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手工製作的蔡記古早味花生糖也是老街必買美食,除了現作現賣之外,提供遊客試喫也給的大方,喫起來不黏牙也不會膩口,每回都會提著兩盒回家。 當時全臺不少市街實施市區改正,在新化老街、三峽老街、迪化街都能看到此類型建物。 和平老街樓高僅一層仍顯氣勢不凡,多的是不輸傳統廟宇拚場的職人傑作,或許與當地商家重視門面願意砸大錢建造有關。 大溪老街晚上2025 大溪最早為泰雅族原住民活動領域,清領時期逐漸有漢人移居墾拓,形成以福建漳州移民為主體的聚落。 在陸運不發達且淡水河尚未淤積的年代,商船可沿淡水河駛入臺北盆地順流而上,停泊在沿岸如滬尾、大稻埕、艋舺、新莊…等設有碼頭的街市做生意。
Ann是蠻喜歡他們家的蝦餃、腸粉還有炸春捲,偶爾天氣冷還會點上一碗香菇雞湯來喝,整體來說Ann很推薦大溪港式點心。 來到大溪老街遊玩當然就一定要喫豆乾纔算有來過大溪,但說真的大溪老街上的現滷豆乾其實都大同小異都蠻好喫,真的不一定要擠去有名的老阿伯現滷豆乾,我們就蠻常買黃大目豆乾來喫,自己夾喜歡的食材選擇很多樣,可內用或外帶,醬料會客製化幫您添加。 最初漳州人移民來此時,逢年過節都必須渡過大嵙崁溪到埔頂仁和宮祭拜開漳聖王,非常艱辛,尤其遇到溪水暴漲時更是無法前往,於是當地仕紳與重要人士募資興間福仁宮,於嘉慶18年完成。
大溪老街晚上: 大溪橋資訊
桃園大溪是熱門的旅遊地點,到大溪老街不只可以看到融合巴洛克式與傳統閩南風格的百年街屋,近期因臺劇「神之鄉」而聞名的在地伴手禮月光餅更是不容錯過。 其實大溪還有很多好玩、好拍的地方,新的一年不妨到大溪走走,到夢幻落羽松打卡、公園野餐散步、漫步濱湖步道,認識不一樣的大溪。 泛指由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為主線所構成的老街區,街道上不時可見日治時期保留至今的街屋,以中西合璧的仿巴洛克式牌樓妝點建築立面,讓街道有著舊時代氛圍,獲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這盞燈屬於大溪人、桃園人、臺灣人,是最美的璀璨之光,把這幕場景拍下吧! 大溪以社區為主體,打造無圍牆的大溪木博館,目前已經打造9處館舍,並串連數個歷史街屋街角館」,這些大都是日式建築改建而來,充滿濃濃的日式氛圍等待大家來欣賞。 【記者劉彥宜/臺北報導】臺北市長蔣萬安上任首日,恰巧也是44歲生日,今(26日)下午至議會成立大會,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王世堅也送上前總統、蔣萬安曾祖父蔣中正的照片,提醒蔣沒有犯錯的空間。 臺南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國民黨有3名議員跑票支持民進黨議長參選人邱莉莉,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今天上午召開考紀委員會,決議開除李文俊、張世賢的黨籍,並報請黨中央覈定。 至於李鎮國則因黨籍屬於黃復南黨部,市黨部也將尊重黃復南黨部考紀會的決議。
大溪老街晚上: 桃園大溪景點|小烏來天空步道
說到大溪老街的歷史,大溪可說是整個大桃園地區最早發展的地方。 從前透過大漢溪小帆船行駛至淡水河,與大陸貿易興盛,造就了許多商號與商賈。 近年來老街周邊的建築陸續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在多達11座的館羣中,深入淺出了解大溪的在地文化、木器工藝,藉由活化古蹟來串聯旅遊動線,也深化了老街的文化底蘊。 推薦沿著普濟路走木藝生態博物館羣間的小徑,除了逛逛博物館,還能欣賞大漢溪畔美景的落日餘暉,畢竟附近木博物館之一的木傢俱館曾是老蔣行館,無需懷疑他對於休閒渡假選址的眼光。 大溪必逛的就是大溪老街,有巴洛克風格建築可以欣賞之外,還有美味的大溪豆幹、花生糖、咔哩咔哩、豆花等等當地知名美食可以享用。 圖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 桃園市政府雖然沒有豪華的店面,隱身在多目標體育館內,不過由於料好、味美、價格實在,「賴媽媽豆花」深獲美食行家的激賞。
