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可法師必看介紹

慧慈寺住持覺華法師解釋「藥師佛十二大願」,是為了祛除眾生病苦,令眾生身心安樂;猶如星雲大師所說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四和「人我和敬、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等利益眾生的善念。 法師同時希望大家遇到困境時,都能以光明面看待,並祈求佛菩薩的加被,讓自己有足夠的智慧與力量面對逆境。 法師羣以慈悲柔軟的唱誦音聲帶領眾人拜願,在鏗鏘有力的鼓聲叩擊中,「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聖號深深嵌在每個人的內心。 壇場的LED藥師佛像在燈光照耀下閃爍著光芒,溫暖你我的身心,願所有的眾生都能遠離災難、歡喜自在,當淚光與佛光交映的剎那,在生命的缺口處,看見了琉璃淨土,學會了謙卑與感恩。 離苦得樂與老實修行 第278期明覺 文:法忍法師 我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每個星期一,二的晚上都教授「學佛入門」班,課題是中國佛教的淨土法門。 當我與學生們討論時,發覺大家對於「離苦得樂」有著很大的期望,而且亦是大家學佛的願心。

營建處陳文亮說:「這批塑木它的狀況還非常地良好,我們希望物命延續的概念,資源共享。」陳文亮表示,因緣殊勝,法師為了弘揚佛法、推廣佛學教育,如此克難用貨櫃搭建當教室,同樣都是善能量的道場,希望這組合教室能夠嘉惠更多有心學習佛法的人。 一是菩薩心繫眾生,二是久仰的眾生再三祈請,三是仁波切認可。 從臺灣到新加坡,從各道場到電視臺,不分處所,不談宗派,也不蓋道場,凡有因緣,便是一場接一場的殊勝法會。 上師傾囊相授,次第分明、深入淺出的說法,讓與會的大眾法雨均霑,久處暗室之心,終有幸撥雲見日,獲得佛法的正知正見。 最後三觀是三輩九品往生觀,講述佛菩薩來接引往生,主修發願迴向並持名唸佛,反過來以他力為主,自力為輔。 如此,對於利根、鈍根的行者兼容並蓄,實為止觀雙運循序漸進,自力他力互資互用,心佛眾生權實無礙的修行法門。

印可法師: 教育線上

於是,我在澳洲我就提議起草讀書會的章程辦法,從填表、報名、審核、通過號,就可開始運作其相關章程辦法。 印可法師 人間佛教讀書會成立滿二十年了,在全球成立了兩千多個讀書會,過去有人說只要我們中華民族有讀書的種子,有讀書人,中華民族就會不斷地發揚光大,中華文化就會在世界上熠熠生輝。 二○○一年我在澳洲弘法,繁忙之餘,不曾忘記必須推動讀書會。

  • 在心得分享時,國際佛光會昆士蘭協會吳金明督導表示,經過5週的培訓與交流,讓自己宣講更有信心,內心更是充滿感謝、感恩與感動。
  • 他是學者,現為香港史學會執行總監,也是佛教徒,為香港電臺節目《空中結緣》的廣播員,同時亦是佛教管理者,曾有十年時間在佛教機構或學校工作。
  • 上師表示:「如果說我是紅教的,那是不是我就不可以有白教的傳承?修學白教的法門?如果說我是修天台的,那是不是代表我對淨土法門就不瞭解?」因此若要將上師定位在那一個教派,不就等於間接否定了上師也精通其他的派別?
  • 更強調行菩薩道一定要懂得五明,南老師本身精通五明,上師日後亦隨順因緣所至,而廣學五明。
  • 上師感歎:現在的眾生,求法之心很難生起,就連在隔壁都懶得去!
  • 壇場的LED藥師佛像在燈光照耀下閃爍著光芒,溫暖你我的身心,願所有的眾生都能遠離災難、歡喜自在,當淚光與佛光交映的剎那,在生命的缺口處,看見了琉璃淨土,學會了謙卑與感恩。

