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身分證20202025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而為了預防晶片身分證遭非法冒用,德國使用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KI加密晶片身分證。 目前德國用於加密晶片身分證的PKI金鑰長度達到4096位元,現階段該技術的安全強度足夠支援晶片身分證的應用,但德國政府也開使思考導入新技術的可能,例如區塊鏈技術等。 晶片已經存有個人身分基本資料,並不需要連回內政部取用個資,而且使用紀錄均留存在提供服務的機關內部,並不會發生政府監控的問題。 根據內政部規劃,數位身分證具備虛實世界身分識別、一卡多功、數位簽章、保護隱私、資訊自主、智慧政府基礎建設、提升防偽雙重保障,以及帶動創新應用及產業發展等8大功能。 新式身分證2020 新式身分證20202025 根據內政部規劃,數位身分證結合國民身分證及自然人憑證,單純作為身分辨識之用,只有辨識功能,沒有儲存其他資料。

對於未來綁定手機的功能方面,陳宗彥說,規劃將類似Line pay的使用方式,手機綁定數位身分證,將顯示條碼,可直接掃描條碼使用,不需帶實體身分證。 新式身分證2020 晶片當中資料還會依照隱私分為幾區,例如輸入身分證後六碼後就可以讀取姓名、統一編號、出生日期、戶籍地址、役別的公開區;或是可以自訂 6-8 碼的密碼,然後能夠讀取配偶姓名、父母姓名、出生地、性別、相片的加密區;也將會與自然人憑證結合,使用者同樣自行設定另外的密碼來使用。 數位身分證之卡面存放於晶片之隱私資料也跟現行紙本身分證相同,依據不同層級採取相對應之資安防護措施,例如公開區需輸入讀取碼纔可讀取,加密區則需經本人同意並輸入密碼,而需用機關須先向內政部申請,經內政部審核同意後,始可讀取加密區特定欄位資。 新式身分證2020 加密區則記錄配偶姓名、父母姓名、出生地、性別、相片及公開區資料,需要本人設定的密碼才能讀取。

新式身分證2020: 未來買不到香蕉?|出口國遭菌侵襲!專家:這種菌曾消滅「最好喫品種」

現在有知情人士表示,內政部目前已經將新式數位身分證的樣張送入行政院覈定,樣張確定有國旗且也會標示「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等字,行政院通過後2020年10月就會開始換發。 在耐用性上,新的數位身分證結合多層融合、雷射鵰刻個資,耐用可達10年,不像紙本身分證較容易損壞。 新的數位身分證還採用多重雷射影像、光影變化箔膜等防偽技術,提高偽造的門檻,加上晶片被封裝後無法取出,使用時建立一次性的安全通道傳遞資料,並以動態金鑰加密資料,一旦移除卡片即清除內容及通道,可避免被側錄。 行政院今年初宣佈換發計畫暫緩後,並表示,將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召集成立新式身分證專案小組,就政策面、資安面、應用面及法制面,持續分工研議及辦理相關作業,目前已參考國外立法例及蒐集專家學者意見,研擬專法草案,將在專法確立後,再依法推動新式身分證。 行政院今年初宣佈暫緩新式數位身分證換發,不過,內政部111年度預算中仍編列近2億元預算。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下午審查內政部明年度預算,朝野決議有關「NEW eID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相關預算暫保留送協商。

為利後續工作之進行,於109年3月19日訂定發布「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規劃於110年1月至6月進行小規模試行換發作業、110年7月啟動全面換發作業。 內政部日前宣佈,明年1月將在新竹市小規模試辦數位身分證,並預計7月全面換發。 但因資安問題引發討論,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也承諾,不一定要7月全面換發,一定會確認安全無虞,才會全國換發。 去年年底由行政院長拍板定案,新的「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將確定於2020年10月上路,那麼新的身分證到底會有哪些功能、長什麼樣子呢?