- 其實大溪還有很多好玩、好拍的地方,新的一年不妨到大溪走走,到夢幻落羽松打卡、公園野餐散步、漫步濱湖步道,認識不一樣的大溪。
- 「李騰芳古宅」是國定古蹟,建築大氣而細緻、精緻且豪華,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廣大的庭院,細膩的雕塑與設計令人讚嘆不已。
- 大溪橋與大溪老街一樣採用巴洛克風格建築,浮雕式拱門展現出宏偉壯闊的氣勢,橋梁最外側巨型鋼索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具有現代結合復古的美感,是來大溪老街必遊的景點。
- 大溪橋這個宏觀雄偉的大溪橋一定要上來走走,旁邊就是停車場——不過假日通常一位難求,記得早點來纔有位子。
- 桃園大溪的好喫好玩遠近馳名,每次走訪都能體會不同的美,節慶與文化更是需要親身體驗才能深入瞭解。
- 來到大溪老街想要喫平價的港式點心,就來大溪國小斜對面的大溪港式點心準沒錯,所有餐點都是現點現煮,所以需要花點時間等候,不論內用或是外帶都很不錯!
桃園景點較為分散,還好桃園住宿便宜,有許多好選擇,桃園區住宿多半是以商務型旅館為主,而中壢住宿則有許多高cp值的飯店可以選擇。 大溪老街停車場優點:依武家選擇停大溪老街停車場是因為離大溪老街景點及美食都很近。 剛好可以先喫完美食,然後逛大溪老街景點繞一圈回到停車場。 大溪中正公園陀螺廣場在兒童遊戲場旁,周圍設有椅子可供旅人們休息。 假日在陀螺廣場附近的空地,可以看到陀螺表演,陀螺師傅真的可以同時讓很多顆陀螺旋轉,甚至還有超大陀螺的表演,非常精彩。 大溪橋與大溪老街一樣採用巴洛克風格建築,浮雕式拱門展現出宏偉壯闊的氣勢,橋梁最外側巨型鋼索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具有現代結合復古的美感,是來大溪老街必遊的景點。
大溪老街晚上: 老街一日遊行程建議
月光餅是大溪人非常熟悉的點心,也是許多大溪人童年的回憶,雖不如大溪豆幹那樣名聞遐邇,但也是大溪的特色美食。 月光餅皮薄餡多、軟軟QQ、健康低糖、不甜不膩、當日現做、限量供應。 圖片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 – 桃園市政府古宅整體建築細緻、優雅、規模大,可說集傳統之精華於一身,而它同時也是桃園市唯一的國定古蹟。 典型紹安客家建築,門廳與正廳的大木結構,是古宅的木作最精緻的部份,木雕精美。 尤其是這一家『阿嬤小喫店 – 糯米腸專賣店』裡面的賣的大腸跟小腸可以分開喫,然後再加上米血,灑上花生粉、香菜、醬油膏、辣醬,超臺味的組合,好喫又不貴。 後來進入日治時期後,在大正八年(1919年)實施市街改正,聚集了眾多店家的今和平路一帶成了主要重點。
滿分是個喜歡出遊拍照的女孩,相信親眼看見的美景,一定比相片來得精彩;和Kevin記錄每一次的旅行,拍下屬於我們最美的畫面,寫下每一次的親身體驗,再美的景色都一定要與景合影,咱們熱愛旅行出走,並分享給和滿分一樣喜歡到處賞景美拍的旅人。 中正公園原名「大嵙崁公園」,建於1912年,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公園之一。 公園位於大漢溪河階臺地上,東接大溪老街區,西以大溪吊橋連接河西,是大溪老城區的後花園。 來大溪玩可別老是往人擠人的老街鑽,探尋隱藏版景點才夠厲害!