他接著表示,只要有願心、誠心,助緣就會來;希望人人都能以健康觀念轉化所面對的境界。 「現在的社會資訊太多,道聽途說真假難辨,但是佛法告訴我們有三法印,如何在心中烙下這個印,任何資訊進來都要印證它的善惡真僞,心中要有一把尺來警策自己。」大洋洲副祕書長滿可法師叮嚀,宣講員有責任把資訊正確的傳達出去,可從所讀的文章中去分析分別,擇善後分享給家人和親朋好友。 如阿難尊者說法,能夠「如是我看,如是我聽,如是我聞,如是我說,」把佛法真諦如實的傳遞給人,這就是我們宣講員在培訓中學習到的好因緣。 典禮由昆士蘭協會羅淑灃理事擔任司儀,從貴賓介紹到感恩所有參與指導的法師、督導及工作人員等程序進行緊湊順暢。 在心得分享時,國際佛光會昆士蘭協會吳金明督導表示,經過5週的培訓與交流,讓自己宣講更有信心,內心更是充滿感謝、感恩與感動。 雪梨協會王藝菲分享,從去年到今年參與兩次線上培訓課程,期許透過培訓讓自己能更多元化來弘揚「人間佛教」。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

修行傳法 [編輯] 印可法師 傳法心印 [編輯]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唸佛,求生淨土。」印光大師這十六個字,前面八個字是因果教育,是老實的標準,後面八個字是淨土教學。 印光大師有時用「老實唸佛」,有時用「信願唸佛」,這兩種在《文鈔》都有。 滿可法師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常提醒我們法師要為信徒添油香,幫信徒添油香就是說法。 感謝大師的平等性格,能夠開放一個平臺讓在家信徒也有說法的機會,以法會友結善緣。

  • 人間佛教讀書會成立滿二十年了,在全球成立了兩千多個讀書會,過去有人說只要我們中華民族有讀書的種子,有讀書人,中華民族就會不斷地發揚光大,中華文化就會在世界上熠熠生輝。
  • 離苦得樂與老實修行 第278期明覺 文:法忍法師 我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每個星期一,二的晚上都教授「學佛入門」班,課題是中國佛教的淨土法門。
  • 惟其片刻不忘解開生死迷惑,故而抑鬱寡歡,終致疾病纏身,在多次瀕死考覈,體悟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之甚深法義。
  • 超峯寺歷經法智長老廿多年的銳意經營,雖然知名度不如佛光山、法鼓山、中臺禪寺等,但在臺灣佛教界地位與日俱增,具舉足輕重的地位。
  • 而上師在拜師時,都會暗自向其祖師爺啟白:希望保佑自己快快學成,以方便將來用各種善巧來接引眾生;先滿眾生願,再引入佛門。

對於經典的深入不僅要能消文解義,還要懂得與修行體證作前後事理的呼應,如此方能使佛法從「讀過」、「讀懂」、「讀通」到「讀透」,更能具備實際佛法的領悟與體證。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陳順章賢伉儷、臺南第一督導區督導長王寶珠、榮譽功德主陳善果賢伉儷等逾千人次參加,在法師的開示、禪門公案、佛教故事與個人經驗分享的法語串連,人人臉上漾起感動與喜悅,如同覺華法師所說「佛法就像陽光一樣普渡眾生」。 接著有總評法師代表妙湧法師的分享與勉勵,宣講是自我內化修行的表現,將大師文章中的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從宣講自己體證的故事,達到自利利人。 中華總會陳慧芬督導說,受到世界總會理事楊史邦與徐秀美賢伉儷發心立願與善說樂說特質的感動而投入佛光人的行列,祈願大家一起努力將人間佛教的美好傳遞出去。 西澳協會蘇瓊珠督導分享,當了30年的佛光人,總覺得很幸福,希望大家透過線上培訓充實自己的宣講能力,能隨時隨地把握因緣宣揚佛法。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金剛經-036 印可法師-金剛經-007

