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盛綠川水岸廊道2025懶人包!(持續更新)

日移師中區舉行,市長林佳龍向地方報告市府對中區的市政建設,他指出,柳川已經整治成功,獲得熱烈迴響;綠川整治也即將於農曆年前完工開放,未來開蓋後的綠川,結合大車站計畫、綠空鐵道軸線、臺糖湖濱生態園區等建設,將可重現老臺中人的美好回憶。 初次見到綠川,給我一種很有”歷史”的味道,這一段的綠川,河道並沒有像柳川那麼寬,再加上兩座有歷史的古橋,讓整個新盛綠川水岸廊道和柳川各自有著不同的風格,眼前這座中山綠橋(新盛橋)是臺中市公告的歷史建築。 離開昨晚入住火車站旁的「挪威森林臺中行旅1號旅店」,順著成功路緩緩的往綠川的方向前進,沿途的批發小店、異國商店,稍稍有點臺北火車站後站方向的味道。

副市長林陵三在水利局副局長白智榮、大里區長周崇琦、南區區長鍾正光的陪同下,至南區積善橋旁(綠川排水分洪道處)視察綠川排水整治工作,並聽取水利局簡報;立法委員黃國書及當地多位裏長也到場關心。 水利局長周廷彰也提醒,工程正在施工階段,短暫造成民眾不便,敬請見諒,而工區圍籬外圍皆屬行車範圍,請民眾勿於工區周邊逗留,並聽從現場義交人員指揮,以維自身及民眾行車安全。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綠川預計今年的農曆年前可開放,林市長邀請所有對中區等舊城區有記憶的臺中人,返鄉時回來看看綠川跟柳川,一睹風華再現的舊城區光榮,以及背後的感人故事。 他們肯定市府對中區建設的用心,相信在市府努力下,新盛綠川可以再現風華,更期望市府再延伸建設到南區、西區、東區等其他舊城區,進一步促進地方共榮發展。 我們的新書總共收錄了近90個攝影傢俬藏清單,IG詢問度破錶的絕美景點。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2025 末端雖然沒有設計水岸廊道供民眾漫步,但搭配著水母般的燈飾,點亮整個綠川,讓不少民眾直呼「這一段超美的!」。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文章分類瀏覽

水利局長周廷彰表示,水利局從防洪安全、景觀、生態觀點出發,要為民眾營造安全舒適且嶄新的綠川水岸環境,期望讓全世界透過綠川看見臺中。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日在中區繼光工務所辦理品牌說明會,未來更將安排一系列的創意展演活動,放大綠川對於中區的文化創意價值,讓中區成為臺中的文化示範亮點。 是全臺第一個「註冊商標」的水岸品牌,以中區舊城文化為背景,設計出具有懷古風貌的綠川圖像,詮釋了綠川的嶄新價值,獲得廣大迴響,未來綠川品牌將進一步與周邊商圈及業者結盟,並擴大整合藝文、旅遊、食品、服務等產業,帶動中區商家經濟。 ,以中區舊城的文化背景出發,保留日據時代小京都的獨特氛圍,設計出具有懷古風貌的品牌視覺,期盼打造綠川水岸品牌,並策劃以綠川為軸心的主題展及架設專屬形象網站,藉此提升綠川文創價值。

前半段廊道以蜿蜒的步道作為主軸,猶如川流般的水意象,穿過臺灣大道下方則設計一處花卉廊道,一串串花飾垂掛而下,伴隨著水流潺潺聲響。 其實我稍微查了一下,綠川有種了不少洋紅風鈴木,在2月份的時候就開花了,今天來應該算是花期的尾聲。 中山綠橋 原名「新盛橋」,1908年完工啟用,2004年公告為歷史建築,是綠川最具歷史意義的橋樑。 不過中山綠橋逐漸成為綠川的通洪瓶頸,故採用獨特工法及新設分洪箱涵,增加近1倍的通洪斷面,讓百年老橋能滿足防洪標準,繼續立足於綠川之上。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臺中版的日本京都鴨川/漸層花海及水母造型燈海/臺中火車站宮原眼科附近