大溪老街晚上: 大溪老街美食推薦 / 喬歐瑪麗
大多數人對大溪老街最熟悉的區域就是和平老街,這裡商鋪林立人潮聚集,且保留較為完整的連棟式街屋,後來鋪設的地磚更讓老街增添懷舊感,是探訪老街的首選街道。 大溪老街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約1919年)實施市區改正,以先進的都市計畫將原本彎曲、狹窄的傳統街道拉寬、拉直,並建立下水道,我們現在能有幸目睹的老街屋便是當時留下來的。 大溪橋橫跨大漢溪,串連自行車道,全長330公尺,自從改建為巴洛克風格的水泥人行橋墩後,彷彿幫大溪橋華麗大變身,觀光人氣急速飆升。 不過晚上過8點後,大溪橋旁的電梯會停止使用,要走步道下來,下來有的大溪景點,大慶洞是個山洞隧道,大慶洞長度短短不大,洞壁上畫了非常棒的彩色畫作,非常漂亮。 隨著天色漸暗,大溪橋燈也點亮了,傍晚天色還有點亮,再晚一點會更美,傍晚《大溪橋》景色比較適合大溪老街一日遊的人來欣賞,大溪橋夜景非常漂亮,有機會一定要去欣賞。 小巷內客棧附近就有間大溪美食,是一間義大利麵餐廳,店名是喬歐瑪麗,這間餐廳讓人感到非常溫馨,是一個小家庭在經營,小幫手非常懂事又乖巧。
大溪老街晚上: 🚗 大溪美食|超夯川麻辣鍋石門館
隱身中正公園中的「大溪神社遺址」是全桃園第一座設立的神社,參拜道有兩排石燈籠。 神社原有拜殿、本殿,光復後被拆除,僅剩基座和部分石燈、石獅。 基座改建為「超然亭」,園內的石椅、石桌上刻著「昭和」、「奉納」等字跡,早已模糊不清。1975年增建一層為「漢光樓」,為中正公園的制高點,可眺望崁津美景。
大溪老街晚上: 大溪常見Q&A
想要團購的朋友,老味鋪卡哩卡哩可還有提供宅配單可以帶回家慢慢選擇採買。 邦記土包子在老街上比較沒有固定的位子,這天我們買包子的時候它是在和平路與中央路的路口附近,老闆十分的熱情親切。 大溪老街晚上2025 用餐時間會找不到位子可以坐的阿美麵店,可是在地人都會喫的老麵店,價格便宜份量夠,Ann和榜哥超推阿美麵店的QQ板條和油豆腐,這兩道是我們來阿美麵店一定會點的餐點。 QQ板條比起一般的板條更加Q彈有口感;油豆腐那入口即化的口感真的很難形容,簡單說就是好喫,難怪用餐時間不論內用外帶就是要等候。 位在中央路靠近桃園客運總站的無名臭豆腐,炸臭豆腐跟炸蘿蔔糕真的超級好喫,臭豆腐跟蘿蔔糕炸的外酥內嫩且上頭都灑滿了滿滿的泡菜,一份都只要40元,真的便宜又划算,重點是真的好喫到讓我們超驚豔;另外他們的豬血湯好像也很不錯,但我們真的喫太飽就沒點來品嚐。 大溪老街的店家大多隻營業白天,尤其假日時會有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的景象。
大溪老街晚上: 大溪老街必買7|老味鋪卡哩卡哩
在地歷史悠久的老店,經營快60餘年的裏長嬤碗粿,這裡只賣甜、鹹、素碗粿、還有貢丸湯這四種。 採用在來米遵循古法製作的碗粿,也是在地人從小喫到大的記憶美食,雖然每次經過都太飽無緣一嘗,但這一家也列為下趟必喫的口袋名單。 常帶朋友來大溪老街走走逛逛,跑了幾趟就這樣湊成了超過十家散策美食推薦,邊走邊喫,邊逛邊買,有喫有喝之餘,還不忘買點伴手禮回去,完美。 我們家每次都從大溪橋這邊停車,步行出發,所以無法一下車就立刻看到大溪(和平)老街,而是需要走個五分鐘左右纔可抵達,不過,沿途的風景非常美麗,非常值得,我個人最愛從這邊逛起。 基本上只有假日才會在市場販售的養生滷味-豆乾是我們最近到大溪老街旁的市場內發現的好喫豆乾,有三種口味,有招牌五香嫩豆乾、蜜汁椒麻小豆乾還有他們自推的超嫩爆漿軟豆乾。 來到大溪老街想要喫平價的港式點心,就來大溪國小斜對面的大溪港式點心準沒錯,所有餐點都是現點現煮,所以需要花點時間等候,不論內用或是外帶都很不錯!
