3)不包含收購及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
臺灣區塊鏈: 案例 4 :數位版權應用
搭配數位科技的數位化管理,有助於創作者確認作品如何被使用,並且透過詳細技術分析內容活躍使用情況,讓創作者更容易透過數據挖掘更多內容使用需求,藉此擴展全新營收發展機會。 民眾也可隨時修改或終止授權給特定醫療機構和工作人員調閱自己的醫療資料,利用區塊鏈動態同意的功能特性,所有同意/確認資訊將即時通知並進行記錄,在這個基礎上,後續還可以延伸用來簽署其他的醫療數位同意書。 利用區塊鏈強化跨業資訊交換的信任,除提供保戶更便捷的理賠申請服務外,還可擁有可攜式病歷,便於用作其他醫療諮詢用途,讓保戶獲得更高效率的服務體驗。 在區塊鏈當中不存在第三方機構,而是由眾多礦工共同維護資料庫,假使單一礦工發生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區塊鏈的運作;相反的,我們一般常見的銀行就是具中心化性質的第三方機構。
根據 Taipei Ethereum Meetup 的觀察,雖然越來越多人對區塊鏈抱有興趣,但對新手來說進入門檻仍然太高,他們希望透過手把手教學 、更多入門文件管道的提供來改善,未來也會努力 找尋更多講者,除了把國外的社羣力量帶到臺灣,也希望讓技術圈人士能自願站出來成為講者,以形成良好的正能量循環社羣文化。 Ken,最早接觸是透過電影-《比特幣風波》,被電影中闡述全新的金融體系劇情所觸動 ,隨後認識技術圈前輩更激起深入瞭解區塊鏈的動力,在新創產業打滾多時,想用時下最新趨勢-也就是區塊鏈技術來改變產業生態,隨後加入臺北以太坊社羣。 從最早的比特幣區塊鏈到目前所有的公有鏈,其實都是以「社羣」的方式在運行,延續第一代網際網路的開放精神與熱情的開源社羣形式,社羣的核心價值在組織文化,一羣理念相同的人共同參與在羣體,也可自由地參與、退出。 在《區塊鏈革命》一書提到,得利於中本聰將分散式權利、網路正直性、利益關係人權利的隱私、安全性、所有權,包容性等原則融入在編寫的程式中,校準並結合利益關係人的誘因,以社羣組織形式登場的區塊鏈在早年得以自然運行。
臺灣區塊鏈: EmpowerMe 數位商機發展三大策略,打造數位生態圈
創作者可透過 OURSONG 在手機上製作、發行NFT,整個流程在短短三分鐘內便可完成,讓發行NFT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目前業界最常討論區塊鏈技術問題,便是規模化、去中心化、安全這「三難」問題(,彼此無法兼顧。 他並說明,臺灣在區塊鏈發展上有些優勢,如臺灣資安跟技術人才是非常強的。 區塊鏈等於把現實生活中的東西移到雲端,這需要臺灣的科技人才;剩下的最後關鍵就是合法合規,目前金管會也開始在鬆綁相關規定。
隨著數位貨幣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得到認可,並且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能夠更輕鬆地進行國際金融交易。 另外,2023 年將會有更多的不動產被代幣化,並且供應鏈金融也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2014 年創辦幣託 BitoEX 全臺首家以臺幣交易加密貨幣的服務平臺,讓消費者可以方便的在便利商店購買加密貨幣,目前已超過 13,000 家通路,量體最大,涵蓋率超過 80%,讓臺灣成為數位貨幣最友善的國家。
臺灣區塊鏈: 區塊鏈產業版圖與應用
區塊鏈領域近兩年的負面消息同樣不絕於耳,無論是過度炒作、詐騙、駭客攻擊,或是像穩定幣因流動性受到狙擊崩盤。 在趨勢向上時,這些皆可被熱絡的市況所掩蓋,但反轉下行後,所有的負面消息必定被放大檢視。 臺灣區塊鏈企業在這波區塊鏈熱潮下,以投資角度來說並未像全球一般地狂熱,那麼接下來如何面對轉向下行、如何站穩腳步,在即將可預期的拮据環境下昇華其服務與產出,會是企業馬上需思考甚至正面對決的問題。 例如,AW#20 校友 Lootex 和 KKBox 旗下的 Oursong ,算是起步相對早期的團隊,早在這波熱潮以前,就已經在 NFT 以及區塊鏈領域有ㄧ定經驗,並在經歷幾輪牛熊市後仍然繼續堅持,讓過去累積的能量終於開花結果,成功拿下了不少合作機會。 在這段時間,我們也看到許多新的 NFT 平臺崛起,如 Jcard 以及 Fansi 等,為創作者提供更多元的平臺選擇。 區塊鏈圈自身更不用多說,除了整個牛市把主流幣推升到高點後,也把 2017 年那段 ICO 發的多數非主流加密貨幣,再次拉抬起來;另外一個重要焦點,則肯定是在 NFT (非同質代幣) 身上,各種百花齊放的 NFT 應用,從大型品牌、IP、明星到個人創作者,紛紛湧上各路平臺發行 NFT 參與盛況,連帶為區塊鏈的普及發展,另創一波浪潮。
臺灣區塊鏈: 醫療區塊鏈的本質與推動條件
