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以及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均表示,長期以來,中共一直在致力擴大收集信息的能力,為其戰略目的服務,這個發現與這一說法相吻合。 2018年,五角大樓官員獲得第一手資料——從健身追蹤應用程式中發現了美國海外基地相關信息。 振華數據 振華數據 報導指出,深圳振華數據信息公司除了收集數萬澳洲名人信息,還涉及太空和科學領域,還記錄了英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CSIRO)在尋找馬航失蹤的MH370航班的工作。 也追蹤澳洲往美國航天局(NASA)運送祕密尖端設備的過程。
2017年劍橋大學出版社曾在旗下的中國版網站,刪除300多篇在《中國季刊》發表的文章,之後撤回決定。 振華數據 當時,鮑爾丁發起聯署,希望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學術界面對中共審查時要挺身而出。 2018年他離開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同年轉到越南富布賴特大學。 臉書發言人向BBC中文說,振華數據蒐集資料的方式違反了它的使用條款,即使是公開資料也不可以這樣做。 沈伯洋表示,這個資料庫應該只是第一層,大部分是粗淺的資料,但是資料庫對於人的重要性有排序,還包含潛力評估。
振華數據: 進行混合戰!中國「振華數據」監控全球240萬人…澳洲朝野超憂心
此外,公司強調,並沒有超過200萬人的數據庫,也撇清了與北京政府和軍方的關係。 澳洲、英國及印度等多國媒體近日報導,中國深圳一家公司「振華數據」建立的資料庫,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政客、法官、軍人甚至是影視明星的個人、及其親屬的資料,其中也包括至少 2900 位臺灣名人,馬英九、宋楚瑜及前總統李登輝孫女李坤儀,以及新聞主播等。 振華數據 振華數據 振華數據 該公司的情蒐系統「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OKIDB),專門蒐集鎖定對象在社羣平臺的足跡,並整合出生日期、居住地址、婚姻狀況、個人照片、政治立場、家庭成員,甚至訴訟紀錄等。 雖然大部分資料可從公開網路取得,但相信部分來自機密的銀行紀錄、求職資料、心理諮商檔案等;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該公司針對鎖定對象的人際網絡進行「集體監控」,且恐怕已被中國政府機構取用。 振華數據 Balding分析,OKIDB資料庫有8成的內容都是自公開網路爬梳而來,只有10%~20%的數據無法公開取得,儘管有理由相信某些數據是來自於未經授權的存取,但並無確切的證據。
- 數據庫的基本個資包括家庭地址、生日、電子郵箱、婚姻狀況、照片、社交媒體賬號、最新法庭文件與犯罪記錄。
- 英國《衛報》的報導中引用Internet 2.0的報告指出,該公司從洩露的大數據中恢復約25萬人的記錄,其中包括約5.2萬名美國人、3.5萬名澳洲人和近1萬名英國人。
- 綜合此前傳媒報道,「海外核心信息數字庫」共有四個部分,分別為人物庫、機構庫、資訊庫及關係庫,儲存有超過240萬人的資料。
報導指出,編寫這個資料庫的振華數據母公司是振華電子集團,總部設於貴州省,貴州省國資委和同為國有企業的「中國電子」是最大股東。 承接澳洲和美國政府網路安全業務的Internet 2.0共同創辦人波特(Robert Potter)指出,振華數據的做法,反映出中國政府試圖將其監控的範圍擴大至中國境外。 根據振華公開的公司記錄顯示,其於2018年底至4月期間申請了蒐集新聞和信息、管理數據和處理視頻有關的專利,其中也包括社交媒體操縱。 該公司在2019年9月替「模擬社交媒體互動 的工具申請專利。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網絡中心研究員霍夫曼檢索的一張照片顯示,在2017年的一次演講中,該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90%的軍事級情報可以從開源信息中取得。
振華數據: 中國天網進攻世界?深圳「振華數據」解密…政要到罪犯的250萬人跨國監控
不過振華資料庫的曝光有助於外界認知中共及周邊組織正在合作建構中國境內以外的個人情資資料庫,讓更多人知道中共在情報活動上的積極度和威脅性。 該名專家表示,以他身為資安人員來看,更好奇的是中國公司如何蒐集10至20%非公開的資訊,及如何將企業蒐集的資料與情報部門連接創建資料庫。 (中央社臺北16日電)媒體報導,與中國解放軍及情報系統有關聯的廣東省深圳振華數據公司蒐集全球重要人士個資,臺灣名單首次曝光,包含馬英九、宋楚瑜等政要、科技業老闆都在振華建立的數據庫中。
如果長此讓中共這樣成功地滲透下去,中共就會真的逐漸取得支配國際社會的權力,一旦當國際社會都無法逃脫中共的控制或影響,那麼中共黨魁念茲在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會真的出現了。 澳洲學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曾經出版了一本書《無聲的入侵》,全面揭露中共對澳洲的侵略手法,指控中共要將澳大利亞變成「傀儡國家」。 比方說,以前臺灣有一些退休軍官,偏愛酒色財氣,中共就針對他們安排「金錢陷阱」或「美人計」,漸漸吸收他們成為中共間諜。 從人數來看,以美國5萬人居冠,其中不乏軍中高級將領,例如前美國海軍軍令部長李察遜(John Richardson)、前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里(Thomas Modly),事實上2015年美國才發生公務員個資大規模遭駭案,疑是由中國主導。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藝人郭書瑤,週六(12月17日)來到內湖擔任一日店長,雖然天氣冷颼颼,但她完全不怕冷,換上甜美短裙為活動站臺,今年3C通路業者,打造新的購物體驗,還搭上耶誕節日舉辦市集,讓民眾透過互動遊戲,帶走禮物,開幕第一天就有不少人潮。 振華數據 【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彰化縣花壇秀和苑日照中心17日熱鬧舉辦學員111年度學習成果發表暨家屬座談會,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有靜態學員學習的成果作品展…