大溪老街晚上: 大溪賴祖傳豆花店
國道1號-平鎮系統交流道-省道臺66線-大溪交流道下-縣道112甲線-省道臺3線-省道臺7線-和平路。 透明玻璃景觀橋架設在水上,站在上面欣賞清澈的湖水景觀,享受被湖面包圍的靜謐氛圍;若觀景臺沒有開放也不用灰心,也可沿步道健行或騎腳踏車,環湖漫遊一圈,欣賞優美風景。 大溪老街晚上2025 除了點選金門版蚵仔煎,我們還點了蚵ㄚ麵、滷肉飯以及湯粄條,整體來說就是中規中矩,除了金門版蚵仔家以及蚵ㄚ麵貴了點,其他價位算是可接受,好不好喫就見仁見智。 老街大湯圓的招牌大湯圓價格一碗70元,內有3顆大湯圓,內餡有豆乾、香菇、絞肉等,味道還算可以;麵類部份的味道說真的偏淡了些。 文創咖美食館的餐點選擇多元又豐富,可內用或是外帶,而入內用餐有低消且超過100公分以上就有低消的限制,每人低消是1杯飲品或是1份主食套餐,所有費用不加收服務費或是清潔費。
大溪老街晚上: 桃園飯店住宿推薦
若想悠哉的品嚐美味的大溪現滷豆乾,可以像依武家一樣一大早就衝大溪老街,既不用排隊,也可以很悠閒的品嚐美食。 因此依武家特地起了個大早,把老阿伯現滷豆乾當作大溪老街美食的第一站。 (依武媽還跟小朋友說,你們今天的早餐就是大溪知名的現滷豆乾~哈哈)。
大溪老街晚上: 桃園大溪景點|Abbraccio 抱抱義大利
這次住桃園,依武媽從ptt、google map、agoda、booking,收集了許多飯店評論,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出下列這些不錯的桃園住宿好選擇。 A1:老阿伯現滷豆乾、賴媽媽豆花、遊記百年油飯、大溪江家古早味花生糖、陳師兄素肉圓、金字塔三角湯圓、老味鋪卡哩卡哩、黃日香本店、和風創意豆腐酪、阿嬤小喫店 – 糯米腸專賣店、木菓子鬆餅、大溪拿破崙派、110布丁蛋糕。 武德殿是日據時代的警察練習劍道柔道的地方,建築物外觀莊嚴,日式味道非常濃厚。 因依武家來大溪老街剛好碰上大溪豆幹節,這個相撲場就成為表演的會場了。 有別於和平老街的擁擠喧囂,以住宅區為主的中山路新南老街是喜愛寧靜的遊客們閒晃的好去處,這裡老街屋數量不多,以大溪老街中最氣派的建成商行和蘭室為參觀重點。
除了價格便宜外,蛋糕喫起來非常綿密,甜度剛剛好,老人小孩都很適合喫,就連依武媽自己都很喜歡喫。 逛完後小依說要跟木造生態博物館前,這兩隻富有造型感的梅花鹿拍照,為今天這麼有意義的大溪老街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巴洛克建築的街屋,牌樓立面富麗而雅緻,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十分特別。 並以鳥獸花草等立體浮雕為飾,中央冠上商店字號,獨具特色。 慈康陸橋可以說是大溪的景觀門戶,以中國傳統宮殿風作為設計,有種古色古香的氣息。
大溪老街晚上: 景點資訊
後慈湖原為蔣公與夫人散步、划船的小湖,園區步道由慈湖側門進入後,越過小丘陵,沿途景觀迷人,保留了戒嚴時期的指揮所、碉堡、辦公室等。 圖片來源:和風創意豆腐酪粉絲頁大溪老街除了傳統美食外也有新玩意喔,和風創意豆腐酪專賣店就是其中之一。 這裡有賣4種口味豆腐酪:杏仁豆腐、抹茶豆腐酪、黑芝麻豆腐酪以及原味豆腐酪,另有傳統豆花與抹茶豆花,老街逛累了不妨來喝點甜湯放鬆一下吧,天氣熱時來上一碗也很消暑呢。