臺中市府為辦理工業區發展各項建設設立「臺中市工業區開發管理基金」,但2021年辦理精密科學園區、神岡豐洲一期的公設維護費… 記者現場觀察,河道至少有3、4攤在賣發光玩具,還有1攤賣「叭噗」冰淇淋,柳川水舞表演時,攤販還會朝人潮聚集處移動。 大家都知道宮原眼科最有名的就是浮誇冰淇淋,我們大約8點多來逛,這時候沒有排隊人潮,輕輕鬆鬆就買到好喫的宮原眼科冰淇淋。 綠川上游源自北屯圳,於北屯區三光裏東山路大汴橋分流後,隨即遭到加蓋而成地下箱涵,往西穿過東山路一段50巷(此處原有「莊敬橋」遺跡),沿東光路892巷與北屯路240巷,至九龍街有一小段河道露出地面,但到北屯路212巷又被加蓋沒入地下。 現今綠川在雙十路以北的河道絕大部分已因加蓋成地下箱涵而不復見,但部分箱涵仍可藉由人孔蓋及河道遺跡來追蹤。 此外,另有一源頭分流自舊社附近的北屯圳河道,向西南穿越山線鐵路後,向南穿過東山路一段,於北屯路240巷與前述河道匯流綠川地下箱涵穿越北屯路212巷後,大抵沿著三光巷、國強街、自強街向南流,接著向西轉折到穿越北區進德北路。

  • 爆紅,加上綠川整治計畫,在兩座百年橋樑:中山綠橋、櫻橋周邊,打造「新盛綠川河岸廊道」休憩空間,規劃綠川八景,吸引越來越多觀光客到此一遊。
  • 評審更以「長長的河流與環境如今重新整治成功,沿著川流居民無分年齡願意再次親近,城市第一次以綠川品牌的概念經營,真正翻轉活絡了產業,名符其實創造區域的再生」作為評語。
  • 副市長林陵三則指出,綠川水域環境營造範圍不僅是這條河川,也包括臺中公園日月湖百年清淤、旱溪整治等;除了改善綠川水質之外,防洪更是第一要件,市府在努力保存歷史建物「中山綠橋」的前提下,透過改善通洪瓶頸、增加箱涵,以打造更安全的水域環境。
  • 年始更名-綠川,因都市再生行動長期受到忽視,導致環境品質低落、交通擁塞及都市機能衰敗等重大問題待解決,而流經中區的綠川排水更因沿線工商業發展及人口快速成長,廢污水排入造成污染,甚至在無法處理廢污水源頭的情況下,因此以加蓋作為治標手段。
  • 現今綠川在雙十路以北的河道絕大部分已因加蓋成地下箱涵而不復見,但部分箱涵仍可藉由人孔蓋及河道遺跡來追蹤。
  • 清明連假何處去,臺中中社花市百合花季展出罕見品種「杏軟糖」百合,特殊花形吸睛;麗寶樂園推出一系列魔術表演;夜晚還可到綠川巡禮,讓水母燈飾相伴,共度綺麗夜晚。
  • 臺中市原名「新盛溪」的火車站前綠川,經臺中市政府與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共同合作整治,目前已幾近完成,獨缺綠川積善橋至忠明綠橋段尚未改善,是綠川整治的「最後一哩路」。

臺中市綠川成功整治後,臺中市府續推二期工程,南區復興路至愛國街段「書屋橋」已經完工,民權路至復興路段昨日動工,總工程經費1.6億元,7成由中央補助經費,預計明年5月前完工,將結合綠空鐵道、水岸藍帶與公園綠帶,再現綠川風華。 林佳龍入閣後,出任業務龐雜的交通部,陸續延攬前臺中市建設局長黃玉霖擔任交通部政務次長,也傳出要拔擢臺中市府交通局副局長馮昇輝出任臺鐵副局長,由於觀光局是交通部業務亮點,加上明年臺灣燈會在臺中市舉辦,水利及行銷能力強的周廷彰,再度獲賞識重回龍團隊。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2025 美食旅遊部落客,巨蟹座A型,今年是寫部落格第17年,採訪國內外超過5000間店家,最喜歡喫麵,著有「剎有其食!在地人的臺中隱藏版美食」一書。 地方民眾也建議,目前的水泥化河川是以前時代遺留的,政府應該思考打破水泥思考,讓人可以與環境結合在一起。 大家的話題從綠川的水從哪來,一路講到中區未來發展,串連起綠川歷史脈絡與新生活願景。 此外,與會者也一起在綠川周邊都市發展圖、河道剖面圖、年曆時光鐘上,利用筆與貼紙標示出各自記憶中,綠川沿岸的日常生活脈絡,含括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態樣。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民視新聞/王嘉琳、張庭翔 臺北報導2023年臺股第一個交易日開低走高。 受美股封關收黑影響,開盤跌29點,以14108點開出,最低滑落14001點,權王臺積電跌2.5元,靠鋼鐵、遊戲類股撐盤,10點過後買盤敲進電子類股,指數由黑翻紅。 專家分析,近期可觀察中國解封行情,預期農曆年前臺股會萬4到萬5之間震盪。 年始更名-綠川,因都市再生行動長期受到忽視,導致環境品質低落、交通擁塞及都市機能衰敗等重大問題待解決,而流經中區的綠川排水更因沿線工商業發展及人口快速成長,廢污水排入造成污染,甚至在無法處理廢污水源頭的情況下,因此以加蓋作為治標手段。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旅遊資訊