尤其佛教徒沒有讀書的習慣,整個華人閱讀的風氣也不盛,雖然自己從小沒讀過什麼書,怎樣推動讀書會也不是很有經驗;不過,總有很多榜樣讓我依樣學樣,過去有私塾、書院、補習班、義學等,我想推動讀書會只要有人,應該就不難了。 妙書法師以佛陀的本生故事和大眾分享,說明佛陀在過去生中,名為善童,為了迎接燃燈佛的到來,不讓污泥染污佛足,所以將自己的長髮、衣服舖地,因為他的歡喜心、恭敬心,獲得燃燈佛授記他未來將成佛。 印可法師2025 法師期許眾人能以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等六度波羅蜜的修持,來收攝身口意、改變習氣、長養智慧。 此外,妙書法師也以「兩手空空託缽」以及《戰國策》食客報恩的故事與大眾分享結緣的重要性。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大乘起信論_正文-007

所以修習如幻三摩地是一切大乘菩薩道行者所必須實踐之道路。 神通是自性本具德行,正修佛道,至十信以上,自然會有神通,至十住菩薩 印可法師 (明心見性),就具足六大神通。 印可法師 明年妙通寺因毘盧樓閣落成,毘盧遮那佛(出家眾在每天二時臨齋儀時唸的法身佛,也是目前妙通寺毘盧寶殿中供奉的三佛像之一)會來傳戒,若受菩薩戒可消千劫之業障,不過想受戒的弟子要誦多遍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和多遍的金剛經。 據聞妙通寺和當年的玄奘大師,普庵禪師都有因緣,都是一脈相傳,妙通寺特別有一小間玄奘殿。 據聞現任傳敦住持亦是證果之人,佛教中說是成就之人先度六親眷屬,傳聞上師對盡忠報國義無反顧當年的佘太君也是刻意栽培磨鍊。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六祖壇經知識摘要

這次組合由大成不鏽鋼公司與慈濟一起協力,大成不銹鋼協理陳松茂表示,在佛教當中有一個感觸,真的是一個「緣」字,自田豐國小拆解後,找尋落腳處,佛菩薩真的是有緣千里一線牽,落腳雲林嚴淨菩提基金會。 發起人 上印下可 法師 簡介 – 網站 六祖壇經 維摩詰經 藥師如來十二大願 知見篇 實踐篇 印可法師 釋迦如來行蹟頌 十大弟子 大乘起信論 … 上師多年的奔波各地,凡是有人請法,上師視因緣具足,必定欣然應允。 印可法師2025 無論請法的內容是否重複過許多次,只要眾生有需要,上師皆不覺疲厭而數數宣說。 但也由於多年的辛勞,加上早年白天要授課弘法,晚上則要趕稿出書,原本自幼便鮮少生病的強健體魄,卻生了一場大病。 上師回想:幾次閉關,最常生起的念頭總是:自己閉關躲起來專修,是否過於自私,而沒有顧念眾生?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六祖壇經-084

時光芢苒匆匆,讀書會的成立,一回首已經二十年了,二十年對一個人來說,應該正是年輕的階段,對一個組織的發展,也還在不斷精進的時期。 就在這麼一個「快樂」的原則下,讓原本對讀書刻板印象的大眾,有了一個翻轉的機會。 當讀書會有了次第的討論、深度的省思後,更希望透過成員之間彼此的對話,再回到與自己的生命相契,談出每個人一生裡最踏實的修行體驗,不斷地給成員回思反省自己走過的經驗,將是彼此學習成長最好的契機,聆聽每一個不同生命的精彩樂章,「聞、思、修、證」帶領討論法更成為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的一大特色。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老實修行1 釋印光

上師一生宗旨,唯慈悲度眾,生死涅槃早已無二無別。 《觀無量壽經》中的十六觀次第分明,三根普被,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與普放光明等觀境,皆有開出從方便到真實的層次。 根據臺大歷史研究所江燦騰博士的研究調查,臺灣佛教的「大法派」,是指佛教道場本身,在佛法傳承上有法脈的源流和繼承,同時也擴展根本道場之外的外圍道場或佈教區域,就像有總部和分部、連鎖店的跨區域大公司一樣,這在臺灣佛教史上,遲至日治時代才正式出現。 「出家僧眾年齡層嚴重老化,年輕修行者喫不了苦,是目前國內叢林道場共同面臨的窘境!」五年級生的釋天池,在歷經大崗山超峯寺住持近四年的磨練後,對臺灣佛教界生態消長瞭然於胸,「培育僧才」和「道場年輕化」將是他要帶領大崗山法派走的下一步。 如幻三摩地是一切菩蕯所共行,也是大悲示現度生之緣起。