大溪老街晚上: 桃園大溪老街|大溪一日遊|探訪絕美巴洛克建築。熱門大溪景點.美食.伴手禮通通有
口味眾多任你試喫,喫完喜歡再買,我有買一包,又脆又酥又香,好喫。 在地人都說這是回憶的古早味雞蛋糕,阿北的親切和藹也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我因為不愛喫雞蛋糕所以沒買,但其實還蠻後悔的,畢竟阿北的雞蛋糕又能喫幾年呢? 大溪老街晚上 我注意到這一攤看起來很復古的菓露鬆餅,是傳統的雞蛋糕,一個阿北在賣,6個才20元,也太經濟實惠。 小編小提醒:這裡雖然是熱門拍照景點,但終歸是寺廟唷~因此進到寺廟請務必放低音量,禁止穿著暴露,短裙、短褲、拖鞋、無袖,或者吸菸。
大溪是淡水河支流大漢溪的的最上游內陸港,船隻運來生活日用品,再輸出樟腦、茶葉、木材、米糧…等特產品,以此商業模式迎來大溪的繁華。 大溪酥皮芙蓉蛋塔冰火菠蘿包這間大溪美食,是在大溪老街看到冰火菠蘿四個字想起了香港,當下就買來喫看看,好在沒白花錢,是記憶中差不多的美味。 走到喧鬧與歡騰的老街盡頭,彷彿柳暗花明般出現一間咖啡館,正適合作為旅途的休憩點。 來杯咖啡和點心,望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及大漢溪、武嶺橋,沉澱心情、放空自己,品嘗一份悠閒自在,靜靜咀嚼關於大溪的沉靜與美麗。 愛拍照者別急著走,隨著日落,大溪橋上的星火也將點亮,「情人橋」的美譽不逕而走。 不僅是情侶,家人、朋友都能在點亮的大溪橋上互訴衷腸、促膝而談,夜景相伴之下,大溪橋靜靜守護所有來訪的人們,為大家點盞燈。
而由於大嵙崁溪並未像臺灣其他內河航運發生淤積,因此成為臺灣北部的船運終點站。 大溪河濱公園佔地約6.9公頃,共融式的場域內有多項遊具,單槓、鞦韆、溜滑梯,讓小朋友盡情玩耍。 好山好水的環境,搭配著超好拍的愛心裝置藝術,也是大溪熱門的打卡景點之一,有不少人還會特地到此野餐。 ▼傍晚落日美景可在大溪橋旁觀賞,景色相當賞心悅目,建議大家可約下午時間,這樣白天和夜晚的風情可以一次欣賞到。
大溪豆乾跟一般的豆腐豆乾不同,是有特別加工過的黑色豆乾,我在德國亞洲超市也有買過上面就會寫「大溪豆乾」哈哈超酷。 這個豆乾的起源據說是在一戰時期經濟蕭條,黃大目黃家老闆娘想要賺錢又想要可以將豆乾放久一點所以發明瞭這個豆乾,不過當然其他在地店家也都說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除非有時光機不然不會知道到底是怎樣。 來大溪遊玩,除了來老街喫喫喝喝,周邊也不少景可以順遊,只是來老街最好別太晚哦,否則光是找車位就會很辛苦了。
大溪老街晚上: TOP1 推薦- 壹號館
而在這波改建當中,向日本人學習過泥匠技藝的陳旺來、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廟宇的剪黏與交趾燒應用在牌樓厝的立面上,引來其他人爭相仿效,使得大溪老街的街屋立面充滿了繁複的裝飾。 而在改建時,居民們為了使街道能與碼頭有所聯繫,建了一條小徑讓碼頭苦力的人們運貨,這條小徑即今之「月眉通路」,亦是當地景點之一。 大溪老街晚上 將厚厚的麵皮放進油鍋裡一起炸,起鍋再淋上醬料和配料,酥酥脆脆的口感帶點焦香,咬下去非常扎實(推薦給你:全臺好喫蛋餅懶人包),簡單的東西最不簡單,一個蛋餅就能超滿足,這間厚切蛋餅深得不少當地人喜愛。 