承昔往日沿岸綠蔭的記憶,以臺灣原生樹種及護岸垂懸植物,呈現獨特的水路空間,建築新的綠川林蔭步道。 綠川新盛橋以水質及防洪為優先考量,打破傳統水岸景觀整治方式,企圖營造為生態棲地、結合低衝擊開發的環境,打造臺中火車站新生水岸門戶意象。 林佳龍表示,今天是舊市區再生重要的里程碑,臺中市是因為縱貫線通車,以火車站前的都市計畫而誕生的文化城,其中綠川流經舊城區,見證了臺中舊城區的發展;後來因為都市發展造成汙染加蓋,被掩蓋在地面下,綠川從此不見天日,甚至成為家庭汙水排放的臭水溝。 市府自去年開始進行綠川水質改善,最終階段的環境營造工程(雙十路至民權路段)今天開工動土,預計107年完工,重現昔日「小京都」的美麗。 臺中市政府編列新臺幣8億元啟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最終階段的環境營造工程今天動工,市長林佳龍說,盼綠川恢復美麗,帶來新商機與人潮,翻轉舊城區風貌。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臺中景點 |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媲美日本京都鴨川,小京都水岸的 綠川水岸,臺中火車站前

綠川上游箱涵在進德北路43巷-精武路186巷有較明顯的箱涵水溝蓋和彎曲的巷道可供追蹤。 新北市長侯友宜屢被點名選2024,副手傳出要搭配臺中市長盧秀燕,促成「侯盧配」,兩人都沒有否認,只是這回輔選有功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在選總統的名單上,但媒體人趙少康點名,朱立倫應該去當立法院長,讓朱立倫回擊,媒體人總是有很多想像力。 最後這一段是成功路到雙十路的部份,橋面下還有類似紫籐花的造景,相當的好拍照,出來之後可以一路走到雙十路干城那邊。 兩旁晚上有許多LED球,晚上感覺相當爛漫,說這個是日治時期的小京都鴨川其實有點過譽了,因為鴨川大概是這個的三四倍大吧!!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臺中・中區|臺中打卡新地標 小京都風華再現: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期盼整治完成後,綠川能像「高雄愛河」與「巴黎塞納河」般,帶動河岸周邊發展,成為臺中休閒遊憩的新亮點。 水利局說,綠川長度6.1公里(雙十路以下),是臺中人文發源地,以全貌性角度定調,可分為舊城商業、文創園區、社區生活、綠色校園等四個區段,市府進行「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分為三部曲。 首部曲進行「綠川截流工程」,辦理中山公園及中興大學鄰近區域用戶接管工程,減少汙水流入;二部曲「旱溪引流工程」,引進清水水源;三部曲「綠川排水環境營造計畫」,雙十路至成功路原加蓋移除,改造親水空間,轉換既有商家背面,引導為雙正面臨水商業模式,也帶動經濟發展。 水利局表示,未來市府會持續推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串連都市水岸藍帶,結合「綠空鐵道軸線計畫」,並持續協助推動「大康橋計畫」,擴大康橋施作成果,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具備親水設施、生態保護及休閒遊憩等功能之親水綠岸。 水利局並與擅長品牌設計及產業創新的嶺東科大許哲瑜、郭中元老師進行工程與設計的跨域整合合作,打造臺灣第一個擁有「註冊商標」的水岸品牌,並透過策劃「川遊不息」展覽將中區人文、藝術、生活重新詮釋,喚醒舊城地方創生的信心與能量。 林市長強調,讓綠川開蓋重見天日,前提是污水處理改善必須做好,透過改善綠川水質、環境景觀及週邊交通,並結合臺中公園、宮原眼科及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景點進行整體環境營造,是打造中區風華與美麗的重要根基。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臺中english