新式身分證2020: 照片不會被滑掉的關鍵|高質感形象照

而晶片卡的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更是讓人擔心會對國家安全帶來無法恢復的傷害,國民卡在抗議聲中無疾而終。 只是徐國勇自行坦承,這個法的主管機關將是誰、需不需要另設一個新的專責機關,目前沒有答案。 「數位身分識別證-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規畫結合國民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證件將只具有辨識功能,不會儲存其他資料,更不會侵害個人隱私,它也有「雙重防偽」功能,不但強化實體的防偽變造,晶片上也有電子防偽機制。 如民眾擔心政府監控、對個資疑慮,或沒有使用網路身分的需求,可選擇關閉自然人憑證功能。 關閉後,仍然能使用數位身分識別證實體卡以及晶片資料功能,與現行國民身分證使用方式相同。 政府規劃2020年全面使用新的晶片式身分證(New eID),因此「數位身分識別證」預計將於2020年10月上路。

  • 它也具有「數位簽章」的功能,民眾可使用於各種網路線上申辦服務,並「保護隱私」,隱私資料會加密保護,需經過民眾同意及內政部授權才能讀取必要欄位。
  • 內政部下午表示,行政院已指示,須專法制定後,再依專法辦理,暫緩期間會與中央印製廠協調,將已採購的印製設備做最好的處理,並依與中央印製廠簽訂的契約規定,支付必要的維護費用。
  • 為確保新型數位身分證的資安防護性,內政部就晶片安全性、與初期階段檢測試行這兩大面向,提出進一步的像關說明。

此外,只要在一處新增、修改個資,未來在各個機關都可以使用,省去重複註冊個資與跑流程的時間。 臺灣科技大學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主任查士朝是其中一位測試專家,他在我們面前解釋了數位身分證透過遠端存取可能被盜用的風險和方式。 「臺灣從威權過渡到民主,對隱私議題相對謹慎,數位身分證可以是智慧政府的基礎,也可以是一個威權政府的基礎建設。好跟壞之間,就是問責制度的重要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專法跟專責機構,」林煜騰語重心長地說道。 事實上內政部此次提出的數位身分證政策,並不是晶片式身分證首度叩關。 1998年,國民黨政府也曾計畫推行身分證與健保卡合一的「國民卡」。 在國民卡的規畫裡,除了存有身分證基本資料外,更包含戶政資料、健保資料、指紋資料與電子簽章等,旋即引發眾人對於隱私與資安的疑慮。

新式身分證2020: 柯文哲當「最忠誠的臺北市民 」 元旦喊話:別大撒幣債留子孫

人們可以隨時檢查是誰,在何時,為了什麼查看了自己的資料,若有異常活動,便可馬上反應、甚至提告。 相比之下,臺灣目前無任何法律能規範數位足跡的利用,也沒有個人對政府的監督機制。 當時,在數位身分證政策宣告暫緩之前,內政部曾表示,現有的《戶籍法》、《電子簽章法》、《資通安全管理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已經足夠。 新式身分證20202025 內政部強調,使用數位身分證,就只是將現行紙本身分證轉為卡式,並可選擇是否結合自然人憑證,相關使用紀錄只存在民眾所使用的機關,不會連回內政部或憑證管理中心,也無從掌握及監控民眾的數位足跡。 近來針對換發新型數位身份證恐引發資安疑慮的相關議論話題,內政部強調,將來民眾在辦理換發數位身分證時,可自由選擇是否要附加自然人憑證,若不附加,則無相關電子簽章功能,可免去部分民眾的疑慮。 系統也會註記該卡的憑證已經失效,如果有人試圖使用這張卡,也會因這張卡已經註記在黑名單中,完全不可被他人非法使用!

新式身分證2020: 新聞關鍵字

根據內政部規劃,數位身分識別證結合國民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但暫未結合健保卡跟駕照功能。 別怕個資被政府追蹤,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只有辨識功能,不具備定位功能,健保、勞保、財稅都經由晶片加密保護、存放在各機關資料庫,線上驗證是直接與晶片確認,內政部不會追蹤、蒐集使用紀錄,因此不怕用留下軌跡,只用民眾自己才知道使用歷程。 新式身分證20202025 內政部推動新式數位身分證,據悉相關規畫與樣張已經送入行政院,且樣式上確定有中華民國國旗。 內政部長徐國勇今年五月至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進行報告指出,新版數位身分證將具有「虛實世界身分識別」、「一卡多功」、「數位簽章」等八大功能,全部經費約四十多億元,預計明年十月可全面啟動換發作業。 蔡英文總統曾在2016年宣示「資安即國安」,將資安視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新式身分證2020: 新竹市府欲暫緩試辦「數位身分證」,資安專家「給林智堅按個讚」