他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資產會選擇 Token 臺灣區塊鏈2025 化,但交易所進入 STO 時代後,可能法遵、可能資安都有一點問題,也很容易遭受量化攻擊,要全數合規其實很難。 TransUnion 和 Equifax 正在測試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讓信貸機構業者可以在網站上共享消費者數據。 而與他們合作的 SecureKey,提供網路讓各方之間可以安全地驗證個人數據,只要使用手機應用軟體即可進行分享。 區塊鏈的應用不只在金融或是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未來,區塊鏈可以應用各種生活層面。 第二屆亞洲區塊鏈峯會「Asia Blockchain Summit 2019」(ABS 2019)即將在7/2、7/3兩天於臺北舉辦,本次與會的嘉賓名單也陸續曝光。 包括長期批判加密貨幣的經濟學家「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註一)、幣安交易所行銷長何一、BitMEX期貨交易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Nouriel Roubini…等,都將出席本次高峯論壇。
臺灣區塊鏈: 區塊鏈資訊
ROBINMAY 最後也強調,最重要的是 會繼續深耕會員經營,聯手 SHOPLINE 優化會員制度玩法,陪伴顧客一起探索,體驗生活的多種樣貌。 秉持品牌成立初衷,ROBINMAY 也呼應品牌名,將如同知更鳥(Robin)一般,持續帶著消費者自由追求、體驗、調和、甚至解讀再發聲關於生活、戀愛、造夢、盛裝的各種新可能,讓每一次出門皆是充滿期待與驚喜。 舉例來說,Nu Skin 九月剛推出 臺灣區塊鏈 LumiSpa iO 智慧雙效潔顏機,即在肌膚保養層面提供消費者產品結合物聯網的個人化體驗,透過與手機 App 的連結,從基本的產品建議與使用教學,到保養部位、時間長短皆能進行客製,讓顧客隨時依據個人膚況、保養偏好進行調整。
臺灣區塊鏈: 但你不能就說「區塊鏈無用」
宋倬榮便指出,目前還沒解決這三難問題的方法,所以一般會選擇妥協,犧牲的,往往是去中心化。 臺大資工系副教授薛智文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使用區塊鏈需要有特徵,區塊鏈是提供信任,所以「沒有信任」的場所,特別是買賣雙方互不信任,像跨國轉帳,在雙方都不信任之下,使用區塊鏈最適合。 建議先從學習如何寫智能合約開始,智能合約就等同於區塊鏈上的規則。
臺灣區塊鏈: 呂季潔 Justine Lu / Lootex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此研究也指出,在處理消費者投訴等複雜案件時,「混合式」互動溝通方式能凸顯真人輔助客服的溫度。 狹義的區塊鏈社羣是最初建立在技術上的社羣,然而區塊鏈發展至今,早已延伸出面貌更多元的社羣組織,這些廣義的社羣,是讓生態圈更加健全,產業得以更蓬勃發展的成長動能,只要有特定的人羣、相應組織、成員參與及社羣文化,我們都可以視作社羣,若要以全觀的角度來剖析區塊鏈產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先了解區塊鏈社羣上發生的故事。 起源於開放原始碼社羣的區塊鏈技術,也快速吸引了多方的利益關係人。 除了最初的開發者,尚有企業、創投、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基於不同的背景與動機而參與區塊鏈產業,也就此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態系。 投資項目包括:全球有兩億活躍用戶 Kakao Talk 所做的區塊鏈項目 Klaytn、專注於資訊安全碎形引擎技術的 DoQuBiz 臺灣區塊鏈2025 奕智鏈結…等。
臺灣區塊鏈: 產品開發
所謂DeFi,指的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臺灣區塊鏈2025 Finance),泛指透過區塊鏈提供的金融服務。 但像NFT、元宇宙、web3等在近兩年積極正向的發展,也將會持續開創新道路,在此領域耕耘的企業也無須太過悲觀,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相信現在仍是最好的時機,跟上區塊鏈技術快速變遷的角度,瞄準真正的剛需,無論當下環境如何,永遠是不二法門。 NFT 協議從 2017 年就被制定以來,究竟為何在最近一年可以帶起這麼大的風潮? 第一個原因,是有越來越多自帶粉絲的主流品牌與 IP,開始透過 NFT 與粉絲互動,在疫情之下,許多知名的 IP,都少了很多實體機會與粉絲互動,而透過 NFT 打造虛擬體驗,是一種維持粉絲黏性同時又能變現的應用。
臺灣許多企業都是其內訓的客戶,例如廣達電腦、華固建設、凱基證券等。 CBA之所以能夠理論與實務兼備而受到企業喜愛,是因為其母品牌BuckChaf本身就是技術開發團隊。 隨著數位消費習慣的加速養成,消費者對於消費過程與溝通互動需求與期待已大幅改變,尤其是期待 24 小時都有即時性的客服回覆,隨時解決問題。