中區綠川原名「新盛溪」,於1912年更名,是日據時期臺中「小京都」計畫中的亮點河川,小小一條新盛橋(現中山綠橋)是當時臺中八大夜景之一。 記者追查發現,警方依道交條例可取締違規攤販,但在河道內卻無用武之地,只能勸導驅離。 市府表示,依臺中市景觀水岸管理要點,河道內不可擺攤,但未訂罰則,以勸離為主,將評估是否訂罰則。 臺中市政府在柳川、綠川點亮耶誕燈飾,吸引不少遊客,有攤販看準商機,推著攤車進入河道,推銷發光燈飾或趴噗冰淇淋,警方與市府人員舉牌勸離,但沒多久攤販又回來,每晚上演「你追我趕」戲碼。 這次的裝置藝術比較樸實,把臺中燈會中幾件水中生物燈籠搬移過來,晚上點燈後依然有可看性。 櫻橋位在臺灣臺中市中區臺灣大道與綠川東、西街,興建於日治時代大正4年(1915年)。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夜景景點 | 臺中火車站 |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Shin Sei Green Waterway,浪漫四大主題,夜拍、放閃、ig打卡點,簡單教你怎麼拍~

2016年一羣老物件愛好者發起「舊物盛典」(JOWO Market),引發追「舊」熱潮,這個被譽為古物交流盛會在活動期間吸引了一羣專程來挖寶的人,也成了不少人來臺中一遊的理由。 最近一次從2021跨年夜展開,「舊物16x原創10 臺中舊火車站」活動上超過100個攤位聚集擺攤交流,充滿濃濃懷舊風情,觸動每個擁有老靈魂的人,從衣服、鞋子、帽子、飾品、公仔、擺飾、皮件無所不包,無論是你是潮流掛、登山掛或運動掛,都很有得逛。 環保永續主張持續被倡議,以往不見得人人都看得上眼的二手衣物甚至傢俱瞬間成了夯貨。

首部曲「進行綠川截流工程」,辦理中山公園及中興大學鄰近區域用戶接管工程,減少污水流入;二部曲「旱溪引流工程」,引進清水水源;三部曲「綠川排環境營造計畫」,雙十路至成功路原加蓋移除,改造親水空間,轉換既有商家背面,引導為雙正面臨水商業模式,也帶動經濟發展。 首部曲「進行綠川截流工程」,辦理中山公園及中興大學鄰近區域用戶接管工程,減少汙水流入;二部曲「旱溪引流工程」,引進清水水源;三部曲「綠川排環境營造計畫」,雙十路至成功路原加蓋移除,改造親水空間,轉換既有商家背面,引導為雙正面臨水商業模式,也帶動經濟發展。 「每一個偉大的城市,都有一條美麗的河川。」水利局表示,中區再生是市府力推政策,翻轉中區就從整治綠川開始,期許透過培力計畫,傾聽地方民意,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創造出大家心目中的綠川。 億元整治經費,進行綠川開蓋及生態環境維護工程,未來串聯綠空鐵道軸線、融入多元族羣概念,將可成為文化城中城主軸,連帶讓中區再生。 水利局跳脫傳統都市河川整治方式,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引入休閒、休憩的空間,將「以人為本」的概念融入景觀思維,創造新型態的都市水岸空間,完工後將與周邊景點串聯,形成古今綠見的都市水岸景觀,達成中區再生的目標。 林市長表示,今天是舊市區再生重要的里程碑,臺中市是因為縱貫線通車,以火車站前的都市計畫而誕生的文化城,其中綠川流經舊城區,見證了臺中舊城區的發展;後來因為都市發展造成汙染加蓋,被掩蓋在地面下,綠川從此不見天日,甚至成為家庭汙水排放的臭水溝。