內政部指出,數位身分證將結合國民身分證及自然人憑證,兼具實體世界及網路世界的身分識別,數位身分證的卡面資料將依資訊最小揭露原則,晶片內儲存的資料則和現有紙本身分證相同,不會儲存其他資料。 預計明年10月開始換發,2023年3月完成換發,民眾換發不需付費,政府預估花費48億元經費。 「政府更多的數位化,意味著你會有更多資安領域的風險存在,」他解釋,按照行政院拋出的藍圖,臺灣在換發數位身分證之後,公部門接上T-Road系統,將提供更多元的數位服務,每個人使用數位身分證作為識別之後,就能完成所有公民享有的權利跟服務。 這個過程中,第一個風險是使用者所使用的硬體設備、網路連線可能會有的資安漏洞;接著,不管是臨櫃還是線上辦理,登入身分、讀取晶片之後,連上的網站、伺服器,或是臨櫃辦理時連上的終端電腦,是否有安全性監控,來避免資料串接過程中被入侵、盜用身分,衍生出異常的資料存取行為。 內政部近日宣佈將於2021年7月起全面換發新式身分證 ——「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在討論「資安問題」之前,這項新科技的5大亮點你必須知道喔! 根據內政部報告,New eID 與紙本身分證一樣,只做於身分識別的用途;但卡面資料比現行身分證更少,防盜功能較現行身分證更高。

新式身分證2020: 數位身分識別證(新式身分證 / New eID) Q&A 常見問答集

內政部今天指出,將在110年7月啟動全面換發作業,內政部長徐國勇也說,將在澎湖縣、新竹市及新北市小規模試行。 國民身分證價未來格都有些微異動,其中補領費用直接漲4倍多,增長幅度極大。 根據內政部「戶政規費收費標準」修正草案第3條、第8條條文公告,由於卡片材質及製發方式與紙卡不同,相關費用成本大幅增加,才須配合修正國民身分證規費數額。 依照現行規定,國民身分證初領、現行換領收費都為50元,補領則是200元。 但內政部日前預告「戶政規費收費標準」修正草案,未來將改成身分證初領免收費用;換領每張為300元;補領則是每張收費900元,但若是紙本國民身分證遺失,申請補領為每張收費200元。

新式身分證2020: 宜蘭五結鄉戶政針對「數位身分證」發的公告

新式數位身分證原定今年10全面換發,卻因故延宕,內政部今天(5日)指出,規劃明年1月至6月進行小規模試行換發作業,明年7月啟動全面換發作業。 同時,在外觀設計上也會更美化,像是正面確定有國旗,還會標註上「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但光從外表看僅能找到包含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以及顯示婚姻狀態(已婚、未婚),至於父母親與配偶名字則會存在晶片內,不會顯示出來。 新式身分證20202025 Howard搖搖頭說,不管是政府現行的公務人員考試機制,或是公部門能夠給出的薪資,都讓這樣的人才難以成為體制內的人員。

新式身分證20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財經中心/李明融報導全臺年終王長榮海運(2603)去年發出40個月年終後,今年再砸大錢,公佈將發45個月年終,而且還不是最多,有員工最高能領到52個月,改寫去年由長榮海運寫下的上市櫃年終獎金的紀錄。 回顧日本2022年重大事件,在讀賣新聞和時事通信社選出的年度十大新聞中,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遇刺身亡一事都居首位;其他上榜新聞還包括COVID-19疫情肆虐及日圓狂貶等。 換發地點:戶政事務所將依轄區人口數,排定換證時程並公告,也會發送通知給民眾,通知換發時間及配合事項。 泛神經脊髓炎多好發在30、40歲,「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定的生產力青壯族羣,若疾病無法有效控制,往往在工作與經濟上會漸趨弱勢。 「健保的目的,就是希望不再有病人因病而貧!可是這樣的概念和理想,似乎無法讓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感受到。」張國軒醫師感嘆的說道。