不過這邊碰上了小插曲,因為這附近除了隔壁的大溪高爾夫俱樂部的明園餐廳以及飯店內的中、西餐廳,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喫。 小弟因為去的晚,明園餐廳八點已經休息,回到飯店的中餐廳候位也沒排到(其實是一直沒接到餐廳電話通知),只好就先去參加Westin晚上辦在湖畔的Happy Hour調酒party,然後回房訂Room Service喫晚餐。 來到大溪《遊記百年油飯》可說是遠近馳名,雖然曾經因後繼無人曾歇業近三年,但第五代傳人已經於今年再度開張,並將上百年的老店面重整為符合現代的文青風,要將這百年的傳統製法繼續傳承下去。
我們並不是第一次來逛「大溪老街」,但是夜遊老街倒是初體驗。 大溪老街晚上 夜間的大溪老街,充滿著靜謐的氛圍,很適合放慢腳步細細品味老街的建築之美。 大溪老街保存的牌樓樣式不只這些,我們可以跟著當地的地牌指標去找找看浮雕上的福祿壽。
以大溪老街為中心,附近景點從李騰芳古宅、齋明寺,相鄰的三峽、鶯歌、三坑、關西老街,再進入北部橫貫公路前段的石門水庫、慈湖、大溪老茶廠、角板山…等,十足的熱門景點集中帶。 沿路無可避免的塞車和找尋車位,是每逢假日進大溪老街都得執行的惱人儀式,但只要一下車進入老街區便一切豁然開朗,恨不得今天時間過慢一些,讓我們能多走看些地方。 老街屋立面上所謂仿巴洛克式牌樓是由日本引入,保有上個世紀20年代短暫流行的大正時代巴洛克風格;材質以紅磚、水泥與洗石子為主,傳入臺灣後使用中國傳統花鳥走獸、吉祥物的元素,融合西方華美誇飾的巴洛克建築風格,精雕細琢出建物的浪漫情懷。 白天可觀覽巴洛克風格建築藝術;夜幕低垂後,繽紛的光束為橋身增添色彩,顯得特別耀眼,還會隨著時間變換光束顏色。 桃園大溪的好喫好玩遠近馳名,每次走訪都能體會不同的美,節慶與文化更是需要親身體驗才能深入瞭解。
巴洛克風格建築大溪老街的除了喫喝,還有一個大特色是保存了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起因於日治時期,當年大正時代流行此建築風格,而和平路開發得較晚,因而得以保存。 以一個圓形路線走訪老街再適合不過;無論是看華美牌樓或想感受熱鬧的和平老街,略帶文青風的中山路新南老街,再走走不太像老街的中央路,比較一下各條老街差異,最後由博物館羣林立的普濟路繞一圈回到原處。 如果時間充足,在大漢溪畔的中正公園賞景發呆,或由月眉古道前往李騰芳古宅都是不錯選擇。 大溪以豆乾與木器產業最為出名,和平路上便能見到不少店鋪;其中木器產業的興盛也與河運有關,昔日因肖楠木、檜木、烏心石…等上等木材在上游角板山被砍伐,順流而下在大溪成為集散地,再因當地仕紳興建大宅需求,聘請來自原鄉的師傅來臺施作,也順勢帶動產業發展。
大溪老街晚上: 桃園「大溪嚴選X樂活好店」 首屆選出18家盼成領頭羊
裡面賣著我們小時候的回憶,不管是糖果、玩具、公仔這裡都有,想回味童年的話,這裡可以挖寶。 被和平老街一分為二的廟埕,早期常見孩童齊聚打陀螺、里民們閒話家常的景象,現除了當作停車場亦是社區活動場地,人情味百年依舊。 大溪老街晚上2025 大溪老街晚上 至於喫哪一家就看各人喜好,我們懶得一家家找,看了黃大目豆乾就走進去了。 後來因當地人士李騰芳於同治四年(1865年)中舉,遂將地名改為「大科崁」以資慶祝,不久又改為「大嵙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