印可法師: 成佛之道

由大洋洲祕書處主辦、國際佛光會昆士蘭協會承辦的「2021年大洋洲人間佛教雲宣講員雲培訓」課程自7月3日至7月31日止,為期5週的培訓圓滿結業。 7月31日晚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大洋洲副祕書長滿可法師、中天寺住持滿望法師偕同參與的總評法師、大洋洲各協會會長、督導、檀講師與宣講員等95位上線參加盛會。 這麼多年的弘法經歷,最常有人好奇地問上師是什麼宗派、什麼傳承,然而這也是上師最難以回答的問題。 上師表示:「如果說我是紅教的,那是不是我就不可以有白教的傳承?修學白教的法門?如果說我是修天台的,那是不是代表我對淨土法門就不瞭解?」因此若要將上師定位在那一個教派,不就等於間接否定了上師也精通其他的派別? 然而,多數人皆欲急著想為自己找一個定位處、一個團體,因之纔有歸屬感、安全感,但這些將自己分門別類的觀念,其實是限制了自己的心量。 雖然學法講求一門深入,但是如果過了頭,或是觀念不正確,就容易變成了對法的執著,其實是學佛修行的一大障礙。

仁波切表示,這輩子這樣修就已足夠,不用再來見。 仁波切也同時應允上師可傳之法,並託付上師傳法的重任。 印可法師 上師回答:沒有想去那裡,菩薩了脫生死,悲不入涅槃,那有定位或處所的問題。 上師解釋:當年學道家、學氣功、風水等,各有門派,是要先經過三跪九叩、拜祖師爺的。 而上師在拜師時,都會暗自向其祖師爺啟白:希望保佑自己快快學成,以方便將來用各種善巧來接引眾生;先滿眾生願,再引入佛門。 因此所聞所學,皆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而非為一己之私。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六祖壇經-084 – YouTube

眾生唯有開發智慧方得以根除無明,故而廣開法筵期與眾生共證菩提。 人間佛教讀書會總會今年慶祝二十週年慶,真令人不可思議的歲月,時光悠悠流過二十載,當年的小書童誕生如今也成年了。 六和敬的意義 -聖嚴法師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樂相處的觀念,基本原 則一共有六個項目,分別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 同均,以及戒和同修。 留下了一隻空碗 「永破無明是最安樂」,寶蓮寺第二代住持筏可法師,榮壽紀念碗子。 物件的收藏者是《香港佛教史》作者鄧家宙博士。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圓覺經

各協會即將舉辦的線下培訓會更具挑戰性,站在臺上要身口意合一,如演講般,既能講又能演。 相信與會大眾都有大菩薩的精神,能行菩薩道,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印可法師2025 期許宣講員能夠永不退道心,勇往直前為眾生說法,感謝大家願意承擔宣講員的工作,祝福大家平安吉祥。 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雲林虎尾講堂籌建教育大樓,信眾捐地,講堂以貨櫃屋搭建成克難的講堂。 慈濟基金會2020年底剛好有一批組合教室,這是從南投田豐國小完成援建工程後送回。

因此,雖然有人幫300 的人解說400的境界,在300的人仍然如鴨子聽雷,不知所云。 法師因體質敏感,自小體弱多病、卻滿懷慈悲,求學時因聰穎過人父母將之送往城市接受教育。 在傳統教條之下歷經結婚、生兒育女、上班工作等一般世俗生活。 惟其片刻不忘解開生死迷惑,故而抑鬱寡歡,終致疾病纏身,在多次瀕死考覈,體悟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之甚深法義。

「方丈」就是佛教寺院的住持,「陞座」是登高座宣說佛法,所謂「登法王座,作獅子吼」,若逢新任住持正式就職,寺院即舉行方丈陞座儀式,邀請海內外諸山長老、大德居士和賓客前往參加慶典活動。 即不是邪魔、誤導眾生的法師,而是佛經所說的定義。 凡是心外求法的,都是外道,宣講俗諦、不了義經,而不是成佛的正道。

印可法師: 印可法師-金剛經-036 印可法師-金剛經-007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