▼該新式「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每張成本約200元以內,8大功能其中包含虛實世界身分識別、個資保護、一卡多用且未來能綁定手機、免攜卡出門,兼具數位簽章與資訊自主的選擇,更進一步提升防偽的雙重保障,整體而言,未來在使用上,不僅可以更自主、更方便,而且將更為安全。 新式身分證20202025 圖片來源:內政部臉書雖然新式身分證卡面上露出的資訊減少,但透過晶片的設置,能加密承載更多資料、讓資料有效分區,根據不同的服務單位需求,由持有人決定是否透過輸入自訂密碼解鎖資料。 這能讓資料安全性更加升級,不會為了申辦某個簡單的服務,就讓身份個資全都露。

新式身分證2020: 新式身分證換發時間

其餘個人資料如戶籍地址、父母親名字則保存在晶片內,得輸入密碼才能讀取。 數位身分識別證規劃結合「國民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民眾免臨櫃、免奔波、免提書證、免填寫、不受時空環境限制,可隨時辦理業務(如護照簽證、國民年金、公投聯署、勞保、稅務等16項)。 新式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原訂今年(2020)10月全面換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後至明年(2021)7月全面換發。 內政部長徐國勇昨天在立法院表示,「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規畫明年1至6月在澎湖縣、新竹市及新北市進行小規模試行換發作業,7月啟動全面換發作業。 新式數位身分證背面「個人資訊欄位」僅會顯示結婚狀態、製證日期及應換領日期等,而且結婚狀態也只會顯示有、無2種情況,對比現行身分證的外顯個資如性別、父母姓名、配偶、役別、出生地及住址等,新式身分證將全面隱藏在晶片內以保護個資。 內政部推動全面換發新式數位身分證,身分證上面是否會有國旗引發熱議。

新式身分證2020: 新式身份證 反面欄位資訊

在數位身分證的設計方面,卡面上有國旗,以及「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與英文「REPUBLIC OF CHINA(TAIWAN) IDENTITY CARD」字樣,將於明年4到5月公佈樣張,9月完成建置製卡中心和製發系統,10月起進行全面換發作業,所需經費為新臺幣48億元。 數位身分證採PC材質印製,卡片正面資訊有照片、姓名、統一編號、出生日期,背面欄位資訊為結婚狀態,將個資最小化,落實隱私保護。 防偽功能更高,透過授權才能取用(公開區需輸入讀取碼纔可讀取、加密區則需經本人同意並輸入密碼、需用機關須先向內政部申請,經內政部審核同意後,始可讀取加密區特定欄位資料)。

新式數位身分證的卡面外顯資料,將比現行紙本身分證大幅減少,僅有「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與「婚姻狀態」等4項個人資訊;欄位也將加註英文,另外像是出生日期、製證日期、應換領日期等,除民國幾年幾月外,也會加註西元的年月日。 知情人士指出,新式數位身分證的樣式雷同去年獲得內政部「身分證明文件再設計徵選活動」設計獎、設計師魯少綸的作品「形|SHAPE」,正反面的卡面圖紋設計,採用臺灣玉山山脈的等高線圖,日前引發爭論的國旗,也會出現在卡片正面的左上角。 新式身分證20202025 內政部預計2023年3月完成全臺2359萬人換證,屆時將會視換證狀況,公告舊證失效日期;全面換證期間將免收規費,換證期間結束後,初領數位身分証者也免收規費。 數位身分證換發時民眾須至戶政事務所臨櫃領取,對行動不便的長者、身心障礙者等,也提供到府服務。

在接受《報導者》專訪時,3位官方與民間的愛沙尼亞受訪者不斷強調信任的累積──事實上,愛沙尼亞在推行數位身分證和公共服務時,出現過多次的錯誤,有的是硬體的資安缺陷,有的是外來的資安攻擊,政府不僅第一時間公佈所有內容,也依法按照程序處理,才累積起世界第一的數位參與率。 政府對服務提供者(公務、金融、醫院)進行授權憑證控管,服務提供者須向內政部申請授權,才能讀取加密區的資料;而內政部也會依服務提供者依法執行業務的需求,發給授權憑證,控管可讀取的特定欄位。 內政部規劃將國民身分證結合自然人憑證,成為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日前預告修正戶政規費收費標準,未來補領從原本每張新臺幣200元,調漲為900元,價格直接漲4倍多。 內政部官員強調,為強調資安,未來都會透過雲端「公開資料區」讀取資料,讀取時須經由卡片插入或感應,再加上身分證的後6碼才能讀取,其他加密資料則要另外的個人密碼和內政部授權。