振華數據: Tags: 振華數據公司 監控 中國共產黨 中國解放軍 心理戰爭 混合戰 數據庫 假消息 操弄資訊 幹預輿論 澳洲 中澳關係 More…
「振華數據」成立於2018年下半年,可以說相當年輕,一家年輕的公司,居然能在短短一兩年內,建立起涵蓋全球政要名人的數據庫,而且還在世界各國成立至少20個海外信息處理中心,背後如果沒有國家力量的支持,基本上不可能做到。 報導指出,數據庫有8成以上的訊息是來自公開資訊,這個數據公司頂多算是一個可能跟中國官方有業務往來的外圍公司。 根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這份資料庫當中,臺灣共有2900多名,名單大致可以分成幾類,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外交軍警、科技界或是學界人士、地方首長及民代、有犯罪紀錄人士(包括黑道)、傳媒娛樂界人士、有關人士的親人伴侶。 何澄輝表示,在情資蒐集方面,中國軍民融合的程度是世界少有,其他國家多仍交由專業情報機構執行,即便美國中情局(CIA)也有至海外設立公司的紀錄,但該公司基本上仍直接隸屬CIA,不似深圳振華地位曖昧。 特朗普長女成中共「蒐集」目標 澳洲媒體日前披露一家為軍方和情報部門蒐集境外數據的公司、深圳振華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振華數據: 中共政府是它客戶:深圳「振華數據」監控全球240萬人(圖)
《華盛頓郵報》9月14日報道,澳洲網絡安全公司在對深圳振華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的數據庫副本進行復原後,發現該數據庫被暴露在互聯網上。 臺灣在多項關鍵技術領先全球,如何在現有基礎進一步推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國際人才的培訓和招募將是關鍵。 TCA人才循環交流推動計畫連結 138 名外籍學生在本地企業與機構實習,建構一個讓國際人才實習、交流和成長的平臺。 報導指出,這 2000 多筆臺灣數據可粗略分為幾類:第一是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第二外交軍警,第三是科技界或是學界人士,第四是地方首長及民代,第五是有犯罪紀錄人士,或是黑道,第六是傳媒娛樂界人士,最後則是上述有關人士的親人、伴侶等。
振華數據: 「臺灣問題」重演烏克蘭陷阱?
今天蘇貞昌受訪表示,不同眼睛有不同解讀,要做文章大可不必,他和總統的辛苦彼此最清楚。 振華成立於2017年,由前IBM工程師王雪峯(Wang Xuefeng)控股。 中央社是專業新聞老品牌,新聞報導與新聞照片質量均優,舉凡卓越新聞獎、臺灣新聞攝影獎、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兩岸新聞報導獎、現代財經新聞獎及路透年度照片等,屢屢獲獎。
振華數據: 座頭鯨誤入鱷魚河 專家擔心變美食
商品經過消費之後,創造出的收入,就會回到企業手裡,然後促使企業繼續投入生產,再賣到市場去消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就是「投資、生產、消費」的模式能夠穩定運轉下去。 比方說,有一名美國海軍的校級軍官,就被振華公司特別標記說,「此人有很高機會,被拔擢為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艦長」。 隨著中國軍民分界日漸消弭,國安與隱私權的分野也愈加模糊,何澄輝認為兩者應該放在一起考量,已防範中國情蒐可能造成的國安風險。 過去重點防範的,是與國安直接或至少間接相關的資訊,然而今日得將守備範圍延伸至表面上看來根本與國安無關的訊息。 【警政時報 李健興/新北報導】 霸王級寒流襲臺,加上大雨連綿,天氣又濕又冷,員警執勤備感辛苦,但警察維持治安交 […] 原始新聞來源 寒流襲臺 體恤第一線員警 | 蘆洲分局長張國哲準備抗寒雙寶「熱薑湯、暖暖包」 警政時報.
振華數據: 北京「朝陽羣眾」三問衛健委「病毒變了還是你們變了」(圖)
根據這家公司的網站,它提供的服務包括搜尋與指定目標人士的個人資料、社交聯繫、聯絡資料等,目標客戶包括執法機構、保險公司、調查記者等。 澳洲廣播公司更引述一名看過這個資料庫情況的人員形容,這個資料庫是2016年劍橋分析事件的「加強版」。 當年一家名為劍橋分析 (Cambridge Analytica)的英國公司,被指透過收集和分別臉書上個別用戶的數據,影響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和同年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
振華數據: 內容—
這個專題更贏得本屆「DIGI+ X TCA全球數位新星大賞」第三名。 遠創智慧資深經理楊德婷積極投入海外人才培育,透過深度合作激發團隊潛力,並協助企業走入海外市場。 而致力於打造智慧交通系統、並將臺灣經驗複製到海外的遠創智慧,也分享了參與 TCA 振華數據2025 計畫所帶來的優勢。 遠創智慧資深經理楊德婷提到,外籍人纔可以為企業帶來五個優勢:第一個是幫助企業在進入海外國家時,能快速瞭解當地文化與價值觀;第二個是協助進行當地的溝通;第三個是幫助臺灣辦公室建立國際化的環境;第四則是建立多元文化的團隊;第五個則是幫助企業培養國際幹部,成為更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