2020 臺灣區塊鏈 年會是一個技術與投資市場佈局的好時機,2019 年的 DeFi 應用與衍生品交易都顯示出過去的技術與投資市場的醞釀結果。 傳統金融已經走牛十年,若明年金融狂熱結束,將會是個大好時機來驗證加密貨幣的投資市場。 區塊鏈目前多用於民間自訂的各種虛擬貨幣領域,眾多駭客事件也發生在這些場景,區塊鏈本身可以確保記帳內容萬無一失但目前幾乎都是不記名設計,所以誰能奪取帳號文本就能聲稱為所有者,而民間公司儲存帳號的伺服器防駭條件不一使此類「搶劫」行為提供可能性。 幣託一步一腳印深耕臺灣區塊鏈生態,協助產業接軌區塊鏈技術,增加資本募資及流動性,有效的讓企業傳遞價值與創造民眾有感的金融服務。 2018 年技術體質的幣託集團,以自行開發的撮和引擎,推出 BitoPro 加密貨幣交易、2019 臺灣區塊鏈 年推出秒殺級穩健收益商品 BitoDebt。
區塊鏈世界的基礎建設已經逐步成熟,以資本薪柴的資本主義式大規模派對在 2023 稍不可見。 在等待春天之前,民間的公共性投資將會緩步增長,在這個背景下,如何「有效的」進行公共分配將是重要議題。 第二屆 OneOffs 博覽會除了邀請到百位備受矚目的臺灣本土藝術家,以及來自 30 個國家的新銳藝術家一同共襄盛舉之外。 更拓展至海內外 NFT 藍籌項目方與社羣,例如:Nike 集團旗下 Web3 潮流品牌 RTFKT 與日本當代藝術大師村上隆聯名的 CloneX、二次創作 NFT 臺灣區塊鏈 國際藍籌項目 BAYC 的 PARTIST…等項目同步登臺。
♦ TBDA初期在於協助民眾瞭解什麼是幣圏,礦圈,區塊鏈圈的市場生態與解析,也會教導一些喜歡投資虛擬貨幣的民眾不要再被一些所謂虛擬貨幣的資金盤或眾籌挖礦所欺騙。 上述73件獲投事件中,獲投的企業共有47家(包含解散、停止營運的公司),由成立年統計,以2018年的成立家數最多,共計15家,其次是2019年成立了11家,此代表著這些新創都在成立後的1至2年內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也顯見區塊鏈領域的熱門程度。 《多維TW》月刊是一本深度分析政經評論雜誌以時政評論、國際新聞資訊搭建溝通橋樑突破地域主張以『多維觀點』提供『寰球視野』全方位解讀和剖析中國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際現勢牽動下的全球局勢發展與影響。 劉奕成認為現在狀況不是區分幣圈、鏈圈孰好孰壞的問題,幣圈必須要在別人訂的交易規則找到空間,比如做交易所、做ICO的顧問;鏈圈則必須找到好的商業模式。 現階段,大家都還在摸索,臺灣人才足夠在互聯網世代建立基礎,但如果幣、鏈兩圈能合作,生態才會壯大。
臺灣區塊鏈: 產業新聞
Nouriel 臺灣區塊鏈 Roubini: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由於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海嘯而一夕成名,被紐約時報譽為Dr.Doom(末日博士),多次表態對加密貨幣抱持懷疑的態度,曾在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批判區塊鏈還不如一張Excel表格,近期更直指FACEBOOK將推出的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無關之言論。 因邱淮紳先生,鑑於現今社會大眾與企業團體對於區塊鏈知識的渴望,且現在參與區塊鏈的個體單位,因為不瞭解區塊鏈,而導致常有人遭受惡性投資的欺騙。 因此不論在幣圈、礦圈、鏈圈我們都希望能讓大眾更瞭解區塊鏈,把這知識普及於社會讓區塊鏈可以實際應用在現實生活當中。 他認為,臺灣在技術層面其實不差,終歸一個「德」字,比較容易「和」。
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計算機科學所,並且負責JOYSO系統架構工作。 他是一名擁有超過十年軟件開發經驗的全端開發工程師,也是GitHub上許多開源項目的定期撰稿人,包括js-sha3。 他的工作經歷包括前端和後端開發,以及擁有超過100,000名用戶的全球線上遊戲公司Titansoft的結算和清算。 伴隨服務擴展,GPUMINE 也從單純只使用 Compute Engine,到陸續以 Cloud SQL for PostgreSQL 和 Cloud Memorystore for Redis 等資料庫服務儲存使用者回傳的計算答案和獎勵資料,及利用 Cloud Run 運作對外網頁與聊天機器人。 提及使用全代管式資料庫的契機,John 指出不需去擔心維運的特點是導入主因。 而針對 Cloud Run 這種無伺服器服務的應用,他也分享團隊能「直接把代碼包成 Docker 上傳,讓 Cloud Run 幫忙把服務跑起來,後續再設定 CPU 、Memory 或環境參數。」有效發揮雲端服務方便、快速、省人力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