例如,有民眾會擔心數位身分識別證與健保卡結合將曝光病歷或使用不便,未來實施初期將會讓民眾有選擇權,若有顧慮或不便,就可以讓健保卡與數位身分識別證分開。 例如在養護之家就養的民眾,健保卡可能是交由家人保管,若突然將健保卡與數位身分識別證結合,恐造成民眾使用上的不便。 新式數位身分證背面,僅顯示「結婚狀態(有/無)、製證日期及應換領日期等,對比現有身分證的外顯個資如:性別、父母姓名、配偶、役別、出生地及住址等,新式身分證將全面隱藏在晶片內以保護個資。

新式身分證2020: 保護海洋資源吧!抱卵母蟹8/1日起禁捕五個月 網友:放生吧,讓牠們母子好好生活

若民眾選擇附加自然人憑證,日後也可隨時決定停(復)用,或廢止憑證功能。 另,民眾如有需要,也可付費,再額外申請一張自然人憑證,有多種選擇,可供民眾自主來決定。 臺教會透過聲明呼籲政府應以人權及國安為重,先透過立法或修法程序,釐清各種資安及隱私風險疑慮後,再推動數位身分證。 徐國勇說,在New eID系統上線前,先進行整合測試、網站弱點掃描、滲透及壓力測試,並在小規摸試行期間辦理「賞金獵人」競賽,針對New eID晶片、API應用程式等進行攻擊與驗測,強化資安整備工作後,才會全面換發。 桃園市長張善政日前找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成立「公共工程總體檢」委員會,預告100天內,完成前市長鄭文燦任內三大公共工程品質的第一波檢驗,還給桃園市民安全的公共環境。 對此,國民黨臺北市議員遊淑慧表示,張善政真正要查的是,這幾年每筆都市計畫的變更,這纔是20倍、30倍的獲利、纔是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獲利。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回應,行政院與相關部會將依總統指示的政策方向,研擬各項具體方案及其財務規劃,並適時向國人報告。 數位身分證換發後,政府將開發「行動身分證APP」把身份證綁定手機,並將駕照、健保卡與身分證多卡結合,開車或是看醫生時,只要利用APP就搞定,不用再帶一堆卡片出門。 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羣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的觀點。 我們有國內外調查新聞、生活、遊戲、消費等資訊,希望提供讀者具有深度、廣度、樂趣及生活、時尚品味的原生新聞。

新式身分證2020: 數位化身分證換發時程

被問及數位身分證是否將會如期推動時,徐國勇表示數位身分證是行政院重大政策,會依據政院指示做相關的處理,也說他到中央印製廠時,看卡片印製過程很縝密,同時提到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是資安專家,大家可以信任。 本網站使用前瞻技術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為維護您的權益,開始使用前懇請事先詳閱「隱私權保護政策」。 當您點擊「我同意」時,視同您已充分了解並同意本網站智能客服「E-GOV小幫手」開始蒐集與處理您所提供的資料,蒐集範圍將包含使用COOKIE記住您的角色與當次對話紀錄。

「資訊自主」功能方面,民眾可選擇是否使用自然人憑證功能,且加密區資料必須民眾同意並輸入密碼才能讀取,並可享受智慧政府各項便利服務。 它也具有「數位簽章」的功能,民眾可使用於各種網路線上申辦服務,並「保護隱私」,隱私資料會加密保護,需經過民眾同意及內政部授權才能讀取必要欄位。 新版身分證具八大功能,包括「虛實世界身分識別」,可作為一把在實體及網路世界中進行身分識別的鑰匙。 另有「一卡多功」功能,民眾只要臨櫃或上網識別身分後,就可透過政府網路連結各機關後端資料庫,享用政府機關提供的健保、駕照監理等服務。 另外,數位身分證卡片個資,將比現行紙本身分證少,卡體防偽更強,可以透過晶片辨識卡片真偽,具有防篡改、複製及電子小偷功能,並搭配「個人密碼」,即使被別人撿到,也需要密碼才能取得父母、配偶等個資,是採用高等級國際標準身分識別。