原本髒亂惡臭的綠川,在防洪、治水主軸外,兼顧生態棲地與低衝擊的理念下重新整治後,以自然與藝文展現為主題,運用水元素,加上不定期的藝術裝置、璀璨燈飾特展,創造多元創意藝術舞動的空間,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有如置身日本鴨川的錯覺。 我是瑪格,曾擔任精品行銷顧問多年,2008年2月開始寫網誌,長期關注人文藝術、生活美學、美食旅行、繪畫攝影、文字創作等題材,在網路世界發表具個人風格的文章。 處處充滿人文氣息,漫步在林蔭步道間,無論站在橋上或兩岸觀賞河景,都能感受猶如京都般靜謐美好,臺中終年不缺的陽光灑落在水面,更是美極了。 原為廣場及綠川東站的部分如今開蓋,周邊房屋的外牆也藉此彩繪,讓原本冷冰冰的水泥外牆有溫度起來。 漫步在這段住宅與綠川間的這段人行道讓人感到清幽,在體驗著城市的新、舊融合,也讓人們可以更親近這條臺中城市發源河川。 黃國書表示,歷屆市長都想整治河川,但從來沒有一任市長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提出願景,且用效率與魄力迅速…

月可完成全階段工程,期盼透過水源淨化、汙水截流、環境營造等工程,讓綠川重獲新生,並提供市民舒適的親水空間,提升綠川文化創意價值,成為臺中觀光新亮點。 次定期會,由水利局長周廷彰進行「中區再生綠川整治成果及綠川品牌專案報告」,市議員陳成添、何敏誠、江肇國、陳清龍、邱素貞均肯定水利局的用心,期盼綠川工程能如期如質完成;市議員陳清龍更建議,葫蘆墩圳是地方重要的水源頭,應比照綠川,建立起品牌。 水利局長周廷彰指出,綠川工程除周邊交通管制、管線遷移、附近商家溝通,更要非常仔細的規畫,過程實屬不易。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中綠川水岸聖誕節活動

附近的綠川水岸廊道可以成為你第二個動機,這裡原名「新盛溪」,曾是日據時期臺中「小京都」計畫之一,1912年更名為綠川,說到當時的臺中八大夜景,如今的中山綠橋(舊名新盛橋)也名列其中。 這次的綠川整治還為綠川設計了專屬的品牌商標,是全臺灣第一個有商標的河川。 )日也到臺中瞭解市府執行污水改善業務情況,市府副祕書長李賢義、水利局長周廷彰等人陪同視察綠川、柳川、梧棲大排等地。 葉處長表示,市府提出的綠川、柳川等計畫對水質改善大有助益,環保署將支持市府爭取後續補助經費。 水利局表示,每一個偉大的城市,都有一條美麗的河川,中區的改變就從整治綠川開始;期許透過培力計畫,凝聚在地領袖與居民的期待,共同創造出大家心目中的綠川。 水利局強調,舉辦此活動,希望凝聚大家對於綠川生活圈的交集,喚醒對於未來的期待。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親子

〔記者黃鐘山、歐素美/臺中報導〕有「東方設計奧斯卡」美名的2018日本優良設計獎今(3)日公佈,臺中市政府水利局「新盛綠川水岸廊道」獲得大獎,更拿下獲獎率僅2%的「百佳獎(Best 100)」,月底將赴東京領獎並參加展覽,讓更多國際人士認識臺中綠川。 綠川水岸廊道位在臺中火車站周邊,從東協廣常前方成功路開始到民族路這一段,每天晚上6點~10點都會點燈。 2016年底市府啟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再次改造綠川中游的景貌。 綠川成功整治後,「新盛綠川水岸廊道」獲2018日本優良設計獎,已成為全臺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晚上在河邊散步,流水潺潺,寫意自在,個人覺得改造工程蠻成功的,起碼有不少人真的來這邊走走,拍照打卡,朋友相聚,說說笑笑的,一個美好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文章分類

水利局表示,綠川加蓋終於在本週正式開啟,讓長期深埋在水泥地底下的綠川重見光明,是深具歷史性的一刻,代表舊城再生一大里程碑,完工後將讓舊城區煥然一新,找回昔日的歷史榮耀。 視覺設計上,以白鷺鷥遠望兩畔土堤,漫步樹下的場景,強調都市發展與自然生態並重,展現地域性文創特色。 年開圳,比綠川的歷史更加悠久,再過幾年開圳將滿三百年,尤其,葫蘆墩圳也位於豐原火車站周邊,地理位置重要,市府會積極規劃葫蘆墩圳品牌。 ,解決河川污染問題並同時維持河川必要基流量,污染指數從原本的「嚴重污染」降低為「輕度污染」,水質已大幅改善。 臺中州廳建於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完工後先後成為日治之臺中州、後之臺中市的政府所在地。 整治計畫當中,更完整保存了當時的「新盛橋」,獨特的橋身造型搭配後頭的宮原眼科,將當時的建築一一保存,別具意義。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國自由行自駕遊 第一日 仁川 清州 (清州棗樹家 清州五花肉一條街)

靠近臺中火車站的綠川旁,一棟由紅磚瓦構成的建築,是臺中以土鳳梨酥一戰成名的「日出」蛋糕團隊買下了宮原眼科的舊址。 宮原眼科外部的紅磚牆、舊牌樓被完整保留下來,打造成富有懷舊風情的紅磚木頂式騎樓,走進店內,仿造復古挑高圖書館的裝飾,創造出新舊時代的魔幻空間,店中央一座無法被使用的古井,則被重新打造成現代風的圓型玻璃募款箱,可見設計之巧思。 隨著柳川與綠川相繼整治後,中區儼然成為臺中夜晚漫步的最佳場域,不論是情侶牽手漫步抑或是親子攜手散步,整個氛圍都讓人放鬆不少。 SYA是個喜愛旅遊、喜歡拍照、喜歡找故事、喜歡整理照片、酷愛記錄生活的不認真上班族。 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找到一個很有故事的景點,然後花個五六天就為了完成一篇文章。

清明連假何處去,臺中中社花市百合花季展出罕見品種「杏軟糖」百合,特殊花形吸睛;麗寶樂園推出一系列魔術表演;夜晚還可到綠川巡禮,讓水母燈飾相伴,共度綺麗夜晚。 市府先帶隊到最熱門的宮原眼科旁河段,用燒杯取綠川景觀河道的水源,再到附近商家取自來水,再倒入檢測自來水的餘氯檢測劑,綠川上層水沒有變化,但商家的自來水變成粉紅色。 被賴神譽為「治水典範」的臺中綠川,傳出河水引用自來水,臺中市水利局今大動作澄清,全局出動還請來環檢公司,當著媒體鏡頭取水檢驗,證實綠川水不是自來水,也不是汙水。 然該計畫已於105年9月屆期結束,為維持網頁維護更新作業,特別商請原架設廠商協助持續辦理。 惟考量資訊更新之及時性及正確性,後續綠川相關最新訊息將改發布於水利大臺中臉書,供大家持續關心瞭解。

日治時期,綠川為了配合縱貫鐵路施工和設置臺中車站,還有「臺中市街之市區計劃」,河道先後進行整治,並且截灣取直,呈現目前東北到西南的流向現貌。 在明治45年(1912年),臺灣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巡視新盛溪,看到河岸景色綠映青翠,於是把溪流改名「綠川」,一直沿用至今。 目的地原來是貫穿臺中中區的綠川,其實兩年前我也路經此地,只是周邊景貌截然不同。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臺中火車站景點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夢幻日夜景~媲美京都鴨川,可愛漂浮水母

櫻橋建於1915年,是櫻橋町通(中正路)跨越綠川的橋面,其後大眾以為原橋橋體隨著1990年的臺灣大道的拓寬工程消失,怎料在綠川整治工程期間發現橋體被包覆在路面下方,失以復得。 20歲開始有了國外遠遊的命格,曾經在北京當了兩個月新聞實習生,畢業後誤打誤撞成為電視節目撰稿,接觸過活動統籌和電影行業的工作。 因為在臺灣有親朋,自己也有數個月長駐東京生活和學習日語,已經把臺灣、東京和北京當成自己另一個家。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 現在的工作主要是關於國際義工旅遊的,旅行足跡踏遍亞洲、歐洲、英倫和非洲陸地,下一個目標是美洲和澳洲。 歡迎任何文稿專案邀約,也有興趣參與一些社區式報導和尋常人物專訪,希望給大家看到香港的另一面貌。 往下走,還可直面乾淨河川的景緻,沿途宮原眼科、中山綠橋、櫻橋遺跡等歷史建築值得細賞,兩岸還種植了臺灣原生樹種和護岸垂懸植物。

盛開的洋紅風鈴木就剛好在新盛綠川水岸廊道靠民權路這一段,現場還蠻多人停下來拍照,也有老師帶著學生特地到這裡來寫生。 綠川水岸以自然及藝文展現為主題,導入公共藝術並運用水元素,創造多元創意藝術舞動空間,並融合多元東協風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