新式身分證2020: 相關新聞

生活中心/林庭蕷報導全臺各地舉辦跨年活動陪伴市民迎接2023年,其中備受關注的臺北101煙火秀,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民眾到現場觀賞,不過,有網友抱怨,10多年來都到現場參與跨年活動,質疑今年的煙火秀水準不如以往,痛批「史上最爛臺北跨年!」,貼文一出,引起不少人共鳴,掀起討論。 最重要的是,目前臺灣的泛視神經脊髓炎病人大概有6、700人,而這些人也並非每一位在治療上都會使用到生物製劑。 根據醫師臨牀估計,當中可能會需要使用生物製劑藥物的約有20-30%左右,每年最多大概也就不過100多位,並非健保無力負擔。 關於這件備受爭議的細節,最新版的數位身份證設計已確定會在左上印中華民國旗與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新式身分證2020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NATIONAL IDENTITY CARD」的字樣。 為提升及強化防偽變造,保障民眾身分財產安全,同時配合數位化時代及國際潮流與世界接軌,使民眾享受更便利的服務,所以,要換發 New eID。

新式身分證2020: Tags: 內政部 數位身分證 國旗 行政院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國民身分證 自然人憑證 魯少綸 國號 More…

民視新聞/黃建宇、陳芷萍 高雄市報導說起火烤兩喫的代表,高雄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以石鍋火鍋起家的50多年老店。 以獨門湯頭、飛碟烤盤帶動起火烤兩喫和喫到飽的風潮,全盛時期全臺有42間分店,走過半世紀,差點被疫情擊倒。 現在第三代接手,從僅存的一家店面重新出發,吸引老顧客重溫昔日的幸福滋味。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啓瀏覽器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於今年9月7日公佈的最新研究,評比德國、法國、英國、澳洲、日本、南韓與臺灣7個國家的罕病診斷與醫療照護現況,分析8種罕病藥物在7個國家取得許可證,到成功給付的時間差。 結果顯示,臺灣被覈准給付的罕藥僅2種,且給付耗時、平均等待30個月,對於罕病政策,病人的意見與影響力也相當有限。

數位身份證不具「儲存」功能,也沒有政府機關有權掌控數位身份證的使用紀錄。 新式身分證20202025 昨天在立院質詢的時候,立法委員擔心,新的身分證相關資料是否會涉及隱私安全的問題。 陳美伶表示,新的「數位身分識別證」我們可以想像成是一支「鑰匙」,可以用來在數位的世界打開各種資料。 但是在實體世界中,身分證的實際外觀上,僅顯示姓名、身分證字號、相片,但其他如配偶、出生地等資料都是隱性,不會全部都外顯。

換發數位身分證之後,政府也將開發「行動身分證 APP」,並將駕照、健保卡等證件與身分證結合,未來出門不用帶各種卡,開車、看病用一張身分證就可搞定;甚至不帶身分證也 ok,用手機就可以走天下。 內政部移民署表示,新式外來人口統一證號採取「併同汰換機制」,明年1月實施後外來人口不用急著更換,建議在剛好需要辦理延期、資料異動、補發或換發證件時,再到移民署服務站辦理就可以,移民署的人員會一併更換成新式統一證號,而且不需要額外收費,只要支付原本辦理手續的費用。 內政部今日舉辦「統一證號小學堂」活動,宣佈新式外來人口統一證號將於明年1月2日起實施,內政部次長邱昌嶽表示,新式外來人口統一證號比照身分證字號編碼原則,採用1碼英文與9碼數字,除了可以提升外來人口對臺灣的歸屬感外,也方便上網訂票、購物,建立更友善外人的環境。 有關資安、個資保護部分,徐國勇表示,晶片作業系統符合國際標準,相關系統要達到資通安全管理法執行標準;製卡工作是由中央印製廠辦理,屬獨立、安全的場地,跟其他作業不會有任何干擾。 徐國勇表示,戶籍法、電子簽章法、個資法、資安法等,相關法律已有相關規定,不管用專法或非專法規範,相關法律足以發行數位身份國民身分證依據,在法律適用上也無窒礙難行之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